个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合集下载

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

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

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现代医学目前是治疗一切疾病的主体,他有很优秀的一面,世界公认,是近百年的佼佼者,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传统医学几千年来默默地为人类的发展也做了很大的贡献,如今之人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传统医学好像已不太适应这规律,渐渐地面临淘汰的命运。

这是自然规律呢?还是人为规律?很多有识之士对其命运甚为担忧,提出了振兴中医的口号。

在八十年代初叫的较响,中医院新建立不少,增设了不少现代设备,中医的人数也大为增加,以中医中草药为利的广告不断出新,使人感觉不知真假。

几十年过去了,中医的衰退现象没有改变。

第一、目前的中医教育方式有很多地方不对,有些师资本身素质不高,自身没有较过硬的中医功底,怎么能教好他人。

第二、对中医经典的重视不够,基础理论教育不够,第三、脱离中医理论研究中草药或成药,背离中医学观点。

夸大其疗效,以利为目的。

这几点原因都会影响中医的发展,不过还有中药的退化,种植人为因素过多,药材失去道地,也会影响到中医的发展。

一位合格的中医他应该学好理论基础,对经典要认真研究,悟解圣人的思想,从心里愿意学中医。

深入民间了解各种经方偏方,用中医理论加以指导,从中引发引伸其治疗效果,使其恰到好处,用之得心应手。

了解几百种或上千种中草药,了解草药的生长状况,和地理对草药的影响。

尽可能地了解和知道部分中草药的加工和炮制。

医者当以德为本,不能以利为本,以利为本者当为商。

何名为德?先圣云:德者,礼也,智也。

为人平等,一视同仁,充满智慧,对技术精益求精。

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不能只是口号,或搞表面的繁荣。

当以人为本,确实用功学好经典著作,广学多闻,深入实际,自学自悟,理解先圣的思想,一切为了提高治病水平,一切以治病为本。

没有过硬的中医基本功,中医就会衰退,反之则不然。

我见过一些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和他们交谈中医理论,开始谈的时候觉的自己学的很多,学了中医也学了西医,是一位中西医都会的人。

谈到《内经》,说现代治病不知内经也会治病,中医不好治的可用西医,我问之喜欢用中医治病还是喜欢用西医治病,回答是偏爱用西医。

老医箴言有几句箴言呢

老医箴言有几句箴言呢

老医箴言有几句箴言呢老医箴言,顾名思义,就是一些从老医生嘴里流出的智慧之言。

你想啊,经历了那么多的病人、那么多的故事,老医生的经验可不是白来的。

这些箴言,有的听起来像是古老的智慧,有的则是来自生活的点滴,反正都是值得咱们琢磨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箴言背后的那些小故事,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也能学到点儿东西。

1. 健康的第一条箴言:少吃多动1.1 生活方式的改变你有没有听过“吃得少,动得多,健康自然来”?这句话虽然简单,但真的是一针见血。

想想,现代人总是忙着工作,忙着应酬,饭桌上的大鱼大肉几乎是标配。

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

老医生常常说,健康的秘诀在于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其实,运动并不一定要去健身房,生活中的小运动,比如上楼不坐电梯、饭后散步,这些都能让你保持活力。

1.2 吃好喝好再说说饮食吧,老医生常说“吃好喝好,心情才会好”。

这话一点不假。

现在大家都知道,饮食要均衡,蔬菜、水果、蛋白质,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你知道吗?饮食习惯不仅影响身体,还直接关系到心情。

比如,吃点儿喜欢的零食,瞬间心情就好得多了。

就算是偶尔放纵一下,也没关系,适当的享受生活,才是健康的真谛。

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1 保持愉快心情“心态好,一切都好。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老医生的这句话经过无数案例验证。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烦心事,但保持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些挑战。

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

老医生常常告诉我,遇到事情不要过于焦虑,试着用幽默的方式来看待问题,生活就会轻松很多。

2.2 寻找快乐老医生还有一句话,“乐观的人永远不会得重病。

”想想,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压力,工作、家庭、各种琐事,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只要我们能从中找到乐趣,哪怕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也能让心情变得美丽得多。

比如,和朋友一起吃顿饭,或者看场电影,简单的快乐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治愈效果。

3. 定期检查,不要拖延3.1 预防为主老医生总是念叨着“早发现,早治疗”,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健康和长寿的正确理念——一位从医40年的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健康和长寿的正确理念——一位从医40年的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上 是 小细 胞癌 ,食 道 是 低分 化癌 ,都 属 于高 度 恶性 。结 果 病 急性 子 的人 长寿 ,可 能 与代谢 慢 有 关系 。
情 很快 恶 化 ,不 久 就去 世 了 。所 以 ,健康 的 人 生存 质 量 较 3、简 单 、平 静 、安 详 的 生 活 和 轻 松 愉 悦 的 心
害 人体 、缩 短 生 命 ,貌 似 健 康 ,但 不 长 寿 。 可 以开 展 一 些 适 夫 妻 ,老 太太 经常 吃 肉 ,老头 终生 吃 素 。国学 大师 文怀 沙 从
量 的体 育 表演 ,但 不要 一 决 雌雄 。
来都 是 随 便 吃东 西 的 ,高 盐 、高脂 都不 论 。今年 ]03岁 了 ,我
不 健康 。健 康 的人抵 御 疾病 的能 力强 ,不健 康 的 人抵 御 疾 降 ,促 使 其 会尽 早 走 向死亡 。所 以 ,老年 人一 定 要 自寻 其
病 的 能 力差 。但 是如若 不被 感染 重 病 ,照样 也 能 长寿 。那 些 乐 ,常 与 人 交 流 ,不 把 烦 恼 的 事情 放 在 心 上 。 “只有 没 心 没
前 面提 到 的一 对 百 岁 夫 妻 一 样 ,如 果 让 他们 二 人 换 一 换 饮 药 ,风 热 感 冒要 用 辛凉 解 表药 。如 果 吃反 了 ,风寒 感 冒的会
食 谱 ,可 能 两 人 都 活不 到 那 个 年 龄 。人 是 从 猿 进 化 而 来 更 寒 ,风 热感 冒的 会更 热 。病 不好 还 会加 重 ,转变 成 亚 健康
好 ,而 长寿 的 人生 命 力较 旺 盛 。
情 是 长 寿 的基础
2、生 命 在 于 运 动 ,也 在 于 静 养
如果 一 个人 一 天 到晚焦 虑 烦躁 、担 惊受 怕 、惶 惶不 可 终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

中医最经典的一句话1.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3.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4.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8.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9.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1.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2.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13.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而恶湿。

14.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7. 久病先针足三里。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1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20.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1.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22.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23.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4.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25.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26.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27.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28.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29.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30.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31.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2.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3.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34.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35.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中医情怀经典句子

中医情怀经典句子

中医情怀经典句子1、一把来之不易的铁锹,锄禾日当午。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顺水行舟从容渡,顺月照路轻移步。

4、行动是成功的阶梯,思考是成功的根本。

5、节衣缩食好穷士,勤攻习学是强士。

6、积土而成山,积水而成海。

7、苦心浸润良策开,一气推展繁华来。

8、让计划和行动紧密结合,你将取得比想象中更多的成就。

9、读书保守忠静寡言,古今的不变符号。

10、一举成功,百事亨通。

11、天取得宁波,地得并州,水有赤添,山有紫芝,水力兼而得之,而间者无不均。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3、理智可以推动大海,决心可以移山岭,梦想可以做成变化。

14、孝字应明,礼字自洁,才字全调,智字宏朗,古今唯此一立向。

15、勤奋之根,就在于认真,努力付出就是最好的报偿。

16、唯实力决定成败,拼搏才有成就。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8、若要发明完美无缺的事物,那么勤奋用功就是必不可少的。

19、千里无行色,河汉两岸春。

20、有志者,事竟成。

21、js态度决定一切,自信可以促成一切。

22、勤学劳动求本知,古今莫逆于此。

23、聪明而懂得舞蹈的人,总能摆脱失败的命运。

24、春暖花开,百花香混,经脉得调,病症早消。

25、树木多叶,智者多谋,乌鸣未巢,业已卓叶。

2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明了心之行。

2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8、一声笑语通万里,雁过草坡满天碧。

29、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有收获。

30、有志者,道大矣!(不休息,不懈怠)。

老中医行医一生感悟

老中医行医一生感悟

老中医行医一生感悟作为一名老中医,我经历了许多医学实践,也遇到了许多疑难杂症。

这些年来,我积累了很多行医的感悟,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医者爱心医者的爱心是最基本的。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但是,如果没有爱心,便无法真正地关心和体谅患者。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医者的爱心是治愈疾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当一个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爱心时,他会更加信任医生,也会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

第二段:医者责任医生的责任是治疗疾病,但是,医者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诊断、预防、教育和指导等。

医生要负责任地告诉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要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病情的恶化。

医生还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药品的使用方法,以便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药品和遵守治疗方案。

第三段:医者技术医者的技术是治愈疾病的基础。

医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

同时,医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医德医风,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能和水平。

第四段:医者耐心医生的耐心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治疗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需要医生的耐心和细心。

医生要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反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同时也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关注,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治愈的信心。

第五段:医者谦虚医生的谦虚是治疗疾病的前提。

医生要明白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是有限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

同时,医生也要善于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患者的批评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医疗水平和技能。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行医感悟,我相信这些感悟不仅适用于老中医,也适用于所有的医生。

医生的职责是治疗疾病,但是,医生的责任更是关心和关爱患者。

只有具备了医者的爱心、责任、技术、耐心和谦虚,才能真正地治愈疾病,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你以为涂华新先生的经方不过如此,其实有些细节你未必知道!湖南唐思清医生肺腑之言

你以为涂华新先生的经方不过如此,其实有些细节你未必知道!湖南唐思清医生肺腑之言

你以为涂华新先⽣的经⽅不过如此,其实有些细节你未必知道!湖南唐思清医⽣肺腑之⾔学习仲圣经⽅两年来,我有⼀个⾃⼰的⼼路历程和感受:1、要想⽤好经⽅,特别是涂⽼师传授的经⽅,⾸先⼀定要对医圣张仲景有⼀个⽆⽐敬畏和虔诚的⼼,更不能去质疑,就像我每次看到涂⽼师的⼀举⼀动,特别是在医圣祠,他磕头的时候,头和胸部,双上肢基本完全贴地,是那样⽆⽐的敬仰和虔诚,那么我们除了对医圣尊敬以外,对涂⽼师⼀定要有⼀颗感恩的⼼,更不容许有对涂⽼师讲课的案例神奇般的疗效有质疑的态度和⼼。

2、很多⽼学员,认为涂⽼师每次讲课的时候是重复讲同样的话或者同样的内容,这是极其错误的。

因为我的感受是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也可以提醒你在临床中是不是⽤错了?其实我们很多学员都过于注重涂⽼师⿊板上板书的内容,所以认为是讲同样的东西,其实涂⽼师在⼝述时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家在听课的时候认真的听,并记录下来,有时候他⼝述的东西我们在抢记笔记的时候没有记录下来,⽽往往他有时候⼝述交代的东西就是⽤⽅或者是⽤⽅的秘诀。

涂⽼师特别强调的都是随证变⽅,往往我们有很多⽼学员为什么回去以后⽤,发现很多⽅⽤到⼀定程度,效果也不过如此,⽽原因就在于⽤⽅的顺序,还有就是没随证变⽅,很多患者的疗效⽤到⼀定程度就卡在那个地⽅动不了了,原因就在于没有反复的来听涂⽼师的课。

所以仲圣平台在每⼀次开讲座的时候,引⼊对医圣的朝拜,引导⼤家对医圣的尊重之⼼,是正确的,可是我们很多的学员认为这是在给我们这些学员洗脑,把它看成是⼀种营销的⽅式,这是极其错误的,他们没能理解我们葛总,特别是涂⽼师的良苦⽤⼼。

甚⾄很多学员,包括我带了两年的⼀个学员,都说涂⽼师讲的课没有那么神奇的效果,要理性看待、从容⾯对,有时我很⽓愤,我说涂⽼师他⽤的⽅确实有这种神奇般的疗效,⽽你们⽤不出效果,是因为你们不愿意反复的来听掌握⽤⽅的秘诀。

这次长沙学习回来以后看了我⼏个同⾏⽼学员的笔记,我清楚的记得涂⽼师在讲柴胡桂枝汤的时候,他们记录的是双⼿指凉,就加附⼦,量30克,记录的是下元肾阳虚,⼿热不加附⼦,恰好与我听的完全是相反的,涂⽼师是讲⼿指尖或背凉的和⼿(⼼)热的都要加附⽚,⼿指凉是脾阳虚,⼿(⼼)热的,是肾阳虚,虚阳外浮,都要加附⽚,不⽤加附⽚的,⾔下之意⼿不凉也不热,⼿温的才不⽤加附⽚,我回来看了我带去的三个⼈的笔记都没有记到位,同时也问了,他们都没有说清楚,这就是细节所在,原来我去了五六次,回来⽤柴胡桂枝汤也发现效果不过如此,后⾯我在第七次以后,去跟诊涂⽼师三天,搞清楚了什么是弦浮脉,⽽且每次在⽤⽅时加⼊30克附⽚效果就有神奇般的疗效!所以说很多⼈说讲课的内容涂⽼师讲的是⼀样的,他们没有明⽩真谛所在!我觉得学中医经⽅,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定要练扎实,写好病历,然后才能看好病,特别要注意病⼈的及时回访并记录下来,然后还要学会写⽤以后的变化病历,写出变化,找出细节,明⽩⽤⽅下去的效果在何处。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

名老中医是指在中医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医生。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治疗各种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几位名老中医的经验。

首先是王师傅,他是一位在中医界有着广泛声誉的老中医。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咳嗽。

他认为咳嗽的发生与肺和肾的功能紊乱有关。

他采用中药调理肺肾功能,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医治疗疾病是要从整体出发,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是仅仅看症状。

另一位名老中医是张医生,他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胃炎。

他认为胃炎的发生与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有关。

他强调饮食的调理,主张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他还注重调理情绪,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加重胃炎症状。

他的经验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情绪稳定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还有一位名老中医叫李师傅,他对于治疗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侵袭有关。

他采用温热的中药调理体内的寒湿,通过温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风湿病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风湿病的治疗需要从源头入手,驱除体内的寒湿,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后要提到的是赵教授,他是一位在中医学界有着极高声誉的名老中医。

他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他强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

他主张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他还强调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开始,远离不良习惯和情绪压力。

名老中医们的经验是中医宝贵的财富,是中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参考。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积累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患者的关怀和治疗的积极探索。

通过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一个从医40年的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1.健康不等于长寿。

健康只能说明他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以前有一位北京市十大健康老人,身体确实很棒。

电视里经常报道他的健身经验。

但是,有一天突然查出体内有两处癌变,肺上是小细胞癌,食道是低分化癌,两种癌都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结果病情发展很快,我也未能将他医好,不久就去世了。

所以健康的人生存质量较好,而长寿的人生命力较旺盛。

2.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

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

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

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死就死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

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我认为,体育竞技比赛,是人类干的一件蠢事,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造成的,就应该取消这类比赛运动。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的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生命,貌似健康,并不长寿。

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
体育表演,但不要以决雌雄。

用一个国家拿金牌多少来衡量这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是荒唐不可取的,这个误区也太大了!我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

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

民进党的创始人之一雷洁琼九十多岁时患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站立行走,我给她摸脉觉得肾气很足,最后照样活了一百多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

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

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3.简单的、平静的、安详的生活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长寿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焦虑烦躁、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就不会有好的生活质量,人长期在忧愁苦闷的心境下生活就会衰老很快,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尽早走向死亡。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

“只有没心没肺,才会活的不累”。

虚云大师活了120岁,是因为他遁入了空门,除却了烦恼事。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起来,反倒悠闲自得,衣食无忧,得以延寿百年以上。

如果像蒋介石一样操心劳累,就不可能那样长寿。

4.长寿和饮食的关系很复杂。

央视夕阳红栏目经常采访一些百岁老人,其中有天天喝粥吃咸
菜的,有吃饭吃到七成饱的。

还有一对百岁老夫妻,老太太经常吃肉,老头终生吃素。

国学大师文怀沙从来都是随便吃东西的,高盐、高脂都不论,今年103岁了,我见到他还是红光满面、精力充沛。

台湾国民党中将王中泉老先生已经一百一十多岁了,吃东西也不讲究,看上去只像八十岁的样子,站在那里说话一个多次小时都不累。

看来人上一百,各形各色,一点都不假。

我认为这关键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

比如说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是因为体内缺乏半乳糖酶,有人吃了海鲜身上就痒,是因为对海鲜过敏,所以人和人差别是很大的,各有适应性。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对百岁夫妻一样,如果让他们二人换一换饮食谱,可能两人都活不到那个年龄。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本来就是吃素为主的,但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改变了饮食习惯,如内蒙、新疆、西藏人,没有太多的素食,不吃肉吃什么?几代人传下来就适应了。

而没有遗传吃肉基因的人,吃多了肉就消化不了,代谢不掉。

就像一些从农村走到领导岗位的人,和一些企业家,家里祖代都是吃不饱饭的农民,平时就很少吃大鱼大肉,现在天天高粱厚味,身体根本适应不了,不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血管病、骨质疏松等病才怪呢!这种人只有吃肉的嘴,而没有吃肉的福。

张开你的嘴巴看看你的犬齿,如果很发达,你就是能吃肉的那种类型的人,因为犬是吃肉的动物。

否则你吃多了肉就没有好下场。

5.长寿与睡眠的关系值得探讨。

有人说睡眠必须充是,所以有的老人吃了晚饭八、九点钟就睡
了,但有人每天都很晚才睡,也从来不讲睡什么子午觉。

肿瘤治疗专家潘明继几十年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也活到了八十多岁。

世界上有一些终生都不睡觉的奇人,也并不是短命鬼。

西方人没有午休的习惯,午觉自然就不睡了,中国人子时在睡觉,而这时正好美国人是白天在工作,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去,不可能子时去睡觉的。

人本来就有“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不能说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

所以我觉得,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作息习惯,只要按照自我的规律去作息,自自然然地,不过劳、不过少、不过多,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6.用药的问题很麻烦。

现在许多人不能颐养天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随便乱吃中西药。

乱吃中药在于不懂得辨证用药,只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不知道什么证用什么药,主要是不辨虚实寒热。

举例来讲,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要用辛凉解表药,如果吃反了,风寒感冒的更寒,风热感冒的更热,不但病不会好,还会加重病情,转变成亚健康状态,使体质更差,缩短了生命。

乱用西药的结果更是吓人。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是地球上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人体不需要也不接受的东西。

我们天天谈食物污染,是说我们食用的动物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植物体内残留化肥和农药。

但是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已经被它们代谢掉了一部分,这只是二次污染。

而我们吃的大把的西药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次性污染!这些化学药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长期地、持续不断地、
多脏器的,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

而中草药绝大部分是地里长出来的,是和粮食、水果、蔬菜一个来源,比西药相对安全许多,因此我劝大家防病、治病尽量用中药,少用或不用西药。

7.老年人的发烧或者长期用抗生素无效的发烧多半是阳虚发烧。

我在一些大医院参与抢救成功的高烧病人,有的不仅昏迷不醒,甚至没有自主呼吸,我发现大多是阳虚发烧的病人。

人们最不易理解的,也就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阳虚发烧。

什么是阳虚发烧?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夏天看到冰淇淋冒烟的现象,我们就错误的认为是热烫的食物。

阳虚发热实际上是寒极生热,是体内寒到了极点的发热,是一种假像。

这时如果再用大量的寒凉的抗生素或者退烧药,是很危险的,势必造成病人死亡!我见到的许多老年人包括一些老领导就是这样悄然死去的。

他们本来可以更长寿的,但是没能活到自然的生命极限,就这样被草草地结束了生命.........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对就赶快转发,使大家都明白真正影响人健康和长寿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