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_3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703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湖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湖南省重点学科,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8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余项。
我校化学学科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基于纳米尺度和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析化学,仿生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合成等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界面物理化学与化学电源,无机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等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成为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分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课程设置注: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六、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7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
学硕-07030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代码: 070304)培养方案(硕士)一、专业(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化学人才。
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 1. 化学热力学;2. 催化化学;3. 功能材料。
二、培养目标按照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发展前沿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 治学态度严谨,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素质。
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查询、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文献资料, 并有一定的应用该语种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能解决物理化学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6 学分。
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必修2门, 3学分;基础英语必修, 4学分;专业类学位课必修4 门, 12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5 门, 11 学分。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注意: 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 非学位课≥60分四、实践环节基本要求实践环节为社会实践, 时间安排为第二学年。
可以参加教学实践, 讲授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 批改本科课程的习题, 讲解习题课、辅带专业实验、辅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任务, 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 总时间不少于20学时;亦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 并提交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
考核方式: 教学实践完成后, 本人写出报告, 由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 获得通过, 计2学分。
五、学术活动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 须参加15次以上(含15次)的学术活动, 中期考核前必须达到10次, 其中包括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1次。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学科代码:070304)

基础课: CH44201★量子化学★(4) CH44203★化学反应动力学★(4) CH45202★催化作用原理★(4) CH45204★计算量子化学★(3.5) PH05101★高等量子力学(A)★(4) 专业课: CH44205 统计力学(4)
CH45207 固体推进剂及燃烧诊断(4) PH74202 高等激光技术(4) PH55203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 I)(4) PH55221 物质成分的光谱分析(2.5)
二、研究方向 1.选键化学、2.激光化学、3.表面科学与催化、4.非线性化学、
5.结构化学、6.理论化学、7.感光化学、8.燃烧化学、9.无机化学物 理、10.高聚物功能材料、11.单分子物理化学、12.绿色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 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CH46201 高等量子化学(2) CH46203 高等分子反应动力学(2) CH46205 复杂网络动力学(2) CH46207 现代仪器方法在催化和材料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2) CH46209 高等计算物理(202★分子光谱学★(4) CH45201★激光化学★(4) CH45203★非线性化学★(4) CH45205★绿色化学★(4) PH55201★高等固体物理★(5)
CH46210 燃烧物理和化学(2)
2015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专业(理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第二,公共财政的 3 大职能。(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即 在回答要点 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 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 600-800 为佳,时间为 15-20 分 钟。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 30 倍,即,1 分至少 30 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 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 4×150 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 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 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 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 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本资料由易研教育独家分析提供,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给出一段描述房地产市场现状 的材料。请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失 灵,是否存在政府失灵?运用什么政策工具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 第一,明确案例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 政策工具理论。然后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阐释 政策工具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为什么在房地产市 场既存在市 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以及运用什么政策工具。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结 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 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 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 30 分钟以上的时间。 【名师结语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 135 分及以上的高分,答题 方法不可忽视。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 板。每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 12 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 业课模考,一般考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 4-5 次,就能熟练 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组成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是一个广
泛而且深奥的领域。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系统的化学
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文将针对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
案进行详细解析。
【主体】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
2.培养方向:主要培养方法学与技术研究、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课程学习: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需完成一定学分的学术课程,包
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导论课程,以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具备系统
的知识储备。
2.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参与科学实验及数据
分析、文献阅读等科研工作,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提高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化学学科专业人才。
2.培养时间和学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学制为6个学期。
3.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4.课程设置
(1)学术基础课程:
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加强
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化学合成、纳米材料化学等专业课程,以满足学
生对特定化学领域的研究需求。
(3)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
包括科研伦理、实验设计与分析、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以培养学生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5.科研实践
(1)科研导师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组织学术研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完成科研成果的撰写和报告。
6.毕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化学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物理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A、绿色物理化学B生物物理化学 C. 化学电源材料D.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E 催化化学 F. 纳米材料化学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
剩余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
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但最多不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
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
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掌握牢固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也要善于利用教研室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里和教研室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院里和教研室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科、专科学生,参加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
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30001 课程名称:《量子化学》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要求: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基础课程,是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课,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
它是利用量子力学理论从分子层次上研究原子、分子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及结构和物质性质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所研究的理论对化学工作者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要求研究生通过学习达到:1、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利用量子化学的基本理论解释简单化学反应的机理;2、对原子的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及与原子分子光谱项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3、学会利用微扰理论和变分理论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量子化学理论的理解;4、了解量子化学基本的从头算法和办经验算法。
教学内容:1、绪论:量子化学的诞生和早期量子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现代量子化学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2、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化学基本假定、厄米算符的对易关系和计算及Schrodinger方程;3、表象理论:表象的提出、状态函数及算符的表象间的变换。
4、量子化学中的简单体系:自由粒子、箱中粒子、钻穿效应、氢原子体系、谐振子体系;5、角动量: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升降算符及光谱项的推导;6、近似方法:微扰理论和变分法理论及简单的体系处理;7、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介绍及先进的算法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量子化学》,《量子化学导论》,《基础量子化学》等。
预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课程编号:030403 课程名称:《统计热力学》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统计力学的任务是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和微观运动来说明、计算或预言系统的宏观性质。
研究平衡态的统计力学通常称为统计热力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掌握统计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统计力学的基本概念;2)最可几方法;3)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式;4)系综原理和方法;5)非平衡态统计力学简介;6)统计力学研究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平衡和非平衡统计力学》,李如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统计热力学导论》,高执棣,郭国霖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Statistical Mechanics》, 2nd Edn.,G. Morandi, F. Napoli, E. Ercolessi,World Sciencific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4.《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薛增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化学应用统计力学》,刘光恒戴树珊,科学出版社,2001。
6.《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唐有祺主编, 科学出版社,1979。
课程编号:03041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新进展总课时:36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本课程将介绍物理化学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当前热点研究领域相结合的最新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知识的概述,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物理化学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物理化学知识在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生态等相关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
专题一:经典物理化学核心内容概述专题二:功能溶液化学理论研究进展专题三:功能溶液化学应用研究新成果专题四:新型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专题五:新型离子液体应用研究新成果专题六:绿色溶剂开发和应用专题七:生物物理化学研究进展专题八:蛋白质、DNA的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成果专题九:结构方法学及其在多肽和在蛋白质纤维丝上的应用专题十:绿色能源最新研究成果专题十一:化学电源最新研究进展专题十二:有序组合体、新型簇体系、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专题十三:凝聚相化学动力学和动态学专题十四:憎水效应的分子理论专题十五:气相化学动力学和动态学专题十六:弱键合配合物的研究专题十七:量子统计力学的研究进展专题十八:表面化学,催化,扫描探测显微镜专题十九:非平衡态统计力学最新研究成果专题二十: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进展专题二十一:采用双量子固体核磁谱学的生物材料研究专题二十二:单分子的物理化学专题二十三:物理化学研究技术(一)专题二十四:物理化学研究技术(二)*说明:选择18个专题,每个专题3学时,共54学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张礼和主编,《化学学科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刘寿长编,《高等物理化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 J. Phys. Chem.4. J Chem. Phys.5. PhysChemChemPhys.6. J. Am. Chem. Soc.7. Angwat Chem.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课程编号:030007 课程名称:《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文献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学会化学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光盘数据库检索、网上资源搜索和国际联机检索,基本具有信息检索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与科研现代化、信息化需要。
让学生认识科技论文的结构、格式和特点,掌握科技论文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化学文献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的利用和操作。
内容包括:概论;图书馆及图书分类法与应用;科技期刊、百科全书、词(辞)典、手册、数据集图谱集等工具书;化学文摘及索引类刊物;化学参考书;计算机检索基本知识;因特网概况;网上资源查询;国内大型数据库的检索利用;国外著名数据库的联机检索利用。
科技论文的写作包括:科技论文的文体意识,科研能力与科研创新,科学研究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科技论文的选题;科技论文写作材料的获取与整理;科技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过程;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中英文论文的写作特点比较;毕业设计(英文)的写作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化学文献检索与应用导论》,陈子康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化学信息学》,邵学广、蔡文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3.《化学信息学导论》,缪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网络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张明珍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5.《科技论文写作》,刘素萍,宋俊丽;杨继成编著;中华书局,20076.《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教程》,刘振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美) Briant L. Davis, 王梅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The Art of Scientific Writing》, 2nd ed., H. F. Ebel, C. Bliefert, W. W. Russey, Wiley-VCH, 2004课程编号:030003课程名称:《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总课时:36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1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远程登录和信息交流;掌握主要化学专业软件的使用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实验设计、分子模型建立和演示、分子结构模拟以及实验装置绘制、文献管理等,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