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中高温型菌株a3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白灵菇,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菇,因其产自新疆,故又称“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菇”。
菇体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口感滑脆,营养丰富,菌肉肥厚,其产品在国内外供不应求,非常畅销,鲜菇售价每公斤30-60元不等,现将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白灵菇为中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以早秋播种最佳,晚秋、冬及春季出菇,产、质量最佳。
二、菌种选择根据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栽培应选用脱毒驯化菌种FL2号。
该菌种,出菇快、菌龄短、菇形圆正、柄短、高产,栽培容易,易出菇,早熟新品种。
三、培养料配方以棉籽壳;玉米芯、稻草、木屑等为主料,单一或混合栽培,另加麸皮20%、玉米粉5%、石灰、石膏、糖各1%,农用磷酸二氢钾0.20/o。
四、装袋灭菌将原材料处理后先干拌,然后加足水,使得培养料含水65%。
选用低压聚乙烯筒料,规格为20X45XO.04em,装袋时速度要快,以4—6小时内装完,两头线绳扎紧,立即上灶灭菌,100~C保持8-12小时,之后出锅冷却,搬运到干净的接种棚(室)内。
五、接种培养待料温降到30℃以下,即可两头结合打孔法接种,接种量每瓶菌种可接10—15袋栽培袋,将接过种的菌袋及时搬运到培养室,培养期间,应在遮阳黑暗条件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0℃-27℃,不超过33cC,并适当通风换气,经过25-30天菌丝可以长满菌袋。
六、后熟管理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
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必须在23℃-27℃,湿度65%-70%的环境下再培养20-30天,菌丝浓白、菌袋坚实,从而贮藏足够养分,达到生理完全成熟,这个过程为菌丝后熟过程,只有经过后熟过程培养才能正常出菇。
七、出菇管理出菇场地一般采用大棚或室内进行栽培,温度控制在8℃—22℃,拉大昼夜温差,最低8 C,晚上揭去草帘和塑料薄膜,白天增加散射光照,光线强度500-1000Lx,同时增加空间湿度85%—95%,干干湿湿,进行人为刺激,促其分化现蕾,当发现袋内白灵菇原基达到黄豆大小时,去掉线绳,解开袋口,适当通风换气,保持空间湿度,注意切忌向菇体喷水。
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刺芹侧耳、翅鲍菇等,在分类学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大型真菌。
白灵菇菇体肥大!盖厚柄粗!颜色洁白!肉嫩可口!味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
白灵菇子实体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白灵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侧耳状。
有菌盖、菌柄、菌褶三部分组成。
白灵菇菌丝体的菌丝白色棉线状由不同性别的孢子萌发后,有亲和性的单核菌丝相互结合大量繁殖而来,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较粗。
白灵菇是一种腐生、寄生兼有的菌类,常生长在大型植物阿魏、刺芹、拉瑟草等根茎上。
人工栽培常用的培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秸秆等"辅助材料有麸皮、玉米面(糁)、石膏、硫酸镁等#$生长条件白灵菇菌丝是在%&'(度下均可生长,% )以下菌丝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以上菌丝停止生长,在(*+(, )最好、最适宜生长。
菌丝长满袋后,温度在(% )以上极易形成厚菌皮。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要有一定散射光,在直射光和弱光中均不宜形成子实体,且易形成畸形菇。
白灵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菌丝在供氧正常情况下菌丝粗壮、洁白,反之纤细、稀疏或不生长。
子实体生长时期通气不良,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菇柄粗长。
在化学常用氢离子浓度德对数值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就是-.值。
-.值通常在/+$*之间,以0为中性,低于0为酸性,高于0为碱性,培养料的-.值会影响菌丝细胞内酸的活性,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建棚栽培大棚作为冷却、接种、发菌的场所,所用房间的面积要有(/平方米左右,通风便利,干燥,清洁卫生。
灭菌设备用来杀灭培养料中所夹杂的杂菌、病源微生物,一般采用导气灭菌灶灭菌,其特点是升温快、易操作、投资少,一个灭菌灶用三个白铁油桶,两个用来产气,一个用来预热水。
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

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白灵菇栽培技术方法是很重要的,你知道栽培过程,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白灵菇高产栽培高产白灵菇对温度极为敏感,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条件下生存,以23--28℃为宜,出菇温度范围为0--24℃,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8--13℃以为最适宜,后期幼菇生长以15℃最适宜。
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需要相当长的后熟阶段才能达到菌丝的生理成熟。
就是说,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
根据菌株特性下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高达80天。
采用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
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当菌袋色泽较前期更加洁白、手感硬度较高且弹性较强时即可将其移出冷库,置入塑料大棚中。
要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刺激和较大的通风。
约一周左右,接种块处即出现微黄色菌液。
此后应尽量降低温度,待其现蕾。
一般该时段约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应保持在15℃以下。
要覆盖好草帘,加强早晚及夜间的通风,同时加强地面浇水和空间喷水。
仅需2天短时10℃以下,菇蕾就很快形成。
一般每个出菇面仅有1--3个菇蕾。
在其完成分化前给予疏蕾处理,只保留1个,在常规条件下即可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
此举可有效提高其商品率,一般个重均在200克左右,商品率近100%白灵菇不出菇的原因一是错过最佳接种期。
其原因与菇农备料跟不上,或灭菌锅炉未及时建好而耽误最佳接种时间有关。
由于接种时间的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
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
白灵菇人工栽培技术

白灵菇人工栽培技术我国野生白灵菇仅产于新疆木垒、青河、托里、塔城、阿勒泰等地区且产量逐年下降。
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人工栽培白灵菇,目前白灵菇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下面把白灵菇的栽培技术分享给大家!1、主栽品种选择目前白灵菇的主栽品种是中农1号和ACCC50869(606),这两个品种特性不同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法有不同。
(1)中农1号:菇质软菌丝耐高温能力:34~35℃超过5天或超过35℃菌袋内会形成高温抑制线。
出菇周期:从接种栽培袋到出菇110天左右。
畸形率:一般在5%~10%。
出菇温度:10~18℃。
出菇湿度:85%~95%。
氧气量:氧气需求量高需要加大通风。
(2)ACCC50869菇质硬菌丝耐高温能力:33~34℃超过4天或超过35℃菌袋内会形成高温抑制线。
出菇周期:从接种栽培袋到出菇120天左右。
畸形率:一般在5%~15%出菇温度:8~12℃。
出菇湿度:80%~90%。
氧气量:一般常规通风管理即可。
2、栽培场地栽培场地要求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以及远离禽畜养殖场、垃圾场或焚化场、化工厂、纸厂等污染源。
生产用水可用自来水、泉水、湖水、井水、山水等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的水源。
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产场地环境维护如清理废弃菌棒、污染菌棒、菇品下脚料等。
3、栽培季节安排白灵菇是低温型食用菌因此华北地区一般在8月中旬接种栽培袋,10月上旬长满菌袋、11月上旬搔菌、12月上旬出菇、元旦前采收,如果管理得当翌年2月出第二潮子实体。
华东长江流域以南省区宜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接种。
4、栽培原料与配方白灵菇栽培通常以棉籽壳为主料,近年棉籽壳价格上升,因此可使用玉米芯、棉柴、花生壳均可替代棉籽壳且产量不受影响。
麦麸、玉米粉、石灰等均为生产中辅料,所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
建议使用配方为:配方一:棉籽壳62%、木屑20%、麦麸12%、玉米粉5%、石灰粉1%。
配方二: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4%、石灰粉1%。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
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0%~15%,玉米麸皮5%~10%,其他微量元素适量,加水量130%~140%。
棉子壳、玉米心要新鲜、干燥,部分陈料一定要在阳光下暴晒;发霉的花生糠不能使用,要选用未经雨淋、新鲜的黄白色花生糠,注意不能太细。
三、拌料与装袋(一)拌料。
先将1000公斤培养料掺和均匀,花生糠要围在料的四周,这样拌料时可使水不外溢。
然后,将所需药剂、营养剂等一次性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用小型水泵向料中冲泼,随即用铁锹或铲斗将培养料放入拌料机中拌匀,拌后堆闷发酵即可。
装袋前进行调料,保持pH 值在8~9。
(二)发酵。
在前期栽培的,由于温度高,培养料要进行发酵;在后期栽培的,为赶时栽培,可不进行发酵直接栽培,在培养料中加入0.2%的抑菌剂,然后在夜间堆闷12个小时,让料吃透水且多余水份自然沥掉方可开始装袋。
(三)装袋。
采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一组3~4人,袋宁紧勿松。
有个别损坏的菌袋应及时用胶带贴住并缠绕一周。
装完袋后就地铺砖,将菌袋堆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垛,中间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垛盖好,四周用砖压紧。
四、灭菌与接种灭菌时可采用常压土蒸锅,有条件的可采用常压卧式蒸汽锅炉,也可因陋就简用柴油桶焊接成蒸汽发生器。
点火后应大火猛攻,4小时内温度升至90℃时,将塑料薄膜的一角掀开,让蒸汽缓缓放出,注意不要放得太快,以气包能够上鼓为准。
待到气包上鼓、放上几块砖而砖不下陷时开始计时,发酵过的培养料灭菌12~15小时,未经过发酵但加抑菌剂的培养料灭菌8~10小时。
灭菌时间根据料的多少灵活掌握。
灭菌期间要根据水位计中水的多少及时从预热箱中向锅炉内加开水,要做到勤加少加,加水的同时要大火猛攻。
白灵菇栽培模式及发菌期杂菌污染防治方法

白灵菇栽培模式及发菌期杂菌污染防治方法白灵菇,又称雪耳菇、银耳菇,是一种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中药材生产。
因其肉质细嫩、口感清香而备受青睐。
而白灵菇的栽培模式及发菌期的杂菌污染是影响菌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白灵菇的栽培模式及发菌期的杂菌污染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一、白灵菇的栽培模式1.环境要求:白灵菇栽培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主要在竹林、林间地块或阴凉潮湿的山坡上栽培。
适宜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要求达到80%-90%。
2.培养基:白灵菇的培养基主要是混合有秸秆、稻草、木屑以及由棉籽壳、豆饼、蔗渣制作而成的基质,以及一定比例的石灰粉和磷灰石等,混合后进行堆肥处理。
3.接种方法:白灵菇的接种方法主要有切芽接种和菌丝块接种两种方式。
切芽接种是将菇种切成小块,然后均匀分布在堆肥基质中,埋藏5-7厘米。
菌丝块接种是将菇丝包裹在保鲜膜中,放置到培养基上表面,然后盖上保温布。
4.养护管理:在培养基表层播上1-2cm泥土,保持土壤湿润。
要定期通风、保持通风透气,以减少杂菌的侵入。
二、发菌期的杂菌污染防治方法1.灭菌消毒:在培育白灵菇的过程中,应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设备对工具、有机基质进行有效杀灭杂菌。
以确保在发菌期不被外界杂菌侵害。
2.保持干燥:在发菌期,要保持环境的干燥,一旦发现有明显的水分积聚,要及时清理,以免滋生霉菌。
3.防止外来污染:在发菌期,尽量减少人员进出的频率,定期对培养基和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科学管理:在发菌期要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合理施肥、及时通风、适度的浇水等,避免环境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以减少杂菌侵害。
5.定期检查:在发菌期要定期对菌棒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以免疏忽造成严重的杂菌侵害。
白灵菇的栽培模式及发菌期的杂菌污染防治方法对于菌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白灵菇的高产高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大家了解白灵菇的栽培模式及发菌期的杂菌污染防治方法有所帮助。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2. 晒干:清洗→晒干→包装。
初加工方法:常见的初加工方法有烘干、晒干和冷冻处理。
深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3. 罐头制品:清洗→切块→装罐→密封→杀菌→包装。
2. 腌制品:清洗→烫漂→腌制→包装。
1. 干制品:清洗→切片→烘干→包装。
深加工方法:白灵菇可以加工成干制品、腌制品和罐头制品等。
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避免空气不流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05
白灵菇的采收与加工
采收标准
白灵菇成熟后,菌盖充分展开,菌褶基本变白,此时菇体七、八分成熟,是最佳的采收时期。
采收方法
用竹片或小刀轻轻将白灵菇从基部采下,注意不要损伤菌体。
采收标准及方法
初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艺流程
1. 烘干:清洗→切片→烘干→包装。
国外生产情况
白灵菇因口感嫩滑、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白灵菇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食材。
国内外消费情况
国内外白灵菇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VS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具有保健功能的食材需求不断增加。白灵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的食材,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栽培设施及布局
栽培方法及管理
白灵菇栽培采用熟料栽培,将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后加水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灭菌后接种白灵菇菌种。
栽培方法
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保持良好通风和光照条件,及时去除杂菌和病虫害。在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室,去除塑料袋并给予一定的温差刺激,促进子实体形成。在出菇期间,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并及时采收。
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白灵菇是一种新型的菌类,它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白灵菇
的栽培在各地都很普遍。
下面,我们将探讨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首先,白灵菇属于真菌,其主要特点是其囊菌丘和鳞片菌丘的形态十分漂亮,
而且它们的口感相当好,可以满足不同的口味。
其次,白灵菇具有抗病毒能力强、营养价值高和结实度高等优点。
白灵菇的栽培技术和其他菇类基本相同,在季节交换时,应该将菌种进行更换。
在播种前,应该先做好调料准备,比如添加大量的有机肥料,以提高植物的营养含量,播种时还可以考虑添加抗病毒物质,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栽培过程中,应该经常浇水,定期除草、修剪、除锈,随时检查栽培状况,确保生长状况良好,并及时摘取菌谱。
综上所述,白灵菇是一种新型菌类,具有优良的性能,采用正确的栽培技术可
以保证菇类健康而快速生长。
为各地提供高质量的白灵菇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的菌类技术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 t
20 ( ) 0 6 4
白灵菇 中高 温 型菌 株 a 的特性 及 3
栽 培 技 术
华 国栋 李冠 喜 张灿宏 王 多明 相 华
(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江苏 2 20 ) 2 06
蔗糖 15 , .% 石灰 1 5 , . % 玉米粉 2 ④木屑 3 %, %; 7 稻麦草粉或 玉米芯 3 % , 8 麦麸 2 %, 0 蔗糖 15 石灰 1 5 玉米粉 2 ; . %, . %, % ⑤棉 子壳 3 %, 麦 草 粉 或 玉 米 芯 3 % , 麸 2 % , 糖 8 稻 7 麦 0 蔗 15 石灰 1 5 玉米 粉 2 ⑥ 稻麦草粉或 玉米芯 7 %, . %. . %, %; 7 麸 皮 1 %, 7 蔗糖 15 石灰 1 5 玉米粉 3 . %, . %, %。 2 3 培 养料的配制与发酵 . 将 原料按配 方 比例备好 , 先将不 溶于水 的干料 混和 均匀 ( 皮 留到 翻堆 时加 入) 再将 易溶于 麸 , 水的原料 溶于 水 中 , 与干 料 充分 混合 , 料要 做 到料 与料 拌 拌 匀, 料与 水拌 匀 , 酸碱度 要均 匀 。含水 量 为 6 %左右 ,H8 0 p ~ 9拌匀后堆成土方样 ( 12 m, 0 8m, 不限 ) , 宽 . 高 . 长 。料 堆的 五个面均扎多 个通 气 孔 , 编织 袋 和草 苫盖 严 , 用 待料 温 升至 6 2℃后 , 保持 2 翻堆 。边 翻堆边 撒 入各 种辅料 ( 4h后 麦麸 留 下总量的一半) 拌 匀后再 堆垛 , 孔 , , 扎 盖编织 袋 , 待料温 升至 6 2℃后 , 保持 3 6h后再 翻堆 ( 时每个 通气 孔均长满 了 白色 此 放线菌 , 整个料堆 成 了一块 整体 ) 边翻 堆边撒 入剩下 的一半 , 麦麸 , 用石灰调 p 8 5 . , 含水 量 6 %( H . ~9 5 调 5 即用手 紧握料 , 指缝间有 水印 , 不滴 下 )把 料充 分拌匀 , 但 , 料温 降至 3 0℃ 以 下装袋。 2 4 装袋与灭菌 . 可选用 1 n×3 n×00 l 7c l 5c l .4c 低压 聚乙 n 烯简料 或折角袋 , 装袋 时 , 先将 塑料袋 口张 开 , 全袋 套人 装袋 机出料 1 , : 踩下脚 踏开 关 , I 双手 紧托 、 紧 , 压 随后筒 身后退 , 待 料装到袋 23 即可取 出, /处 竖起 。没 有装袋 机的 , 可用手工 也 装袋。填料时 , 先将培养料填 入袋中 z3 / 左右 , 左手提起袋 口, 右手压实培养料 , 使之结实 , 再逐 渐添加 、 实。然后 上颈环 , 填
究 。菌株 a 是课题组精 心选育 出的优 良菌株 , 3 该菌株 适温性
广, 生长周期短 , 不需后熟处理 直接 出菇 , 染能力强 , 抗污 性状
稳定 , 生物转化率高 , 尤其适 合夏季反季 节栽培 。现 将其主要 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介绍 如下 : 1 生 物 学特 性
1 1 形态特征 . ①菌丝体 : 丝洁 白、 菌 浓密 , 平板培养 菌落呈 放射状 , 菌丝呈 羽绒状匍匐生长 , 壁能力强 , 2 爬 在 5℃恒温培 养下 7 -9d即可长满试管斜 面。②子实体 : 子实体 白色 , 朵形 中等 , 菌盖呈手掌状 , 短菌柄 , 肉白色 , 菌 菌褶 白色。 12 温 . 度 菌丝生长温度 1 ~3 0 5℃ , 最适温 度2 -2 0 5℃ , 4 0℃ 的温度维持 3h菌丝死 亡。出菇 温度 8 0℃ , ~3 最适温 度 1 -2 5 5℃。为广温型菌株 , 温性强 , 宜 四季栽 培 , 适 适 尤其 是 夏季反季节栽培 , 性状表现极佳 。 13 湿 度 . 菌丝在培养料含水量 5 %-6 % , 5 5 菌丝生长速 快, 菌丝健壮 , 白; 洁 培养 料含 水 量低 于 5 %或高 于 6 % , 5 5 菌 丝生长速度明显减 弱 , 且菌 丝稀疏 。子实体 生长 期最 适空气
移入栽培袋 内, 轻轻 压实后 扎 口。一般每瓶 菌种 可接 4 ~5 0 0
关键词 白灵菇
文章编号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lO OO一8 5 (o 60 3 72 o )4一o 1 o 2—0 2
近几年 白灵菇生 产规 模逐 渐扩 大 , 的 地 区已形成 产业 有 化规模 。我们在连 云港市 科技 局 的支 持下 , 白灵 菇进行 了 对
新品种引进及选 育工 作 , 对其 高效 栽培技 术进 行 了深 入研 并
湿度为 9 %。 o
套棉塞 , 也可直 接用 细线扎 口, 但应 扎活 扣 , 以便接种 时解 绑
松扣 。采用常压灭菌 , 灭菌时 , 力争在 3h内达到 10℃ , 0 然后 再保持 1 ~1 , 0 2h 快结束 时 , 再大火猛攻一 阵。
25 接 .
种 接 种前要 对接 种室 接种箱 进行 全面 消毒。可
用 甲醛熏蒸 , 甲醛 1 m , 用 0m 3安装 紫外 线灯 的应 打开紫外 线灯照射 2 -3 i 0 0mn 。接种箱 熏蒸 3 i后 即可开始接种 , 0mn
接种室则应等 1 后空气沉 降后再 进行接种。接种要严格按 0h 无菌操作规程 。用 接种匙 扒掉 菌种 表层 的老菌皮 , 将下表 再 面长满菌丝的培养 基在 瓶 内挖碎 ( 子壳 木屑培养 基挖成 蚕 棉
14 光 .
照
菌丝 在黑暗条 件下 生长健壮 , 白浓密 , 色 长速 白灵菇 菌丝 在 p . ~9 0都 可生长 , H4 5 . 适宜生
快, 现蕾时需充 足的散射光 , 光线适 中, 出菇率高 。 15 酸碱度 .
丝 生长缓慢 。
豆大小 , 麦粒菌 种则 挖成粒 状 )用接 种匙取 一满匙 菌种迅 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