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众生得离苦
禅诗10-精选

禅诗精选禅诗佛偈名言集锦忏悔感恩.修己善群◎人生四大乐: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天恩师德报不完,无地自容愧般般,前人成全费心田,粉身碎骨表自虔。
◎天道明白说,只是一个「无我」;王道明白说,只是一个「爱人」。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为善如春天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则相当。
(坛经)◎多些关怀,世间那来残障;教养得宜,天无枉生之才。
(郑武俊校长)◎自我的觉悟,胜过他人的规劝;良心的谴责,重于任何的惩罚。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解脱自在逍遥,随方贱卖风流,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志公禅师)◎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头悔追迟。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乍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找人家好处,就是寻着了天堂路;认自己不是,就是关闭了地狱门。
◎事不三思终有悔,幸能一忍永无虑;诸事随时皆流水,此怀无日不春风。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诗)◎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生,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南海古佛)◎财如水来法如船,助道办道两兼全,各有能力尽表现,寸功不昧注天盘。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装成,亦非梅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
(弥勒祖师)◎眼睛要长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放在心上,评论自己。
事事肯放过别人,则德日宏;时时不放过自己,则学日益。
(济公活佛)◎现在之福,譬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譬如添油,愈添愈光。
◎慈悲喜舍入圣门,功德多少莫计分,回报之心不必有,乐善自然天堂存。
◎感恩就是福,了愿就是慧。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的理由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的理由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可是在古时确实有很多和尚是结过婚的,那么和尚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能结婚了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
出家人不能结婚的理由:戒律要求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
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
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
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
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
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
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
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
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
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
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做的到。
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
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
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
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
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
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
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高中语文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

第0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
著有《李太白全集》。
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
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②天姥.③谢公屐.④渌.水⑤殷.岩泉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我欲因之梦吴越(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8)栗深林兮惊层巅(9)水澹澹兮生烟(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 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 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
简单的感慨人生句子80条

简单的感慨人生句子80条1、不要眷念诱惑,这常常是堕落的前奏。
许多时刻的成长,靠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勤奋与努力;那些虚度的光阴,熄灭的是梦想之火,拼凑的是支离破碎的命运。
2、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障碍重重,人与人之间。
3、心宰、心生、心造在这六尺之躯的众生体内,我说即是世界、世界的生起与寂灭,以及走向世界寂灭之道。
4、吵架需要两个人,而停止吵架只要一个人。
对亲人、爱人、朋友转变沟通方式,可以由怒气冲冲的吵架,改为和风细雨地劝导。
但关键在自己,你用道理要求别人,那是吵架;你用道理要求自己,那是说法。
想要改变别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还是改变自己吧。
5、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大衣吹掉。
北风先展开攻势,猛厉地刮,那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那人浑身暖和,于是脱掉大衣。
良言好比南风,粗语就像北风。
愚者认为做事用粗暴的语言才能成功,而智者以婉转的语言,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圆满。
6、一直相信,爱,无关乎时间长短,情,能跨越山遥水远。
缘分真的是很奇妙,有的人相伴一生,也走不进你的心灵,而有的人,只需一眼,便再也走不出你的牵绊。
总有一种遇见,会温暖了你的生命,总有一种爱恋,能望穿最深的流年……7、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8、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9、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我剪断时光,将你最初的模样镌刻在生命里。
从爱之初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到如今的执手相看,两心相许,爱的路上,浸满了相思,也写满了幸福。
一朵小花,一瓣心语都是爱恋。
10、莲,让我懂得,生命的美,在于悟得透,看得清,在乱世中仍然可以坚持人生的操守。
纵使流年的风吹皱了心底的涟漪,仍不负青春好韶华,仍用明媚如春的笔调,对岁月微笑。
11、打开卡片看到的是我美好的祝福;关上卡片耳边回响的是我诚挚的祝福;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的是你加我等于欢乐无比。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你生日快乐!12、不是忘记,而是深藏;不是不知,而是愿意包容。
佛教四大菩萨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
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
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
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故称为“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文殊菩萨:坐骑口首仙的青狮,道场山西五台山,代表大智(理性)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
意为妙德、吉祥。
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
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为“法王子”。
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大乘佛法玄理。
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
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
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
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 (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
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最为常见。
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
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文殊菩萨的形象,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
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
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
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威风震慑魔怨,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

篆刻
• 林则徐亦作篆刻,以诗词、
书法融入印章之中,如早年 还是小京官时,他自刻“读 书东观,视草西台”之印; 外仕时则刻“管领江淮河汉” 之印;专收集珍藏的有“林 少穆珍藏印”;而表达革职 后之心境,则有“今是中原 一布衣”、“礼过夜焚香” 两印;遣戍新疆,漫游南疆 开荒时,乃作“身行万里半 天下”;而表达晚年之心境, 有“江上数峰青”一印,出 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五言诗 《省抚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虔诚的净土宗佛教 徒。当林则徐任张师诚的幕僚时,张师诚不仅将政治学问 传授给林则徐,还包括了其佛教思想。林则徐受其影响, 一生笃信佛教净土宗。林则徐曾用蝇头小楷书写《阿弥陀 经》等五种经咒,终生随身携带,其经本只有四寸多长, 三寸多宽。当上海佛学书局欲再版林则徐的经文抄本时, 唯有放大影印,才能明察其中的文字。 • 林则徐的青年时期,受佛教思想熏陶,无论政务繁冗, 还是坐轿中,仍坚持背颂佛经,并深信力行,说过:“不 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足见虔诚。亦是此 佛教利人为善的助人思想,为林则徐日后不顾威胁利诱, 坚定不移地禁烟的动力来源之一。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学术思想林则徐除喜爱作诗之外亦善书法他从唐朝书法入手因为嘉道年间盛行馆阁体科举选拔皆重视楷书而唐朝楷书发展最为成熟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 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闽 侯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等。是中国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 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 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 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 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9月20日, 湖广总督林则徐奏陈严禁吸食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硝烟。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 送 别 》 的 故 事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 江,生于天津。 5岁丧父,在母亲 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 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 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 学习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 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 《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 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 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 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 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 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 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 历历可见。
•
2.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 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 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 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 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
3.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
①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禁锢的中国 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 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舞台,他严 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 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清新的空气。② 先生的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 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 物。 (七)
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 在佛24年。观其一生,半为艺术, 半为佛。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 道德文章,高山仰止。赵朴初先生评价
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 耀天心。
• 林语堂: •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 张爱玲: •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 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 卑。” • 夏丏尊: •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 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 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人物专题——弘一法师 李叔同

• 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 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 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 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 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 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 拂,如月明澈
• 故事:
•
1.弘一法师深恐堕入名闻利养的陷阱,他律己极严, 生怕接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变成个“应酬的 和尚”,因此每到一处,他必定先立三约:一、不为人 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 • 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 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几倍。 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 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 夏丏尊先生曾赠给他一架美国出品的真白金水晶眼 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五百元购买斋 粮。 • 弘一法师对重病视若无事,工作如故,他曾对前 往探病的广洽法师说:“你不要问我病好没有,你要问 我有没有念佛。”他这样虔敬的宗教情怀岂是常人可及? •
•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 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 [片断四] • 平常心,敏感心(潍坊) • 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 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 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 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 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 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 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 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 悯。 •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 青史,惠泽万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释圣愿法师事迹简介
释圣愿法师,江西九江人,俗姓谭,名明超。
1978年,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自幼便经常跟随祖母到寺院焚香礼佛,喜茹素,厌荤腥。
从小受佛教熏陶,14岁皈依三宝,2000年7月拜南昌市显教寺住持戒全大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圣愿”。
2000年10月,法师往湖北黄梅四祖正觉禅寺,求受具足戒。
戒期圆满后,前往河北柏林寺参学,就读于佛学院,依止净慧长老修学。
2001年4月,法师应宜春化成寺方丈戒全大和尚之请,出任化成寺监院。
同年12月,应袁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之请,住持袁州显应禅寺,主持修复工作。
2002年4月7日(农历2月25日),本焕长老在深圳弘法寺丈室,将临济宗第45代法脉付予法师,赐法名“常荷”,并书偈一首:“常持诸佛无上戒,荷担如来真妙空。
圣贤度生弘法化,愿力无尽广利群。
”
2004年4月,法师当选宜春市袁州区佛教协会会长。
同年6月,又当选为宜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6年5月13日,一诚大和尚在宜春市靖安宝峰禅寺,将沩仰宗11代法脉付予法师,赐法名“道宣”。
2008年10月,法师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访问团,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研讨交流会。
2011年8月,法师当选为宜春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201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宗教文化(佛教方面)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2012年4月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代表团,赴香港参加“第三次世界佛教论坛”。
圣愿法师出家以来,一直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为座右铭,积极弘扬佛教事业。
为修复显应禅寺及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事业的发展的需要,历经艰辛,10余年往来于上海、深圳、广州、九江等地,共筹募善款2000余万元,为民办大事:一是筹资50余万元在温汤镇田心村显应寺对面马路旁的大沙州上修筑了400余米的河堤用于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筹资近2000余万元修复显应寺道场:大雄宝殿、天王殿、大山门、佛教广场、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钟楼、鼓楼、五观堂、功德堂、指月楼、客堂、西归堂等,使得显应禅寺第二期修复工程顺利竣工。
圣愿法师自2002年任袁州区佛协会长以来,工作认真负责,管理井然有序。
多年来在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和江西省政府颁布的《江西省宗教事务条例》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两个《条例》的宣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我区佛教信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每年与各寺院签订了寺院目标管理责任状和防火安全工作责任状,并开展评优评先活动。
捐款4万余元筹备区佛协办公场所,创办会刊《袁州佛讯》。
近年来,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局、省民政局、省佛协、
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先后授予袁州区佛协“先进社会民间团体”、“先进佛教协会”、“和谐宗教团体”等光荣称号。
多年以来,圣愿法师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在救助东南亚海啸、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抚州洪灾以及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共捐善款30余万元。
圣愿法师当选市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常委以来,积极参政议政,为袁州经济社会事业做贡献。
他在每年的政协会议上或闭会期间,为市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提案、建议意见共计20余件。
认真做好对外联络工作,2005年下半年,上海城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捐款刊印显应寺专刊5000册,专刊重点宣传宜春市的投资环境和佛教事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主动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客商联系,引进项目资金,积极为袁州招商出谋划策,为慈化寺、显应寺、广利寺、古林寺等建设做宣传、规划和指导,为禅宗文化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