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为何乌龙茶一枝独秀
乌龙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乌龙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乌龙茶作为一种传统饮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品质。
当前,乌龙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乌龙茶受到了健康饮品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健康饮品市场蓬勃发展。
乌龙茶因其低咖啡因含量,高抗氧化性,对肠胃有益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成为健康饮品市场的一颗明星。
其次,中国茶文化的增长为乌龙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日益高涨。
乌龙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因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茶文化的复兴让乌龙茶得以绽放,市场潜力也逐渐被释放。
再次,乌龙茶行业正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乌龙茶品种有烏龍黃金、鐵觀音、凍頂烏龍等,但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乌龙茶行业也开始推出更多新品种和新口味,如花果乌龙茶、绿乌龙茶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助于拓展市场。
然而,乌龙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同质化问题突出。
乌龙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品牌在产品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导致了价格战的现象,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乌龙茶生产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乌龙茶的生产环节包括种植、加工等环节,其中一些环节存在着质量控制不严、生产工艺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也影响了乌龙茶行业整体形象。
最后,乌龙茶行业面临着市场扩展的难题。
目前,乌龙茶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面临市场扩展的挑战。
要想突破市场壁垒,乌龙茶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乌龙茶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口味,加强品牌营销,乌龙茶行业能够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龙茶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乌龙茶市场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乌龙茶市场的调研,我们对乌龙茶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乌龙茶是中国传统的优质茶叶之一,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乌龙茶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市场需求方面,乌龙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而闻名,许多消费者喜欢它带来的舒适感和放松效果。
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乌龙茶的消费热度更高,他们对品质和口感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乌龙茶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乌龙茶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涉足该市场,并推出各种各样的乌龙茶产品。
从市场调研的数据来看,消费者对乌龙茶品牌的认知度较高,消费者选择乌龙茶时更加注重品牌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第三,乌龙茶市场的渠道多样化。
乌龙茶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
在线下实体店销售方面,茶叶专卖店和超市是主要的销售渠道。
而线上电商平台则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乌龙茶的首选,因为电商平台具有更大的品类选择和更方便的购物体验。
最后,乌龙茶市场的价格区间较广。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乌龙茶的价格在市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不同品牌、不同产地和不同质量等因素对价格造成了影响。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个人经济状况和品质需求的影响。
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品牌需要在提供高品质的乌龙茶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综上所述,乌龙茶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挑战。
乌龙茶品牌应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乌龙茶市场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满足消费者对乌龙茶的品质和口感的需求。
乌龙茶品牌可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的可追溯性,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总之,乌龙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乌龙茶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乌龙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乌龙茶行业发展方向分析乌龙茶是中国传统茶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茶文化的重视,乌龙茶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将从乌龙茶行业的市场需求、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对乌龙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首先,乌龙茶市场需求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追捧。
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茶叶市场逐渐兴起。
乌龙茶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乌龙茶在国外市场也有很大的潜力,对传统中国茶文化的追求和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为乌龙茶的出口创造了机会。
其次,品牌建设是乌龙茶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信任度的要求提高,乌龙茶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塑造。
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推动销售增长。
品牌建设可以从产品质量、包装设计、形象推广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知名茶艺师合作,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产品创新是乌龙茶行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多样,茶叶的口感和香气因材料和技术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乌龙茶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生产工艺和配方,开发出更多种类和风味的乌龙茶。
此外,乌龙茶还可以与其他食材和调味品结合,创造出更多种类的茶饮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营销渠道的拓展也是乌龙茶行业的关键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渠道成为推广和销售乌龙茶的重要途径。
乌龙茶企业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的线上购物需求。
此外,传统的销售渠道如茶叶专卖店、超市和茶艺馆等依然是重要的销售渠道,乌龙茶企业可以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拓展传统渠道的销售网络。
综上所述,乌龙茶行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市场需求的开拓、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营销渠道拓展等。
乌龙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合适的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量波动幅度较大

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一、分类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并以"绿叶红镶边”为发酵特征。
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中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在福建、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的加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做青、炒青和操烘阶段。
乌龙茶主要有三种分类方式,按照产地分布可分为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按照形态分类可分为条索形乌龙茶、半球形乌龙茶、束形乌龙茶和团块型乌龙茶;按照发酵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和重度发酵茶。
二、产量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上各茶类板块的不断轮动,乌龙茶产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乌龙茶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大,2019年中国乌龙茶的产量为27.58万吨,较2018年增长了0.46万吨。
中国乌龙茶产量占全国茶叶的占比有所下降,2019中国乌龙茶产量占比为9.9%,较2018年占比较少0.5%,其他茶类占比达到89.6%。
三、销量2014-2017年中国乌龙茶市场表观消费量呈上升走势,随后出现下降。
2018年中国乌龙茶市场销量为21.15万吨;2019年乌龙茶市场销量为21.63吨。
中国乌龙茶市场人均消费量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2019年中国乌龙茶市场人均消费量均为0.15千克/人。
四、进出口中国作为主要生产茶叶且有着悠久茶叶历史的国家,乌龙茶的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2019年中国出口量为18142.9吨,较2018年减少了817.8吨。
而中国乌龙茶的进口量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量为2642.7吨,较2018年增加了334.3吨。
2015-2019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逐渐上升,2018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为18045.8万美元,2019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达到23610万美元;2018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为3880.4万美元,2019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为3879.4万美元。
三得利乌龙茶市场环境分析

三得利乌龙茶市场环境分析三得利如何成为茶饮王者?提起三得利乌龙茶应该很多人都不陌生,实际上最开始三得利卖的并不是茶而是酒。
从1899年创立开始,三得利生产和销售的是西式葡萄酒,后来进行威士忌的销售,并成功奠定了葡萄酒和威士忌酒两大支柱业务。
在三得利逐渐在日本威士忌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之后,又开拓了新的业务板块——啤酒。
虽然在酒行业占据了有利地位,但是三得利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在无酒精饮料、食品等领域均有涉足,当然最有名的可能还是瓶装茶业务。
其实说起来,三得利并不是日本首个将茶做成瓶装饮料的品牌,但是这并不影响三得利乌龙茶的名气。
伊藤园是日本瓶装绿茶和乌龙茶的开创者,早从1979年就开始在日本销售乌龙茶。
三得利则是在1981年推出的瓶装乌龙茶,当时伊藤园已经在日本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三得利能够从中突出重围并且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可能与其产品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强调原料产地概念?乌龙茶最初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于福建省的凤凰山,是中国特有的茶类。
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乌龙茶出口量为1.69万吨。
日本是中国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之一,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乌龙茶刚刚进入日本市场之际,凭借减肥、美容等效果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的目光。
虽然说乌龙茶的作用有些被高估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日本人对乌龙茶的喜爱,茶余饭后喝上一杯乌龙茶都是很常见的事。
也就是说,日本消费者知道乌龙茶是来自中国福建的,不过将这一印象进一步加深的是三得利,在乌龙茶原料的来源上进行强调。
三得利基于上述认知,在品牌战略上打的是中国牌,不断强化“来自中国的乌龙茶最好”这个概念。
虽然伊藤园的乌龙茶原料也是从中国进口,但是却并没有强调产地,这也帮助三得利成功找到了突破口。
产品进行差异化?除了强调原料产地之外,三得利乌龙茶在产品上也进行了差异化,立足点是无糖、低热量、健康等。
借助差异化的产品,也能适应更多的消费者。
安溪乌龙茶长盛不衰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安溪乌龙茶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
的门槛还很难。但是安溪县积极做好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工作 ,配
茶叶农药残留量降解技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认为 1 2世纪的特种茶将是乌龙茶的世界。 合福建农大 省荼科所对省重点科技项 目 ” 安溪茶叶企业不仅关心某一市场当前人 口总量 .而且要注意了解该 术研究”进行攻关。在每年治虫旺季 .都组织县工商局、技术监督 市场的人 口发展趋势.即人 E增长率。因为许多营销决策都是长期 局等部门对禁售、 l 禁用农药进行全面检查 . 有效地杜绝了污染源。 同 的 .受人 口增长率的影响很大。
茶产量 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占全 国乌龙茶总产量的 厚 , 气候温和,雨景充沛 ,四季长青 层峦叠翠 , 云雾缭绕 涧水
天、地、人、种”齐备,十分有利于乌龙 四分之一。安溪乌龙茶近年来为什么会一枝独秀 ,长足发展 ,并保 潺流 泉甘土赤 .可谓 “
持长盛不衰 ,笔者拟对其市场营销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它及其特有的文化带回自己的家乡,并从此传播开来。 二、经济环境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陈火 全 福建泉州 师范学院工商信息学院
1经济环境的新特点 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国际化 .面 对这种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 安溪县组建了铁观音集团、建设中国
【 要】柴米油盐 酱醋茶、琴棋 书画诗曲茶,茶不仅是文人 茶都 、设立电子商务网站、举办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正是迎合这一趋 摘 墨客的风雅之品,更是寻常百姓 的高尚 享受。安 溪乌龙 茶历经数 势。安溪茶叶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实行 - 百年 ,长盛不衰。在其他 茶类 出现产 、销 不詈 气的情 况下 ,仍能 跨国经营 ,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在这~点上 .安溪的一些茶叶
中国乌龙茶可持续发展的新构想——由“金融危机下为何乌龙茶一枝独秀”想到的

本 、香 港 、马来 西亚 、新 加 坡 、美 国。 日本 是 迄今 中 国乌 龙茶 最 大 的进 口国 。 自二 十世 纪 末 以来 , 日 进 口乌 龙茶 占中国乌 本
龙茶 出 口量 ( ) 的 7% 值 5 上下 , 日 国际 贸易促 进会 樱 内义 雄会 本 长在 20 年 7 2 日 见 中 国吴 仪 副总理 时谈 到 : “ 龙茶 已 00 月 8 会 乌 是 中 国对 日贸易 中最有 影响 的商 品之 一” 。
我在 海 南 省 海 口市 “ 十 一 世 纪 中 国茶 业 经 济 论 坛 ” 会 上 作 二
二 十 世纪 末 接 近 上万 吨 ;二 十 一世 纪 (0 1 20 ) 年 出 口 20 N 08年
量 超 过 2万 吨 ,20 08年 根 据海 关 统 计 数为 于 外销 。 乌 龙茶 是 很 多 山 区经 济脱 贫 致 富 的
“ 钱树 ” 摇 ,福 建 省 安 溪县 就 是 最 显著 的 典 型 ,这个 十 多年前 曾 是贫 困县 的茶 区 。主 要依 靠 发 展茶 业 ( 主要 是 乌 龙茶 ) 实现 脱 贫 致 富 ,还 成 为 : “ 国 百强 县 ” 07年 安 溪茶 业 总产 值 达 全 。20 到5 7亿 元 ,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6 3 4 5元 ,其 中 一半 多来 自茶 叶 。 安溪 县 有 号称 1 O万产 业 大 军到 全 国一 些大 、中城 市 开茶 叶店 , 推销 有 安 溪铁 观 音 等 安溪 名 茶 , 既解 决 民 生就 业 问题 又 推销 了 家 乡产 品 ( 。 茶)
1 3外 销 .
1 5 中 国乌 龙茶 仅 出 口 8吨 。六 十 至七 十年 代 出 口量增 90年
早期乌龙茶风靡欧美市场的趣闻

年载运 的一整船茶叶 , 中松罗茶 占 份之 二 , 其 珠茶 占六 份之一 ,武夷茶 占六份之一 。15 — 16 年 ,英 罔东 印 7 1 79 度公 司从 中国输入茶 叶 17 8吨 ,其 中武夷茶 17 8 , 69 02 吨 占总输入量 6 . %。可见 ,英国后期输 入的茶 叶是以武 33 0
氏对 中国茶 叶的记述是 比较详细又具体 。 以后叙述茶 叶 的书籍 就越来 越多 了。
8 11 6 0年 ( 明万历三 十八年 ) ,荷兰商人在万丹首次 交礼仪。到 1 世纪 中叶 ,饮茶 的习惯 已普及到社会各 阶
购买 由厦门商人运去 的茶叶 ,以后又在爪哇 、苏 门答腊 层 , 正如马克思所 指出的 , 时饮用 中困茶 已变成伦敦街 此 英 有早 多次 购买华茶 ,然后转运欧洲卖 给英 国等国家 。当英 国 头劳动人 民的习惯。 国人饮 茶像 中国人吃饭一样 , 午茶和晚茶之分 , 而且饮 茶的时间是不 能耽搁 的。甲 | 东印度 公司直接到东方进行 贸易 的时候 ,茶 叶便逐 渐成 茶 、 不论在家里 、 旅馆 、 医院都能得到一 杯茶 , 一 为荷 兰人和英 国人争夺市场 的商 品 ,并成为 欧洲人普遍 晨醒来的时候 ,
的夜餐以前 , 贫困家庭则在很早 的夜餐 以后 。 西欧各国泡 茶叶 , 主要 由英 国东 印度公 司的商船 自中国运 到英 国 , 再
这 时候 , 欧洲人陆续东来 , 中国茶 叶始有所见 闻。14 印度公司为 了大量购买 中国的茶叶 ,14 对 55 6 4年 ,在厦r 设 J
年前后 , 意大利 人赖麦 锡 ( im a s a ui ) Ga b tt R m s 写的《 ia o 航 立代办处 , 6 4 16 年在澳 门设立办事处 , 6 6 17 年和 18 年 , 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下,为何乌龙茶一枝独秀信息来源:文/朱仲海点击次数:6发布时间:2009-6-3 8:44:50忽如一夜冬风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顷刻间银行利率多次下调,房价嗖嗖的往下落,各种经济数据悲观的被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出来,人们已经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今年经济的一丝寒意,象冬天里凛冽的寒风吹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最难过的,莫过于一些出口型企业,在这股寒风中,他们只能英勇的就义。
当然,茶叶行业未能幸免,虽然没有其它行业那么的悲壮。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乌龙茶在所有的茶类中表现出一枝独秀,在金融危机这一大环境中,价格不降反升,人们不仅要问,这究竟何因?说起这,我不得不从乌龙茶的背景说起。
一、乌龙茶的产地及分布目前,我国的大陆的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和广东省,福建省乌龙茶产区主要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闽北乌龙茶主要是大红袍、水仙、肉桂,闽南乌龙茶主要是铁观音、黄金桂、奇兰、佛手等,产区分布主要集中于武夷山脉、戴云山脉和博平岭三大山脉,其中武夷山、建瓯、建阳等县在武夷山脉境内,安溪、永春、南安、德化、大田、永安、仙游、沙县等县在戴云山脉境内,漳平、华安、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浦、长泰、龙海等县在博平岭境内。
而广东乌龙茶茶主要有单丛茶岭头单丛茶和凤凰单丛茶、乌龙茶主要有石古坪乌龙茶、大埔西岩乌龙茶及色种茶主要有大叶奇兰茶、八仙茶、梅占茶、金营茶等三大类别。
以岭头单丛茶和凤凰单丛茶最为著名, 广东乌龙茶主要分布在潮州市的潮安县、饶平县揭阳市的普宁、揭西梅州地区的梅县、大埔县、蕉岭县、丰顺县、兴宁市等还有粤北地区的英德市及粤西地区的罗定市和廉江市等地亦有生产。
二、乌龙茶的生产及内销情况乌龙茶的主要生产地福建与广东,由于所处纬度较低,乌龙茶生产地未受气候影响,相反寒冬对茶树抵抗病虫害还有正面作用。
而福建华安县正不断地扩大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就福建省来说,就有35个乌龙茶主产县(区、市)。
2008年福建乌龙茶产量为12.6万吨。
表1 2001-2008年乌龙茶产量单位: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据调查,2009年乌龙茶春茶形势一片看好,据福建方面的消息,由于受天气影响,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上市时间比往年要提前10天左右,去年因霜冻,新茶上市较晚.从4月30日开始,春茶陆续上市,今年安溪春茶铁观音产量,低海拔地区产量将有所减少,而相对高海拔的茶产区,茶叶产量却有望增长。
而今年铁观音的春茶总的产量要比去年增加15%左右,而且茶叶质量也高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是:前段干旱的情况下,下起一场雷阵雨,这场及时雨反而对高山茶产量有所促进,奥妙在于当下降雨主要是雷阵雨,这种强对流带来的降雨效果,不仅有水而且还产生大量痰气,同时还不影响昼夜温差,因此高山茶区茶树如今是“如鱼得水”,茶青长势特好,生长期充分,紧接着在茶叶生产加工期,又是连续的晴天,对茶叶的加工非常有利。
据经验分析,制茶碰到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哪怕现在空调、烘干技术的应用已很普遍,也无济于事。
安溪茶叶采制对环境温度要求甚高,对茶青水分要求同样很高,偏高偏低都会对茶质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有经验的茶农介绍,要是刮南风对茶叶品质的改善更加有利。
所以茶叶生产受制于天,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
碰到好天气,整个茶季面貌焕然一新,产量产值、优质率可能成倍增加,反之制优率低,产值低,消费者难喝好茶,茶农收入有限。
另外,购买力和茶价走向,也为方方面面关心。
据了解,今年安溪春茶铁观音茶质上乘,好茶数量占比合理,全国各地茶商云集安溪,新茶上市的购茶热情高涨,但是茶价走向却十分理性,除毛茶在产地茶市将有浮动外,城市终端茶市的茶价,仍将遵循随行就市原则,预计不会出现茶价暴涨或反常定价现象。
从安溪茶都反馈过来的信息,安溪今年春茶产地毛茶价价位,总体将同比去年上升20%。
2009年1-4月安溪茶都的交易量为3948.5吨,比去年同期的3063.1吨增长28.91%;交易额为33168.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2902万元增长44.83%。
茶市认为,新茶上市销售形势看好,原因是去年底中低档茶热销,内外商家存货空缺,急于进货,流通快。
而今年的福建的武夷岩茶春茶又是一个新亮点。
从5月份上市以来,由于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和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大量购入,今年岩茶的收购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0%-15%左右。
尤其是大红袍,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据广东省茶叶产业协会介绍,今年广东的乌龙茶2月底已陆续有茶园开采,大面积开采在3月中下旬。
秋冬季节是茶树根系生长大量吸收贮藏养分之时,受前期高温干旱影响,部分地区茶园缺水比较严重,造成春茶茶芽长势相对瘦弱,给春茶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广东省粤东饶平、潮安等部分市(县)乌龙茶春茶产量预计减产10%。
在价格方面,除高档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金萱乌龙等价格有所上涨外,大宗的乌龙茶价格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三、乌龙茶的出口情况从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除2002和2003年以外,近几年,乌龙茶出口呈上升的趋势,无论从出口数据和出口金额来看。
而从出口单价来看,除2001年外,每年逐步递增,但增幅不是很大。
如果考虑到汇率的因素,乌龙茶的平均出口单位变化不是很大,从表4中可以看出,从2001至2008年,乌龙茶的平均出口单价在每公斤19元左右。
假如再考虑CPI指数和生产成本的话,估计乌龙茶的出口的利润更加微薄。
以上现象造成茶叶外贸出口企业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表2 2001-2008年我国的乌龙茶口量与出口金额单位:吨万美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表3 2001-2008年的乌龙茶的平均出口单价单位:美元/公斤表4 2001-2008年的乌龙茶平均出口单价(考虑汇率因素) 单位:人民币/公斤四、乌龙茶价格上涨原因分析1.产品品质本身福建安溪乌龙茶香味凸显,香高味醇,口感特好。
兼具绿茶之清芬,红茶之甘醇,而且去绿茶之苦,红茶之涩,回甘、耐泡,而且回甘和耐泡是别种茶所少见的优点,它的品味优势归纳其特色为“香”、“活”、“甘”、“韵”。
安溪乌龙茶的外形:条索卷曲紧结;色泽乌润光泽;净度匀整洁净,内质:汤色金黄明亮;香气天然花香;滋味浓郁甘鲜。
泡饮之后,满口生津,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沁人肺腑。
所以备受世人赞尝。
福建武夷山乌龙茶(岩茶)因采摘叶较成熟, 做青发酵程度重、不经包揉且焙火足, 形成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泽乌润蜜黄, 花果香浓郁, 滋味浓醇, 汤色橙黄或橙红, 叶底肥厚、绿蒂黄底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广东乌龙茶以岭头单枞茶和凤凰单枞茶最为著名,岭头单丛茶素以香、醇、韵、甘、耐泡、耐藏六大特色而负盛名, 具条索紧结, 重实匀净, 色泽黄褐光艳内质香气甘芳四溢, 蜜韵深远, 附杯性强, 汤色蜜黄, 清新明亮, 滋味醇厚, 润滑舒畅, 回甘力强而快, 饮后有甘美怡神, 清心爽口之感。
凤凰单枞茶以香馥高爽, 味美甘醇, 韵至清远, 爽口宜人, 多次品饮茶韵犹存之特色闻名海内外, 港、澳及东南亚侨胞更是酷爱嗜饮, 被视为乌龙茶中珍品, 久盛不衰。
2.消费文化业态在所有的茶类中,乌龙茶的消费领域最广,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大部分茶叶零售店中都有乌龙茶产品,而其它茶类如黑茶、绿茶、红茶等区域性消费比较明显。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消费者味觉感知来看,乌龙茶消费有个较特殊的情况, 假如消费者经常饮用乌龙茶, 由于香气较高,味道醇厚,习惯饮用乌龙茶的消费者一般很难改用其他茶叶品种; 但如果是饮用绿茶或其它茶类的消费者, 那他还可以改用乌龙茶或其他茶类品种, 所以目前的乌龙茶市场呈上升趋势。
2)从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看,乌龙茶的价格相对其它茶类价格较高,而且礼品茶居多。
消费行为模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同一个地方, 在相同的外部因素及刺激因素作用下,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活动体现出相似性。
茶叶作为一种消费品也体现出这种现象, 这就导致同一市场区域内消费者有很强的攀比心理。
“宁可背后受罪, 也要人前显贵”。
这样的心理促使人们买贵的乌龙茶来品饮来彰显身份。
3)从消费的文化性来看。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就越来越高。
在福建,无论在宾馆里,还是老百姓家里都摆放着一套茶具,来了客人, 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茶桌的周围, 边品茶边聊天; 还有的福建人经常在一起斗茶,谁赢了,感觉面子上争了不少的光,更有甚者,福建人制作了随身携带的便携式茶具,可以随时随地泡茶,等等,这些饮茶文化,无形加大了乌龙茶在全国各地的传播。
3.政府推动目前,福建省政府及地方各级产茶县政府对茶产业十分的重视,省政府每年举办一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而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举办各种各样的茶事活动,如名茶评比,茶王争霸赛等。
同时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茶行业进行扶持,一方面在资金上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专营店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乌龙茶的宣传力度。
同时,在茶叶的生产技术规范及农药残留上也加大治理力度,确保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产地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在乌龙茶产区,最早建立产地交易市场数属安溪县了,安溪县投资建成了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产区交易市场的建立一方面便于集中采购,使全国各地采购商集中到产地来进行采购与交易,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乌龙茶宣传力度,提高乌龙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5. 大企业相对集中现有的乌龙茶企业主要有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安溪铁观音集团、日春股份公司、福建魏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安溪岐山魏荫名茶有限公司、泉州溪香茶业有限公司、厦门华祥苑有限公司、福建富源茶业有限公司、星愿(中国)有限公司、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等。
这些公司的乌龙茶产量占整个乌龙茶产量的50%以上。
由于这些公司都在尝试与发展连锁经营,需要储备足够的货源,这些企业在春茶上市时,大量收购毛茶,然后再进行精制加工。
因此,大企业的集中统一收购也是导致毛茶收购价的上涨的原因之一。
五.几点建议1.企业要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最近,我发现一些乌龙茶企业,对企业的发展史非常感兴趣,如:长和1683,日春1725、魏荫1723、八马1736、魏氏1725、泉苑源源1813等等,引发了一轮铁观音品牌传奇历史推广的高潮,暂不考究这些品牌的年份的真实性,但至少让消费者感觉到,为什么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乌龙茶历史企业,最早的长和品牌历史追溯到1683年。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年份的出现,是企业间的互相模仿,还是有意炒作呢?还有,最近发现不少的企业撰文,甚至找策划界人士帮助撰文学习天福模式,难道天福就是神话,离开天福模式,就没有其它模式发展了?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找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运营模式和自己的品牌发展思路,一味地照搬或照抄,只会加剧企业的负担,甚至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