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B.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不造其本,而从事其末,末不可得而治矣。
”对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A. 为政的根本在于得民心B. 事功为本,修身为末C. 修身正心方能治国D.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4、“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的该言论主要反映了:A. 无为而治B. 崇尚节俭C. 维护礼制D. 轻徭薄赋5、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
这表明卢梭主张:A. 君权神授B. 三权分立C. 主权在民D. 君主立宪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如果你们指望用死刑来制止大家公开谴责你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那你们就错了……尽善易行的方式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
这是我对你们投票判我有罪的最后告诫。
”这段话体现了苏格拉底:A.反对雅典民主制度B.捍卫言论自由原则C.主张维护法律尊严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7、亚里士多德说:“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10°C等温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10°C等温线(甲点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最低点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10°C等温线在甲点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大量吸热,气温低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低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低3、关于乙点所在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属于北美洲B、爱斯基摩人为主,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最大岛屿D、气候寒冷,全部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答案】1.A2.D3.B考点:地图上的方向。
气候的影响因素。
据下图完成下题。
4、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图中甲地位于赤道和10°N之间,60°W到70°W之间,位于西半球,巴拿马运河以南,属于南美洲。
考点:大洲和大洋。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国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是A.多水旱灾害 B.人口众多C.耕地面积小 D.土壤贫瘠6、若该国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合理的运输线应经过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 D.合恩角7、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④地植被为热带雨林【答案】5.B6.A7.C【解析】试题分析:5.图中区域为印度,印度虽然有水旱灾害发生但是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而其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为人口众多。
6.美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大西洋沿岸,所以,从美国把粮食运往印度较近的路线为穿过大西洋,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阿拉伯海,到达印度。
7.①地位于印度西部,盛产棉花,黄麻分布在印度东部沿海,A错误;④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世界雨极,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B、D错误;③地在德干高原东北,铁锰资源丰富,C正确。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4题,48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解释卦象立义),其所解释的卦象为:A.乾卦B.坤卦C.坎卦D.离卦【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名师点睛】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
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
2、“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该言论当出自: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养浩然之气”的言论是孟子的。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3、“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该言论当出自:A.孟子B.陆九渊C.王阳明D.朱熹【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4、“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2016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6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荆州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2.《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4.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
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 A.《四书集注》 B.《阳明先生文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 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应该是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6.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末试卷(历史).doc

荆州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年级:高二科目:历史命题人:吴敏审题人:陈才忠第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历史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3.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4.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5.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白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6.《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检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荆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检历史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皇帝权利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3.据《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
仁宗言:‘卿言故善。
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的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正逐渐被打破4.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
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
”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5.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县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
”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A.县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读下图,该图反映的是()A.“西南夷”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C.元代宣政院有效管辖了藏族大部地区D.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7.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数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荆州市某重点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周末双休日在家活动情况,打算从高一年级1256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抽查,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1256人中剔除6人,剩下125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机会( )A. 不全相等B. 均不相等C. 都相等D. 无法确定 【答案】C考点:抽样方法。
2.已知点(,1,2)A x B 和点(2,3,4),且AB =,则实数x 的值是( ) A.3-或4 B.6-或2 C.3或4- D.6或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得,6242312222=-+-+-)()()(x ,解得6=x 或2-=x 。
故选D 。
考点: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3.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N 个数据1a ,2,,N a a ⋅⋅⋅,其中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 该店用右边的程序框图计算月总收入S 和月净盈利V ,那么在图中空白的判 断框和处理框中,应分别填入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 .0,A V S T >=-B .0,A V S T <=-C .0,A V S T >=+D .0,A V S T <=+ 【答案】C考点:程序框图的应用。
4.用斜二测画法作出一个三角形的直观图,则原三角形面积是直观图面积的( ) A.21倍 B. 22倍 C. 2倍 D. 42倍【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原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直观图中底边长仍为a ,高为42452hh =︒⋅sin ,所以原三角形面积与直观图面积的比值为222442==⋅h a ah 2121,即原三角形面积是直观图面积的22倍。
考点:斜二测画法。
5.如图(1)所示的一个几何体,在图中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是(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原几何体中能够看到的棱或边界在三视图中画实线,不能看到的棱或边界在三视图中画虚线或不画,结合几何体及选项易知选C 。
2019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
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 、孔子B 、老子 ________C 、墨子___________D 、韩非子2.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
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
”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道德经》C .《春秋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四书章句集注》3.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4.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B .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 .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D .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5.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描述,反映出()A .韩非子人皆自利的思想主张B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C .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D .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6.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 ,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1、“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
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
”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2、《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
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
”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论语》 B.《道德经》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4、《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B.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D.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5、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描述,反映出()A.韩非子人皆自利的思想主张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6、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百家争鸣C.私学兴起D.学在官府7、“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统一思想”使其它学说遭到禁止B.“一种书”是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C.“统一思想”巩固了汉朝中央集权D.“利禄”是指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8、《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9、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 C.孟子D.老子10、“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汉代中期国家法制开始规范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11、“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
”这首诗反映了()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12、唐诗曰,“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宋词云“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嫩曲罗裙胜碧草”。
唐宋两代人们审美观的不同,主要是由于()A.程朱理学的影响B.专制集权的巩固C.封建经济的发展D.对外交流的频繁13、朱熹指出:“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佛学有其合理之处,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家B.佛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不如儒家学说逻辑严谨C.佛学有独到见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无是处D.佛学杂乱无章,不可能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有所贡献14、明朝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官方哲学的否定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的体现1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
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为公B.民为邦本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民贵君轻17、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面孔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18、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A.主张经世致用B.力挽儒学危机 C.维护理学正统 D.反对盲从孔子19、在古希腊,泰勒斯推测万物始源于水,因为液体、固体和蒸汽都是水的存在形式。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火,因为火非常活跃,能转变成万物。
这反映了()A.哲学源于人对大自然的探索 B.西方理性精神开始萌发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人的认识 D.二者所得结论荒诞不经2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21、“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2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A.不敢大胆追求物质享受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C.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影响局限于文学艺术23、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
这表明()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B.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D.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24、“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25、“存在就是被感知”被视为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主教的名言。
他的观点与下列哪些思想家相类似()①王阳明②王夫之③普罗塔戈拉④泰勒斯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材料题(共3题,50分)26、(16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
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8分)27、(18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
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
……《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
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
……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
……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
……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6分)(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8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4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另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为什么130年之后,(意大利)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孔泉眼给堵上了”——特里希·施万尼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复生”和“新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