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附答案)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生活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张全家福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引出活动主题。
2. 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家庭的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互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家庭成员的卡片,通过卡片上的描述,让孩子们扮演卡片上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创作:让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家庭画作,并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5. 分享:邀请部分孩子分享自己的画作和祝福,引导其他孩子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孩子们能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在表达爱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将这种爱延伸到家庭之外,关心身边的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观养老院,让他们亲手为老人们制作礼物,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关爱。
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状元培优同步训练题 新人教版

4.3平面镜成像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媳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的像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先变大再变小2、(2017湖南益阳模拟)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
10点20分C。
10点40分 D。
11点20分3、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6 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5、如图8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8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7、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8、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个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
光的漫反射 B.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实验既可选择玻璃板,也可选择平面镜B.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 选择完全相同的b、c两支蜡烛是为了验证像与物是否等大D。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在如图所示的“猴子捞月”中,关于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B.等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C.等于月亮到水底的距离D.等于03.我们的祖先会用磨光的铜面作镜面,观察自己。
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等大的虚像4.下列各种镜子属于凸面镜的有( )A.手电筒前的“银碗”B.整理服装时的穿衣镜C.汽车观后镜D.探照灯后的反光镜5.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 m,平面镜CD高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7.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是(填器材名称),图中放在“烛焰”上的手指(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疼。
★8.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m,他到像的距离是m。
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9.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所需的器材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铅笔、刻度尺。
(2)实验时应选择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选填“看清A的像”或“看清B”),便于确定A的像的位置。
(3)在实验过程中,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棋子B应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4.3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A.逐渐变大,逐渐靠近平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C.大小不变,逐渐靠近平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答案】C【解析】解:人在平面镜中成像,人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不变;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逐渐靠近平面镜。
故选:C。
2.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小明在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小明的像逐渐远离平面镜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答案】C【解析】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靠近平面镜时,小明的像也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玩具鸟成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改变平面镜大小D.像与镜间放一小木板【答案】A【解析】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C、改变平面镜大小,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飞离的瞬间。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是( )A.实像,逐渐变小B.虚像,逐渐变小C.实像,大小不变D.虚像,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解: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水中出现苍鹭的倒影就是苍鹭在湖水中所成的虚像;在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变大,但苍鹭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苍鹭的大小相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4.3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A. 为了美观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C. 扩大视野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2.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B. 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C. 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 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为了使像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2个清晰的像,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通过P平面成像得到的C. 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记录U和V,U比V总大0.5cm,原因是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D. 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原位置上放一个光屏,能看到光屏上所成的正立的像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 造型美观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 增大乘面积D. 排除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6.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A. B. C. D.7.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的绿柳树梢上婉转地歌唱,树梢距离水面高5m;在距离岸边2m的水中,一条锦鳞也在悠闲地游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习题(含解析)

4.3平面镜成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2.如图所示,这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则此台钟指示的实际时间应是()A.1时50分B.11时10分C.2时50分D.10时10分3.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a移动的距离过远,不能成像B.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C.仍成像,但像也会向下移动D.仍成像,但人们无法确定像的位置4.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0cm,则()A.竖直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铅笔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的夹角为60°D.铅笔向右水平移动10cm,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大5.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6.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
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A.B.C.D.7.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
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8.小刚身高1.7m,他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距平面镜的距离为2m处。
小刚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为h,像距镜面的距离为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2m B.s=1.7m C.h=2m D.h=4m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带答案)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2.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
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A. 竖直上移玩具鸟B. 竖直下移平面镜C. 人向平面镜靠近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3.小明身高为1.5m。
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 1.5m,像变大B. 2m,像变小C. 3.6m,像不变D. 4.4m,像不变4.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小D. 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大5.如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A. B.C. D.6.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A. 不变B. 逐渐变小C. 逐渐变大D. 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及视角7.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9.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变B. 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C. 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cm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10.某同学在大街上闲逛,他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的大型电子钟的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那么实际的时间是()A. 10:21B. 21:10C. 10:51D. 12:0111.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
2019年精选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

2019年精选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A、需要器材:刻度尺,平面镜、相同的两只蜡烛,白纸B、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C、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D、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后面的蜡烛前应先将其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______(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实验中观察到棋子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造成的。
(2)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的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如果将玻璃板向右移动,发现镜中的像______(选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不动”)。
(3)如果在实验中,但看不清棋子A的像。
想个办法看清棋子A的像,方法是用手电筒照______(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解答题】完成下面作图:(1)如图甲,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两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身影,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2)如图乙所示,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4)如图丁所示,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答案】:【解析】:第6题【作图题】如图甲所示,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请在甲图中作出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乙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练习一、单选题1.小霞同学上学前对着家里的镜子检查仪容,当她向平面镜走进时( )A. 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2.在我们用点燃的蜡烛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3.物体AB经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图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的是()A.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B. 日食的形成C. 太阳光透过棱D. 一束束阳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B. 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C. 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D. 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6.(2015•攀枝花)今年“六一”儿童节,杨杨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杨杨戴上红领巾走近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大小不变D. 远离穿衣镜7.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 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 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 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 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8.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实像B.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9.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10.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B.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D. 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1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 2.1mB. 2.5mC. 4.6mD. 5m12.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A. B.C. D.13.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平面镜等做成了一个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能看到物体AB的像,则他们看到的是()A. 倒立、等大的虚像B. 正立、等大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14.(2017•河池)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中的“白云”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 “海市蜃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 池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5.会聚光束经过一平面镜反射后( )A. 变成平行光束B. 变成发散光束C. 仍是会聚光束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6.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__m.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他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像以________m/s的速度远离他.17.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2)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3)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________ ;(4)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 种情形.18.凡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叫________,必须用________承接,才能看得到.实际光线不能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感觉它们的交点处有像,这个像叫________,不能用________承接.19.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_m,来自视力表的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20.小红站在平面镜前捋了捋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21.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通过光的学习,我们发现许多眼见为虚的例子.试举三个不同类型例子说明眼见为虚,并解释原因.四、实验探究题2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若在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也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束光屏,但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5)小明在实验时,用一块不透明的纸粘在蜡烛B一侧的玻璃上,则蜡烛A的能否继续成像________(选填“能”“不能”)23.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五、综合题2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1)将一块________ 竖直架在一块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________ 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4)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________ .(5)同学们猜想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他们的猜想正确吗?你能帮他们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吗?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C8.【答案】C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C二、填空题16.【答案】1.7;3;不变;417.【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相等;不会;;B18.【答案】实像;光屏;虚像;光屏19.【答案】4.2;0.8;镜面20.【答案】变大;不变三、解答题21.【答案】解:水中月,水中的鱼,水中楼的倒影.A、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是月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是光的反射,虚像;B、水中的鱼是我们看到的鱼在水中的虚像,是鱼身上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折射,虚像;C、水中楼的倒影是岸上楼房在水中的像,是楼房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反射,虚像.四、实验探究题22.【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大小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不变(4)虚(5)能23.【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镜面的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远离五、综合题24.【答案】(1)玻璃(2)到平面镜距离(3)大小(4)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5)正确;将一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在玻璃板后观察光屏上是否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