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片

合集下载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引言双氢青蒿素(DHA)是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

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它已成为疟疾治疗的关键组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疟疾药物的有效性逐渐减弱。

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改进双氢青蒿素以提高其抗疟疾活性。

本文将介绍双氢青蒿素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优化合成方法双氢青蒿素的合成方法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新的合成策略,可以高效地合成纯度更高、活性更强的双氢青蒿素。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进传统的合成方法,可以减少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从而提高产率和纯度。

此外,还有研究报道使用生物合成方法合成双氢青蒿素,这一方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合成效率。

二、提高抗药性抗疟疾药物的抗药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方法可以改善双氢青蒿素的抗药性。

一种方法是与其他药物或化合物联合使用,以增强药物的抗疟疾活性。

例如,与喹啉类和蒙脱石合用可以显著提高双氢青蒿素的抗疟疾活性。

此外,通过改变双氢青蒿素的结构,也可以增加其对抗药性株的活性。

三、开发新的应用领域除了治疗疟疾外,双氢青蒿素还被发现具有其他生物活性,这为其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一项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癌细胞也具有抗增殖和导致凋亡的作用。

这一发现为双氢青蒿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此外,双氢青蒿素还被研究用于治疗其他寄生虫性疾病,如血吸虫病和疟疾透析并发症等。

四、药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尽管双氢青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但其药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最新的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疟疾活性。

其中包括抑制疟原虫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疟原虫的代谢途径以及诱导疟原虫的自噬过程等。

进一步研究这些药理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对双氢青蒿素的理解,并为优化其抗疟疾活性提供更多的线索。

结论随着对双氢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对其合成方法、抗药性和药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 取罐达到所需压力温度后,开始循环萃取并计算萃取时间,含有青篙素的C02降压后进入分离罐,青篙素及杂质在分离罐分离析出,C02送入
压缩机循环使用,萃取物进行简单的分离精制既得到青篙素纯品。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素经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
青蒿素的提取
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浸泡、绞汁?干嘛不用水煎呢?是否害怕水煎的高温或酶的作用,
破坏了青蒿的疗效?
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染有鼠疟的小白鼠, 发现对鼠疟的抑制率一下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低温提取是保 障青蒿疗效的一大关键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青蒿素具有水溶性差、热稳定性差的缺 点,制成片剂因其难溶性,生物利用度低, 且体内代谢快。而纳米青蒿素的水溶性好, 制成针剂后可进行静脉注射,将极大地提 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扩大应用范围。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 和水中的溶解度低以及难以制成合适的剂 型等不足,需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 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发新药,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而合成青蒿素衍 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 蒿素等克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进一步改用低沸点溶剂处理青蒿,得到的提取物疗效更高更稳。 屠呦呦提取到191号(即191次实验)药物样品时,所做的动物实验,
惊人地显示出100%的抑制率。 青蒿药材含抗疟活性的部分是在新鲜的叶片里,而非根、茎部位;最
佳的采摘时节是青蒿即将开花的时刻。 屠呦呦又把青蒿提取物成功分离成中性和酸性两大部分。后者毒性大,

青蒿素分析方法的确定

青蒿素分析方法的确定

为什么要测定青蒿素的含量
不同产地的青蒿药材中青篙素的含量差异较大,而青蒿 素是青篙截疟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对药材中青篙素含 量的准确测定十分必要。
提取青蒿素的溶剂:
青蒿素C15H22O5 在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或苯中易 溶, 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 在水中 几乎不溶解; 在冰醋酸中易溶。
朗伯比尔定律:A=-lgT=εbc
b,ε一定,吸光度A和溶液浓度c成正比
∴青蒿素含量=( 青蒿素样品浓度×标准浓度单位×原始 体积) / 青蒿研细粉末质量
UV法总结
UV法测定青蒿素是依据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青蒿 素衍生物 Q292在292 nm波长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来定量 的,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不高,其缺点 是不能排除青蒿素类似物等物质的干扰。因此,UV法测 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实际反映的是药材中青蒿素及其类 似物的总量。陈靖等[5]报道,青蒿中青蒿素类似物青蒿 酸、青蒿素B、3α-羟基-1-去氧青蒿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47% 、0.05%、0.005%,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影响较大,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1.3.1 HPLC-ELSD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为通用型的质量检测器, 对结构相似物质可给出几乎相同的响应因子,响应 值大小取决于物质浓度及检测条件下物质颗粒的 大小, 而不依赖于紫外吸收, 因此适合于青蒿素及 双氢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例:HPLC-ELSD 法测定复方双氢青篙素片中双 氢青篙素的含量
IR、MS、NMR HPLC
(UV、ELSD、SPD...) UPLC
LC-MS/LC-MS-MS 高效毛细管电泳 CE
定量分析
1.1 青蒿素的IR定性分析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双氢青蒿素片剂的研制及溶出度研究

双氢青蒿素片剂的研制及溶出度研究

第37卷第4期Vol.37 No.4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 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8年4月A pr.2018双氢青蒿素片剂的研制及溶出度研究黄静(安徽医学髙等专科学校,安徽合肥230061)[摘要]本文对双氢青蒿素片剂设计处方和工艺进行处方筛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

溶出介质选用0.15%氢氧化钠-乙醇(4 :1)250 m L,测定波长为241 rnn,确定了最佳处方,且溶出度均大于标示量的70%。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氢青蒿素片溶出度符合要求。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片;制备;紫外分光光度法;溶出度[中图分类号]R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7602(2018)04-0060 -05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中经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疟药,疗效高、毒性小。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是将青蒿素用硼氢化钠还原而得到的一个衍生物,疗效迅速,毒副作用小。

双氢青蒿素为过氧化物,具 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其抗虐作用与铁介导的药物分子内过氧桥裂解产生的自由基有关[1]。

双氢青蒿素具 有强大的抗疟原虫作用,其抗虐作用是青蒿素的4 ~8倍,且对耐氯喹株疟原虫感染亦有效。

口服吸收良好, 起效迅速。

双氢青蒿素片剂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其生物利用度约为青蒿素的10 ~60倍,适用于各 种类型疟疾的症状控制,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2]。

本实验研制了其片剂,并考察其 溶出度。

1仪器与试药1.1仪器片剂四用测定仪78X-2(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0(日本岛津公司);药物 溶出度仪RCZ-6B(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JB101(南通沪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 FA1104(上海民桥天平仪器厂);旋转式压片机ZP-33(上海天祥健台药机厂);标准分样筛(24,20,200,100, 80目)(合肥通达筛网有限公司)。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5.青蒿素的发现无疑是一种“发展和超越”,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双氢青蒿素又有哪些优势呢?
超越和发展: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 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优势: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 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 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
写作背景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 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 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 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 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没有博士学位

没有留洋背景


没有院士头衔
不要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 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屠呦呦
了解作者
•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青蒿素

青蒿素

青蒿素(artemisinin)类药物包括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青蒿琥酯(artesunate)、蒿 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等,具有抗疟、抗血吸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 等作用[1],其结构上存在过氧桥基团,在溶液中不稳定,且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低,影响了青 蒿素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

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中最常见 α-,β-和 γ-环糊精,能包结多 种化合物[3,4],可起到提高药物稳定性、改善药物水溶性、增强药物利用率及使药物缓释等 作用[5-7],是改善青蒿素类药物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的可行方法[8]。

青蒿素类药物 的 CD 包结物研究多集中于包结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9-10]。

分子模拟为直观认识包结物从 分子机制角度提供了强有力手段。

CD 包结作用的分子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 模拟[11-12]、借助于蛋白质对接程序进行分子匹配对接[13]、利用第一性原理程序计算包结 物某些性质[14-15]。

理论计算研究 CD 包结物多集中在计算模拟水溶液中的结合自由能等 [16 青蒿素 - 简介 化学名:(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氧桥-12H-吡喃并[4, 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青蒿素晶体中文别名:黄花蒿素、黄蒿素 英文名称:Artemisinin 英文别名: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 CasNo:63968-64-9 化学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 物理性状: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 甲醇、乙醚中可溶解,微溶于冷石油醚,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156-157℃,旋光度+69(c =0.5,CHCl3)。

化学性质:极易被硫酸亚铁还原,易于三苯磷反应。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③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 2000 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 作用的 640 种,从其中的 200 种中草药中提取了 380 余种提取 物, 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④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 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 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 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这篇文章展示了位杰出科学家的风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第一,主旨明确,立意高远。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 研究过程的文章,在对事实的陈述中,洋溢着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精 神。比如文中写到,屠呦呦团队迎难而上,接受对抗疟疾的国家级重 任,不辞辛劳地从收集的几千个药方中挑选出640个具有抗疟作用的, 再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历尽艰辛终于获得安 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为确保新药对人体的安全性更是以身试药。在 平实的叙述中,展现出科学家对研究的执着和对国家人民的使命意识。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 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整体感知
01
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组成,叙述屠呦呦团 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
02
03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 药学的新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 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 呼应文章的开头,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双氢青蒿素(DHA)适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的症状控制,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另外据临床发现,双氢青蒿素还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对此,本文就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作一全面的综述探讨分析。

标签:双氢青蒿素抗肿瘤机制抑癌基因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无休无止地进行着,导致了现代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以及各种罕见病菌的不断滋生,从而导致了各种肿瘤在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据调查显示,国内死于肿瘤患者约为每年160万,且每年还以200万左右的新病例急增,肿瘤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达5%以上,易发生于35~55岁的壮年人群。

肿瘤已成为导致我国劳动力大量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双氢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详情报道如下。

1 肿瘤发病机制肿瘤多由各类病变基因作用人体机制而导致人体组织的部分细胞,对其基因丧失常规化的调控能力,从而引发其克隆性异常增生,最终成功诱发异常病变的一种疾病。

但是其肿瘤实质就是一种基因病,多由多种病变原因(如环境、遗传等等)致使DNA损伤,致使相应的抑制基因被其激发,此时人体组织的其他相关功能基因(如NDA修复基因)也在随之变化而忙碌,从而使其表达异常,导致靶细胞转化。

接着,被转化细胞迅速分化或增生,再历经一段复杂的病变过程,其中部分增生细胞出现异质化,即病变拥有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的能力,即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生长可以简单概括为[1]: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2 DHA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国内肿瘤发病相关有:其一,肿瘤患病人数急剧上升是不争的事实,此或许与当今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其二,肿瘤患病人群中,以老、小两类患者罹患癌症的几率最高;其三,恶性肿瘤的病症中,以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最,或许与其饮食生活相关。

据调查,就以常见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来统计,我国与美国、英国、法国等肿瘤高危国家已十分接近,且远远高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等国家,故我国在抗肿瘤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氢青蒿素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双氢青蒿素片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Dihydroartemisinin Tablets
汉语拼音:Shuangqing Qinghaosu Pian
其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醇。

化学结构式:
H3
3
分子式:C15H24O5
分子量:284.3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
药理学:
本品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一线粒体功能。

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

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

蒿甲醚的抗疟活性较青蒿素大6倍。

毒理学:
在动物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证明,小鼠妊娠感应期给药,能增加胚胎吸收,但未见
致畸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良好,起效迅速。

口服双氢青蒿素2mg/kg后,1.3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血浓度为0.71mg/L。

血浆T1/2为1.57小时。

体内分布广,排泄和代谢迅速。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的症状控制,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口服1日1次,成人1日3片,首剂量加倍;儿童量按年龄递减,连用5~7日。

【不良反应】
推荐剂量未见不良反应,少数病例有轻度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减少。

【禁忌】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规格】
20mg
【贮藏】
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和传真号码:
网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