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练习
专题一 化学式专项练习 常见物质化学式书 俗名颜色、溶解性(含答案)

专题一化学式专项练习(铅笔至少写两次)
化学式练习(一)
一、单质:
规律: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则化学式为A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则化学式为A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则化学式为A2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则化学式为AB2
化学式练习(二)俗称
化学式练习(三)颜色、溶解性
专题一化学式专项练习答案
化学式练习(一)答案
一、单质:
规律: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则化学式为A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则化学式为A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则化学式为A2B 若A 元素或者原子团为+2价,B元素或者原子团为-1价,则化学式为AB2
化学式练习(二)俗称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词语选用-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一)词语选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______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
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________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_______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A.窘况意犹未尽复制B.窘况饶有兴致发酵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下养生信息火爆,各种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竞相________,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人们不必生搬硬套养生法,更不必整天________着如何长寿,过得战战兢兢。
至于吃补品,对于饮食正常、营养充足的人,则是________。
A.出炉算计多此一举B.出台琢磨画蛇添足C.出炉琢磨多此一举D.出台算计画蛇添足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西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一首首________千古的诗文;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游西湖者,________;志士仁人亦纷至沓来,影响之大首推岳飞,人们在为岳飞的凛然正气击节叫好的同时,也________秦桧等人的作为。
A.传颂川流不息不齿B.传诵川流不息不耻C.传诵络绎不绝不齿D.传颂络绎不绝不耻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人们来到举世著名的《蒙娜丽莎》画作前,透过达·芬奇________的绘画技巧,人们会发现________从任何角度看,都感觉画上的人在对自己微笑,这是这幅作品最让人________的地方,可惜也几乎是世人对“蒙娜丽莎的秘密”最为直观而________的了解。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3B.CH4C.NaHCO3D.HClO32.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练习一——运动 图像与速度计算(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题训练一——运动图像及速度计算专题概述1.运动的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题时要注意: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的含义,根据相关信息解题。
2.速度的计算要注意:找准对应速度、路程和时间,熟悉各种类型行程问题,仔细挖掘其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分类训练类型1 运动的图象(一)s-t图象1.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D.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v甲:v乙= ,1 min之后,运动最快的物体将比最慢的物体多运动 m的路程。
3.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
当t=4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 m.(二)v-t图象4.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第4题图) (第5题图)5.(四川泸州)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如图甲所示,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1)物体在0~1s时处于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 m/s.(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 m.类型2 速度的综合计算(一)追及和相遇问题7.小明家距学校2km,小明以10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出发5min 后小明的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于是立即以3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电动车去追小明,问:(1)小明上学需要几分钟?(2)小明的父亲能否在小明上学途中追上小明?如果能,追上时距学校多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小学语文专题练习一_修改病句

一、结构残缺1、开始认识到参加劳动锻炼的好处。
2、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呈现出一片春耕的繁忙景象。
4、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5、为了我们长大成才,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6、戴着小军帽,扛着木头枪,多像一个解放军战士。
7、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8、我在读了《珍贵的教科书》以后。
9、春天到,一朵朵鲜花。
10、在我们学校里,最受大家尊敬的人。
11、同学们认认真真。
12、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3、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14、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
15、我打开书包拿出作业。
16、我学习了这部分知识,掌握了解答应用题。
17、老师要求我们养成讲卫生。
二、用词不当18、午后,气候变了,那晴朗的天空顿时布满乌云。
19、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就向祖国汇报。
20、大海在很远的地方沸腾怒吼。
21、我的笔盒里还缺乏一支像样的钢笔。
22、大家纷纷发言自己的意见。
23、本学期来,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24、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足地利用起来。
25、这共同劳动的后果,大家都十分珍惜。
26、老师笑了笑,对陈晓同学进行很耐性的教育。
27、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28、大家决定从课余时间里排练节目。
29、只有肯努力,你就能学好各门功课。
30、干这活儿不是轻松的事,就是艰苦的劳动。
31、谁去执行这项任务吗?32、花坛里的花儿有红的、紫的、黄的,真是五花八门,好看极了。
三、搭配不当33、耳旁呼呼的风声,不停地刮着。
34、早晨,郊外的空气格外新颖。
35、猴子戴的帽子爬到桅杆上去了。
36、春天的戴云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37、墨似的乌云和瓢泼般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8、陈秉正的劳动技术全面、高昂。
39、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
40、考古工作者最近又发明了一座古墓。
41、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上了许多果园。
42、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43、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轻松的脚步,来到电影院。
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仪——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一练习题一、单选题读极地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至日前后,图中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若一架飞机从C地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D地,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南再东北C.一直向西D.先西南再西北3.飞机由C地飞往D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陆和大洋依次是()A.亚洲-印度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太平洋-南美洲一大西洋D.澳大利亚-太平洋-南美洲4.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A.黄道平面B.赤道平面C.地平面D.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下图中AQBM为晨昏圈上四点,MCQD为北半球一纬线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一飞机沿最短航线从M点飞到Q点的飞行线路是( )A.弧MCQ B.弧MAQ C.弧MBQ D.弧MDQ 6.按最短线路飞行,该飞机从M点到Q点的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西飞行B.一直向东飞行C.先西北,再西南D.先东南,再东北读北半球经纬网简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处在北寒带B.b点位于西半球C.c点位于大西洋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8.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L1=2L2B.L1=1.5L2C.L1=L2D.L1=0.87L2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B.①线是②线的1/2C.②线比③线长D.③线比④线长10.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东行,乙向北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11.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A.K点B.H点C.G点D.E点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 km,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13.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14.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15.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140°E B.60°S,140°E C.60°N,140°W D.60°S,140°W16.关于图中M、N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出方位一定不同B.昼夜长短一定不同C.北极星的仰角一定相同D.太阳高度一定相同二、综合题17.读甲、乙两幅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词语填空专题练习一

词语填空过关方法1.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
2.注意备选词语含义(色彩)的差别。
3.注意所填词语之间的逻辑顺序。
4.在理解的基础识记一些近义词或易混词语的词义区别。
一、近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一)从色彩方面辨析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或喜悦等感情色彩的词。
贬义词:表示贬斥的、否定的、含有坏的意义的词。
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带上褒义。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
它介于两者之间。
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
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
如:果断——决断——武断。
2、语体色彩。
书面词:庄重典雅。
口语词:平易通俗。
如:陵墓——坟富态——胖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默诵——嘟囔头部——脑袋(二)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处罚——批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研究——探讨蔑视——轻视制止——阻止绝望——失望2、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的不同。
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书籍——书河流——河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3、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A.三XX义B.新XX主义C.思想D.理论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C)A.思想B.理论C.“四个全面”D.科学发展观6.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XX,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8.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A、李大钊B、周恩来C、刘少奇D、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14.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在亚硝酸盐检测过程中为脱色剂的是()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铝③氯化镉④氯化钡⑤硅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2.适于在人体肠道内生存且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是()。
A.乳酸杆菌B.酵母菌C.醋酸菌D.毛霉3.家庭制腐乳,常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净的粽叶盘内,摆好豆腐块后,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将平盘置于15~18 ℃的地方,大约5 d后,豆腐表面长满了白色的菌丝,这里的粽叶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菌种B.杀菌作用C.吸水作用D.增加视觉效果5.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6.下面对发酵过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防止杂菌污染B.灭菌必须在接种前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消灭杂菌7.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C.腌制的时间过短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8.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A.在果酒中加入灭菌的食醋,并通气B.在果酒中加入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在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9.果醋的制作原理为()A.醋酸菌将C2H5OH还原为醋酸B.醋酸菌将C2H5OH氧化成醋酸C.醋酸菌将C2H5OH分解成CO2和醋酸D.醋酸菌能将C2H5OH直接氧化成醋酸,不需生成中间物质乙醛10.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11.分别将四份100 mL混有乳酸菌的牛奶装入甲(500 mL)、乙(250 mL)、丙(150 mL)、丁(100 mL)4个锥形瓶中,密封保存,其中发酵最好的是()A.甲瓶B.乙瓶C.丙瓶D.丁瓶12.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即使是短时间处于无氧环境中,也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根据这一事实可以得出,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①醋酸菌是一种需氧型细菌②在制醋过程中必须不断通气③醋酸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④醋酸菌只能生活于培养液适宜、pH呈酸性的环境中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13.依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制作果酒和果醋。
在设计制作装置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好氧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发酵装置需保持通气状态B.果酒制成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接着进行醋酸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8-25 ℃C.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D.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个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15.吃腐乳时,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毛”,它是由什么形成的?()A.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形成B.细菌繁殖形成C.人工加配料形成D.霉菌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16.为了提高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关键是()A.样品处理B.标准显色液的制备C.比色D.泡菜的选择17.将接种有醋酸菌的4份葡萄汁100 mL和接种有酵母菌的4份葡萄汁100 mL分别装入100 mL 、200 mL、300 mL和400 mL的烧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24h后产生的醋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A.100 mL、100 mL B.400 mL、400 mLC.100 mL、400 mL D.400 mL、100 mL18.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酿酒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速率就越快B.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19.下列关于发酵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B.检测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闻气味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测D.检验乳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20.要使泡菜制作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A.无氧环境B.有氧环境C.加盐D.加香辛料21.下列有关卤汤的描述,错误的是()A.卤汤是决定腐乳类型的关键因素B.卤汤是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卤汤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并有加强腐乳营养的作用D.卤汤也有防腐杀菌作用22.下列各项中,与腐乳风味无关的是()A.加入的辅料B.豆腐的含水量C.盐的用量D.腐乳瓶空余的体积23.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C.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D.加盐腌制可避免豆腐乳变质24.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
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查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多倍。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越多与对氨基苯磺酸及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反应产生的玫瑰红颜色越深25.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A.固体发酵B.氨基酸发酵C.厌氧发酵D.需氧发酵26.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醋酸菌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和二氧化碳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醋制作的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C.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橘黄色化合物28.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影响,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29.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a.纸层析法b.比色法c.显微镜观察法d.斐林试剂e.双缩脲试剂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g.砖红色h.蓝色i.玫瑰红色A.a d i B.b e g C.b f i D.b f g30.有关醋酸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的菌种是醋酸菌B.发酵过程中不能通入空气,要密封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D.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就是商品意义上的产品二、非选择题31.红方是腐乳的一种。
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并保持一定的________。
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这些毛霉来自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流程②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同时,盐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在实验流程③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________及各种________配制而成的。
32.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 kg的新鲜莲花菜;②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 ℃环境中,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周期约为16 d。
所得数据如下表: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研究中,要取同样质地的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所给图表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未加热的3只坛内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和(2)中的曲线,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至少写3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
下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
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葡萄酒,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 ℃,每隔12 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
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 ℃,进行制果醋的发酵。
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 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
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
经过20 d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
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________________。
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 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