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王朝覆灭的肇始人“汉宣帝”
揭秘西汉灭亡的原因 竟只因一个17岁的女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西汉灭亡的原因竟只因一个17岁的女子
导语:西汉自宣帝以后,历任统治者都懦弱无能,最终败于宣帝亲儿子汉元帝之手,自此王莽篡权西汉王朝覆灭,追究西汉灭亡的原因汉宣帝为什么传位给
西汉自宣帝以后,历任统治者都懦弱无能,最终败于宣帝亲儿子汉元帝之手,自此王莽篡权西汉王朝覆灭,追究西汉灭亡的原因汉宣帝为什么传位给汉元帝?就是因为她的母亲许平君,一个17岁的女子,汉宣帝最心爱的皇后。
许平君(前90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平恩戴侯许广汉之女,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后遭霍光夫人显鸩杀。
许平君本来许配给欧侯氏家族的男子,但是未过门未婚夫即过世,在掖庭令张贺作媒的情况下,与当时尚是一介平民的刘询成婚,不久她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元平元年(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
汉宣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姨母,公卿相议另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之女霍成君,但未明言。
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
公元前74年7月,大将军霍光废掉昌邑王刘贺,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德之君,他在位期间,整个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四夷宾服,其国力甚至超过汉武帝时期,史称“孝宣中兴”。
但谁也不会想到,西汉王朝在汉宣帝手中走向顶峰,但也因他的一个错误决定,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说到汉宣帝的错误决定,其实就是指他选错了太子。
汉宣帝在位期间,重用“多文法吏”,经常以刑罚惩治下属,像杨恽、生活常识分享。
汉宣帝生平——精选推荐

汉宣帝生平出身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祖父为卫太子刘据。
祖母史良娣,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入为卫太子的良娣,生刘进,号史皇孙。
史皇孙刘进于汉武帝太始年间(公元前96——公元前93)娶王翁须,生汉宣帝刘病己,时号称“皇曾孙”。
受难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卫太子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史皇孙刘进、母亲王翁须均因此被杀,刚刚出生数月的刘病已也被投入大牢。
巫蛊之狱连年不决,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因为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廷尉监邴吉据理力争,保住了刘病已的性命。
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
由于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赵征卿与胡组做他的乳母。
后遇大赦,汉宣帝遇赦出狱,结事了五年的牢狱生涯。
平民生活出狱后的刘病已被邴吉送至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史家怜其孤苦,对其照顾甚厚。
不久刘病已恢复宗室身份,诏养于掖庭。
是任掖庭令的张贺是卫太子刘据的故吏,哀卫太子无辜受难和皇曾孙的孤弱,对其抚养甚厚。
及长,张贺教其诗书为之启蒙,后自费延请名儒东海澓中翁教授刘病已。
汉宣帝聪颖好学,不久即通晓儒家经典。
与此同时,汉宣帝亦喜好游侠,游侠于三辅一带。
汉宣帝亦喜好斗鸡走马,结识戴长乐等。
这些民间经历都成为他日后当皇帝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前73年,汉宣帝到了成家娶亲的年龄,掖庭令张贺有一孙女与汉宣帝刘病已年龄相仿,因此把她嫁与刘病已为妻。
但是却遭到为人谨慎的弟弟张安世的强烈反对,他说:“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平民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
张贺不敢违逆弟弟的意思,只好为汉宣帝另聘属下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
汉宣帝与许平君婚后感情很好,不久生下了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意外登基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无嗣,大司马霍光拥立的昌邑王刘贺为帝。
但是刘贺在即位的27天就权臣霍光提请其外孙女上官皇太后废掉。
在确立继任人选时,时任光禄大夫的邴吉此时向霍光推荐刘病已,昭帝元平元年秋七月庚申,刘病已入宫见上官太后,被封为阳武侯,同日登基为皇帝,是为汉宣帝,隔年改元本始。
西汉宣帝刘询传[鉴赏]
![西汉宣帝刘询传[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6c8d6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9.png)
西汉宣帝刘询传幼受“巫蛊”事件株连汉宣帝(前91—前49)刘询,原名病已,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
在位二十五年(前74—前49)。
戾太子刘据是武帝与皇后卫子夫所生,他与妃史良娣生子名叫刘进,号称“史皇孙”,史皇孙与夫人王翁须生子名叫刘病已,号称“皇曾孙”。
武帝晚年多病,心生疑忌。
这时卫皇后已失宠,江充用事。
江充与卫皇后、太子刘据有矛盾,深怕武帝死后被太子所害,打算先下手谋害太子。
当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用木偶人埋于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
征和元年(公元前92 年),丞相公孙贺追捕游侠朱安世,朱安世诬告他用巫术诅咒皇帝,武帝轻信,结果公孙贺被捕死于狱中。
次年,江充用朱安世之法,诬告太子刘据在宫中埋了木偶人,以巫术诅咒皇帝。
太子刘据闻知大惧,乃发兵杀了江充及胡巫。
武帝发兵追捕,刘据以兵对抗,在长安激战五日,死了数万人,结果刘据兵败自杀。
史称“巫蛊之祸”。
当时有人替太子鸣冤叫屈,说巫蛊之事多不可信,武帝才感到太子“惶恐无他意”,而族灭江充家,为太子作“思子宫”。
太子刘据本有三男一女,他本人受害,夫人与子女也受株连,只遗下一个孙子刘询。
巫蛊案发时,刘询才生下几个月,但也被监禁在郡邸狱中。
当时廷尉监邴吉受命处理巫蛊郡邸狱,怜愍刘询年幼无辜,便命两个谨厚的女犯保养,私给衣服食物,多方照顾。
邴吉治巫蛊事,连年不作决断。
后元二年(公元前87 年),武帝病重,另派人严治犯人。
不久,大赦。
此时邴吉就将刘询送到他的祖母史良娣老家。
年已老迈的史良娣之母贞君怜愍刘询幼孤,亲自抚养①。
后来刘询由掖庭收养,才由宗正登记上了宗室簿。
当时掖庭令张贺怜爱刘询,注意奉养,以私钱供给教书。
刘询长大,娶了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为妻,依靠许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生活。
继承皇位刘询因幼遭家难,生长于下层,不仅知道节俭,好学,而且“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他还喜欢旅游,走遍了三辅之地,虽经历困难,也自觉快乐。
元平元年(公元前74 年)四月,昭帝去世,因昭帝无子,霍光先是召昌邑王刘贺入京即位,不久觉得刘贺“淫乱”,乃废除之,而建议另立刘询为帝。
中国汉朝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汉朝历史事件时间轴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即西汉,设立首都长安。
公元前 202 年:韩信被封为楚王,成为刘邦的重要亲信;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结束,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 195 年:刘邦去世,由太子刘盈继位。
公元前 183 年:刘盈去世,继位的刘恒成为新皇帝,即汉文帝。
公元前 141 年:汉文帝去世,继位的刘启成为新皇帝,即汉武帝。
公元前 131 年:汉武帝去世,继位的刘彻成为新皇帝,即汉昭帝。
公元前104 年:汉昭帝去世,继位的刘弗陵成为新皇帝,即汉宣帝。
公元前 86 年 - 公元前 74 年:汉宣帝开始实行“宽洪法度”,推进改革,改善吏治。
公元前 73 年:宣帝去世,继位的刘询成为新皇帝,即汉元帝。
公元前 57 年 - 公元前 33 年:汉元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盛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公元前 33 年:元帝去世,继位的刘奭成为新皇帝,即汉成帝。
公元前 7 年:汉成帝去世,继位的刘骜成为新皇帝,即汉哀帝。
公元 9 年:哀帝去世,汉平帝即位。
公元25 年:汉平帝去世,继位的刘衎成为新皇帝,即汉东海桓帝。
公元 57 年:汉桓帝去世,少帝即位。
公元59 年:少帝被废黜,桓帝的侄子刘协成为新皇帝,即汉明帝。
公元 75 年:明帝去世,由刘宠继位,即汉章帝。
公元 88 年:汉章帝去世,刘曼继位,即汉和帝。
公元 105 年:和帝去世,由刘肇继位,即汉殇帝。
公元 106 年:殇帝去世,由刘隆继位,即汉安帝。
公元 125 年:安帝去世,由刘祜继位,即汉顺帝。
公元 144 年:汉顺帝去世,由刘保继位,即汉冲帝。
公元 146 年:冲帝去世,宦官曹节迎立刘宣的第三子刘宏为帝,即汉质帝。
公元 167 年:质帝去世,由汉献帝继位。
公元 220 年:汉献帝被董卓废黜,三国时期开始,标志着汉朝的结束。
注:以上时间仅供参考,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汉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皇帝汉朝皇帝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
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
在文景之治得到成果之后,汉武帝刘彻推动大一统直至达到极盛。
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汉朝共历400多年。
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
汉朝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民族融合,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汉武帝,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他所创的汉武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他也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
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简介...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中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成为汉朝的开朝皇帝,如此叱咤风云过的人物,其妻应该也不同一般,正所谓虎父无犬子。
可惜,继承刘邦皇位的皇太子刘盈恰恰与刘邦的性格相反,因而注定刘盈的一生也留有诸多遗憾。
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简介...汉文帝刘恒简介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曾助刘邦攻打江山,立功之后封为代王。
刘邦驾崩之后汉惠帝继位,而吕氏掌权,惠帝驾崩之后吕氏作乱,先后立两位年幼的少帝,最终在众臣的拥护之下,废黜少帝,拥立刘恒登基为帝。
美人心计汉文帝剧照...汉文帝在位期间实行推恩令,减轻赋税,发展农业,在位之时出现了汉朝的空前盛世,而汉景帝之位之后进一步加强父皇的仁政政策,广修水利,发展农业和经济,同时也建立外交,与匈奴友好相处,汉朝的太平盛世更是空前的强大,史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图片汉文帝与汉景帝以民为本,加强国本,废肉刑,着力发展经济和农业,是为大汗明君,但是对于汉景帝始终有一些人误传他是为昏君。
其实从文景之治就可以看出,汉景帝为百姓做出的贡献,如果是个昏君又怎么会有如此成就呢?...汉武帝晚年身心巫蛊,晚年的巫蛊事件坐连人数众多,就连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也在内,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死后,储位一直空虚,但是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因为在其他的几个儿子当中始终挑不出一个心仪的合适的。
汉朝历史多少年

汉朝历史多少年精选阅读(一):汉朝存在了多少年,看看汉朝历史简介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汉朝历史简介西汉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更名的。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
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
汉族由于礼貌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向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构成的结果。
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
东汉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
共有十二帝,历经196年。
读书后感东汉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蔡伦改善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同时佛教也在这段期间传入中国。
东汉一代,豪强地主势国扩张,门阀世族构成。
这一时期,匈奴、羌族开始内迁,鲜卑族人据蒙古草原,都对后世的民族交流和融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汉朝是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礼貌及强大帝国。
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疆拓土,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
qqgexingqianming西汉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明帝永平年间,宦官蔡伦改善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2017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汉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共25年。
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朝代故事:宣帝中
兴。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6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49年——公元前33年在位,
共16年。
汉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朝代故事:昭君出塞。
2
[键入文字]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公元前33年——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在
位,共13年。
汉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在位27日。
汉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
黜,后事不祥。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公元前49年)。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
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汉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
汉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
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
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新 皇帝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公元9年—23年在位,15年。
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
“地皇”。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年—25年首都长安
更始帝 刘玄23年—25年在位3年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刘玄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
汉昭帝刘弗陵王莽的崛起和末代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王莽的崛起和末代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王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了他的垮台。
本文将详细讨论莽朝的崛起和末代皇帝的历史背景、政治措施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汉昭帝刘弗陵王莽的崛起发生在公元前9年至公元23年的新朝时期。
这个时期正值西汉末年,汉室王朝内外交困。
汉宣帝去世后,继位的汉昭帝年幼无能,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国力日益衰退,导致了豪族割据的局面。
莽朝的崛起正是在这种贫困和混乱的环境下展开的。
二、政治措施1. 价格法制:莽朝推行了价格法制,通过国家干预物价,限制豪族的财富积累,保护底层人民的利益。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会秩序,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2. 地方官制:莽朝废除了汉朝的州郡制度,改为州县制度,加强地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
这一政策有效地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3. 社会福利:莽朝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例如设立了济贫仓、开办了孝治学校等。
这些政策为贫困人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增加了政府的民心。
三、政治动荡莽朝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莽王的专制统治和强行措施,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
莽朝政权没有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合法性。
这引起了一系列的地方起义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新朝的倒台。
四、末代皇帝刘承祖是汉昭帝的孙子,也是新朝的末代皇帝。
他年幼登基,由于政治局势动荡,他的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刘承祖在位期间试图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恢复国家的权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改革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最终,他被起义军推翻,新朝结束,中国进入东汉时期。
五、影响汉昭帝刘弗陵王莽的崛起和末代皇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莽朝的改革措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和专制统治的弊端,最终导致了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这段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实施改革措施时,一定要尊重民众的意愿,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并与各阶层密切合作,避免产生社会分化和动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汉王朝覆灭的肇始人“汉宣帝”
汉宣帝是武帝之曾孙,继刘贺之后被霍光拥立为皇帝。
汉宣帝能够继承皇位是在偶然下必然发生的结果。
汉宣帝是戾太子刘据之孙,在其出生不久就因蛊惑之罪被牵连入狱。
狱吏邴吉可怜曾孙无罪,暗中保护,才是汉宣帝得以生存下来。
后蛊惑之罪结束宣帝被掖庭供养,但汉宣帝此时并未享受到皇帝成员的待遇,只是依存于外祖母史家。
自汉昭帝之时,掌握汉朝中央政权者是霍光,汉昭帝死后无后嗣,霍光主持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刘贺继承帝位之后不满霍光专权,与霍光形成激烈的冲突。
霍光在刘贺继位二十七天后将其废除。
在邴吉的建议下。
霍光立病已为帝,并改名为询,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之所以能继承帝位是因为如下原因:
第一,汉宣帝生于民间,在即位之前政治背景单一,并无深厚的政治关系,便于霍光继续掌握朝中大权。
第二,汉宣帝是武帝太子刘据之孙,是为嫡出,其继承皇位名正言顺。
虽其祖父时发生蛊惑之狱,但武帝末年以为刘据平反,并将蛊惑之狱的始作俑者王充诛杀。
第三,汉宣帝由于起于细微,其继位后必然会对霍光的拥立感激,也不会如昌邑王时与其发生政权的争夺。
第四,邴吉的帮助。
第五,汉宣帝自己的努力。
《汉书·宣帝纪》记载: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汉书·邴吉传》中记载: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迁大将军长史,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昭帝崩,无嗣,大将军光遣吉迎昌邑王贺。
贺即位,以行淫乱废,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
吉奏记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
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
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
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遣宗正刘德与吉迎曾孙于掖庭。
汉宣帝继位之后,吸取刘贺的教训,对霍光尊崇至极,且在许皇后被霍光之妻暗中害死之后,也并未对此事深入追究。
总之,终霍光之世汉宣帝并未与霍光展开权力争夺。
在其死后,汉宣帝充分利用武帝之时创建的中朝加强皇权,最终消除霍光家族,解除皇权威胁,掌握朝中大权,为以后的之政治铺平道路。
由于汉宣帝起于民间,深知民间百姓疾苦,其继位后鼓励农桑,努力发展农业,本始四年春正月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
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
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
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
正是在汉宣帝的大力提倡下,汉朝的国力逐渐恢复,被后世史学家成为:宣帝中兴。
汉宣帝时也提倡尊老爱幼,照顾鳏寡,元凤三年春三月诏曰: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
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
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
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
正是是由于汉宣帝的提倡使得汉朝的农业发展有了可靠保证,并且教育的发展也使得民风日盛。
汉宣帝时为了继续打击匈奴,此外为了加强对于西域的控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发展。
但正是这位汉朝的中兴之主,也将汉朝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汉宣帝年幼之时依附于外祖母史家,年长之时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是为许后。
汉宣帝继位之后,霍光试图将女儿嫁于宣帝,立自己的女儿为后,朝中之臣也随声附和。
但汉宣帝却以寻求在民间时宝剑为名,使朝中大臣赞成立许氏为后。
在许后被害之后,汉宣帝努力保护其与许后之子,即后来的汉元帝。
但正是从元帝之时汉朝走上了衰落。
《汉书·元帝纪》记载: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
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
年二岁,宣帝即位。
八岁,立为太子。
壮大,柔仁好儒。
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
」而王母张婕妤尤幸。
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汉武帝时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只是汉王朝实行的外像,而汉王朝统治的内像则是法道说。
汉元帝由于过分尊崇儒术,这是不利于汉王朝统治的,汉宣帝时已经看出端倪,正如其所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但汉宣帝看出端倪却没有废除太子,正是这一决定使得汉朝衰落,最终被王莽篡夺。
汉宣帝之所以未废除太子是因为:
第一,汉宣帝幼年之时身份低微,依附于许氏,并娶许氏之女为妻,夫妻感情深厚,对于自己微贱时所生之子内心怜爱。
从汉宣帝称帝之后不顾与霍光家族产生冲突决然立许氏为后,可见夫妻感情深厚,许后年轻之时即被害致死,因此对这个儿子特加疼爱。
第二,此时汉元帝在所有皇子中首先获得了皇子,即为后来的汉成帝。
汉宣帝对这个孙子格外钟爱,称之为元孙。
这个孙子的诞生也在无形中巩固了汉元帝的太子地位。
第三,汉宣帝之时用法严猛,而太子仁爱,因此获得一定的政治支持。
第四,朝中大臣固守儒家传统,太子又深通儒学,符合他们的利益,此外大臣坚守嫡长子继承制度。
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汉宣帝没有废除太子。
但汉元帝摒弃了汉家治国的固有成法:霸王道杂之,只是单纯使用儒家学说,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合适宜的。
正如史家评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
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
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汉朝的衰落始于元帝,而真正的促使者则是宣帝。
元帝继位之时封外戚为侯,违背了高祖:无功不侯的制度。
《汉书·元帝》: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
丙午,立皇后王氏。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訾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
元帝分封王氏为侯为后来王莽夺取汉朝政权准备了条件。
汉元帝所奉行的纯儒家的治国之道使汉王朝自汉昭帝时开创的中兴
局面无存,汉王朝的矛盾也日渐激化,如黄龙三年春珠厓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
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
乃罢珠厓。
汉宣帝在知道汉元帝不能承担汉王朝的大业之时,仍然为废除太子,将汉王朝的大业托付不得人,并且是在知道汉元帝不能担负大业的情况下依然将汉朝大业让汉元帝担负,致使汉朝衰落,最终被王莽篡夺。
在这个过程中汉宣帝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从其所立不得人上看,汉宣帝是前汉王朝覆灭的肇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