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小干扰RNA的合成方法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利用特定的RNA分子靶向破坏特定基因的mRNA分子,从而沉默该基因的表达。
一般来说,RNA干扰技术分为两种:siRNA和shRNA。
一、siRNA的原理与应用siRNA(小干扰RNA)是由外源体切割的21-25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它们与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在靶基因的mRNA上形成RNA/RISC复合体,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siRNA是一种非常特定的干扰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地调节基因表达。
siRNA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的基因中存在高度具有变异性的序列,而它们的表达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因此,通过siRNA技术靶向破坏这些序列,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在昆虫和植物领域,RNAi技术还可以用来控制害虫和杂草,从而达到环保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siRNA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shRNA的原理与应用shRNA(短发夹RNA)是一种由人工构建的RNA,其结构为一个小的RNA环,环内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序列,可以与相应的RISC相结合,从而靶向破坏mRNA分子,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siRNA相比,shRNA的优点是能够更长时间地沉默基因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shRNA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在复杂生命现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
另外,shRNA技术还能够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组织特异性的沉默基因表达,这为研究发育遗传学以及疾病治疗等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总结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靶向破坏基因表达的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基因功能研究、药物开发、害虫、杂草的控制等众多方面。
siRNA和shRNA是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手段,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RNA干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na干扰的基本原理

rna干扰的基本原理RNA干扰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基因沉默技术,它通过人工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或长干扰RNA(shRNA)引导RNA诱导靶向性降解特定基因的mRNA,从而达到抑制或沉默该基因表达的目的。
RNA干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为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以下为RNA干扰的基本原理。
RNA干扰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siRNA干扰和shRNA干扰。
首先是siRNA干扰,其中“si”指短干扰RNA。
干扰RNA在合成后,将被分解成21-23个碱基对的双链RNA,其中一个链称为“导引链”,该链的末端含有两个双脱氧核苷酸,为其引导RNA诱导靶向性降解目标mRNA提供了稳定性和特异性。
另一个链称为“反义链”,是导引链的完全互补,在小干扰RNA中起到了次要的配对作用。
在siRNA寻找目标时,导引链与目标mRNA的特定序列互相配对,而反义链与目标mRNA的另一段互补,最终引导该目标RNA被RNA酶切割。
其次是shRNA干扰,其中“sh”指短发夹RNA。
shRNA序列比siRNA序列长,例如,shRNA可以含有数百个核苷酸。
RNA干扰具有持续的靶向基因沉默作用,可以通过载体转导到目标细胞,并成为RNA酶III的底物,从而形成长时间的干扰效应。
shRNA启动子构成了RNA多聚酶III识别的序列,包括人类U6和霉红菌H1等次要RNA启动子。
shRNA被RNA聚合酶III识别和切割,将shRNA转化为短干扰RNA,它们寻找目标RNA,最终被RNA酶切割。
下面是RNA干扰的应用:RNA干扰应用广泛,比如应用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农业等领域。
在生物学研究中,使用RNA干扰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基因的功能,识别重要基因的突变,并清楚地了解它们的作用。
在基因治疗中,RNA干扰可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病原体感染等疾病。
在农业领域中,可使用基于RNA干扰技术的生物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并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耐性。
分子生物学知识:RNA干扰技术在植物和动物基因沉默上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知识:RNA干扰技术在植物和动物基因沉默上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RNA干扰技术对植物和动物的基因进行沉默。
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分子对靶基因进行沉默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在植物和动物中,RNA干扰技术也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基因沉默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RNA干扰技术在植物和动物基因沉默上的应用。
一、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靶向性比较高的基因沉默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RNA分子特异性的控制靶基因的表达。
RNA干扰分为两种机制,其中一种是通过小RNAs引起沉默,另一种则是通过siRNA引起沉默。
在植物和动物中,RNA干扰技术主要通过siRNA引起基因沉默。
siRNA是一种21-25个核苷酸的短RNA分子。
siRNA能够与比较特异的靶基因的mRNA互相匹配,并形成RNA酶复合体。
该复合体能够切割靶基因的mRNA,从而导致靶基因的表达下降或者消失,这就是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RNA干扰技术在植物基因沉默中的应用在植物中,RNA干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沉默方法。
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沉默某些不需要或者不希望表达的基因,也可以帮助解析基因调控网络。
在植物中,RNA干扰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利用植物自身的RNA干扰系统,另一种则是人工引入RNA干扰载体。
1.利用植物自身的RNA干扰系统植物本身就具有自身的RNA干扰机制。
植物中RNA干扰的效率一般比较低,但是其操作便捷,可以直接在目标植物中进行操作。
治理植物病害和提高植物营养品质的方面,RNA干扰在植物的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人工引入RNA干扰载体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干扰载体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植物转化技术把RNA载体导入植物体内,该载体会在植物体内引发RNA干扰反应,从而沉默目标基因。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科学家可以在RNA干扰载体中加入目标基因的核酸序列,这样当RNA干扰载体与细胞核染色体以及相关蛋白结合后,RNA将能够特异性地与靶标基因的mRNA相结合,导致该基因的沉默。
RNA干扰及其机制

RNA干扰及其机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保守的基因调控机制。
它通过靶向特定的RNA分子,降低或抑制其转录或翻译,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RNA干扰机制包括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和microRNA(miRNA)两种方式。
RNA干扰的机制主要涉及到siRNA和miRNA的合成、成熟和靶向调控过程。
siRNA是由外源RNA(如病毒RNA)或内源RNA(如转座子RNA)降解产生的小分子RNA,它与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相结合,通过序列互补靶向其作用靶标RNA分子,导致靶标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
miRNA则是内源性产生的一类小RNA,通过转录、剪切和成熟过程产生成熟miRNA,与RISC结合后,靶向调控多个mRNA的翻译。
在siRNA合成过程中,双链RNA(dsRNA)首先由核酸多聚酶复制或RNA转录过程产生,而在miRNA合成过程中,则由miRNA前体RNA经过外核脱去部分序列后产生。
这些长链RNA经过核酸酶Dicer酶的作用进一步加工成为长度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双链小miRNA或siRNA。
miRNA与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结合后,通过序列互补机制靶向特定的mRNA,从而发挥调控的作用。
RNA干扰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mRNA的降解,siRNA或miRNA与RISC结合后,通过靶标mRNA上的完全或部分互补序列,引导RISC靶向特定mRNA上的区域,使该mRNA受到核酸内切酶的攻击,导致mRNA的降解;二是通过转录的翻译抑制,siRNA或miRNA与RISC结合后,通过靶标mRNA上的互补序列,抑制其翻译的发生,使得mRNA不能被核糖体识别和翻译出蛋白质。
在细胞中,RNA干扰不仅参与基因的调控,还参与到染色体剪接、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乃至整个基因组的稳定性调控中。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RNA干扰:探索基因调控的新领域近年来,一个名词在生物学领域频繁出现,它就是“RNA干扰”。
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机制,RNA干扰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RNA干扰的概念、机制和应用。
一、RNA干扰的概念RNA干扰,全称为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通过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通过降解或抑制特定基因产物的方式,来调节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现象。
二、RNA干扰的机制1. 小干扰RNA(siRNA)的产生RNA干扰的开始是由于产生小干扰RNA(siRNA)。
当外源的双链RNA (dsRNA)或内源性的转录产物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即能够被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从而形成长度约为20-24核苷酸的小干扰RNA。
2. siRNA的导入产生的siRNA会与RNA诱导复合物(RISC)结合,这个复合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与siRNA序列互补的mRNA分子。
导入过程确保siRNA与目标mRNA结合,从而催化这些mRNA的降解或抑制翻译。
3. 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一旦siRNA与特定mRNA结合,RISC会切割这些mRNA分子,导致它们在细胞内降解。
如果切割发生在编码区,会导致部分或完全的mRNA降解;如果切割发生在非编码区,会引起mRNA的转译抑制,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三、RNA干扰的应用1. 基因沉默研究RNA干扰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在细胞和生物体中观察这些变化,可以揭示基因在发育、分化、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药物研发RNA干扰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利用siRNA特异地靶向基因表达,可以高效地减少特定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对许多疾病进行治疗。
例如,肝癌、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 农业和食品安全RNA干扰不仅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也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RNA干扰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有何应用?
RNAi抑制基因表达方式:
(1)与mRNA形成双链,阻止蛋白与靶mRNA的结合;
(2)促使目标mRNA的降解。
{1)通过诱导同源靶基因DNA甲基化作用来实现。
dsRNA---小RNA----启动子甲基化
2)dsRNA诱导的RNAi作用
mRNA被切割}
应用:引起基因沉默引导细胞凋亡影响干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
2.染色质的两种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染色质: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内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
•染色体: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是间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盘绕折叠的结果。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染色着色浅,位于核中央,伸展,一定条件可活跃转录;常分布于核质.
异染色质:染色着色较深,常分布于核周边,高度浓缩,一般不转录
RNA编辑: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基因转录物的序列不与基因编码序列互补,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中的编码信息现象。
RNA剪接(RNA splicing):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的过程。
gRNA:又称引导RNA,真核生物中参与RNA编辑的具有与mRNA互补序列的RNA。
小干扰RNA综述

小干扰RNA的设计方法及研究进展10药学01班20109830129 沈洪秀【前言】RNA干扰(R N Ai)在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内源性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高特异性高效性等显著优势将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全新手段。
本文简要概括R N Ai 作用机制和siRNA技术的原理, 同时也讨论了RNAi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摘要】小干扰RNA(siRNA)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设计合理的RNA片段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用于肿瘤病毒性疾病等基因治疗以及药物靶向研究.然而随机设计的RNA对靶点的沉默效应差别很大。
因此设计siRNA直接针对靶向基因的高效成为关键的问题。
生物信息学热力学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和手段成为设计siRNA的新热点。
本文对设计siRNA原则及方法研究进行总结论述。
【关键词】RNA干扰;siRNA;在线设计;基因沉默;基因治疗;药物筛选;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研究表明[1], 引入双链RNA( double-strandedRNA, dsRNA)可以促使特定因的mRNA降解, 从而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 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 此现象称为RNA干扰( RNA interference, RNAi)。
短链RNA干扰( short interferingRNAs, siRNAs)是引入dsRNA被Dicer酶(一种dsRNA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RNaseÓ家族中特异识别dsRNA的一员)切割形成的21~ 23核苷酸( nt)的短片段, 能够以序列同源相应的mRNA靶目标, 高度特异性降解靶目[2]。
以siRNAs为基础的基因沉默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并成功地阻抑了疾病相关基因如病毒基因、原癌基因等; 成功构建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为高通量研究功能基因组学、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提供了新途径。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 RNAi )是通过小干扰RNA ( 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 ) 造成目的mRNA特异性降解, 从而使基因转录后沉默的一种现象。
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抵御外来基因侵害的一种机制, 为稳定基因组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RNAi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剔除的遗传工具,正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并将加快这个领域的研究步伐。
1 RNAi现象的发现及发展1995年, Guo等用反义RNA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的part 1基因的实验中发现, 正义和反义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相反。
1998年2月卡耐基研究院的F i re 等将双链RNA ( double stranded RNA, ds RNA)转入细胞内,发现靶基因的mRNA发生了降解,证实高度纯化的ds RNA 可以高效特异的阻断相应的基因表达,而且效率比单链RNA至少高2个数量级,首次揭示了Guo等遇到的现象,即为RNAi。
随后研究发现, RNAi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是一种古老的重要保护机制, RNAi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大大加速了基因组学的研究进程,现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
在短短几年中,对RNAi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许多令人振奋的报道相继出现, 2001年首次报道了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成功应用RNAi技术抑制基因表达, 开创了RNAi技术应用于高等生物基因功能研究的先河; 2002年, K ay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应用RNAi 技术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进行基因表达沉默的实验研究;2004年哺乳动物全基因组范围RNAi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报道了用酶法构建全基因组siRNA文库新技术和应用基因组siRNA文库,从全基因组水平对高等动物基因功能进行高通量RNAi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小干扰RNA的合成方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
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1]。
与其它基因沉默现象不同的是,在植物和线虫中,RNAi 具有传递性,可在细胞之间传播,此现象被称作系统性RNA干扰(systemic RNAi)[2,3]。
在秀丽隐杆线虫上实验时还可使子一代产生基因突变,甚到于可用喂食细菌给线虫的方式让线虫得以产生RNA干扰现象。
RNAi现象在生物中普遍存在。
1.RNAi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基因沉默的假说认为,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主要包括起始阶段、效应阶段和倍增阶段。
1.1起始阶段
外源性导入或由转基因、转座子、病毒感染等多种方式引入双链核糖核酸(dsRNA),在细胞内特异性与RNA酶Ⅲ(RNAaseⅢ核酸内切酶) Dicer结合,dsRNA被切割成21~23nt 长度的带有3′端单链尾巴及磷酸化的5′端的短链dsRNA,即小干扰RNA(siRNA)。
1.2效应阶段
双链siRNA可以与含Argonauto(Ago)蛋白的核酶复合物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并被激活。
在A TP供能情况下,激活的RISC 将siRNA的双链分开,RISC中核心组分核酸内切酶Ago负责催化siRNA其中一条链去寻找互补的mRNA链,然后对其进行切割。
反义链先与同源mRNA配对结合,然后RISC在距离siRNA 3'端12个碱基的位置将mRNA切断降解,从而阻止靶基因表达,使基因沉默[1]。
1.3 倍增阶段
siRNA在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siRNA为引物,扩增产生足够数量的dsRNA作为底物提供给Dicer酶,产生更多的siRNA,可再次形成RISC,并继续降解mRNA,从而产生级联放大效应。
并作用于靶mRNA。
如此反复倍增,从而使RNAi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因此少量的siRNA就可以产生高效的基因沉默效果[4]。
2.RNAi的设计及合成
2.1siRNA的设计
设计高效率的siRNA首先要通过NCBI、DDBJ、BMBL这3个基因序列数据库,检索相关的基因序列,获得靶向mRNA或cDNA序列,再就是合理设计siRNA。
常规siRNA的设计原则是以成熟的mRNA为标准,若以DNA序列为参照,则最好选择cDNA转录区+50到+100以后的下游序列,两端的非翻译区不作为siRNA设计依据。
siRNA二聚体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各含21nt为佳,3'端为突出末端。
3'凸端为尿苷(U),5'凹端为腺苷(A)的mRNA序列应作为首选。
进行Gen-Bank BLAST查询,确保所选siRNA编码不与其它基因同源[5]。
不是mRNA的所有亚单位都能形成有效的siRNA,大约有60%~70%可以发挥沉默效应,这是由于5‘和3’-UTR有丰富的调控蛋白结合区域,产生UTR结合蛋白或翻译起始复合物均可能影响RISC结合mRNA,从而影响siRNA的效果,所以沉默效应率差异较大,针对一个靶基因需要设计3~4条siRNA,以保证能够筛选出一条有效序列[6]。
2.2iRNA的合成方法
制备siRNA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体外转录法、酶消化法、体内转录法等。
当已经找到最有效的siRNA时,适合以核苷酸单体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两条互补的长约21~23 nt的RNA单链,然后退火形成双链复合体,这种方法所获得的产物纯度、干扰效率高,合成简单,但是制备周期长,作用时间短,而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7]。
体外转录法[8]是以两段互补的DNA为模板,在针对靶序列的正义链和反义链上游接上T7启动子,使用T7 RNA聚合酶,各自在体外转录获得两条单链RNA,将两条单链退火后形成双链RNA,然后用RNA酶消化,所得产物经纯化后就是所需的双链RNA,此方法适用于筛选有效的siRNA,但不适用于对特定siRNA进行长期研究。
酶消化法[9]是先在体外化学合成200~1000 完整的目的基因长片段dsRNA,用细胞内形成的siRNA关键酶-Dicer酶或者RNaseⅢ进行消化,即可得到各种不同的针对同一目的基因的不同位点的siRNA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转染至细胞内,能得到较高的抑制效率。
该方法抑制率高,且省时省力,但此法产生的混合物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抑制,另外在体外转录长链RNA有困难,Dicer酶费用较高,此方法不适用于长时间的研究项目,或者是需要一个特定的siRNA进行研究,特别是基因治疗。
体内转录[10]是将siRNA的质粒、病毒表达载体或带有siRNA表达盒的PCR产物转入细胞,由细胞表达产生RNA干扰作用。
siRNA表达载体常用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shRNA 的含有RNA聚合酶Ⅲ(polⅢ)启动子的载体,通过转染含有RNA聚合酶II/III的启动子U6
或H1,及其下游一小段特殊结构的质粒或病毒载体到宿主细胞内,转录出shRNA,该RNA 在细胞内被Dicer酶剪切成siRNA而发挥作用。
该方法的优点是细胞特异性强,适用于基因功能的长时间研究。
siRNA表达框(siRNA expreion caettes,SECs)是一种由PCR制备的siRNA表达模板,可直接转入细胞进行表达而无需事先克隆到载体中。
利用引物延伸法进行PCR,产生包含1个RNA聚合酶III启动子U6或H1、一小段编码shRNA的DNA模板和1个RNA聚合酶III终止位点的表达框架,然后直接转染到细胞内。
该方法为筛选有效的siRNA片段和合适的启动子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工具。
其主要缺点是PCR产物转染细胞的难度大,如有转染试剂能提高SECs的转染效率,这一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Fire A, Xu S, Montgomery M, Kostas S, Driver S, Mello C.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stranded RNA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 Nature. 1998, 391 (6669): 806-11.
[2]Winston, William M.. Systemic RNAi in C. elegans Requires the Putative Transmembrane Protein SID-1.[J]Science. March 2002, 295: 2456.
[3]Jae-Yean, Kim. Regulation of short-distance transport of RNA and protein.[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February 2005, 8: 45.
[4]PD. Z. RNA interference: 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silence[J].Nat Struct Biol,2001,8(9):746-750.
[5] ELBASHIR SM,HARBORTH J,WEBER K, et al. Analysis of gen function in somatic mammalian cells using 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 [J].Methods in Enzymology,2002,26:199-213.
[6] D. G. Small silencing RNAs:state-of-the-art[J].Adv Drug Deliv Rev,2009,61(9):672-703.
[7] R. M. Small interfering RNAs and their chemical synthesis[J].Angew Chem Int Ed Engl,2002,41 (13):2265-2269.
[8]BRUMMELKAMP TR,BERNARDS R,R. A. A system for stable expreion of short interfering RNAs in mammalian cells[J].Science,2002,296:550-553.
[9]MYERS JW,JONES JT,MEYER T, et al. Recombinant Dicer efficiently converts large dsRNAs into siRNAs suitable for gene silencing[J].Nat Biotechnol,2003,21(3):324-328.
[10]袁成良,金晓岚. RNA干扰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9,21(4):66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