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机制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通过介导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降解或抑制转录来实现基因沉默的技术。
其原理首次由Craig Mello和Andrew Fire于1998年提出,并因此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NA干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和农业领域等。
2.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基于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
该技术通过使用双链小分子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或合成的微小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介导基因的沉默。
2.1 siRNA的介导siRNA是由20到25个核苷酸的dsRNA分子,其中一个链作为导向链,在靶向特异性基因上结合,并介导RNA酶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的形成。
RISC使导向链与靶基因的mRNA亚区特异结合,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最终达到沉默目标基因的效果。
2.2 shRNA的介导shRNA是由一个长的RNA分子,其中含有自身能够形成悬臂结构的序列和与目标基因对应的序列。
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以识别和转录shRNA的模板,生成shRNA前体。
该前体在细胞中经过剪接和成熟,形成siRNA,进而介导目标基因的沉默。
3.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和农业。
3.1 基因功能研究RNA干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领域。
通过沉默特定基因,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其在细胞过程和生物学中的作用。
该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解析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并识别可能与疾病相关的新靶点。
3.2 疾病治疗RNA干扰技术在疾病治疗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选择性地沉默与病理过程相关的基因,可以为开发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RNA干扰技术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在转录后通过RNA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
最早的RNA干扰研究是从植物和线虫开始,2001年Tuchl等首次应用长度约为19~23个碱基对的双链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发基因沉默现象,证实这些细胞也普遍存在RNA干扰的机制,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RNA干扰技术的热潮。
RNA干扰之所以能引起生物医学界几乎所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趣,是因为siRNA具有强大的抑制基因表达的效应和高度的序列特异性。
与抑制基因表达的传统工具,如反义寡核苷酸和核酶等比较,siRNA沉默基因的效率高达数十到数千倍,是逆基因工具的革命性改进。
此外与目标基因信使RNA相差一个碱基序列的siRNA的基因沉默效应大大受到削弱,从而保证了抑制目标基因的高度特异性。
因此,siRNA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深入揭示了细胞内基因沉默的机制,而且它还是基因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揭示生命奥秘密的进程。
siRNA本身还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基因靶向药物,可广泛地用于诸如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鉴于siRNA技术的巨大意义与广阔应用前景,siRNA技术连续多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的“全球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等领域。
第一节RNA干扰的研究历程虽然RNA干扰是一种古老的机制,但是第一篇报道这种现象的论文是在1990年发表的。
1990年,Napoli和V an der Krol等在研究矮牵牛花查尔酮基因时发现了基因共抑制现象(cosuppression)。
生物学中的RNA调控机制

生物学中的RNA调控机制RNA调控机制是指通过RNA分子的表达和调节,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在生物学中,RNA调控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RNA干扰、microRNA、长链非编码RNA和RNA编辑四个方面,介绍RNA调控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
一、RNA干扰RNA干扰(RNAi)是一种通过小分子RNA干扰和抑制靶基因表达的代谢途径。
它是由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等人发现的,并因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NAi分为siRNA和miRNA两种类型。
siRNA是20-22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在RNAi中,它通过识别与其相对应的mRNA,导致其降解或转录后阻止其翻译。
在细胞内,siRNA由Argonaute蛋白复合物载运,形成siRNA-RISC复合体,并在靶基因mRNA与该复合物结合后发挥作用。
miRNA是一种更小的18-26个核苷酸的单链RNA,通过与mRNA结合来抑制其翻译和/或降解。
与siRNA不同的是,miRNA易与多个mRNA结合,从而可能调节许多基因。
二、micro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链RNA分子,长约22个核苷酸。
它们是由基因转录产生,并经过后续加工,形成具有特定稳定性和调控能力的成熟miRNA。
miRNA在细胞内通过与靶mRNA结合,影响其翻译和/或降解,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miRNA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miRNA在调节胚胎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长链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不编码蛋白质。
lncRNA在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与基因组DNA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过程。
此外,研究表明lncRNA还能够与miRNA相互作用,调节miRNA的表达和功能。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

rna干扰的名词解释RNA干扰:探索基因调控的新领域近年来,一个名词在生物学领域频繁出现,它就是“RNA干扰”。
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机制,RNA干扰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RNA干扰的概念、机制和应用。
一、RNA干扰的概念RNA干扰,全称为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通过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通过降解或抑制特定基因产物的方式,来调节这些基因表达和功能的现象。
二、RNA干扰的机制1. 小干扰RNA(siRNA)的产生RNA干扰的开始是由于产生小干扰RNA(siRNA)。
当外源的双链RNA (dsRNA)或内源性的转录产物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即能够被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从而形成长度约为20-24核苷酸的小干扰RNA。
2. siRNA的导入产生的siRNA会与RNA诱导复合物(RISC)结合,这个复合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与siRNA序列互补的mRNA分子。
导入过程确保siRNA与目标mRNA结合,从而催化这些mRNA的降解或抑制翻译。
3. 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一旦siRNA与特定mRNA结合,RISC会切割这些mRNA分子,导致它们在细胞内降解。
如果切割发生在编码区,会导致部分或完全的mRNA降解;如果切割发生在非编码区,会引起mRNA的转译抑制,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三、RNA干扰的应用1. 基因沉默研究RNA干扰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在细胞和生物体中观察这些变化,可以揭示基因在发育、分化、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药物研发RNA干扰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利用siRNA特异地靶向基因表达,可以高效地减少特定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对许多疾病进行治疗。
例如,肝癌、糖尿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 农业和食品安全RNA干扰不仅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也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试述rna干扰的原理和应用.

试述RNA干扰的原理和应用原理介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基因沉默的现象,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方式调控基因表达。
它在生物体内通过小分子RNA(siRNA和miRNA)介导的机制实现,可以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并导致其降解或抑制转录,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RNA干扰的主要原理是,由于siRNA或miRNA的序列与目标mRNA的序列互补配对,形成二重链结构,通过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的介导,将目标mRNA特异性地降解。
RNA干扰可以发生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RNA干扰的应用RNA干扰在基因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应用为例进行介绍:1. 基因功能分析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来研究目标基因在细胞、组织或整个生物体中的功能。
通过沉默目标基因后的观察,可以推断该基因对特定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基因功能的机制。
2. 新药研发RNA干扰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化合物或药物的靶点,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过程。
通过靶向关键基因的RNA干扰,可以模拟药物对这些基因的影响,从而评估化合物或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研发的耗时和成本,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
3. 疾病治疗RNA干扰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例如,通过沉默特定基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实现肿瘤的治疗。
此外,RNA干扰还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和治疗。
4. 遗传改良RNA干扰可以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和品质。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siRNA或m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农作物中不良性状的表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
RNA干扰的前景和挑战RNA干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递送技术:RNA干扰技术需要将siRNA或miRNA送达到目标细胞或组织内,而递送技术仍然是一个难题。
rnai 原理

rnai 原理RNAi,全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特殊的基因调控机制。
它可以通过RNA分子的有选择降解和基因表达抑制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其发现者安德鲁·泽尔和克雷格·门特奖于2006年因该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NA干扰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发生在细胞核内。
基因的信息以DNA分子的形式保存在核内。
生物体想要制造蛋白质,需要先将所需信息转录成RNA分子,才能进行翻译成蛋白质。
RNA干扰的起点就是在这个转录环节。
特定的RNA片段会被刚转录出来的RNA识别并结合,形成双链RNA结构。
第二步,双链RNA结构在细胞细胞质中被分解成21-23个核苷酸长度的siRNA,即小干扰RNA。
这个过程由另一种RNA分子——核酸酶III(dicer)负责。
dicer把长长的双链RNA分开后,选择其中一个链作为siRNA,并将另一条链进行降解。
siRNA会带着他的伙伴RNAi识别同样的靶标。
第三步,siRNA结合到一种称作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的大分子复合物中。
RISC可以定位并结合到mRNA上。
mRNA可被认为是DNA的镜像,它们存在于细胞质内,包括了某一个基因的所有表达信息。
RISC准确定位到目标mRNA,siRNA导致RISC裁剪mRNA上的一个区域,不允许mRNA继续转录成蛋白质,这样该基因的表达就被抑制了。
RNA干扰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治疗疾病。
在实验上,科学家可以靶向性抑制某一基因并观察细胞或生物体的表现变化,从而了解这个基因在细胞生理中的作用。
而在治疗方面,RNA干扰可以用于抑制病毒或针对某些遗传疾病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总的来说,RNA干扰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RNA分子进行基因表达的控制。
其基本机制包括:形成双链RNA结构、siRNA生成、siRNA结合到RISC、RISC裁剪mRNA。
这一机制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治疗疾病。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可以通过特殊的RNA分子干扰靶向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基因的沉默、减轻或者治疗等效果。
RNA干扰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因为它不仅可以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还可以应用到临床治疗等各个领域。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RNA干扰技术是基于自然现象的发现而来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一种神奇的机制让一个真核细胞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基因的表达。
这种机制就是RNA中介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是由RNA介导的切割分子,通过“切割-去除”方式来沉默靶向基因表达的方法。
具体来说,RNA干扰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靶向RNA产生;第二,靶向RNA介导的下游效应产生。
第一阶段,小干扰RNA(siRNA)和微小RNA(miRNA)由Dicer酶切割成短RNA,长度分别为21-22和22-27个核苷酸。
这些RNA同时制约着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第二阶段,RISC中的RNA根据酶的特异性与靶DNA或mRNA形成的双链RNA进行配对。
siRNA与靶RNA的完全互补对形成特殊结构,这样RISC的核酸酶活性AMP化酶在指导下,对互补位置进行针对性的切割,导致靶RNA的降解,因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已应用到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
RNA干扰技术为基因沉默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工具。
RNA干扰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RNA干扰技术的应用情况:基础科学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NA干扰不仅可以沉默靶向基因的表达以研究各种基因的功能,还可以逆转表观遗传现象,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等。
通过RNA干扰技术,可以对某个基因进行瞬时的沉默,以研究其对生命体的影响和生物过程的机制。
如,依靠RNA干扰技术,发现了许多基因与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有很强的关联,如免疫反应、肿瘤生成等。
研究新药和疾病治疗RNA干扰技术在新药开发和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机制

RNA干扰机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通过特定的RNA分子介导基因沉默的生物学过程。
它在基因调控和抗病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RNA干扰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RNA干扰的基本原理RNA干扰最初是在植物领域被发现的,后来又在多种生物中得到确认。
RNA干扰通过使用双链RNA(dsRNA)或者小干扰RNA(siRNA)来介导基因的沉默。
在细胞中,dsRNA或siRNA被酶切成更短的小颗粒,称为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其中的一个RNA链成为主导链,另一条链被降解。
主导链与目标mRNA相互匹配,导致目标mRNA被RISC切割或者翻译抑制,从而使基因沉默。
二、RNA干扰机制的调控RNA干扰机制在细胞中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
其中,调控最为重要的是Dicer和Ago蛋白。
Dicer是RNA干扰机制的核心酶,能够将长的dsRNA或者特定的发夹结构的RNA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的siRNA。
这些siRNA片段被导入到RISC中形成活性复合物。
Ago蛋白则是RNA干扰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与siRNA结合,从而诱导RISC对目标mRNA进行降解或者抑制翻译。
Ago蛋白在RNA干扰机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除了Dicer和Ago蛋白外,RNA干扰还受到其他多种蛋白质的调控,比如辅助因子和修饰酶等。
这些蛋白质的协同作用使RNA干扰机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三、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RNA干扰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参与了基因调控过程。
通过特异性地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RNA干扰在细胞中调节了基因的表达水平。
其次,RNA干扰在抗病防御中发挥作用。
生物体在感染病毒或者其他病原体时,会通过RNA干扰机制来抵御侵袭。
病毒或者外源性RNA会触发细胞产生siRNA,从而引发RNA干扰反应,最终抑制病毒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6, 7-V培养基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进行培 养 根癌农杆菌GV3101、pZh01载体 各类必要的仪器,试剂
步骤: 双元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的活化 红豆杉细胞的培养 将活化好的农杆菌进行转化 PCR-Southern检测 利用RT-PCR技术半定量的检测14OH基因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HPLC法对C-14氧取代的紫杉烷含量进行分析
Fire、Mello的发现轰动学术界,因为他们在 植物以外种类的生物体内发现了转录后基 因沉默现象,该现象往往被认为是只存在 于较低等的生物中 人们掀起了研究RNA干扰这个普遍存在的 现象的原理。
2000年,Smardin发现线虫中ego-1基因编码 一种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 2001年,Hammond发现RNA酶III家族中的 Dicer酶和RISC(RNA-蛋白质复合体) 2002年,Zamore发现小干扰RNA(siRNA) 是RNA干扰机制的重要组分
王晓然
RNA干扰是普遍存在于真菌、植物、果蝇 等各类真核生物之中的现象,类似于一种 古老的免疫机制。
RNA干扰机制一旦被激活,外源RNA就会 被特异性地降解,从而生物体能在一定程 度上抵御外源基因的侵染
1.RNA干扰理论的研究历史
2.RNA干扰的原理 3.RNA干扰的应用
1.1 基因共抑制现象的发现
紫色牵牛花中查尔酮高度表达,若将外源 查尔酮转入牵牛花基因组中,预计能使查 尔酮基因在牵牛花中过度表达,加深牵牛 花的花色
父本
子一代
子一代可以将性状稳定遗传给子二代,外源基因导致内源基因与外源基因同时沉默
这个结果令Napoli教授十分困惑,因为实验 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插入牵牛花基因 组中,但是相应的蛋白却很少表达。于是 她提出这是一种内源性基因共抑制现象
Andrew Fire, Craig C. Mello的结论: 1. dsRNA能引起具有针对成熟mRNA的专一 性的基因沉默现象,内含子、启动子对应 的dsRNA几乎没有干扰作用 2.dsRNA引起的mRNA降解现象很明显,但 是相对应的等量的反义单链RNA却没有作 用 3.给线虫注射微量的dsRNA能迅速地在线虫 体内引起广泛的RNA干扰现象
动画一
动画2
动画3
RNA干扰机制对研究基因功能有很大作用
比如用于研究布氏锥虫的正向遗传学工具 研究丙型肝炎的药物靶点 研究植物基因沉默以用于品种改良等等
利用RNAi抑制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紫杉14β-羟基 化酶基因的表达
李凤岚、邱德有等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在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中阻断紫杉烷14β-羟基化酶(简称14OH)基因的表达,阻止中间产物流向C-14 氧取代的紫杉烷。以提高产量。
Guo预计,对线虫注射per-1基因对应mRNA 的反义RNA,能与per-1基因相互结合,阻 止per-1基因的表达。
结果显示:反义RNA能引发基因沉默,但 是正义RNA同样能引起per-1基因的沉默
Fire等人接着Guo的课题继续做下去 结果发现,Guo的正义RNA,反义RNA中混 有很多双链RNA,就是这些双链RNA引起 的基因沉默 在他们的实验中,单链RNA,双链RNA的 效果差异十分显著,双链RNA的干扰现象 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
Carolyn Napoli教授
1990年 Napoli在Plant Cell杂志上刊登了一篇 关于外源查尔酮基因转染矮牵牛花,结果 发生了基因共抑制现象。
牵牛花中存在一个查尔酮合成酶系 (CHS),查尔酮合成酶属于聚酮酶(PKS) 家族中的一员,该酶的产物能影响花青素 的生成,从而影响牵牛花的颜色。
W:水处理组 C:放线菌酮处理组
放线菌酮能抑制蛋白质的翻译,使RNA积累 但是对mRNA的转录,没有影响。
在两组带有放射性标记的RNA在初级转录产 物中放射信号强烈,但是转基因番茄的成熟 RNA没有检测到
Andrew J. Hamilton教授认为,外源重组基 因片段能成功转录,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发 生了转录后基因沉默。 这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普遍存在于转基 因植物中
参考文献
谢谢!
Andrew J. Hamilton教授
1998年Andrew J. Hamilton教授在Plant.J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关于番茄ACC氧化酶的论文,他证 明内源性基因共抑制现象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 默现象
ACC氧化酶能催化ACC释放乙烯,在植物 催熟过程中作用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放射性标记法和放线菌酮处理法分析 转录后mRNA和成熟RNA,以此确定重组的 番茄基因组是否能成功转录出mRNA
Andrew Fire, Craig C. Mello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 因为他们在1998年在《Nature》杂志中发表关于对线虫注 射双链RNA后产生了基因沉默的文章这篇文章很好地阐述 了双链RNA如何引发基因沉默,并第一次提出“RNA干扰” 这个概念
Su Guo教授
1995年,Guo正在研究秀丽新小杆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 )的per-1基因。该基 因的沉默能观察到线虫的发育有明显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