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差异--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差异。
2.熟悉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3.形成正确的区域认识,增强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内容2.1 中国的地理分区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地理分区。
2.2 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构成。
其中,中国高原分布广泛,平均高度为1000-4000米之间,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南高原、西藏高原等。
2.3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分布为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其中,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干燥严寒,中部地区属于暖温带,气候温和多雨,东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2.4 中国的植被中国植被丰富多样,主要有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类型。
其中,东北地区主要为针叶林和落叶林,中部地区主要为草原和灌木丛,东部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和温带林。
2.5 中国的地貌中国地貌多样,主要有高山、岛屿、喀斯特、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其中,中国的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喀斯特地形主要有喀斯特高原和喀斯特地貌。
2.6 中国的资源分布中国的资源分布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其中,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西部地区主要有铝土矿、铜、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3. 学习方法1.熟读课本,掌握地图配图和重点内容,仿写地理叙述。
2.反复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地域特点和资源现状。
3.参观实地地理展览,感受地质奇观和资源分布。
4. 学习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
2.学生能够熟悉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3.学生能够合理解读地图图例,准确绘制地图和标注地理要素。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分布面积最广。
图中粗线条代表我国主要山脉,请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⑷三大丘陵
⑴有关我国地势、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B地势呈阶梯状、山地面积小C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⑴读“中国地形图”,判断我国的地势高低。
你是依据图中得出结论的。
⑵下面四幅图是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状况的示意图,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你是根据得出的结论。
⑶按要求完成下图:
⑴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总共有种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构成上的特点是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读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教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归纳我国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主要地形区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三部分
在有山脉的空白地图上,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认知它们的位置。
⑵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⑶下图中相对位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中国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教案引言:中国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集散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非常独特,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
本文将从地质、地貌和气候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中国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地质特征:中国黄土高原的地质特征主要源于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的黄土沉积过程。
它的主要构成物质是由黄河冲刷而来的黄土,其中含有丰富的黏粒矿物质、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等。
黄土层的厚度普遍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地下水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还存在许多古土壤剖面,是地质学家研究黄土沉积和地壳运动等问题的重要区域。
地貌特征:中国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以丘陵沟壑地貌为主。
高原表面呈现出一片片黄土小丘,丘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沟壑,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貌起伏较大,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最高点达到2000多米,地势较为险峻。
丘陵沟壑地貌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丰富的水源,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特征:中国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主要是干旱、半干旱气候。
它位于中国大陆内部,与海洋远离,受到来自大陆的干燥气流的影响。
年均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地处旱涝交替的气候带,年降水呈明显的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
另外,黄土高原还有明显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特点,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造成了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不稳定性,对当地的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结语:中国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对我们地理学知识的重要补充。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奇特。
同时,黄土高原也面临着干旱、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增加大家对中国黄土高原的了解和重视。
请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字数限制的要求进行调整。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对生产的影响
牧场
渔业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广东早茶
西北饮食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不同
吊 脚 楼
骑楼
四合院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括
南繁北齐(语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柔北刚(戏曲) 南米北面(饮食) 南甜北咸(饮食)
含义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 划一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 比较直率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 半湿润 淮河 湿 润
暖温带
秦岭 淮河
亚热带
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 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 雨林
主要原因:
受气温条件的 不同? 制约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影响
温故知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 温故知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景观
水田
冬季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景观
思考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2)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考纲浏览:1、中国的区域差异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北方地区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第五章 我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我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四大区域的界限,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理解其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的不同。
3、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和矿产的区别,西北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各地自然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学生回忆复习为主,教师点拨补充为辅【教学过程】一、四大地理区域。
展示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组织学生活动:(1)讨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形)(2)指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说明分界线的依据。
(3)回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和地势划分,指出各个区域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
(4)讨论秦岭-淮河一些通过了哪些地理分界线。
强调: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和北方以气温和降水为依据;西北和北方以季风为依据;青藏地区以地势为依据。
秦岭-淮河一线有很多分界线通过,如一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板书:一、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气候,地形2、秦岭-淮河线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图列表总结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面积20% 25%人口 40% 55%地形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河湖黑龙江、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北咸南甜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学生活动:(1)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神府 黄骅港
黄土高原 植被特征 植被多为次生的灌 丛、矮林,覆盖率 低 黄土 旱田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温带落叶阔 以针叶林为主, 叶林为主 在南部有温带落 叶阔叶林 棕壤和 褐土 旱田 一年两熟 黑钙土、 黑土 旱田
土壤类型 耕地 类型 作物 熟制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农业 生产 主要 谷子、苹果、枣 产品 主要 问题
针对训练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1(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读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 是:打坝建库__ d;种草护坡_____ b; 平整土地____ a ;修筑梯田____ c。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 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梯田田 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B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坡
坡
面 水
流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淤地坝
坝上种植业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
植被重要性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 能力降低
植被覆 径流减 侵蚀减 盖率 少率 少率 (%) (%) (%) 20 15 30 40 60 80 >90 30 50 60 70 50 85 89 95
(晋煤外运三的煤运专线: 五、工业 运煤专线 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 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 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 通道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黄土高原组
展示过程小组分工表
自主学习:
1、参考图册22页北方地区图,将下列序号所代表的事物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序号
即可),在图中标出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并利用这些事物描述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
①秦岭②淮河③青藏高原④长城⑤太行山脉⑥燕山⑦渤海⑧黄海
小组合作
2、提取资料中的地理信息,用相关地图(图册18页-23页或课本),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自
然环境特点,并将主要特点概括到卡片上
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华北平原组
展示过程小组分工表
自主学习:
1、参考图册22页北方地区图,将下列序号所代表的事物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序号即可),在图中标出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并利用这些事物描述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
①秦岭②淮河③青藏高原④长城⑤太行山脉⑥燕山⑦渤海⑧黄海小组合作
2、提取资料中的地理信息,用相关地图(图册18页-23页或课本),描述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将主要特点概括到展示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