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刘基,我以我笔抒我情 设计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写意花鸟画如何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其次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用墨用色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写意花鸟作品的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3、情感目标:感知一草一木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有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2、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如何充分唤起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情感,用写意花鸟画的形式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五.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笔、纸。
六.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出示郑板桥的作品(问:这是谁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郑板桥。
问:郑板桥为什么只画兰竹石呢?(讨论)郑板桥其人:“扬州八怪”之一,曾是一方清官,他关心百姓疾苦,因自然灾害时为百姓申请救济而惹怒了上司,被罢了官,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菊寓意是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虚心有节,石万古不败,正好和自己倔强不逊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
2、教授新课: (1)所谓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料,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生活中的花鸟影片。
(展示花鸟视频)(2)出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朱耷的花鸟画进行对比。
(3)写意画法能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下面我们来欣赏《墨葡萄图》,一起来走进徐渭。
(4)刚才我们欣赏了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了他们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了现代大师们的花鸟作品,出示齐白石图片,并欣赏齐白石部分作品。
(提问)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色彩运用上和古代画家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提问)教师归纳:画法工笔、写意兼备,开创了“兼工代写”法,色彩艳丽,使人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饮、初”等8个字。
2.想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课题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育人目标:感受诗歌的特点,热爱祖国山河美景。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策略
直观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庭”字,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能背诵并默写。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从古诗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等不同方面谈收获。
3.总结引领。
设计意图:学生字教学中分类指导有代表性的字,一字带多字是高效写字教学的策略,重点范写“银、磨”,是因为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也容易写错,这是关注学情使然。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作业设计
书写本课课后生字歌3遍并组词。
教学反思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笔情墨意抒胸臆演课稿

题目:笔情墨意抒胸臆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如何通过笔情墨意来抒发我们的胸臆。
二、笔情墨意的历史渊源
1.介绍笔、墨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讲述历代书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及其对后世
的影响。
三、笔情墨意的艺术特点
1.介绍笔法、墨法的基本技巧和运用。
2.分析笔情墨意的韵味和意境,以及与文学的关系。
3.通过具体作品演示笔情墨意的表现手法。
四、如何抒发胸臆
1.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2.通过笔情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达到心灵的沟通
和抒发。
3.介绍一些著名书法家如何通过笔情墨意来抒发胸臆的
案例。
五、实践与创作
1.提供一些创作主题和情境,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2.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体验笔情墨意的魅力。
3.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
六、总结与评价
1.对笔情墨意抒胸臆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实践与创作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鼓励。
3.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书法艺术的魅力。
《卖柑者言》刘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卖柑者言》刘基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
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嘴脸。
作品原文: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1寒暑不溃2。
出之烨然3,玉4质而金色。
置于市,贾5十倍,人争鬻6之。
予贸7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8败絮9。
予怪而问之曰:“若10所市于人者,将以实11笾豆12,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13外以惑14愚瞽15也?甚矣哉,为16欺17也!”卖者笑曰:“吾业18是有年矣,吾赖19是以食20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21佩虎符22、坐皋比23者,洸洸24乎干城之具25也,果能授孙、吴26之略27耶?峨28大冠、拖长绅29者,昂昂30乎庙堂31之器32也,果能建伊、皋33之业34耶?盗起35而不知御36,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37而不知理,坐38糜39廪粟40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41醇醴而饫42肥鲜者,孰不巍巍43乎可畏,赫赫44乎可象45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6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47东方生48滑稽之流49。
岂其愤世疾50邪51者耶?而托52于柑以讽耶?词句注释:1、涉:经过,经历。
2、溃:腐烂,腐败。
3、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玉:像玉石一样。
5、贾(jià):同“价”,价格。
6、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7、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8、若:像,好像。
9、败絮:破败的棉絮。
10、若:代词,你,你们。
11、实:填满,装满。
12、笾(biān)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笾,竹制的食器。
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13、炫:同“炫”,炫耀,夸耀。
14、惑:迷惑,欺骗。
论刘基乐府“沉郁顿挫”的风格

论刘基乐府“沉郁顿挫”的风格刘基文武兼备,旷世奇才,被后世誉为“帝师”、“王佐”。
品读他的诗歌,能感受强烈忧国济民之心,感人至深。
本文截取刘基古乐府有代表性诗歌,对其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剖析。
标签:刘基;乐府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刘基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1]。
刘基躬逢元明鼎革之际,社会板荡,干戈扰攘,盗贼纷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方今寇盗窃发,武夫环堵如林”[2]刘基蒿目时艰,诗歌创作体现其积极入世、忧时言志的特征。
这种现实主义特点具体具体表现为沉郁顿挫的风格,以下略作剖析。
一、语言质朴自然白描直陈其事双燕营巢时,双飞复双语。
轻盈柳陌风,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绣帏,双宿更双飞。
为蒙主人爱,不信有暌违。
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蕊。
拾虫还哺雏,出入无停嘴。
五月教雏飞,绕巢舞乌衣。
侧避蛛丝过,斜萦柳线归。
六月雏翼老,分飞各相保。
脉脉傍珠帘,依依集兰橑。
世事有转旋,陵谷一朝迁。
昆明延劫火,甲第化歊烟。
带睡惊飞出,风沙两相失。
死生不得知,嬿婉从兹毕。
回看旧主人,粉黛成灰尘。
天高云渺渺,海阔波鳞鳞。
荏苒朝还暮,茕茕向何处。
毛凋半夜霜,泪滴三春露。
露寒霜又浓,憔悴不成容。
同心谅难隔,魂魄终相从。
[3]刘基的古乐府情感真挚,关心民瘼,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非常同情。
这首《双燕离》很好揭示这个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语言质朴自然,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直陈其事,通俗易懂。
沉郁頓挫的风格与作者伤国忧民的情怀十分熨帖和谐。
江南的春天,煦风和畅,一对燕子比翼双飞,呢喃细语。
轻盈的翅膀掠过田野,池塘岸边,柳树新芽,微风徐徐,柳腰曼舞,生机勃勃。
燕子衔泥,迅捷地穿梭在斜风细雨里。
燕巢垒成,临近罗帏绣帐,承蒙主人厚爱,双宿双飞,卿卿我我,根本不相信有朝一日会分离。
四月,春风吹拂大地,石榴花吐露嫣红花蕊。
一对恩爱勤劳的燕子,新巢筑好,产卵孵化,风里来,雨里去,捕获虫子以哺育雏燕。
眼见一窝雏燕羽翼渐渐丰满,它们离开巢穴,舞动黑天鹅绒一般的翅膀,翩翩起舞,上下飞翔。
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名、馨、鸿儒、白丁、劳、形”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通过疏通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朗读出美感并能熟读成诵。
2。
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内容分析:《陋室铭》是古代铭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贵有精神”,刘禹锡借此文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出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而且本文篇幅短小,注释详尽,那么对于学生朗读和对内容理解方面的教学指导就变得尤其重要。
同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在感受和理解作者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另外这篇铭文之所能历来被人称颂,也有其文章的美感之所在,在教学中,通过品读体会文章之美并读出美感,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学习要点。
一、情景引入背景故事导入并介绍作者。
[设计说明]:背景故事的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1。
什么是“铭”?“铭”这一文体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等。
特点:篇幅短小,句式较短,两句相对,押韵有韵律,多用对偶等[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去感受“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刘基《苦斋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基《苦斋记》原文及译文赏析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率:全,都。
B.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中间。
C. 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舍定居。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工之侨献琴》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寓言内容及寓意。
3.理解对比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而”“以”“之”字的用法。
(2)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2.难点:理解对比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查字典、看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人,辅佐朱元漳平定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官至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土,封诚意伯。
2.导入本文是一篇寓言,工之侨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三、正课1.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轮读。
)2.请学生翻译课文。
(一人一句)3.补充课文注释:焉:语气词,这处可不译。
“所而为琴”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
“弦而鼓之”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
“金声而玉应”而:连词,表并列。
鼓:动词,弹。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以为”:认为。
“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工之桥以归”“以”后省略介词的宾语,以琴归,带着琴回家。
诸:之于的合音。
“匣而埋请上”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而:连词,表承接。
诸:之于的合音。
“抱以适市”以:连词,可不译。
市:集市。
“贵人过而见之”而:连词,表承接。
“易之以百金”以:介词,用。
“悲哉世也”倒装句,谓语用在主语前面,强调谓语“悲哉”。
然;这些。
4.再次朗读课文。
5.清归纳三个段的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
第三段写工之桥的慨叹。
6.提问:工之侨是怎样把琴伪装成古琴的???蹦甜寥馨ㄩ珂ワ□驮饼????※剿??§ㄛ淫ワ觎趼驮卜觎??※嘉万§ㄛ?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琴就“变”成了古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刘基,我以我笔抒我情》
青田第二中学吴长沙
活动目标:
学生收集刘基资料,以各种表现形式展现“刘基文化”,较全面地了解有关刘基生平、故事、诗词等方面的内容。
深刻领略刘基文化,感受名人的魅力,形成自己的认知,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动笔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
学生准备过程中的合作性和个人的独立自主性。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笔抒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分组:按教室就坐的位置分为四个大组a、刘基其人b、刘基轶闻c、刘基诗文d、对话刘基
搜集整理刘基素材:搜集关于刘基的生平、故事传说、诗文等。
以大组为单位,将文章或故事加以加工整理,用笔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打印、复印、清抄或做好课件,由学生自主选择,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成果。
(提前两周,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步骤:
一、活动导入
以学生陈鸿的平时作文《与乡贤刘基对话》为导入,其中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她说,“走近刘基,可以倾听他内心的声音,可以近距离与他对话,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尤为难忘的是,刘基其人,有这么多故事传说和生平事迹,让人崇敬。
我不得不说,你不愧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赞誉……”同学们,正如陈鸿同学笔下所描述的刘基,我们也充满了期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走进刘基的世界,来全面感受多姿多彩的“刘基”文化。
二、活动展开
1.第一个环节:话说刘基其人。
(第一组展示)
第一小组代表上来介绍刘基的生平,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并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改写刘基生平,以自传的方式在课堂上生动呈现:
吾乃刘基,字伯温。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
有幸的是,我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
在家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
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
我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我14岁时入处州路郡庠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
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我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
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
老师郑复初就曾对我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当时,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我列为第一,将我与诸葛孔明相比,说我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不出所料,我于元统元年(1333年)考取进士,从此开始我的仕途生涯。
起初,我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我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
但是我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我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
我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我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
我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郁离子》一书。
而当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
我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我发出邀请,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
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我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
明太祖一见我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我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我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
我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而明太祖得到我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
很快,于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
我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
胡惟庸乃是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
他嫉妒贤才,加害于我,我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师:同学们,刚才第一组代表生动风趣地讲述了“刘基自传”,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同时,我们也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文笔,他以第一人称,把刘基的生平娓娓道来。
可见这位同学处理乡土素材的娴熟。
那么,吴老师也考验下大家的认知水平,就根据刚才这位同学所讲的刘基生平故事,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以四字成语,来评价刘基,要求每人说两个成语且不雷同。
如:博览群书秉心坚贞帷幄奇谋神机妙算际会风云……
让学生用成语对刘基作中肯的评价,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名人文化,这是学习的好习惯,继续保持,不断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第二个环节:探究刘基轶闻
第二小组有5位成员经过前期的准备,他们将刘基的故事改编成快板,充满风趣,脍炙人口,富有吸引力。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提高他们对故事的概括能力以及故事运用能力。
(表演时,不说出故事的题目,让其他学生竞猜)
快板故事一:《刘基出山》快板故事二:《刘基谏主》
快板故事三:《刘基论天下事》快板故事四:《刘基与章旦》
快板故事五:《刘伯温求雨》快板故事六:《刘伯温吃凤翅烩金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了几位同学的快板表演,那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给这些快板故事取个题目,看谁取得最贴切。
3.第三个环节:我“秀”刘基诗文
第三组同学,他们以配乐朗诵,舞台表演形式来展示刘基诗文。
他们认真研读刘基诗文,然后进行改编,以这种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体现我们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男生配乐朗诵表演刘基的《烧饼歌》;一女生朗诵《卖柑者言》并赏析。
舞台剧表演,改编自刘基的《郁离子·省敌第九·常羊学射》和《郁离子·枸橼·燕文公求马》。
班上其他学生,在欣赏朗诵和舞台剧表演的时候,可以拿起手中的笔,结合表演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作精彩点评。
4.第四环节:对话刘基其人
第四组同学,他们5位同学分别给刘基写了5封不同内容的书信,写出了学生们的心声,以我笔书我心,以我心抒我情。
真情实感展现了学生们对名人的深切之情。
在座的其他学生听了这五位同学的信之后,内心有许多的感触,请以“我想对刘基说”为形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活动感受小结:
教师: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学习成果是多么甜美。
这节课的展示,各组同学的内容可谓是精彩纷呈、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
其实,我想这只是同学们这段时间学习的一个缩影。
能说一说你们在这一活动中的感受吗?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课堂总结: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同学们在合作中发现与探究,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们家乡的乡土素材有很多,大家带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就会收获累累的学习果实。
四、活动总结
学生从以下题目任选一个作文,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做一个总结。
《我眼中的刘基》、《我在这次语文写作实践活动中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