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医籍选读·内经》中的几个问题
《针灸医籍选读》课件中篇医论选第八章《针灸大成》文选三、穴有奇正策

今以九针言之,燥热侵头身, 则法乎天,以为chan针, 头大而末锐焉。
就拿九针来说,燥热之邪侵犯人 的头、身,则取法于天,用
chan针治疗, chan针头 大,针尖锐利
鑱针 该针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 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 肤疾患等。
气满于肉分,则法乎地, 以为圆针,身圆而末锋 焉。
【 【操 操作 作】 】 直 灸刺 。0.3~0.5寸。
中泉
中魁
中泉
❖定位:位于两手拇指桡侧爪甲 鬼哭(鬼眼四穴)
角1穴,(也有认为本穴位于两 手、足大拇指(趾)相并,于 爪甲角根处,双手、足共4穴) ❖主治病症:癫狂,胎痫,惊痫 ❖备考:《太平圣惠方》:“秦 丞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 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 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
表达完备
正之所能尽,神而明之,亦存乎其人焉耳。
对此深奥的道理是否非常精明, 那就在个人了
奇穴“翊夫正以旁通于不测者也”, 也就是 说,奇穴多位于正经气血所不能到达的部位, 是奇经八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 标本根结等经脉辅助系统气血到达的部位, 它们与正经气血相旁通,是正经气血循行的 延伸,是对十二正经循行体系不同层次的补 充,所以奇穴有补充、辅佐正穴以治疗各种 疾病作用,临床上常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 却往往被今人所忽视。
【 4.定中位魁】 Z伏hō掌ng。ku在í 腕(背EX侧-U横E4纹)中,桡当指恻总凹伸陷肌处腱桡侧的凹陷处。
【 【主 定治 位】 】 握 ●拳胸,胁掌胀心满向,下咳。嗽在,中气指喘背,侧心近痛端指节骨尖上。
【 主 治 】 ● ● 胃 牙脘 痛疼 ,痛 鼻出血
● ● 掌 噎中 膈热 ,翻胃,呕吐
九针的数,这不都可以考察到的吗?
如何学习内经

如何学习《内经》作者:任应秋《内经》是祖国医学现存文献中一部重要的书籍。
几千年来,祖国医学无论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虽然不断地在丰富,惟其中许多带有根本性质的医学观点,基本上都是渊源于《内经》的。
因此学习《内经》,是学习祖国医学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才较好呢?我既没有很好的成熟经验,只得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谈谈,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提要《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
《素问》二十四卷,自“上古天真论”起,至“解精微论”止,凡八十一篇(其中第七十二篇刺法论、七十三篇本病沦原缺,至宋才发现这两篇遗文补足,但多数人认为不甚可靠,故坊刻本仍缺)。
《灵枢》十二卷,自“九针十二原篇”起,至“痈疽篇”止,仍为八十一篇。
两部分共一百六十二篇,分析其中所叙述的内容,约而言之,不外十五个方面。
曰阴阳五行,曰五运六气、曰人与自然、曰脏象、曰经络、曰预防、曰病因、曰疾病、曰诊法、曰辨证、曰论治、曰针灸、日药食、曰方剂、曰护理。
其中尤以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辨证、论治、针灸、药食等九个方面最关紧要。
所以如滑伯仁、李念莪、汪昂、薛生白等对《内经》的分类,都未能越此范围。
“阴阳五行”是《内经》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贯彻了朴素的唯物观点,一方面也体现了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它明确地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源是原始物质的气,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阴阳二气对抗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的。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因而《内经》里所有十五个方面的内容,无不贯通了这一“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里还有一个较突出的整体观念,它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受着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因而无论言生理、病理,治疗、摄生种种问题,都不能离开“人与自然”这一整体观念而言。
尤其在摄生防病方面它更起着主导作用。
脏象经络,是《内经》对生活着的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特殊学说。
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

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内经针灸类方与临床讲稿》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基石,对于针灸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入的阐述。
本次讲稿将结合《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探讨其与现代临床的应用与意义。
一、《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里明确指出了经络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针灸就是通过调整经络的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根据《黄帝内经》,人体有十二条正经,与五脏六腑相连。
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时,相应的经络也会出现异常。
针灸师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确定病患所在,然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二、针灸在现代临床的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逐渐被全球接受和认可。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承认针灸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如偏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1.偏头痛:针灸能够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
2.颈椎病:针刺颈部相关穴位,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对神经的压迫,达到缓解疼痛、麻木的目的。
3.腰椎间盘突出:通过刺激腰部和下肢的穴位,针灸能够调整腰椎的力学平衡,减轻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三、结合《黄帝内经》的针灸临床实践在现代临床中,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进行针灸实践,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时,除了常规的针刺腰部和下肢的穴位外,还可以根据《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理论,配合调理肾脏的穴位。
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腰椎的问题与肾脏也有关联。
通过这样的综合治疗,患者往往能更快地恢复健康。
再比如,面对一位情绪焦虑、失眠的患者,针灸治疗时不仅可以选择心包经、三焦经等经络上的穴位,还可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情志与脏腑关系的理论,配合调理肝脏的穴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调和肝经,有助于平复情绪,改善睡眠。
四、结语《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针灸医籍选读课件第一章《黄帝内经》选第一节《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2

月亮正圆时, 脏腑气血旺盛, 若用补法,就 犯了实实之戒
月廓空时, 经络空虚, 卫气也虚, 针刺治疗易 导致病邪乘
虚而入
空虚(朔-月廓空)、渐旺盛(上弦-月始生)、最 旺盛(望-月廓满)、较空虚(下弦-月始虚)、空 虚(晦-月底)盛衰变化。
朔(初一)-月廓空
上弦-月始生
望(十五)-月廓满
下弦-月始虚
1.现在一般认为《内经》有160个左右 2. 《黄帝内经》中的腧穴要多于160个
(包括称部位的在内) 3. 《黄帝内经》的不同篇章中却明确提
出腧穴有365个 ,但也只是约数。
(三)腧穴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 3、“以痛为输”法 4、骨度与“以痛为输”结合取穴。
指颈侧之大筋, 即胸锁乳突肌
的前面部分
(四)腧穴分类
1.依据腧穴功能分类 水俞五十七穴:治疗水病的57个腧穴 热俞五十九穴:治疗水病的59个腧穴 2.依据腧穴的分布特点分类 ①以经脉的纵向进行归类“足太阳脉 气所发者七十八穴” ②以经脉的横向进行归类“天牖五部”
人 扶突 天牖 天柱 天府 迎
胃 大肠 三焦 膀胱 肺经 经经经 经
胸 结喉 乳突 斜方 肱二
锁 旁, 后方 肌外 头肌
乳 胸锁 直下,缘之 内侧
突 乳突 平下 后发 缘,
肌 肌前 颌角,际之 腋前
前 后缘 胸锁 凹陷 纹头
缘 之间 乳突 中, 下三
颈
肌前 后发 寸
总
后缘 际正
动
中旁
脉
开1.3
搏
动
(五)腧穴主治 腹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肠病者,肠中 切痛而鸣濯zhuo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 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之巨虚上 廉。…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针灸医经选读

泻
+ 持而内之
+ 排扬得针 – 如留如还 如蚊虻止
补
– 意若妄之
进针 – 意若妄之 出针 + 去如弦绝
一、针 法 补 泻 与 迎 随
五、 《灵枢·终始》第九 《灵枢·终始》第九 1. 掌握针灸治疗规律的重要意义 邪,不正 非法的
——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2. 针灸治疗规律以五脏为纲纪,以阴阳为根本。 3. 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3.请罗列出本章中有二元组变量关系的词,如迎-随,疾-徐。 4.名词解释: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悬阳;两衡;男外女内。
思 考 题 思 考 题
5.请参照讲义分别找出下列各条的原文: 针刺治疗要点及其意义 守机、守神 逆顺、迎随 针刺补泻的原则及方法 疾徐补泻 | 开阖补泻 | 轻重补泻 | 寒热补泻 呼吸补泻 | 提插补泻,双手配合 | 子母补泻 候气调气 | 补泻的虚实判断
一、针 法 补 泻 与 迎 随
七、《素问 ·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 七、《素问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 2. 针刺候气、调气 注:静以久留,补泻均用,但时间长短有别。 注:静以久留,补泻均用,但时间长短有别。 泻 吸气进针后呼气,此时不宜捻转,再 泻 吸气进针后呼气,此时不宜捻转,再 吸气时再捻——留针短; 吸气时再捻——留针短; 目的——无令邪布; 目的——无令邪布; 补 静留针,不知日暮——留针长; 补 静留针,不知日暮——留针长; 目的——静候气至。 目的——静候气至。
原则
开
排扬出针 气来气开 迎而泻之 极出邪气 迟按针孔 令左属右 气去气阖 随而补之 无令气出 速按针孔
阖
一、针 法 补 泻 与 迎 随
《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取效的讨论

《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取效的讨论《灵枢经》一直被针灸临床大夫奉为圭臬,如何取得较好的针刺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均有详细论述。
本文从治神、守神、诊脉、得气与气至、针刺顺序、针刺深浅、留针时间等几个方面阐述《内经》中关于针刺取效的关键,希望对大家有所提示。
《灵枢经》又被称为《针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针刺治病的专著。
书中详细论述了针刺的临床理论、针刺取穴原则与应用,并在开篇指出:“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灵枢经》将针刺治病做了形象的比喻,并指出“疾虽久,犹可毕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然而在临床上,“不可治”的情况时常出现,对针刺取效的“术”仍不得要领。
小编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并结合《内经》中的论述对针刺取效的感悟浅述于下。
01—治神与守神治神、守神是针刺取效的第一个关键。
医者心态决定施术成败,自古医家注重调养精、气、神,要求施术时先治神。
《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指出凡是使用针刺治病,必须以神为本。
《素问·宝命全形论》又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此言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医者不仅要治自己的神,也需要让患者守神,只有双方都在治神、守神,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只有技术高超的上工才懂得如何通过治神守神提高针刺疗效。
针刺得气,施以提插捻转以行针。
行针之道,亦需守神,正如《素问·保命全形论》云“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由此可见,针刺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守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得气,催气,行气,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02—诊脉《内经》中非常重视针刺前的诊脉。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指出针刺之前,必须通过诊脉来确定病位,判断疾病的性质,了解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针刺方法。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六章 《针灸 资生经》选
5
第七章 《针灸 问对》选
第八章 《针灸 大成》选
第九章 《肘后 备急方》选
第三章 《针灸甲乙经》选
第一节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针灸甲乙经》文选
第四章 《千金要方》选
第一节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千金要方》文选
第五章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选
第一节王惟一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选
第十章 《针经指南》 歌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十三章 《行针指 要歌》
第十章 《针经指南》歌赋
第一节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标幽赋》 第三节 《通玄指要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一节 《百证赋》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一节席弘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席弘赋》
内容摘要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理论课程。本书以提升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 为主要目的,可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针灸理论含义、挖掘针灸临床技术、了解古代针灸学术成就、探讨针灸 学术渊源、发展针灸学术的能力。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目录分析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 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
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能力
专业
行业
学生
类专业
学术
资生
中医药
针灸
理论 针灸
歌
1-1 第一节《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论述医学内容的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书自问世以来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医学领域一直居于首要地位,为我国医学理论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故王冰说:“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宋·林亿等则言其“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垂法以福万世”。
历代许多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来说,基本上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后世医家多将此书奉为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由《素问》与《灵枢》两部分构成。
它的基本内容被汇编成书的时间可能在西汉中后期,而它的具体内容则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多人手的过程。
关于《素问》的名称,如北宋林亿所说的“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
《素问》之名,义或由此”。
素有初始、根本之义,言生命之起源、生命之规律、疾病之病因病机与防治等;问,即问答、讨论,《素问》釆用君臣问答形式讨论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预防、治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灵枢”一名的出现较晚,而此前或称“九卷”,或称“针经”,这主要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称为“九卷”者,只是以卷数来命名,别无深意。
称为“针经”者,是根据该书多论及针道,与针刺关系密切。
对于今天所见到的“灵枢”一名,现在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日本人丹波元胤的观点。
丹波氏认为,称“灵枢”者,实出自道家之手,是道家中人收集该书,而将其改名为“灵枢”,以与道家的特点相符。
明代医家张景岳将“灵枢”释为“神灵之枢要”。
神灵指生命,言生命之要旨。
养生之要旨在于精通针灸之道,善用针灸防治疾病。
《黄帝内经》主要涉及养生、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及疾病、诊法、论治、运气学说等内容。
这些内容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在引用大量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汇集了不同流派观点,并吸收了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第一》 ( 节选 ) , “ 察后与先 , 若 存若亡 ” 的注释 : 要诊察疾病的先后 , 施用补泻方法 , 使虚者正气若有所得 , 实者邪气若有所亡失 。这个 注释与“ 为虚与实, 若得若失” 的注释容易混淆 , 本教材 “ 为虚与实 , 若得若失 ” 的注释直接引用《 灵枢 ・ 小针 解》 : “ 言补 者 侣然若 有所 得也 ,泻则倪 然若 有所 亡 失 也 。” 『 l 1 l 8 笔 者认 为 , “ 察 后与先 , 若存 若亡 ” 的“ 先后” 可 理解 为 得气 的“ 先后” , “ 存” “ 亡” 可理 解 为 “ 留针 ” “ 去
旧
豳 ■■ _ _ — _ ■ - — — 一
《 左传 ・ 昭公七年》 : “ 日月之汇是谓辰 ” ,命名上沿用 地支 , 即子 、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那么 , “ 十二时”可解释为 :我国古时候把一 日分为 “ 十二时” , 这十二时是夜半 、 鸡呜 、 平旦 、 日出 、 食时 、 隅中、 日中 、 日日 失、 晡时 、 日入 、 黄 昏、 人定 ( 以子 、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名 之 ) ; 这“ 十二 时” , 大致上把一昼夜 2 4小时进行 了等分 , 每一 “ 时”
的教材, 保持 了中医原著的原汁原味, 尽管存在 少许值得商榷 的问题 , 该教材仍是值得在教 学中应用推广的优 秀教材。
关键词: 针 灸 医籍选 读 ; 内经 ; 注释 ; 按 语
中图分类号 : G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3 ) 0 3 _ J o 3 4 1 - 0 2
一
,
之巨虚上廉 。 ”在《 素问经》 文选 中“ 八正神 明论第二 十六( 节选 ) ” 部分引文 : “ 黄帝 问日: 用针之 服 , 必 有 法则焉 , 今何法何则?岐伯 日: 法天则地 , 合 以天光。 帝日 : 愿 卒 闻 之 。” … 正确 的是 “ 岐伯 对 日” 。 1 . 2 篇 名 的 印刷 错 误 本 教 材 《 内经 》 选 的第 1节 论述灸法作为针刺治疗的补充时引用 的原文应该选 自《 素问・ 异法方宜论》 , 而本教材误 印为《 灵枢 ・ 异法
浙江 中医药大学学掇 2 0 1 3年 3月第 3 7卷第 3期
浅谈《 针灸 医籍选读 ・ 内经》 中的几个问题
冯文林 ’ 刘丽敏 赵敏清
1 . 南方 医科大学 中医药 学院
广州
5 1 0 5 1 5 2 . 南方 医科 大学 中医药学 院
摘要 : 【 目的】 探讨新世 纪( 第二版) 《 针灸医籍选读》 中《 内经》 选的几个问题。 [ 方法】 通过阅读相 关文献发现 问 题, 寻找新的解释。 [ 结果] 该教材《 内经》 选部 分比如原文的引用、 注释、 按语 、 提要等部分点滴内容需要 些许商榷 。 论I 新世 纪( 第二版 ) 《 针 灸医籍选读》 是 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主干经典课程
针” , 即可 释为 : 后得 气则 留针 , 先得气 则去针 。
《 灵枢 ・ 终始第九》 ( 节选 ) , “ 六 经之脉不结动也” 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 注释直接 引用《 太素 ・ 人迎脉 口诊 》 所注 : “ 即三阴三 1 引文 或篇 名 的 印刷 错 误 阳经脉动而不结。 ” … 鹅 笔者认为, “ 结脉” “ 动脉” 都是 《 黄帝 内经》 从成书到流传难免有些字词 的不统 不 正 常 的脉 象 , 联 系上 下 文 , “ 六经 之 脉 不结 动 也 ” 既 但是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 , 有些印刷方面的 然 是 “ 平 人” 所具有 的脉象 , 而“ 平人 者不病 ” , 所 以 错 误 可 以避 免 。 “ 六经之脉不结动也” 应该 解 释 为 : 三 阴三 阳经 脉 无 1 . 1 引文 的印刷错误 本教材 《 内经》 选 的第 1 节 结 动 的脉 象 。 有关腧穴主治 引用《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 为: “ 大肠 《 灵枢 ・ 经别第十一》 ( 节选 )日 : “ 诸经而合之十 病者 , 肠 中切痛而鸣濯濯 , 冬 日重感于寒即泄 , 当脐 二 月 、 十 二辰 、 十二 节 、 十二经水 、 十二时。” 本 教 材 而痛 , 不 能久 立 , 与 胃同候 , 取 之 三里 也 。 … …其 寒热 “ 十二 辰 ” 的 注释 为 : 指 地 支 十二 记 时名 , 指一 天 中分 L0L J F { z r o N工m JJ z0 n工一 zm∽m 王 m0一 n r cz一 <m卫∽一 _ I - Y , <0 r .∞ zo . 0 一 者, 取阳陵泉 。” [ 1 】 正确的应该是“ ……与 胃同候 , 取 属的十二时辰【 。 笔者认为 教材对“ 十二辰∞ ” 的注释
一
( 即指 一 天 中分 属 的 十二 时 辰 )容 易 与 紧 跟 其 后 的 “ 十二 时 ” 混淆 , 所 以“ 十二 辰 ” 可 解 释为 : “ 辰” 本 意 指 日、 月 的交 会 点 ; “ 十二辰” 则 为夏 历 1 年 1 2个 月 的 月朔 时 ( 每 月 的朔 日, 指 旧历初 一 ) 太 阳所 在 的位 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教 材之全 国高等 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世纪( 第2 版) 《 针灸医籍选读》 是中医学针灸推拿 专业本科主干经 典 课 程 的教 材 , 保 持 了中 医原著 的原 汁 原 味 , 得 到 了 同行 的一致 好 评 。 该 教 材在 我 校讲 解 7 2学 时 。本人 讲授 《 内经选读》 多年 , 承担 了该课程《 内经》 选部分 4 0 学时的教学任务 。 与之前讲解《 内经选读》 各类教 材不 同, 此课程偏重针灸理论。 本教材的优点长处很 多, 在 此 不一 一 列举 。 在 备课 与学 生 互动 中 , 发现《 内 经》 选 部 分有 些 内 容 值得 商榷 , 现总结如下 , 希 冀 同
5小结总之新世纪第2版针灸医籍选读中内经部分虽然存在诸如引文或篇名印刷错误注释欠佳注释与按语不统一以及提要欠佳或缺失等方面的些许瑕疵但是从整体上看该教材编写得很好倾注了编者的大量心血选取灵枢素问篇章不仅保持了内经的原汁原昧而且其中有许多好的注释和按语很有启发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这也是该教材得到同行一致好评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