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去除苯的研究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空气中苯系物的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和苯乙烯的测定。
本方法也适用于常温下低湿度废气中苯系物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10L时,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和苯乙烯的方法检出限均为1.5×10-3mg/m3,测定下限均为6.0×10-3 mg/m3。
2.方法原理用活性炭采样管富集环境空气和室内空气中苯系物,二硫化碳(CS2)解吸,使用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分析。
3.干扰和消除主要干扰来自于二硫化碳的杂质。
二硫化碳在使用前应经过气相色谱仪鉴定是否存在干扰峰。
如有干扰峰,应对二硫化碳提纯,提纯方法见附录A。
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二硫化碳:分析纯,经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2 标准贮备液:取适量色谱纯的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异丙苯和苯乙烯配制于一定体积的二硫化碳(4.1)中。
也可使用有证标准溶液。
4.3 载气:氮气,纯度99.999%,用净化管净化。
4.4 燃烧气:氢气,纯度99.99%。
4.5 助燃气:空气,用净化管净化。
5.仪器和设备5.1 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检测器。
5.2 色谱柱填充柱:材质为硬质玻璃或不锈钢,长2m,内径3mm~4mm,内填充涂附2.5%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和2.5%有机皂土–34(bentane)的Chromsorb G·DMCS(80目~100目)。
填充柱制备方法参见附录B。
毛细管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30 m ×0.32 mm × 1.00 μm或等效毛细管柱。
5.3 采样装置无油采样泵,能在0L/min~1.5L/min内精确保持流量。
松花江水源粉末活性炭去除硝基苯的试验研究

验结果表 明, 出水硝基 苯含量低 于国家标准 , 并且具有很 高的稳定性.
关 键 词 : 花 江 水 源 ; 末 活 性炭 ; 基 苯 ; 松 粉 硝 最优 炭 种 ; 加 量 ; 附 时 间 投 吸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X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04 (08 0 0 7 0 17 9 6 2 0 )6— 62— 6
mg e h o c n rto fn to e z n x e dst e n to lsa d r o /L wh n t ec n e tai n o ir b n e e e c e h aina t n a d fr5~1 i s tme , 5 a d 5 /L whe h o c n r to fn to e z n x e d h aina t n a d f r 1 n 0 mg n t e c n e tain o ir b n e e e c e st e n to lsa d r o 5~ 4 i s o h wih a d o p in t fo e 0 tme ,b t t n a s r to i o v r2 h;t e d s g fPAC i 0 mg e h me h oa eo s8 /L wh n t e
V. . o2 N 6 14 。
D c20 e・08
松 花 江水 源粉 末 活性 炭 去 除硝 基 苯 的试 验研 究
活性炭吸附苯影响因素研究

[ 中图分类号J T Q 4 2 4 . 1 [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 , 随着 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 居 住 条件不 断改善 , 我 国开 始重视 室 内装修
1 . 2 试 验 方法
表 2 苯 液 体 进 样 方 法 的 影 响
配置适 量浓度二 硫化碳 苯溶 液 , 将 适 序号 进样到活性 所 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 问题 。国家有关部 量 的苯溶液用微量注射器注射于活性炭上 炭内峰值 门先 后制 定 了有 关室 内环境 的 一系 列标 或 活性 炭管 内 , 常温 下用氮 气吹扫 5 a r i n , 准, 从建筑装饰材料 、 民用建筑工程和室 内 在 3 5 0℃进 行解 析后 , 将解 析气体 经 由进 空气 质量 等方 面对室 内环 境进行 控制 , 但 样 阀直接进 入气 相色谱仪 , 进行色谱分析 , 现 实情况 不容乐 观 , 研究 表明一般 家庭室 以峰 面 积 定 量 。 内空 气 的 污 染程 度 要 比室外 空 气 严 重 2
1 实验 部分
1 .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7 8 9 0 F 气相 色谱仪 仪器有 限公 司 B S — R型智 能热 解析 仪 筑科技有 限公司
B S — Z 0 1 型 采样 阻 力测 试 系 统
[ 1 】 洪 紫萍. 挥 发性 有机化 合物 的 污染
与 防 治『 J ] . 环 境 污 染与 防 治 , 1 9 9 4 , 1 6 ( 4 ) :
2 4—2 6.
样到活性炭 内峰值 比进样 活性 炭管 内再 吹
扫 到活 性炭 上 的峰值 标 准偏差 高 3 1 . 9 %, 测结 果有较 大的影 响 , 同时也 表明用液 标 上 海百 斯建 做 标准 曲线 时 , 应选 择适 当的进样 方 式 。 实 际工作 中采样 时 , 是通过采样器动力 , 气
活性炭对多种有机物质的吸附效果

活性炭对多种有机物质的吸附效果
1. 研究背景
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
食品加工等领域。
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中
的有机污染物。
本文将探讨活性炭对多种有机物质的吸附效果。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四种常见的有机物质:苯酚、甲苯、乙醇和乙酸。
通过将这些有机物溶解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活
性炭,观察其吸附效果。
实验设置多个组别,分别改变有机物浓度
和活性炭用量,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3.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 对于苯酚、甲苯这样的芳香族化合物,活性炭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
在适当的活性炭用量下,可以去除水中高浓度的芳香族化合物。
- 乙醇和乙酸是饮料和食品加工中常见的有机物质,它们在水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活性炭也能够吸附这些有机物质,但需要较高的用量才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4. 结论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处理多种有机物质时具有一定的效果。
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不同,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质则需要较高的活性炭用量。
此外,活性炭用量的控制也是关键,过高或过低的用量都可能影响吸附效果。
5.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XX(1): 12-18.
[2] 王五, 赵六.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质的机理研究. 化学与工程, 20XX(2): 35-40.。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评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一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评定彭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本文主要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在测定过程中考虑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解吸体枳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当苯含量为2.03 mg. nr3时,扩展不确定度U=6.53%, (K=2)。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测量不确定度;苯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9-0072-02I工艺设计改造及检测检修Y China S cien ce & T echnology O verview《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已经明确指 出校准或检测实验室应具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实 验室出具证书或报告时,必须包含有关评定校准或测试结 果的不确定度说明。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常温下 为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由于苯的挥 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
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 接触大量苯,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苯已经被世界卫生 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本文采用标准HJ584-2014的 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空气中苯系物含量,并对不确定 度进行分析。
1.方法原理及操作流程1.1方法原理取出按照标准采完样品的活性炭管中的活性炭后,加 入适量二硫化碳溶剂解析30min,直接用微量注射器将 试样溶液注入气相色谱的进样口,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 柱,用氢火焰离子化验检测器检测并记录色谱图,根据苯 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来定性,采用标准溶液外标峰面积来 计算待测样品中苯的含量,再根据实际采样体积来计算空 气中苯的最终浓度。
1.2操作流程用活性炭来吸附气体中的苯,然后用1.0mlCS2(二 硫化碳)溶液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脱液中苯的含 量,从而换算出气样中苯的浓度,如表1所示。
表1测得溶液中苯的浓度(mg •L ')i 序号苯1120.2220.4均值20.3当采样体积为10L时,mg •m 3〇2.建立数学模式苯浓度计算公式如下:C=C〇x V2/V l测得样品中苯的浓度为2.03收稿日期:2020-09-10作者简介:彭英(1989—),女,湖北武穴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72 2020年10月上第19期总第343期其中:C一单位体积气体中苯的含量(mg .m'OC〇—在洗脱液中苯的浓度(mg .L—1)Vi-大气采样体积(L)洗脱液的体枳(ml)则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计算为:其中:U(C)—C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mg .m—3 U(C Q)—C。
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在苯类尾气回收中的应用

畦
图 2 尾 气 回收 装 置 流程
J 苯
囱
通过技 术咨 询及调 研 、 比分 析 , 对 确定 选用 连云 港远 洋流体 输送 设备 厂 T 4 4V型输 油 臂 和北京 宇 清化工 环 02/
保 产 业 发 展 中心 的 Y — 2 1 尾 气 回收 装 置 。 Q WH 4 6型
极 大 的危 害 。 收 稿 日期 : 0 8 0 — 0 2 0 — 4 1
车 内有 无异物 ; 确认无误 后 , 放鹤 管 , 夹静 电接地 夹 , 置 设 装车量 , 打通装 车作业 流程 , 通知开泵付料 。装 车结束后 , 静置 5mi, n 收鹤 管 、 静电接地夹 , 测量装 车量 , 知调车 。 通
生 产 与 环 境
2 改 造 方 案 原 有 装 车 系统 存 在 两 大 缺 陷 : 是 因鹤 管 问 题 不 能 有 一
层 液 为 水 , 出 流 入 厂 区污 水 池 。贮 槽 内 的苯 回 收利 用 。 排
效地实现密 闭装车 ; 是因尾气输送 管路长 , 二 阻力大 , 装车 产生 的苯蒸 气很难被全部送 到排放点 且苯蒸气 高点排放 , 既造成大气 污染 , 又严重违反 了《 大气污染 防治法》 因此 , 。 必须对铁路槽 车装卸工艺进行 改造 , 彻底 消除原装 车 系统
生 的 苯蒸 气 从 缝 隙处 漏 出 。
液 相
收 苯 类尾 气 ,使铁 路 槽 车装 卸作 业 产 生 的 高浓 度 苯 类 蒸 气 经 吸 附处 理 后 去 除 率 达 9 . 8 %, 有 效 地 改 善 了铁 路 栈 台 的 8 作 业 环 境 ,回 收 的 笨 类 物料 经 综 合 利 用 产 生 了直 接 经 济 效
脱苯用再生活性炭-2023标准

脱苯用再生活性炭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脱苯用再生活性炭产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脱苯用再生活性炭的生产及推广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496.4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分含量的测定GB/T 7702.1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水分的测定GB/T 7702.15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灰分的测定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17664 木炭和木炭试验方法GB/T 12496.85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7702.7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碘吸附值的测定GB/T 12496.6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强度的测定GB/T 7702.3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强度的测定GB/T 7702.4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装填密度的测定GB/T 20450 活性炭着火点测试方法GB/T 7702.9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着火点的测定GB/T 7702.20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孔容积比表面积的测定GB/T 35815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甲苯吸附率的测定GB/T 12496.2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GB/T 7702.2 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的测定LY/T 3155 活性炭苯吸附率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脱苯用再生活性炭Regenerated activated carbon for benzene removal用于焦炉煤气制甲醇/液化天然气、合成氨等过程中脱除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活性炭。
可分为煤质、木质及沥青等材质制备的活性炭。
3.2废活性炭waste activated carbon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活性炭,通常为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
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1,4一二氯苯和1,2,4一三氯苯应急处理方法的研究

浊度 (
3 _— o0 85 5 -
合物会对人 体的皮肤 、结膜和呼吸器官产生刺激 ; 进人人体 内有蓄积作用 ,抑制神经 中枢 ; 严重中毒 会损害肝脏 和肾脏 n 目前国内外对其处理的技术 】 。 有化学 氧化法 、超声波降解法 、生物 降解 法等 【 2 ] , 这些方法操作要求 复杂 , 成本相对较 高 , 故其在水 处理 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因粉末活性炭使用灵活方 便 ,可操作性强 ,且对硝基苯等 的应急处理有显著 效果 f 3 】 ,故本试验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 中 14 , 一二氯苯和 1 2 4 , , 一三氯苯 , 研究 了其可行性 、 吸附行为及应对能力 ,为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
和1m n 0 i可分别将水源水1 一 ,4 二氯苯和1 ,4 三氯苯残余浓度控制在标准限值 以下,去除率分别为8. 和 ,2 一 4% 6
9. 36 当P %。 AC最 大投 加 量为8mgL 0 / ,吸 附时 间10 n ,P C ̄将 水 源水 下浓度 为52mgL的 1 一 氯苯 2mi时 A g .6 / ,4 二
提供技术依据 。 1 、试验 试剂 与设 备
11 .试验试 剂
2 ~6 4 2
2. 25 66 69 4 O .6 .~ .
1 试验设备与仪器 . 2
H 一 型六联磁力加热搅拌器 ,50 L J6 0m 碘量瓶 ; A in 80 一95 get 9A 57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色谱 l7
柱为 H 一M P 5 S毛细管柱 ,检 测器为 MS D,带 T K R E MA
吹扫捕集器 , . i滤头。 05 n 4 2 、试验 方 法 纯水条件下 ,于 40 L 5m 纯水中,加入 4m 磷酸 2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2011届)题目活性炭去除苯的研究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本研究主要评价不同材质活性炭的苯去除性能。
该实验以含苯空气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床U形反应器中进行去除苯实验。
通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SEM-EDX等表征,分析活性炭的特性对苯去除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有利于苯的去除;3种椰壳活性炭中,比表面积越大,苯的去除效果越好;从孔径分布上看,大孔对苯的去除性能影响不大。
同时,能谱分析发现活性炭中的微量金属对苯的去除基本没有影响。
关键词:苯;活性炭;苯去除率;孔径分布ABSTRACTThis study mainly evaluated the benzene capture of different activated carbon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system with the air as a carrier gas. The BET surface area, pore distribution and SEM-EDX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to benzene capture ability. The developed microporous structure of activated carbon was better for removal of benzene. Three kinds of coconut shell activated carbon, the greater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better the removal of benzen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 large hole on the removal of benzene did not affect performance. Trace metals seemed to have no effect on the benzene capture ability of activated carbon according to spectrum analysis.Keywords:benzene; activated carbon; benzene removal; pore size distribution目录1.引言 (1)2.大气中VOCs的种类及来源 (2)2.1VOCs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VOCs的来源 (2)3.苯及其危害 (4)4.苯及苯系物的污染现状 (5)5.苯及苯系物等VOCs的去除方法 (6)5.1吸附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2吸收(洗涤)法 (7)5.3燃烧法 (7)5.4冷凝法 (9)5.5膜分离法 (10)5.6生物法 (10)5.7高压脉冲电晕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光催化氧化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活性炭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活性炭概念及应用 (13)6.2活性炭的来源及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活性炭的结构和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实验. (6)7.1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结论.. (1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31)1.引言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常是指沸点50~260℃、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132 kPa的有机化合物[1]。
在常温下可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在三种室内空气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是影响较严重的一种[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突出、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
VOCs 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VOCs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以甲醛、甲苯、二甲苯等为主,他们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无色有毒气体,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它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反应。
在各种室内VOCs中,以苯、甲苯、二甲苯及甲醛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甲醛>二甲苯>甲苯>苯。
(2)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VOCs与氧化剂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醛类和酮类等。
它们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且危害植物的生长。
(3)卤烃类VOCs可破坏臭氧层。
苯作为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它的危害不容忽视,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吸入一定量的苯后会产生中毒现象,所以对空气中去除苯的研究有助于对空气中VOCs的研究。
2.大气中VOCs的种类及来源2.1VOCs的种类由于VOCs广泛存在于室内,在美国环保署(EPA)制定的大气有毒污染物名单中就有50种是VOCs [3],而人们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关注及控制室内VOCs污染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任务。
室内空气中的VOCs 目前已鉴定出900多种[4]。
一般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室内常见VOCs有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脂肪烃(环己烷、甲基环戊烷、己烷、庚烷等)、卤代烃(三氯氟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含氧烃(吡啶、甲基吡啶、尼古丁等)、萜烃(α-蒎烯、莱烯)、醇(甲醇、乙醇、2-丙醇)、醛(甲醛、乙醛、己醛)、酮(2-丙酮、2-丁酮)和酯(乙酸乙酯、正醋酸丁酯)等。
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可释放出许多种VOCs,办公用品、生活日用品也是VOCs的重要来源。
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VOCs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室外VOCs可进入室内造成室内VOCs的污染[5-6]。
2.2VOCs的来源VOCs的来源分为室内来源和室外来源,下面分类介绍。
一、室内来源1、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7]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且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因此是室内VOCs的主要来源,按它们随时间衰减的范围区分为一次源和二次源。
VOCs的一次源是指非结合的VOCs,它们通常摩尔质量较小,比如溶剂残留物、添加剂、抗氧化剂、增塑剂、催化剂等。
二次源是VOCs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的物理、化学结合物。
例如,湿(高pH值)混凝土基层可以使PVC地板材料中的酞酸盐发生水解反应,产生醇类;温度的升高(太阳辐射)能够导致聚合物结构的热分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来源(1)生活用品,如:香水和染发剂、织物、衣服、清洁剂、光亮剂、喷雾剂、杀虫剂、干洗剂。
(2)办公用具,如:复印机、打印机、复写纸、修正液、胶带、胶水、橡皮膏。
3、与设备有关的来源空调设备中制冷剂的泄漏、排烟口设计不和理和密封剂、清洁剂使用不当都会产生VOCs。
另外,汽车尾气也是VOCs的一大室外来源。
4、某些特定建筑或建筑中的某些特定场所如石油制品加工厂、吸烟室、实验室、印刷厂、储藏室、健身房、美容院、地下室、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室等。
5、意外事件管道由于渗透或溢流而滋生微生物会产生VOCs,因火灾而产生的烟或电器中的PCBs同样也是VOCs来源。
此外,人类自身的新陈代谢也是室内VOCs的一个来源,何正杰等[8]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密闭环境下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成分有48种。
人体汗液中也检测到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丙烯酸甲酯、氨基甲酸甲酯、茚、2-乙基四戊醛、甲基庚醇、吡咯、苯基氰等7种物质检出率为100%。
人体尿液中也检测出18种VOCs。
二、室外来源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VOCs污染物,这些气体通过住宅窗户和空调等进入室内,从而对室内空气产生较大的污染。
有人通过对位于某中等城市两条交通主干道(每天机动车流量约为16000辆,其中卡车约为1500辆)和一条乡级公路(每天机动车流量约为50辆)旁边的旧式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发现,位于交通主干道处的室内外空气中反映机动车尾气的VOCs浓度远高于乡级公路旁[9]。
饮食业废气所排放的苯系物、低碳数烷烃、甲醛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增加了临街建筑物室内的VOCs浓度。
意外失火也可产生大量的VOCs,Austin等报道建筑物在着火时主要可产生14种VOCs,包括二甲苯、甲苯、乙苯、苯、丙烯、丙烷、1,2-丁二烯、萘、苯乙烯、环戊烯等。
另外,煤、石油、天然气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或者与它们有关的化学工业产生的有机废气是室外VOCs最主要的来源。
3.苯及其危害苯(Benzene,C6H6)是一类重要的挥发性有机物,熔点为5.51℃,沸点为80.1℃,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是一种最简单的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