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活性炭生产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活性炭的原料主要是木质素类物质,如木屑、果壳、秸秆等,也可以使用煤炭、石油焦等炭质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炭化过程。
炭化是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干馏或氧化,使其转化为炭质物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炭化可以分为干法炭化和湿法炭化两种方式。
干法炭化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湿法炭化则需要在水蒸气或其他气体的作用下进行。
炭化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原料完全炭化,同时又不使炭质物质烧损。
然后是活化过程。
活化是指将炭化后的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气相或液相的活化处理,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活化方式主要有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
物理活化是利用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或化学活化剂(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进行活化处理。
通过活化处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是粉碎和筛分。
经过活化处理的活性炭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度和颗粒分布。
一般情况下,活性炭的颗粒度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活性炭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木质活性炭生产工艺

木质活性炭生产工艺木质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孔性、高吸附性能的新型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炭化、活化和后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原料选择:原料是制备木质活性炭的关键,常见的原料有木材、竹材、果壳、花椒杆等。
原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确定,比如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一般选用比较坚硬、密度较大的原料,而用于空气净化的活性炭则要求原料纤维细且颗粒均匀。
炭化:炭化是将木质原料进行高温处理,使其转变为炭素材料的过程。
一般采用加热炉进行炭化,炭化温度一般在600-900℃之间,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炭化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分解和挥发,生成残留的炭质骨架,提高活性炭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
活化:活化是炭化后的木质材料转变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的过程。
活化一般分为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
物理活化是通过热风或水蒸气等辅助剂进行热解和收缩,进一步增加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化学活化是在炭化温度下加入碱性激活剂,如磷酸、钾碱、锌盐等,使木质材料发生氧化和脱除,形成更多的孔隙结构。
后处理:后处理是对活化后的木质活性炭进行处理,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水洗、干燥、筛分、研磨、浸渍等。
水洗是去除活化过程中残留的无机盐,干燥是去除水分,筛分和研磨是调整粒径分布,浸渍是在活性炭表面形成一层包覆物以改善吸附性能。
总结: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炭化、活化和后处理。
选择合适的原料,通过炭化和活化使木质材料转变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然后经过后处理提高其吸附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这一系列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领域和需求的木质活性炭。
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

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吸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涉及到原材料选取、炭化、活化等多个步骤。
1.原材料选取活性炭的原料主要包括木材、煤炭、椰壳等,其中椰壳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因为椰壳具有高热值、低灰分和富含纤维素等优点。
原料的选择也会受到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2.炭化炭化是活性炭生产中的第一步,通过热解原料,将其转化为炭质。
首先,将原料进行粉碎和筛分,然后放入高温加热炉中进行炭化处理。
炭化过程中,会发生原料中水分、挥发分和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生成含碳高的物质。
3.粉碎和筛分经过炭化的物料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目标粒径的颗粒。
通常会使用粉碎机将炭化物料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通过筛分设备将颗粒进行分级,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尺寸。
4.炭材激活(活化)活化是活性炭生产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活化可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活化过程分为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
物理活化主要通过高温和热力学效应对炭材进行处理,使其孔隙结构得到改变。
通常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然后通过高温和蒸气的作用,使炭材内部产生广泛且多孔的孔隙结构,从而增加其吸附能力。
化学活化则是在物理活化的基础上,添加化学活化剂,如碱金属盐、酸性盐等,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扩展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化学活化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但活性炭孔隙结构更加均匀且比表面积更高。
5.洗涤和干燥经过活化的活性炭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产生在活化过程中的杂质和活化剂残留,以确保活性炭的纯度和稳定性。
干燥则是为了去除活性炭中的水分,使其符合市场要求的含水率。
6.包装和销售经过洗涤和干燥的活性炭经过包装后,可以出厂销售。
包装形式通常为袋装、桶装或散装,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总而言之,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选取、炭化、粉碎筛分、活化、洗涤和干燥、包装和销售等多个步骤。
活性炭工艺流程

活性炭工艺流程
《活性炭工艺流程》
活性炭是一种可以吸附有机物质和杂质的多孔炭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其工艺流程是通过碳质原料的炭化、活化和筛选等步骤来制备活性炭的过程。
首先是碳质原料的选择和炭化。
通常选择木质材料、果壳、煤炭等作为原料,经过干燥和碎粉后进行高温炭化,将原料中的挥发性物质和杂质热解出来,得到初步的炭素材料。
接下来是活化的过程。
活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初步炭素材料中的残余杂质和碳骨架中的孔道进一步发育,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活化通常采用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进行。
物理活化是利用高温和气体流动来使炭素材料孔道扩展,而化学活化则是通过与碱性或酸性物质的作用来改变炭素材料的结构,增加孔道数量和大小。
最后是筛选和包装。
经过活化的炭素材料会经过筛选和处理,去除颗粒不均匀的部分,然后便于包装和存储。
以上就是活性炭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生产出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活性炭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活性炭的应用范围广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其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活性炭生产工艺

活性炭生产工艺煤质颗粒活性炭强度高、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尤其微孔容积大而独具优点。
煤质活性炭对各种水中的有机质、游离氯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是城市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优良吸附剂,并应用于脱除空气中细菌及毒害气体。
煤质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优良的广谱碳质吸附材料。
根据外表形态的不同,煤质活性炭主要可分为煤质颗粒活性炭和煤质粉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又分为煤质成型炭 [包括柱状炭、压块炭 (或压片炭)和球形炭和原煤破碎活性炭两大类。
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净化水用、净化空气用、脱色用、回收溶剂用、针剂用、防护用等多种用途活性炭。
由于其耐酸、耐碱、耐热,且颗粒活性炭在吸附饱和后,可方便地再生,所以,活性炭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碳质吸附材料。
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水中溶质分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几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离子吸引力、范德华力、化学杂和力。
根据吸附的双速率扩散理论认为,吸附是一个由迅速扩散和缓慢扩散两阶段构成的双速过程,迅速扩散在数小时内即完成,发挥了60%~80%煤质颗粒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迅速扩散是溶质分子在碳粒内沿径向均匀分布的阻力小的大孔隙中扩散的过程。
这些大孔隙产生径向的扩散阻力。
当分子从大孔进一步进入与大孔相通的微孔中扩散时,由于受到狭窄孔径所产生的很大阻力,从而极为缓慢。
微孔也是在碳粒内均匀分布,但不构成径向的扩散阻力。
影响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涉及溶质分子极性、分子量大小、空间结构,这一点取决于水源水质的特征。
煤质颗粒活性炭对不同的物质分子具有选择吸附性。
无烟煤活性炭采用优质无烟煤为原材料,成品无烟煤活性炭从外观上一般分为颗粒活性炭、柱状活性炭、蜂窝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等,有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另行加工。
一、活性炭生产过程表述:1.原料初选:选用优质无烟煤,用螺旋洗料机将原材料进行反复水洗,去除材料中杂质,将水洗过的原材料经过晴天晾晒,为炭化作准备;2.炭化阶段:生产活性炭一般需要2台回转炉,一台炭化用,一台活化用。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炭化、激活和后处理。
1. 原料处理:活性炭的原料可以是许多有机物,如木材、煤、椰壳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破碎、清洗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为后续的炭化做准备。
2. 炭化:原料经过炭化过程转化为活性炭。
炭化是一个高温的过程,通常在高温和低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这种条件可以使原料内部的无机物和大部分有机物被燃烧掉,形成具有高孔隙度和大表面积的炭质物质。
3. 激活:炭化后的原料经过激活处理,增加其孔隙度和表面积。
激活可以通过物理激活或化学激活来实现。
物理激活是利用高温蒸汽或气体进行,该过程会导致孔隙的扩大和表面积的增加。
化学激活是在高温下使用化学物质,如碱性和酸性物质,使孔隙扩展和表面积增加。
4. 后处理:经过激活后的活性炭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去除激活剂残留和其他杂质。
后处理过程包括洗涤、过滤、干燥等步骤,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净性和质量。
以上是活性炭的典型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厂家和产品种类而有所差异。
活性炭技术资料

活性炭技术资料一、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二、活性炭的分类1、按活性炭的形状分类2、按活性炭的制造方法分类3、按活性炭的机能分类三、活性炭的主要用途四、竹炭的资料资料1竹炭,优质的五年深山毛竹,经千度以上的高温,特殊炉窑工艺30天至50天的无氧干馏热解练制而成。
)据说有净化空气的效果,竹炭的结构:竹炭主要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构成竹炭的碳是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Ⅳ族的第2周期,直径1.54埃(A0),它的是最外层具有4个电子,易于产生强劲的共价键结合。
由碳构成的单体,每个碳原子位于一个正四面体的中心,周围四个碳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在空间构成连续的、坚固的骨架结构。
竹炭的空隙结构:竹炭的孔隙是在高温炭化过程中,基本微晶之间的空间清除了各种含碳的化合物和非有机成分的碳,以及从基本微晶的结构中除去部分的碳所产生的孔隙。
竹炭中的孔隙有些是毛细孔状,孔隙两端都开口,或有一端封闭,有些是两个平面之间的裂口、尖削的裂缝(V形)等。
竹炭孔隙性能常常决定吸附性能的大小。
竹炭的用途:什么是炭晶:只要经常接触竹炭的朋友就会注意到,当将煅烧温度高于1100的竹炭敲断时就会发现,被敲断的竹炭断面会有闪闪发亮的金属光泽,这就是竹炭微晶体,它是毛竹里天然所含的铁、铝、铜、镁等矿物质经过高温煅烧所形成的复合晶体。
现代研究表明,竹炭的远红外特性、电磁波吸收特性、催化特性等许多神奇的功能都来自于这种复合的晶体,炭晶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将竹炭微晶体从竹炭里专门提炼出来的高催化性能的无机晶体。
炭晶的作用:由于炭晶是从竹炭里提炼出来的竹炭微晶体,其半导体特性和半导体催化性能更加优越。
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分解有着独特的效果,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炭晶对DDT的农药的分解率达98%以上。
同时,竹炭对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的催化分解能力也非常强。
利用炭晶可以应用于:1、用竹炭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效果。
2、竹炭会释放出远红外线,它的波长在4至14微米之间,它的光波震动时引发的波动能释放温热动能及改变水分子团的构造。
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

1.煤质活性炭主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1)生产工艺流程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主要工序为破碎磨粉、成型、炭化、活化、成品处理等。
回转炉炭化、斯列普炉活化工艺流程是国内煤质活性炭生产的主流工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约占全国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总数的72%。
图1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合格的原料煤入厂后,被粉碎到一定细度(一般为200目),然后配入适量黏结剂(一般为煤焦油)在混捏设备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模具挤压成炭条,炭条经炭化、活化后,经筛分、包装制成成品活性炭。
(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破碎磨粉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排放方式主要是有组织排放。
成型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挥发性有机物,多以无组织形式逸散。
炭化、活化工序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NOX、苯并[a]芘(BaP)、苯、非甲烷总烃(NMHC)及氰化氢(HCN),排放方式为有组织排放。
具体详见下表。
表1 煤质活性炭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种类、行业特征污染物(3)无组织排放煤质活性炭工业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节点有混捏成型工序、煤焦油储罐区、炭化工序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等。
排放的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
污染末端治理(1)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粉尘治理活性炭行业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产生粉尘污染,磨粉工序生产设备内产生的粉尘经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收集,并作为原料回用,除尘效率98%以上。
新建和大型企业成品筛分包装工序有回收设施回收,规模较小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
混捏工序无组织废气无处理措施,通过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治理后排放。
(2)炭化炉尾气治理炭化炉尾气主要化学组成是焦油蒸汽、CH4、H2、CO、N2、CO2、O2及沥青烟等,大部分为可燃或助燃气体,可回收利用。
焚烧法是把炭化尾气引入焚烧炉内在高强转化燃烧的情况下,使之转化为CO2、H2O等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的热能又用于余热锅炉产生蒸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煤质活性炭主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1)生产工艺流程
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主要工序为破碎磨粉、成型、炭化、活化、成品处理等。
回转炉炭化、斯列普炉活化工艺流程是国内煤质活性炭生产的主流工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约占全国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总数的72%。
图1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合格的原料煤入厂后,被粉碎到一定细度(一般为200目),然后配入适量黏结剂(一般为煤焦油)在混捏设备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模具挤压成炭条,炭条经炭化、活化后,经筛分、包装制成成品活性炭。
(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
破碎磨粉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排放方式主要是有组织排放。
成型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挥发性有机物,多以无组织形式逸散。
炭化、活化工序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NO X、苯并[a]芘(B aP)、苯、非甲烷总烃(NMHC)及氰化氢(HCN),排放方式为有组织排放。
具体详见下表。
表1煤质活性炭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种类、行业特征污染物
(3)无组织排放
煤质活性炭工业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节点有混捏成型工序、煤焦油储罐区、炭化工序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等。
排放的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
污染末端治理
(1)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粉尘治理
活性炭行业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产生粉尘污染,磨粉工序生产设备内产生的粉尘经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收集,并作为原料回用,除尘效率98%以上。
新建和大型企业成品筛分包装工序有回收设施回收,规模较小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
混捏工序无组织废气无处理措施,通过标准制定,引导企业
治理后排放。
(2)炭化炉尾气治理
炭化炉尾气主要化学组成是焦油蒸汽、CH4、H2、CO、N2、CO2、O2及沥青烟等,大部分为可燃或助燃气体,可回收利用。
焚烧法是把炭化尾气引入焚烧炉内在高强转化燃烧的情况下,使之转化为CO2、H2O等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的热能又用于余热锅炉产生蒸汽。
蒸汽用于活化工序。
(3)活化尾气处理
尾气成分中含有可燃气体,部分用作活化炉回用,另一部分用于余热锅炉作燃料使用。
(4)无组织废气
目前部分新建及改造的活性炭生产设备采用物料不落地的连续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程为密闭式操作,物料、煤焦油、混捏成型料等从生产设备到储存区均为密闭的管道输送,可以防止挥发性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对于小型活性炭生产线,混捏成型工段、炭化工段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采用集气装置收集废气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
活性炭饱和后可以在本厂再生利用。
活性炭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览表
煤质活性炭废水
来源于三个节点。
一是余热锅炉排污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成品处理工序酸洗或碱洗产生的废水。
大部分废水可以回用或者经过处理后回用,少部分酸洗废水经石灰乳或烧碱中和后与其它废水混合后在总排口排放。
2.主要工艺简介
2.1. 炭化工艺
炭化是煤基活性炭造孔的预烧阶段,炭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料隔绝空气加热,使非碳元素减少,氧元素以H2O、CO、CO2等气体析出,同时,形成芳香族化合物和交联的高强度碳分子结构固体,形成了微晶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便是炭化料的初始孔隙。
影响炭化工艺的主要条件是升温速率和炭化终温,炭化终温一般在500~600℃。
图2 内热式回转炭化炉
(1)物料流程:成型颗粒经运输机提升直接加入回转炉的加料室内,借助重力作用落入滚筒内,沿着滚筒内螺旋运动被带到抄板上,靠筒体的坡度和转动物料由炉尾向炉头方向移动。
物料首先经过温度为200℃的预热干燥阶段,进入350-550℃的炭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炭粒与热气流接触而进行炭化,排出水分及挥发分,最后经卸料口卸出。
(2)气体流程:炉尾尾气在燃烧室中燃烧后,一部分尾气返回到炉头,进入滚筒与逆流而来的炭粒直接接触进行炭化;另外一部分进入余热锅炉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烟道气从烟筒排出。
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部分送到活化工序和换热站。
炭化尾气的组成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炭化时外加燃料热源燃烧产生的高温加热气体,主要成分为CO2、H2O、N2及少量的SO2和CO;另一部分为成型物料炭化热分解时所产生的挥发物组份,诸如CO、H2、CH4、烷烃、烯烃、煤焦油等。
2.2. 活化工艺
在炭化料的基础上扩大孔体积,丰富孔的数量。
将氧化性气体作为催化剂,在600~1200℃的温度范围内对炭化料进行活化。
活化剂一般采用:水蒸汽、二氧化碳或空气。
一般水蒸气活化法的活化温度控制在800~950℃,烟道气的活化温度控制在900~950℃,空气的活化温度控制在600℃左右。
物料流程:物料进入加料槽后,借重力作用沿着产品道缓慢下行,依次经过预热带、补充炭化带、活化带、冷却带,完成全部活化过程,最后由下部卸料器卸出。
炭化预热段利用炉内热量预热除去水分。
在补充炭化段,炭化料被高温活化气体间接加热使炭的温度不断提高进行补充炭化。
在活化段,活化道与活化气体道垂直方向相通,炭与活化气体直接接触进行活化。
在冷却段,用循环水对活化料进行冷却(或采用风冷),这样所得到的活化料温度可以降到60℃以下,便于物料运输和直接进行筛分包装。
气体流程:是左半炉烟道闸阀关闭,右半炉烟道闸阀开启,水蒸汽从左半炉
蓄热室底部进入,经格子砖加热到变成高温蒸汽,从上连烟道进入,蒸汽与物料反应后产生的水煤气与残余蒸汽依次经过左半炉上、中下烟道进入右半炉。
在右半炉内混合气体经过下、中部及上烟道及上连烟道进入右半炉蓄热室顶部,然后通过格子砖往下流动,同时加热格子砖,尾气冷却,进入烟道排出完成循环。
第二次循环与上述循环相反。
第一、二次循环每半小时切换一次,从而使活化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
3.活性炭炭化与焦炭焦化的区别
活性炭炭化与焦炭焦化过程均是以煤为主要原材料,即对煤的干馏加工过程,但生产工艺、设备、产品的用途及产能规模有着巨大的差异。
3.1. 原料不同
炭化料生产与焦炭生产使用的都是原煤,但所选煤种不同。
活性炭:适宜生产活性炭炭化料的是不黏煤、弱黏煤和1/2中黏煤等,这3种低变质程度的烟煤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煤种,尤其以大同地区的弱黏煤最为合适,具有低灰、高反应性、易加工的特点。
焦炭:炼焦煤一般有气煤、1/3焦煤、焦煤、瘦煤、肥煤等几种煤,均是中高黏结性煤,通过一定的比例配煤后生产焦炭。
生产炭化料用的弱黏结煤,在加热过程中不易结焦,将氧和氢等非碳物质排出从而形成孔隙,达到造孔的目的。
而生产焦炭用的高黏结性煤,在加热过程中排出焦油,然后进行熔融、黏结形成焦炭。
3.2. 生产工艺原理不同
活性炭生产:炭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料隔绝空气加热,使非碳元素减少,氧元素以H2O、CO、CO2等气体析出,同时,形成芳香族化合物和交联的高强度碳分子结构固体,形成了微晶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便是炭化料的初始孔隙。
影响炭化工艺的主要条件是升温速率和炭化终温,炭化终温一般在550±50℃。
焦炭生产:把炼焦配煤在常温下装入炭化室后,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到来自炉墙和炉底(1000~1100℃)的热流加热。
即沿着炭化室墙到炭化室中心方向的煤料,一层一层地经过干燥、预热、分解、产生胶质体、胶质体固化、半焦收缩、转变为焦炭的过程,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他化工产品。
由此可见,生产炭化料和焦炭的工艺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需要的最高温度不同,且在原料不同的前提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也不同,从而析出和排放的物质也不同。
因此,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3.3. 产品标准不同
炭化料:炭化料是活性炭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作为活化的原料使用,其质量主要通过挥发份、水容量和强度来进行评价。
一般控制出炉炭化料的挥发份在7%~18%,水容量为15%~25%,球盘强度≥90%。
焦炭是焦化行业的最终产品,其作为冶金焦使用时,要求焦炭的灰分在11%~15%,挥发分控制在0.9%~1.6%,全硫St 控制在0.4%~0.6%,抗碎强度>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