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要点教案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五、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一、啥是文章的主旨主旨,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算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要紧体如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办法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知道原文,深入明白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咨询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经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通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予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能够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别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
……当我们人类别断地将自个儿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很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如此一具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不管怎么样现代的工具都别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这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徐徐爬行的木车,也别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能够使他穷尽一切艰苦险阻,能够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别能阻挠眼前的危机。
可能当我们现代人知道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个儿的觉悟。
文章经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判。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21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把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样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样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21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差不多特点及要紧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明白得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究作品包蕴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动身,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差不多特点和要紧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判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杰出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观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包蕴的思想感情,专门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明白得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达。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定和审美取向作出评判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判。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散文》的教案

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技能, 如何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是一个挑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散文作品,学生可能 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需要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读。
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 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如何有效培养学生 的文学审美能力是教学难点之一。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激发兴趣、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散文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讲授新课
总结词
系统讲解、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
系统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特 点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经典散 文作品,深入剖析散文的艺术手 法和思想内涵。
巩固练习
总结词
《散文》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散文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散文的主题、意境和语言特 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如内容、风 格、写作手法等,让学生了解
不同类型的散文。
散文的写作技巧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散 文的技巧,如叙述、描写、议
论等。
经典散文作品分析
通过对经典散文作品的深入分 析,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魅力, 并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散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2. 散文的主题与结构3. 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讲解散文的主题与结构:讲解如何通过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来表达主题,并分析一些典型的散文结构。
3. 讲解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运用、词语选用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
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初中生散文佳作,让学生欣赏、分析并模仿。
5. 练习与创作:布置一些散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散文写作的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佳作选集:用于示例和欣赏。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散文佳作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篇: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能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二、能掌握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能完成一定量的对应散文阅读。
四、能积累一定量的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初中语文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初中语文概括文章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概括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概括的概念和意义。
2. 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3. 文章概括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章概括,概括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章概括的概念和意义,阐述概括文章内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介绍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关键词等。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概括。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概括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概括成果,讨论概括的准确性、简洁性等。
教师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章概括。
3.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文章素材:提供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文章,供学生进行概括练习。
2. 指导手册:为学生提供概括文章内容的指导手册,包括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3. 评价表:为学生提供文章概括的评价表,包括准确性、简洁性等评价指标。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并进行概括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4. 定期对学生的概括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章概括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散文》的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经典散文作品及 其作者。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 。
能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
散文的分类
总结词
掌握散文的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散文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散 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随笔、杂文、游记等。不同 类型的散文各有其特点,但都体现了散文的自由、灵活和多样化的特点。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总结词
明确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详细描述
散文与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诗歌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加接近口语,不强调音韵和节奏;与小说相比,散 文不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散文在结构上也比较自由,不像小说那样有严 格的结构安排。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散 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散文的魅力、价值以及鉴赏方法等内容通 过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反馈,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话 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促使 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的方法。在《 散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研读文章归纳方法
1.《根河之恋》1题,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结解题方法:
1.划定区间
2.理清层次: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保证要点不遗漏。
3.摘取原文: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可以利用的标志性词句包括文章的标题、重要的词语、段落中心句、首括句、概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等。
7.注意:①要求概括内容的表达方式;②树立“因分赋点”意识;③养成“分点说明”的习惯。
六、运用方法修改答案
《根河之恋》2题,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6分)
七、巩固方法,拓展提升
《云和梯田》2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高考试题回顾,了解概括题在近几年天津卷中的考查情况。
1.2017年《挺拔之姿》19题(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
2.2016年《在母语的屋檐下》18题,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3.2015年《云和梯田》17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板
书
设
计
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方法:
1.划定区间
2.理清层次
3.摘取原文
4.留主舍次
5.合并要点
6.加工整合
课后
反思
4.2013年《胡杨人家》19题,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
三、明确《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要求及常考题型:
1.《考试说明》规定“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
2.易考题型:特点、表现、认识。
四、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探究概括散文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和审题答题的规范。
重点:掌握散文中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和审题答题的规范。
难点:运用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阅读答题。
学情分析
在此类题型上,学生概括不全面,有偏差,不准确。
教法模式
讲授与合作交流
媒体运用
多媒体
备注
教 学 过 程
知 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以前压缩语段、下定义、提取关键词等考点中涉及到概括能力的考查,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天津卷散文阅读中这个考点的考查情况。
八、总结:这节课我们练习概括能力,由段到篇,按照划定区间、理清层次、摘取原文、留主舎次、合并要点、加工整合等方法进行答题,希望大家把概括贯穿到日常语文学习之中。
八、特别关注:
《根河之恋》和《云和梯田》都涉及到了传承文化这一主题。对于传统文化的和人性人格之美的关注是近几年天津卷在选题上的一个特点,从《胡杨人家》《云和梯田》到《在母语的屋檐下》以及《挺拔之姿》,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们往往选取一个形象,从这一形象特点出发,体现作者的思考与认识。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这类传统文化传承类散文。
2.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1.审题
2.阅读思考作答
3.展示答案,评价答案
了解关注
开门见山导入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高考题型,认识这一考点的重要地位,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了解能力层级和考查重点。
明确学习目标
在练习中思考,探究归纳方法。
练习运用方法解题
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提高做题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命题的倾向,加强语文积淀,提升语文素养。
跳出阅读,我们平时也应该多读这类散文,如果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并且把它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之中,定会增加一定的深度,成为亮点,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幻灯片显示
幻灯片显示
组织学生交流答案
适时点拨
师生互动
板书方法
幻灯片展示问题
幻灯片展示问题
幻灯片展示
了解
了解
讨论交流
纠错总结
得出方法
积极思考
认真总结
1.速读原文,运用方法整理答案
学科:语文年级:高三教师:张利文授课时间:2018、3、14
教学内容
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要点
复
习
目
标
1.了解近几年天津卷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类试题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散文中概括内容要点的基本方法和审题答题的规范。
3.试题精练,提高概括能力。
考
点
分
析
地位:热点题型,天津卷几乎每一年都会以不同的设问方式考到此考点。
4留主舍次: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5.合并要点: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6.整合概括: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