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名称谓3

合集下载

人名的字号行

人名的字号行

人名的字号行文/阅读悦读整理古人的称谓很复杂,穷其一个人的姓名字号,一般可能有五个:小名、大名、字、自号、谥号。

比如,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狗儿。

能自己做主的字和自号,理论上可以无限多,那就说不清究竟有几个名字了。

(一)关于名名,知。

甲骨文形状。

从嘴到晚上。

本义是给出自己的名字和名字。

古人年轻时起的名字,这个必须由长辈决定。

成年人(男20岁,女15岁)取词。

这取决于你。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万一成了孤儿呢?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取名的。

有《乐府诗集》说:“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一般来说,单词和名字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当然,和他们没关系也没关系。

接下来说说这个问题。

(二)关于字汉字也叫表字,是别名。

别名是我自己选的,因为古名必须是长辈取的。

如果我对它不满意怎么办?那我给自己起个化名。

比如杜甫,字子美,所以你与杜甫见面的时候,大叫一声“杜子美”,他肯定很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人眼里,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更是表达一种尊敬。

同样,叫司马长卿,司马迁叫司马子长,李白叫,杜甫叫,韩愈叫韩退,柳宗元叫刘子厚,欧阳修叫欧阳永淑,司马光叫司马君石,苏轼叫苏子瞻,苏辙叫苏子友,等等。

不过,你要是称赵匡胤为赵元朗,不知道后果如何。

(三)关于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字号(自号)。

自己给自己取个自称。

可能很多人就纳闷了,怎么还取?“字”不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名么?自己给自己取了“字”,还意犹未尽,或者说这个“字”,表达不完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那我要一个号码。

所以一般只用于自我声明。

高大上的说法是,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那意思是我就这这么一个人。

既然是自己夸自己,理当所然,见面称对方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意外之意,你认同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人家当然高兴了。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陶潜号五柳先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等等。

先秦姓氏字制度

先秦姓氏字制度

先秦姓氏字制度
先秦时期的姓氏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它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家族形态、社会心理、礼俗特征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秦时期的人名称谓种类繁多,具有一套成体系的称谓系统,远比今天“姓+名”的模式要更为复杂。

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姓、氏、名、字。

- 姓:《说文解字》解释道:“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而生。

”在商周之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以同出一母的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形成自己的族姓,如上古八姓: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全部都有“女”字。

- 氏:随着后代的繁衍和族群的壮大,本来出自同一个姓的族人又按照血缘亲疏和居住地的远近分化成许多小家族,这些家族为了与其他同姓家族相区分,开始以自己的居住地或其他标志形成了专属于某个家族的“氏”。

- 名、字:名和字上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基本由父母或是族内的长辈自取。

例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其中,“丘”是名,“仲尼”是字。

先秦时期的姓氏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对后世的姓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常识汇总之天干地支、谥号庙号等

历史常识汇总之天干地支、谥号庙号等

一、古代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会出现奇偶相组合的现象。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提示]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依次类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示例]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

比如1901年为辛丑年,1911年为辛亥年,1951年为辛卯年。

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即2011年的时候,天干地支相配应为()A.辛亥 B.甲子C.乙卯D.辛卯[解析]中国古代历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的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60年又回到甲子、乙丑等。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51年是辛卯年,60年后的2011年也应该是辛卯年,而辛亥革命100周年正好是2011年。

[答案] D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有时,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示例]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26年+1911=1937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1938年-1911=民国27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

称谓语

称谓语

们看,像这样的杯子我是不会卖给你们的。”
了几十打酒杯。
面对着三叉路,去京城赶考的公子停了 下来,他不知道自己该朝哪条走,正好路边有 位老农背负着一捆柴一瘸一拐地朝他走来,公子 老头 大声问道:“老头,去京城怎么走?”老农抬头看 了公子一眼,没理会继续前行,气得公子直跺脚: 本公子 你个瘸子 “你个瘸子,架子还挺大,难道还要本公子求你 不成?”于是转身随意选择一条道,走了。
不能前去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了。
D、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
薄面上原谅他吧。
年龄称谓趣谈
• 不满周岁—— 襁褓 • 2至3岁—— 孩提 • 幼年泛称—— 总角
• 7岁(女)—— 髫年
• 8岁(男)—— 龆年 • 13岁(女)—— 豆蔻年华 • 15岁(女)—— 及笄之年
• 16岁(女)—— 碧玉年华
附:
1、三亲六戚【宗亲、外亲、妻亲,父、
母、兄、弟、妻、子】
2、古代排行称谓:以伯、仲、叔、季来表示
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
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
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
的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二、社 交 称 谓
称 谓 词 类 别 名字称谓 亲昵称谓 社会称谓 非 亲 职衔称谓 属 关系称谓 称 称 谓 敬 谦 称 戏谑称谓 代词称谓 称 呼 李XX、王XX 小张、张儿、大王、明明、英子、哥们儿 先生、小姐、夫人、太太、阁下 大夫、教授、市长、将军、工程师、博士 同志、老师、师傅、同学、朋友 老王、二爷、王兄、郭老、老乡、令尊 在下、鄙人、犬子、贱内 小妞儿、老外、小子、侃爷 我、你、他、人家、大家、各位、诸位
• 20岁(女)—— 桃李年华

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称谓(一)

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称谓(一)

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称谓(一)导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的载体,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字的形态、含义及表达方式也随之改变,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巨大差别,导致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出现了很多障碍。

一尘老师为朋友们搜集整理了这一文言文常识文章,借此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名字是一个人最直观的符号,自我们出生到死亡,名字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正如我们现在网络上的昵称、外号一样,古人对自己和别人也会给自己起“别称”,并且一个人还可以拥有许多称谓,这是十分常见的。

在学习文言文时,理清人名称谓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领略古人的姓氏称谓道道吧。

一、以姓氏相称在古代,姓和氏的起源不同、用法不同、变化不同。

一种说法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血缘关系;在古代,姓代表血缘关系,并用来区别婚姻,氏则是用来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且“姓”是固定不变的,“氏”却是时常变化。

另一种说法是,“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而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姓和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而言,贵族有姓氏,平民却没有。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则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古代称谓礼貌语中的人名称呼

古代称谓礼貌语中的人名称呼

古代称谓礼貌语中的人名称呼
刘恭懋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7)006
【摘要】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有一类礼貌式:用字、号称人,表示尊敬;用名自称,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以"某"代名甚至字;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讳"代名的.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刘恭懋
【作者单位】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H109.2
【相关文献】
1.拟亲属称谓在汉语社交称呼行为中的运用 [J], 董银秀;靳琰;曹进
2.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J], 曹炜
3.从《元刊杂剧三十种》看汉语词汇亲属称谓中"父亲""丈夫"的称呼及其演变 [J], 蔺佳影
4.《史记》人名称呼变化与叙事之关系——以《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称呼的变化为例 [J], 凌朝栋;凌璐丝
5.现代汉语中的夫妻称谓语和称呼语 [J], 李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称谓

古代称谓

奶茶妹妹:清纯的外表、大方的谈吐,奶茶妹妹章泽天刮起一阵小清新的旋风。 因网络拍客为其拍摄的一张照片手捧一杯奶茶被网友称为“奶茶 MM”。2011年8 月17日,章泽天在清华大学报到,又一次吸引了众多宅男的目光。
莲花小王子:全名 Leonardo Frosi,昵称Leo,巴西人。2011年上海车展中,作为E4展馆 莲花展台的男模,被网络拍客拍下照片,极具王子气质的英俊外表和天使般的笑容迅速 蹿红网络,无数女网友惊呼“被秒杀”。
“龅牙哥”张勇:现为中国美院艺术设计学院大三学生,专业首饰设计。11年3月 网络拍客上传了这张图片,红遍互联网。网友表示,被如此有“喜感”的照片征 服。有网友惊叹:“哥哥,你出名了”,无数网友表示,“笑到没力气了”!
菜花甜妈:《忐忑》后,“新一代神曲”《送你葱》出炉。原唱者“菜花甜妈” 为中国达人秀年度亚军,超人气女王,也是亚洲范围内唯一和苏珊大妈同台献技 的人,并在对决中完胜。“送你葱”继“囧”、“打酱油”后,登上11年热门词
第一章
古代称谓
一、古代亲属关系——“九族”、“三党” “九族”有两种解释: 一是纵向的:从玄孙到高祖共计九代; 二是横向的: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 族”,分为“三党”。 “九族”的具体称呼: 考、妣、伯、叔,祖,曾祖,高祖; 兄、弟、姐(姊)、妹; 子、女、侄(犹子、从子)、甥; 孙;曾孙;玄孙。 (来孙、昆孙、仍孙、云孙)
二、古代姓名字号
姓 源于母系社会,是母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从“女” 加“生”。“生”表示所从生,生而知其母不知其父,故 从“女”。 远古大姓,如姜、姚、姬、姒、妫、嬴等。 氏 姓繁衍多了,可分出若干家庭,赐以支姓,就是 “氏”。“氏”,即新的家族称号。如:鲁人祖先是姬姓, 三桓后分孟氏、仲氏、季氏。 一般说来,天子有姓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 平民、奴隶无姓无氏,只有名。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 统称姓或姓氏,平民开始有姓。 姓还有一社会功能——规范婚姻秩序: 《唐律》: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 《明律》:凡同姓为婚者,杖六十,离异。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年龄称谓专用词语
11.而立---------- 30岁 12.不惑---------- 40岁 13.知命、半百- 50岁 14.花甲---------- 60 岁 15.古稀---------- 70岁 16.耋------------- 70到80岁 17.耄耋---------- 80、90岁的老人 18.九秩---------- 90岁的老人 19.人瑞、期颐- 特指百岁老人。
古人特殊称谓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 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 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人特殊称谓
(4)年龄的称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古代年龄称谓专用词语
1. 襁褓------------ 婴儿 2. 孩提------------ 2-3岁幼儿、儿童 3. 始龀------------ 刚刚换牙齿的儿童时代 4. 垂髫------------ 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 5. 总角------------ 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 6. 束发------------ 男子十五岁, 7. 豆蔻------------ 女子13 -14岁到15岁 8. 及笄------------ 女子15岁 9. 破瓜、二八-- 女子16岁 10.加冠、弱冠-- 男子20岁
古人谦称
•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 用“家”、“舍”等谦词。
•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 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 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 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 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古人谦称
•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 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 称 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 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 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 称;老人自谦时用 老朽 、老夫、 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 奴家、妾; 老和尚自称 老衲 ;老尼姑自 称 贫尼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 为寡君。
刺史:好好好!果然一表人才,与犬子年龄相访,找个时间你们
二人结为 金兰之交 ,如殊称谓吗?
20岁—( 弱冠 ) 30岁—( 而立 ) 40岁—( 不惑 ) 50岁—( 半百 ) 60岁—( 花甲 ) 70岁—( 古稀 )
考考你
4、根据对联,填出正确的年龄称谓。 上联:花甲重逢,更添二七岁月; 下联:古稀 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考考你
• 1、古代帝王的自我谦称有哪些?
孤、寡人、不谷……
考考你
2、请在下面的对话中填上正确的谦称或敬称。 县令:刺史大人光临 寒舍 , 下官 真是万分荣幸! 刺史: 贤弟 不必客套,你我二人曾一起学习,现 又一起为官,此次 愚兄 只为叙旧而来。听说 令郎 一 表人才,我正想见见。 县令: 犬子 能得刺史大人赏识,真是他的造化。 下官这就把他叫过来。 县令之子: 晚生 拜见刺史大人。
古人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 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古人特殊称谓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 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 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 “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 “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 “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 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 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 演员。
古人特殊称谓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
回忆
古代人物称谓除了以下五种外还有哪些?
(1)直称姓名(2)称字(3)称号 (4)称官名 (5)称官地 (6)称谥号(7)称斋名(8)称籍贯 (9)称外号
古人谦称
•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
称自己身份低微。 •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 •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
为对方效劳之意。
古人谦称
•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 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谷 (不善)。
•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 下官、末官、小吏等。
古人谦称
•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 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 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 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特殊称谓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 布衣之交 ”;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 忘年交 ”;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 神交 ” (“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