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漫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812019年49期总第489期ENGLISH ON CAMPUS漫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朱宇奕老师用PPT在屏幕上打出几个基本问题,学生可自行拓展,要求是尽量让对话精彩,与众不同。
学生们在充分准备之后,都跃跃欲试。
他们把自己的语言夹杂肢体动作,神情兼备,声情并茂,记者们欣赏崇拜的小眼神,林涛们自豪的男子汉样儿,就像是在演绎自己的情感。
观众们无不惊喜喝彩!这位老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们自己领悟到了乐于助人的真谛。
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一定会记得这堂课,他们一定会做出他们自己正确的道德判断。
毫无疑问,这堂课的德育教育是成功的!二、在对话操练环节注意德育引导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unshine for all”,在“Integrated skills”里,有一段对话操练:“How can we help people in our daily lives?” 记得有一次,我在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残奥会的相关内容,也了解了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本堂课前半部分内容是听力练习,是一篇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工程去山区支教的文章,在学生们的崇敬声中,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下面的对话:我们作为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呢?学生分成4人或6组,展开了交谈。
这时我——老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是旁观等待谈论的结果,而是应该走进组内,听听学生们的心声。
有的学生谈到要攒下零花钱捐给慈善组织,马上就有学生反:我零花钱很少的,自己都不够用,再说捐给慈善机构,你咋知道花哪儿去了?还有的提到给老人让座的时候,又有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学生上学背着大书包挤公交车很累的,有的老年人很健壮的,再说万一碰着了,就不得了了,举家伺候吧。
我不禁大吃一惊,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前只会死抠书本的孩子了,他们和我们——老师同步接受网络上的信息,有些不健康非主流的舆论,正在荼毒我们的下一代,已经道德迷失,价值观迷失。
新生辩论赛辩题大全集(3篇)

第1篇 一、社会热点类 1. 正方:网络暴力应该被法律严格禁止 反方:网络暴力是言论自由的一种体现 2. 正方: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工作,社会将面临失业危机 反方:人工智能将促进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 正方:城市应该限制私家车数量,发展公共交通 反方:私家车是个人出行的重要工具,不应限制 4. 正方: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采取极端措施保护环境 反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平衡,不能采取极端措施 5. 正方:应该全面禁止塑料袋,推广环保购物袋 反方:塑料袋并非完全有害,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污染 二、教育类 6. 正方:学生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反方:学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选择专业 7. 正方:应试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 反方:素质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8. 正方:大学生应该尽早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反方:大学生应该先完成学业,积累经验后再创业 9. 正方:网络教育可以替代传统教育 反方:网络教育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 10. 正方:应该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 反方: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类 11. 正方: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反方: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2. 正方:网络小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 反方:网络小说是低俗文化的代表,应该抵制 13. 正方:综艺节目应该更注重娱乐性 反方:综艺节目应该更注重教育性和正能量 14. 正方:网络文学可以替代传统文学 反方:网络文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文学 15. 正方:中国应该推广国货,抵制外国商品 反方: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不应盲目抵制外国商品 四、道德伦理类 16. 正方:人应该追求物质财富 反方:人应该追求精神财富 17. 正方:爱情应该是自私的 反方:爱情应该是无私的 18. 正方:金钱可以买到一切 反方:金钱不能买到一切 19. 正方:道德可以约束人,但法律更重要 反方:道德和法律同等重要 20. 正方:人应该相信命运 反方:人应该努力改变命运 五、国际关系类 21. 正方: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反方:中国应该以国内发展为重,谨慎参与国际事务 22. 正方: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各国应该积极拥抱 反方:全球化带来负面影响,各国应该谨慎对待 23. 正方:中国应该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 反方:中国应该保持中立,尊重各国主权 24. 正方:联合国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全球性问题 反方:联合国存在局限性,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5. 正方: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 反方: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发展,避免军事冲突 六、科技类 26. 正方: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疾病 反方: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伦理风险,应该谨慎使用 27. 正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反方:虚拟现实技术是虚幻的,不能替代现实生活 28. 正方: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实现自动化 反方: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替代人类,需要人类参与 29. 正方:5G技术将推动社会进步 反方:5G技术存在安全隐患,应该谨慎推广 30. 正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化石能源 反方:可再生能源存在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以上是新生辩论赛辩题大全集,涵盖了社会热点、教育、文化、道德伦理、国际关系和科技等多个领域,供广大辩论爱好者参考。在辩论比赛中,辩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辩题,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 随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繁荣,新生辩论赛已经成为了一项深受欢迎的校园活动。为了激发新生的辩论热情,拓宽思维视野,以下是一份新生辩论赛辩题大全集,涵盖了多个领域和主题,供各校参考和选择。
有关英语专业“综合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Danger/ Help 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一)从“综合课”的本质属性看“综合课”该如何教
SLOW CHILDREN AT PLAY (Robert de Beaugrande and Wolfgang Dressler, 1981) The King died. The Queen died of grief.
开场白
辜向东、肖巍 :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进口与出口距《大纲》要
求有多远?” (《中国外语》 2012 第一期) 该报告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规定的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 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十项知识 和技能要求为评价标准,通过大学本科新生和 硕士研究生新生(即教学的“进口”和“出 口”)的自我评估来了解其质量,旨在对当前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并予以评 估。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内尔 · 波斯特曼(Neil
Postman)在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1985) 一书中指出:随着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 而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 神侵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一切 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 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 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 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 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2011:4)
(一)从“综合课”的本质属性看“综合课”该如何教 ● 更令人忧虑的是:有人竟撰写论文推崇课堂教学娱乐 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2009年第9期: 范文静、张晓研 :“概念时代条件下课堂教学娱乐化 的实施” 文中提出如下一些观点: “课堂教学娱乐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目标”; “玩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追求娱乐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娱乐也是生产力。工作和学习不再 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在其中加入娱乐的因素,为 了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为了创造性第学习和工作, 为了人们自身的需要„„”
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

2021年16期总第560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文/王九敏 张淑红【摘要】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建设应体现在专业教学中。
在高校翻译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本文基于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翻译课堂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德育素养、精选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译教学;思政教育;融合【作者简介】王九敏(1985-),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张淑红(197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9YYJG09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把“德”(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应该相互统一,同等重要。
高校外语英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
实际教学中,忽视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思政理论或是强行说教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翻译课程的有机融合,改善翻译课堂中母语文化的缺失、思想认识落后的状况,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这是高校翻译教学应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与翻译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人才培养。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着力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丰富。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对于乡土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希望能够了解乡土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1.弥补现行英语教材的地方特色缺陷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然而统一的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地方局限性,不能将我国的具体国情表达出来。
为了弥补现行英语教材在地方特色方面的局限性,应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乡土教材,从而使英语教材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资源,能够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充实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鲜活有趣的乡土文化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英语向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民介绍当地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扩大外乡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外乡地方文化。
与此同时,积极运用英语乡土教材,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课本内容,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遇到的阻力尽管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融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
英语论文标题集锦

英语论文标题集锦0001商标语的翻译0002.苔丝的反叛精神0003.分析简爱的美0004.个体语言与语境0005.浅析苔丝之死0006.文化认同的悲剧0007.我看简爱的爱情0008.做合格的外贸人员0009.非言语交际文化0010.两性语言差异分析0011.旅游与文化研究0012.论《红字》中的象征0013.论旅游英语的特征0014.矛盾的女性主义观0015.英语长句的汉译0016.英语名的取名艺术0017.英语中的性别歧视0018.中英酒吧文化对比0019.中美企业文化研究0020.中西方礼仪差异0021.中英问候语对比研究0022.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0023.论福斯塔夫的性格0024.论雪莱的自由之路0025.现代英语新词分析0026.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0027.做合格的外贸人才0028.潮汕方言及其生命力0029.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0030.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0031.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0032.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0033.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0034.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0035.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0036.如何有效阅读英文0037.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0038.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0039.文化与英语幽默欣赏0040.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0041.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0042.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0043.英译汉语序比较研究0044.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0045.英汉广告文化和翻译0046.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0047.中国慈善事业任重道远0048.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0049.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0050.中西方婚俗的差异0051.中西饮食文化及其差异0052.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0053.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0054.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0055.同性恋和文化多元性0056.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0057.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0058.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0059.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060.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0061.冷战后的美国对外战略0062.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0063.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服饰发展0064.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0065.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0066.浅谈格萨拉景区旅游开发前景0067.浅谈英语快速阅读技能的训练0068.商务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辩证分析0069.日常生活中提高英语口语方法探析0070.文化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0071.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0072.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0073.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007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肢体语言的应用0075.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0076.中国教育体制下情境教学法的误区0077.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中对龙的不同阐释0078.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0079.粤语电视剧里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0080.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0081.《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0082.《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0083.《乱世佳人》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0084.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0085.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0086.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0087.从尊卑与平权看中西方文化的道德差异0088.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0089.非语言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0090.分析《哈姆雷特》中两位女性的性格特点0091.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透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0092.反权威与矛盾中的自我之分析在路上两位主要人物0093.关于攀枝花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调查与分析0094.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分析0095.解析《长腿叔叔》—少女茱蒂成长的日志0096.爵士乐—二十世纪美国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0097.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0098.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0099.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0100.浅析美国俚语及其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0101.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0102.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0103.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0104.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技巧0105.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折射出的中国对外关系史0106.英文谚语的文化场景在中译文中的缺失与弥合0107.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0108.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0109.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与东方文化中的鬼形象之对比0110.意识形态在美国英雄式电影中的表现及政治影响0111.相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王熙凤与郝思嘉人物形象比较0112.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0113.浅析美国传统价值观念及其在“9.11”事件后的变化0114.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0115.“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0116.“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0117.《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0118.《绿色山墙的安妮》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分析0119.《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0120.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0121.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0122.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0123.从《简爱》看19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0124.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0125.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20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0126.从大学新生英语听力现状谈中学听力教学0127.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0128.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0129.从美国“迷惘的一代”看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0130.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0131.关于进一步挖掘乐山大佛乌尤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创意研究0132.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0133.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整合0134.剖析莎士比亚以四大悲剧为代表的悲剧世界0135.社会底层的底层—分析美国非裔妇女的社会地位0136.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0137.设计中民族主义风格与国际主义风格的平衡0138.谈如何理解海明威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0139.逃避,不如直面—浅谈“逃避主义”的根源0140.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0141.《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0142.乖戾—消解理论在言语笑话理解中的扩展0143.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0144.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0145.论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业造成冲击的原因0146.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及发展趋势0147.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0148.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0149.浅谈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0150.美国黑人文化的灵魂—音乐与舞蹈0151.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之比较0152.浅析非言语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153.深圳市私营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0154.说唱乐中所折射出的一些美国社会问题0155.试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0156.美国人无根性的历史根源及其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0157.攀枝花格萨拉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报告0158.《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0159.《红楼梦》两英译本文化不可译性之管窥0160.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0161.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0162.都市边缘文化—中西方同性恋文化浅析0163.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0164.分析《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的代表性0165.好莱坞闪亮的黑珍珠—黑人电影的文化反思0166.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0167.教师的态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0168.敏感的文化元素—浅谈中外青春期性教育0169.论中西方文学作品对正面人物的刻画0170.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171.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0172.浅析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017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174.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0175.谈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的必要性0176.透过《飘》看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0177.血性意识—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0178.英国的民族个性—高贵与务实在饮食中的表现0179.中国80后一代眼中的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0180.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0181.学生焦虑与教师言行之间的关系探讨0182.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0183.文化差异在中美雇员协作中的问题分析0184.攀枝花民族中学英语教学特性分析及对策0185.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非乐观性”0186.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0187.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188.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对比0189.从福娃“改名”谈文化词的翻译策略0190.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0191.对饭店人力资源的研究与调整的探索0192.妇女—当代美国社会不可小觑的力量0193.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0194.开发草地生态旅游,促进西部经济发展0195.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0196.用影视片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0197.西方思潮对当代中国青年的负面影响0198.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0199.多种方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益0200.非语言行为在英语交流中的应用0201.从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看现代爱情观0202.读《童年》,看中国青少年教育现状0203.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0204.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205.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0206.中学生个体差异与英语素质教育0207.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0208.学前幼儿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和技巧0209.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水乳交融0210.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0211.突出综合高中特色,优化英语教学0212.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021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0214.英语饮料广告中的语用预设研究0215.中国80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0216.二语习得中文化差异对阅读的影响0217.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0218.黑人之音—美国黑人的布鲁斯与说唱0219.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220.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0221.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0222.浅析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0223.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0224.斯佳丽:“旧”时代的“新”女性0225.浅谈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英语教学0226.七曲山大酒店的管理弊端及其对策0227.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0228.放松艺术—论失落情绪的消除0229.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0230.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畸形的爱0231.中英现行公务员体制特点的比较0232.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0233.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0234.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235.浅谈高中英语的听说教学方法0236.欧亨利作品中人生的真正意义0237.论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性0238.论教学交往互动中的对话0239.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0240.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0241.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现状分析及对策0242.从两个节日看中西方的迷信思想0243.从商标及广告翻译看中英文化差异0244.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0245.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0246.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0247.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0248.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0249.汉语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0250.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0251.冷战后美国外交的文化阐释0252.论《美国悲剧》中萝贝塔的悲剧性0253.论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0254.美国黑人文化得以幸存的原因解析0255.欧美人所理解之天堂世界观0256.《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艺术0257.《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0258.浅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0259.网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260.谈如何加强初一年级英语教学0261.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研究0262.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0263.中学英语教学课堂导入探究0264.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0265.洋快餐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0266.《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0267.《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0268.初中生英语口语培养途径研究0269.刍议美国情景喜剧中的美国俚语0270.从黑人问题看美国民主的发展0271.从网络语言看英语的霸权主义0272.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的应用0273.建构主义和多媒体下的英语学习0274.美国妇女地位提高所带来的思考0275.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之研究0276.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0277.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0278.比较“迷惘一代”和“垮掉一代”0279.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0280.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0281.《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神韵0282.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028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策略0284.中国西部未来人才需要0285.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0286.小学英语教育中的新方法0287.委婉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0288.透过暴力现象看古罗马文明0289.思想的解放理性的光芒0290.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0291.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0292.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0293.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0294.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0295.《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0296.《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0297.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0298.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0299.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0300.论好莱坞的全球化战略0301.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0302.浅探英语中的歧义问题0303.攀枝花生态旅游的发展0304.中美家庭变迁的对比研究0305.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0306.网络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0307.手势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0308.论美国“西进运动”的双刃性0309.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0310.精神与形象造就优秀企业0311.解读《皆大欢喜》中的浪漫主义0312.英国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0313.英语习语的来源与特点0314.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0315.《圣经》与人类文明起源0316.《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0317.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0318.浅析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0319.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0320.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0321.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0322.姓名—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0323.《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0324.从原创广告分析中美文化差异0325.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326.大学英语听力提高对策初探0327.广告英语中的语言现象分析0328.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效度0329.从歧义和语用角度分析幽默0330.《瓦尔登湖》评论及节译0331.汉英委婉语表达方式的比较0332.浅探篮球文化的理论构建0333.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0334.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0335.谈如何摆脱英语语用失误0336.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0337.重拾爱伦坡的哥特小说0338.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0339.废墟上成长起来的南方新女性0340.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0341.初中英语教学的弊端及对策034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及对策0343.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0344.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0345.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0346.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0347.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0348.星条旗飘扬下的爱国主义0349.浅谈中学英语听说教学0350.浅析美国早期移民文化0351.不同的音乐折射不同的文化0352.美国社会的葛朗台现象0353.儿童英语的交互性教学0354.浅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0355.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0356.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与英语教学0357.浅探中学英语写作教学0358.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索0359.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0360.谈美国富翁的慈善捐助0361.传统英语教育与在线英语教育0362.英语电影名的汉译艺术0363.论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10篇)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1With the rapidly developing of the society ,culture have changed greatly.In the city, no one can escape from the fast pace.And as a resul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lieved becoming lost.However ,wh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becoming lost?First, we eatculture. Since we get used to such fast things that many traditional things have been ignored.Second, we have brought up many other cultures,those culture are more popular than our owe culture for the young people ,they interest in the other cultures because those cultures are new things and the youngs are curious about newthings 。
And young people stand for the future culture So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gradually be lost.To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s that are on decline, we have taken active measures to conserve them. Experts have come up with proper advice on protecting such cultures. Many volunteers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studying them. First and foremost,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discer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we are sure that our efforts will lead to a brilliant future.If a culture wants to gain an eternal life, it should change itself to cater to the people in its age. So does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s adhering to modern means appear rigorous. For example, we make CDs for classic music so that it can not only meet modern needs but also spread further and more successfully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anges, but the essence will never change and will be well accepted.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是指英国的文学和美国的文学代表作品,长期以来,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意义,也给现代文学的发展指引和引导了重要的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一:多元化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及意义我国自1953年开始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英美文学课到现在已有近60年的历史,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年级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由此可见,文学课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英美文学课对于学生的“内在”气质培养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需要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课下静心研读经典并吸收其中的人文知识财富。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触角不断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及其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高校学生越来越重视诸如英语口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实用性课程及其网络上的快餐文化,社会导向使得学生越来越不屑于花时间潜下心来认真研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笔者曾在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能在课余时间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而62%的学生将诸如演讲技巧、交际能力、创业秘诀之类的书放在了课余阅读的首位。
在这种背景之下,文学课教学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甚至一些高校为了迎合社会上的这种趋势竟压缩英美文学课时,使得英美文学课呈现出被边缘化了的趋势。
不少著名语言学者感慨:现在的语言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好,但内在修养素质欠佳,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文化知之甚少,学生几乎成为了一个个语言与翻译的机器。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教学及其育人作用,不少学者对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做出过富有成效的调查,本文结合前期的英美文学教学调查报告成果,提出了多元、复合式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热爱,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辨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复合式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意义及与传统“四段论”的教学方式作出了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快餐文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作者:薛 婷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34期
【摘 要】本文从快餐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通过剖析教学主体
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快餐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揭示其行为及倾向的转变,并根据大学英
语教育的要求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快餐文化 大学英语教育 心理变化 教育改革
1.引言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
同创造出来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环
境、人群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本文拟从快餐文化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并探索相
应对策。
2.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是当代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结果,是文化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整体性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近现代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下,人们渐渐意识到了时间的价
值,传统中国式的从容生活形态被打破,一种不断加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们
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思维方法。时效性、实用性逐渐成为人类行为的风向标,主体性的精
神活动受到了排挤甚至被附庸化。
快餐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快餐文化渗透到了人
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记者采访、电视录像、广告宣传、讲座推荐、评论阐析、文学艺
术,甚至是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快餐文化的挑衅。
3.快餐文化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
3.1 快餐文化对大学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
具有稳定精神导向的快餐文化已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教学
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教学活动中都突显出了快餐文化的时效性和实
用性。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脱离学生内在学习需要,忽视学生求知兴
趣、学习体验,仅仅按照学校所规定的教育目的、科目及教学课时把准备好的教学材料灌输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更有甚者不顾自身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专心研究四、六级考试,在教学活动中
预先设定课程,以四、六级应试技巧规定教与学的过程,一味将自身功利的意识形态内化到其
教学行动之中,由此所导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可避免地使大学英语教育陷入危机。
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直接关联的另一个主体--学生也受到了快餐文化的冲击。笔者在与学
生的座谈交流中发现,近八成以上的学生希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穿插四、六级相关内容、答
题方法、速成技巧,只有少数学生建议多提供听说实践机会,并要求兼顾阅读与写作。快餐文
化所产生的急功近利效应, 使大部分学生把通过四、六级考试当作学习英语的目的。迫于过
级、考试压力,学生无法迁就缺乏实用性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更无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和强化
记忆的过程妥协,由此所产生的矛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不能将学习动机内化,也
必然无法形成自主学习。
3.2 克服快餐文化对大学英语教育负面影响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第一,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外语系统必须统一认识,确立外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
程的观念,并努力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充分为教学活动提供保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
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学习借鉴最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大
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快餐文化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和记忆方式,避免应试教育的误区。
第二,认真总结大学英语教育的经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大学
英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及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分配课时,丰富语言教学体系。设置包括
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演讲等多重类别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按照自身要求及层次进行选
修,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弥补学生的文化理解断层。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及方法为学生所提供的广阔平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
督。通过多媒体听说授课、网络共享、课外活动互评、网上辅导等诸多渠道掌握学生语言综合
运用情况,并及时通过网络反馈信息指导和激励课堂学习,避免学与用的脱节,真正做到学以
致用。此外,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建设及网络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来培养语感。外
语电台、外语网站、外语论坛以及以此为中心所开展的外语竞赛、外语俱乐部、外语模仿大赛
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能够有力督促学生扭转语言学习的急功近利心理。
第三,进行大学教育的改革,扭转大学英语教育中急功近利的心理行为倾向,首当其冲的
便是考试制度。在等级考试中加大主观题分值,侧重对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考查,围绕主观、
开放性话题设计听力和阅读内容,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思维表达自我、交流思想和主题讨论的
机会。另外,淡化等级考试制度,降低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负面影响,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
同层次设计有效考评体系,累计平时成绩,合理分配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重,通过多项测评活
动充分调动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积极性,将听、说、读、写全面结合,切实提高学生语言的综
合运用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小结
大学英语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学校都在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对于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所呈现出的快餐现象各类教育专家,测试专家及社会学者都给予了一定的
关注。笔者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对此类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帮助,但要真正找到对策还需要充分
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任命教育出版社,1989.
[2] 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
[3] 朱青.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和应用文化[J].
[4]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构建[M].
[5]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座谈会纪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