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合集下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目录 导言 意义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 总结
导言
导言
本PPT旨在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 中如何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和传承。
意义
意义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可以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 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 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促进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 的能力发展。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设计 一堂寓教于乐的英语课程,让 学生了解节日习俗和相关英语 词汇。
利用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引导 学生了解英国传统文化,如红 白玫瑰花和葡萄酒的象征意义 等。
教学案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形式,让学生深入 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培养跨文化 交流的能力。
总结
总结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创设相关情境:通过情境设置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 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使用相关教材:选择适合的教 材和练习,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的知识和故事。
教学内容设计
高频词汇的选择:着重教授与民族传统 文化相关的词汇,例如传统节日名称、 食物名称等。
组织主题活动:组织与民族传统文化相 关的活动,如制作传统饰品、举办传统 游戏比赛等。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 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民族传统文 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 传统文化活动中,如制作中国 结、品尝传统美食等。
教学方法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英语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中国,学习英语从小学开始已经成为了学生必修的一个主要课程。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融入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更是为了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通过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促进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解和不适感的主要原因。

通过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可以在学生的认知层面上建立多元文化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育质量在当前的背景下,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

而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的整体价值。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现状分析;(2)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4)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旨在全面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情况,探讨如何实现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

四、预期成果1.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现状;2.深入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3.提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的具体建议;4.整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景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在开始上课时相互问候。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tudents: good morning, miss lee.我们应启发学生中文里对教师的称呼和英文中对老师的称呼有所不同。

中文里对教师称是老师,而英文是“小姐”(miss lee)。

教师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会话,如:may i swim here?no. i’m sorry. you may not . may i use your pen?或者may i sit here?等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英语会话中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文明待人,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和原谅别人,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不至于被拒绝后就显得特别沮丧,而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事情。

别看几句礼貌用语,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二、结合课文的学习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解释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第六册unit three tom’s diary有如下这些内容:…i wanted to help grandpa carry his bag. but he said:“no, thank you. i can carry it myself.”this morning i wanted to help grandma make the bed. but she said:“thank you,tom. you’re a good boy, but i can do it myself.”…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这种美德,在外国人身上就要小心使用,免得被误会。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
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要点:
1. 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
传统文化,包括节日、习俗、艺术、文学等。

2.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
统手工艺制作、中国古典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3. 跨文化比较: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4. 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如通过成语、谚语、故事等来教授语言。

5.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
地展示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如研
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7.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庙会、中
秋赏月等,以实际行动体验和传承文化。

8. 批判性思维:在介绍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
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9. 语言实践: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0. 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终身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本文主要讲解了英语教学中的要顺手哪些文化教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主要从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讲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1 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写的训练,掌握了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的误解,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的稳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1.2 文化教育是实现语言交际目的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不同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的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交际能力的句子。

教育工作者要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2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称呼: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意义十分重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原因1.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跨国文化素质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

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2.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习惯的一面镜子,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以及语用规则,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不明白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的现象。

如“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美好,如“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表示“不快”。

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交融的时代,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然而,仅仅掌握英语语法、词汇并不足以让人在跨越国界的沟通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与理解他人。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促进语言学习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当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门语言。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英语及其背后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开阔国际视野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从而使他们更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文化环境和跨国交流。

同时,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打开眼界,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历史、文学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水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在进行英语授课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并讲解关于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国的传统文化,美国的节日习俗,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等。

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增加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比如音乐、电影、美食、体育、时尚等。

通过讨论这些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比如课外阅读、语言俱乐部、文化节、语言交换等,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英语新课标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概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1.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并欣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使用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通过学习英语习语和俚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 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4. 文化差异的识别与适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并学会适应这些差异。

这不仅包括对不同文化行为的理解,也包括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5. 文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评估和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包括自己的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文化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或拒绝。

6. 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模拟国际会议、文化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7. 全球视野的拓展: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

8. 反思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开放态度。

9.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10. 评价与反馈:在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时,也应考虑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文化敏感性和有效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究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内容及方法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
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
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
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
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
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
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
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
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
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
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