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英语学习首先在于对英语文化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具有在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文化的自觉性,依此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文化教学。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从文化导入、教师角色、教材、课程设置和评价系统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研究两者中的任何一方时,都绝对不能忽视另一方的存在和影响。
语言使得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同时也促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文化。
文化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层面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会目的语必须同时掌握这一语言的文化;掌握语言携带的文化,才能学会语言。
一、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
该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方向,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实际涉外交际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意味着对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旋律。
下面就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典型环节进行分析。
(一)词汇教学词汇是与文化关系最密切的部分,透过词汇我们可以窥视到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等。
英国语言学教授杰弗里•利奇将词汇的意义分为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概念意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是相对稳定的概念。
词典中收录的就是这类意义。
其他六种意义往往折射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词典中一般是查不到的。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包括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对价值标准的阐述等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语言学习的深刻性、复杂性和灵活性,从而指导语言实践。
(二)语用规则教学要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只掌握语言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语用规则才能正确地交流思想,否则难免会造成误会,甚至使交际发生障碍,无非进行下去。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
课堂使 用的教学方法
直接阐释法 直接 阐释法 ,就是对英 语国家的文化 在课 堂 中进行直接
一
、
的讲述 。 通 常而 言, 这种教学方法是课 堂教学 中最为主要 的教 学方法 , 其 以语言教材为主要载体 , 对其 中的背景以及相关 的 内容进行详细的阐释 , 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 目的。 通过直接 阐 释法 , 能够让学生更加 了解教材 中 所 讲述的 内容 内涵 , 并 且通 过所 学的致使进行 交际。 同时在教学课堂上 , 也可以使用图片 展示 的方法来 进行 阐释 。比如: 在讲授有洗英语礼仪文化的过 程中 , 就可 以采用 图片展示的方法 , 用P P T展示这些作品
二、 交互融合法
交互 融合法也就是在语言课堂教学 中,将语言教学 和文 化教学相互融合 , 也就是现代教 学中所讲 的文 化教学 , 利用融 合法进行教学 的好处在于 ,学生不仅仅能够学 习到应该掌握 的词汇 , 同时能够了解到大量与词汇相关的传统文化, 对于英 语教学质量 的提高 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 的作用 。融合法 的使用应该分学习者不同的阶段进行 区分教 学, 例如对于初中级的学生来讲 , 可以更多的讲述一些词语 的 文化背景 , 而对于高级 阶段 的学生来讲 , 可以将讲述 的内容上 升到文化 的层面和思维方式以及审美的高度 ,这样有利于学 生思维能力 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联 想的过程 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 三、 异同 匕 较 法 异 同比较法是对母语文化 和 目的文 化之间进行 比较 。通 过 比较差异和共同点来达到教学的 目的。利用 比较过程 中的 相同点来促进学生对语言正迁 移的理解 , 通 过不同点来让学 生掌握和理解语言在传播 过程 中发生 的变质 ,也就是防止文 化的负迁移。 通过文化差异 的比较和阐述 ,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学习者心理障碍的克 服 , 对于我 国学生 学习英语 来讲具 [ 3 ]B r o o k s N D .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M] . N e w r k : Ha r c o u r t B r a c e , 2 0 0 9 . 2 1 — 1 5 . 有很重要的作用。 英语 的学习并不是对单个词 汇的学 习 , 而是 Yo 对整个语言文化的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 中必须 [ 4 ] B y r a m M, M o r g a n C . e t a 1 .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ni r n g l a n - u a g e — - a n d — - c u l t u r e 了解 目的语 言的文化 背景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 的领 悟到语 g 言学习过程中的精髓 , 能够促进语 言学 习效果 的更好提升 。 例 [ M ] . C l e v e d o n , U K a n d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 P A : Mu l t i l i n g u a l M a t t e r s , 如纵观各个 国家的发音现状 , 除了葡 萄牙 和俄 罗斯 两 国之外 , 1 9 9 4 . 1 1 . 其 他欧洲各个 国家在茶 的发音上都采用 了厦 门方 言中“ T e ” 音 【 5 】F r i e s C . 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E n g l i s h a s a F o r e i g n 带 派生。 L a n g u a g e [ M] . A n n . a r b o r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c h i g a n P r e s s , 2 0 0 8 . 4 6 — 5 9 . 二、 课外使用的教学方法 英 语教学 中的英语 国家文化 的教 育 和学习必 须结 合 实 [ 6 ] H y m e s D . C o m p e t e n c e 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l i n g u i s t i c t h e — 践, 也就是教学不能够拘于课堂教学 的形式 , 应该将课堂教学 o r y[ c ] . I n : H u x l e y I R , I n g r a m E , e d s . L a n g u a g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 M o d e l s n d me t h o d s . Ne w Yo r k : Ac a d e mi c p r e s s , 2 0 0 6 . 1 0 . 和实践想学相互联 系在一起 , 但是 目 前 的教学 中 , 实践教学部 a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景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在开始上课时相互问候。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tudents: good morning, miss lee.我们应启发学生中文里对教师的称呼和英文中对老师的称呼有所不同。
中文里对教师称是老师,而英文是“小姐”(miss lee)。
教师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会话,如:may i swim here?no. i’m sorry. you may not . may i use your pen?或者may i sit here?等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英语会话中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文明待人,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和原谅别人,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不至于被拒绝后就显得特别沮丧,而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事情。
别看几句礼貌用语,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二、结合课文的学习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解释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第六册unit three tom’s diary有如下这些内容:…i wanted to help grandpa carry his bag. but he said:“no, thank you. i can carry it myself.”this morning i wanted to help grandma make the bed. but she said:“thank you,tom. you’re a good boy, but i can do it myself.”…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这种美德,在外国人身上就要小心使用,免得被误会。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意义十分重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原因1.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跨国文化素质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
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2.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习惯的一面镜子,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以及语用规则,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不明白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的现象。
如“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美好,如“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表示“不快”。
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摘要:英语课程新目标中指出语言类学科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语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能够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因素。
英语就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因此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都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
因此,新课改中提出要将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
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师,务必要意识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务必要积极投身于探究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的工作中。
1.在英语单词、词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单词和词组是开展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影响着学生阅读学习、写作水平和口语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英语单词和词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单词时,基于某些单词和词组向学生介绍与这些单词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能实现英语单词和词组的教学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1]。
就以教学牛津版九年级“Boby language”这一单元中的单词和词组为例,当教学到“sit up straight(坐直)”这个词组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扩展性地为学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坐姿”的相关内容:古人的坐姿是不断变化的……当教学到“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扩展性地为学生讲解“中国文化之肢体语言”的相关知识: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表示拒绝……在个别单词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性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和理解对应的单词,也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板块,该板块的学习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与文化二者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文化教育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人民联系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充分重视。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哑巴英语”学生,很多学生读写能力较强,而真正进入到交际状态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所云。
一般说来,在英语教学中,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种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仅仅局限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征上,而忽略了语言是载体,是交际手段这一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不懂得语言的使用规则,学了语法也毫无用处。
n.wolfson也曾经说过:操本族语的人们能够容忍语音或语法不正确,却无法忍受对他们文化的误解。
为了适应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需求以及改善“哑巴英语”学习者的现状,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进一步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涉入量太少,势必会影响交流效果。
二、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如同一对孪生弟兄,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只要学习一种语言就一定要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langacker说过。
语言是文化的基本工具和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结构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999)有的语言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比如汉语中的“龙、凤”以及英语中的“jesus,chrismms’da)r”,有的语言间接的反映该文化,比如;汉语中的“松、竹、梅”等,英语中的“thi~n。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国的文化及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渗透;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当中。
因此,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存的必然。
然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解决它已成为整个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民族。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世界,吸取其他民族的精华,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交际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二、把握教材中的文化教育信息现行英语教材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其中有些文章则是专门讲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如 body language,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等等。
教师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分析了文化教学的意义和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在讨论了文化元素在英语课堂中的引入、如何有效结合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文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同时也提出了文化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结论部分强调了初中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引起人们对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文化教学、意义、语言教学、文化元素、有效结合、形式、方法、影响、挑战、应对策略、重要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文章。
1. 引言1.1 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的意义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视野,增加知识面,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英语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外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入开展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的现代人才。
1.2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根基。
在英语课堂上,文化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某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英语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使他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更恰当地运用语言。
语言教学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国家的思维方式、逻辑习惯等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
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Book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
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
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 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Book2 Unit3 Mid—Autumn Day和Book3 Unit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
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