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真菌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大型真菌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XXX2010级XXXXXXX大型真菌经济利用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事大型真菌,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真菌资源,我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饮食的改善,人们日渐追求绿色饮食消费的理念,营养丰富的大型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食用菌和药用菌被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大型真菌业的开拓与发展。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众所周知, 蘑菇不仅含有蛋白质和无机盐,而且还含有绿色植物不能生产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 、B6、B12 ,维生素D 、维生素D2 、烟酸和泛酸等,每百克蘑菇可产生30~50卡热量,这是大型真菌重要经济价值的一个方面。
另外,大型真菌的药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我们日常实用的大型真菌中有许多都有着珍贵的药用价值,如香菇对降低胆固醇有着很大的作用,经动物及人体试验证实,常食香菇可降低血液的胆固醇含量。
食用菌的具体药用保健价值有: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
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
②抗菌、抗病毒作用。
③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
④健胃、助消化作用。
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⑥利胆、保肝、解毒。
⑦降血糖。
⑧通便利尿。
⑨免疫调节。
大型真菌的开发利用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越来越打,售价也在成倍上升,食用菌产业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从现状来看,发展食用菌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得好产业,从接种到出菇出耳至采收结束仅仅需要100到180天,投入产出比为1:2至4。
20种经济真菌

1、高大环柄菇中文学名高大环柄菇拉丁学名Macrolepiota procera (Scop. : Fr.) Sing.中文别名高环柄菇、高柄环菇同物异名Lepiota prodera (Scop. : Fr.) S. F. Gray.分类地位伞菌目> 蘑菇科> 大环柄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大型。
菌盖直径6-30cm,初期卵形,后平展而中凸,中部褐色,有锈褐色棉絮状大鳞片,边缘污白色,不粘。
菌肉白色,较厚。
菌褶白色、稠密、宽、离生、不等长。
菌柄长12-39cm,粗0.6-1.8cm,上部圆柱形,或向上渐细,与菌盖同色,具有土褐色到暗褐色的细小鳞片,内部松软变中空,基部膨大呈球状。
菌环厚双层,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多与菌柄分离,能上下活动。
孢子印白色。
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卵圆形,14-18μm×10-12.5um。
图例图352 高大环柄菇: 1. 子实体,2. 孢子生态习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或草地上,单生至散生,稀群生一起。
分布地区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海南西藏广东湖南几乎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经济用途可食用。
此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物及矿物质。
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据报道国外已驯化试栽成功,以马粪作培养料,子实体生长发育以15-18℃为宜。
还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该菌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可与马尾松、云南松、高山松、云杉、落叶松、栎等形成外生菌根。
我国在近年人工栽培成功。
高大环柄菇可鲜销,也宜干制,栽培者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加工和销售形式。
2、草菇中文学名草菇拉丁学名Vlovariella volvacea (Bull. : Fr.) Sing.中文别名稻草菇、兰花菇、秆菇、麻菇(湖南)同物异名Volvaria volvacea (Bull. : Fr.) Kumm.分类地位伞菌目> 光柄菇科> 草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
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和种质资源

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和种质资源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与种质资源:1、生态状况:近十几年来,中国药用真菌的研究由麻烦期向繁荣期发展。
从调查资料结果看,从1993年到2013年,中国共发表有关药用真菌的论文3121篇,每年发表约250篇;其中1类174篇,2类1446篇,3类1273篇,4类128篇,5类36篇,以及标本介绍等128篇,其中学术论文2174篇,论著947篇。
研究内容也有逐步完善的迹象,从原材料的探索、抗菌活性的研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以及鉴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体外多指标的研究、定量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已培育出多种经真菌及其菌落微生物多样性强、具药用效价、健康指标优质的药用真菌。
2、种质资源:随着研究深入,中国药用真菌的种质资源也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建立起了11个真菌种质资源库,其中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实验站、广东省湛江应用技术研究所、浙江省药用真菌采集中心、四川省药用真菌研究所、河北省抗菌药物研制中心、陕西省药用真菌研究所等,种质资源总数超过12000株,其中1类有175株,2类有1200株,3类有2700株以及其他各种菌类种质资源。
从有关药用真菌资源的调研和发掘情况来看,中国大陆的药用真菌的种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数量多和质量高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新型药用真菌产品正成为国内保健类产品的引领者。
3、保护状况:中国药用真菌的保护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对药用真菌的规定,现已列举了全国共100种药用真菌,并明确规定了各项药用真菌鉴定和采集标准,极大地为药用真菌的保护及其科学研究方面提供了依据。
此外,相关研究机构还积极加大了对药用真菌保护的力度,并将药用真菌置于中国国家重要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录中,严格执行保护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药用真菌的生态状况不断改善,种质资源也在不断发展,中国药用真菌的保护也在加强,发展前景乐观。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
全球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
食用菌有“五不争”优势,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5大农业种植业。
食用菌主要利用秸秆、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下脚料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菌类产品,具有生态循环利用价值。
1.中国食用菌产业概况11产能不断提升,产量已超4000万吨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实现了工厂化、商业化栽培,并进入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Γ2023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由2201.16万吨增长至2023的4133.94万吨,11年间增量达1932.78万吨、增幅约87.8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9%o(数据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制图:农小蜂)12.总产值平稳增长,突破3000亿元我国食用菌市场总产值随着食用菌产量的提升也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仅2017年小幅下滑。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2023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由1413.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475.63亿元,近11年间增量约2062.41亿元、增幅约145.1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38%一一整体增速明显高于产量增速。
2.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2.1区域分布格局:呈带状分布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分布区域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山区到平原均生产食用菌,根据各地气候及资源特征,我国食用菌产业呈现带状分布,如东北三省,华中河南、湖北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形成黑木耳产业带;东北辽宁,华北地区的河北东北部,华中河南、湖北以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形成香菇产业带;西南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及华中的湖北、河南,华北的山东、河北形成羊肚菌种植产业带。
2022年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的食用菌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22年,中国的食用菌出口额达到了1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约40%。
4.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也在不断进步。例如,通过遗传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多种新的食用菌品种,如黑皮鸡枞菌和黄金菇等。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更佳,营养价值也更高。
02 区域发展潜力与特色
东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盛产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拥有丰富的食 用菌资源和种植经验。 华北地区:食用菌品种多样,主要以金针菇、平菇等为主,适宜大规 模种植,具备扩大产能的潜力。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具备较强的市场消费能力,适宜发展高端食用 菌品种,如松茸、黑木耳等。 华南地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草菇等湿地食用菌,具备开拓湿地食 用菌市场的潜力。
食用菌需求量大
High demand for edible mushrooms
1.食用菌:健康饮食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我国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的关注,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2. 产品需求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食用菌总 产量达到500万吨,其中约80%用于食品加工和消费市 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和需求。 3. 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带动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 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日常饮食结构逐渐改变,蔬菜、食 用菌等绿色健康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 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4.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受重视: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认可为健康食品。 近年来,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得到了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的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技术创新 食用菌
品质
提升 提高
产量
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食用菌行业概述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
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
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
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
皖南山区竹林经济真菌资源及利用

( 3 ) 担子菌 门、 鹅膏菌科
竹 黄是重要 的中药材 , 竹黄 菌具
灰 鹅膏 。习性 : 生 于竹林 或竹林 有极 大的药 用价值 ,在食 品工业 、 光
重要 的应用 前景 。 自上 世纪 8 0 年 代 以来 . 许 多研 究者 开始 了竹黄化 学成
宽褶金钱 菌 。习性 : 生于竹 林地 和针 阔混生林 中地上 。分布 : 旌德 、 泾 敏 材料 以及光 活 化农 药 等 方 面有 着 上 。分 布 : 黄 山风景 区。用 途 : 食用 。 县 。用途 : 有毒 , 不宜食用 。 ( 5 ) 担子菌 门 、 蘑菇科 高大环柄 菇 。习性 : 生 于毛竹林 食用 , 系美味食用菌 。
、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 对该 地 区竹 林 经济 真 菌 资 源 的 了 季生于竹林 中的地上 。 分布 : 旌德 。 用
国竹 子 分 布广 泛 . 北 自辽 宁 . 南 至海 称 、 习性 、 分 布和用 途作一 简要叙 述 ,
深红 鬼笔 , 别 名红 鬼笔 、 蛇 卵菇 。
南, 东迄 台湾 , 西至 西藏 。丰富多样 的 其 中用途 记 载 主 要参 考 卯 晓 岚 主 编 习性 : 夏 秋 间 生于 竹丛 、 田边 、 地脚 、 竹 林 生 态 系统 孕 育 了极 其 丰 富 的真 的《 中国大型真 菌》 。 文 中采 用最新 的 篱 下 。 分布: 旌德 、 泾县、 广德等地 。 用 菌 资源 , 其 中很 多竹林 真菌是 传 统 的 真菌分 类系统 和名称 。 食 药用 真菌 。早在 一 千多年前 的《 神 二 、皖南 山区竹 林 经济 真 菌 的 农 本 草经》 及其后 历代 本草 医药 专著 种类、 分布、 习性及 用 途 中, 就有雷 丸 、 竹黄菌 、 竹荪 等竹 林真 菌种类 治病 的记 载 。例如 , 分布 于我 国云 南 的竹 小 肉座菌 , 民间用 于治疗 胃病及 风湿 性关 节炎 ; 竹黄 菌历 来在
中国的蘑菇行业

中国的蘑菇行业 小蘑菇&大事业
胡定寰博士
1
中国的蘑菇产业研究报告
一、 中国的蘑菇产业 1、中国的蘑菇产业
蘑菇产业是中国农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78 年中国蘑菇总产量只 有 6 万吨,人均蘑菇的占有量仅 0.048 公斤。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制度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蘑菇的生产积极性,使得蘑菇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 遇。1986 年中国蘑菇产量就增加到 58.5 万吨,1990 年 100 万吨,1997 年 341.5 万吨,2000 年 663 万吨,2002 年达到了 865 万吨。2002 年中国蘑菇的人均占有 量已经实现了 6.9 公斤。在 24 年中间,中国蘑菇的产量增加了 144.5 倍,平均每 年的增加比率达到 598%。正是由于这种增长速度,到了 2002 年,中国蘑菇的 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蘑菇总产量的 70.6%,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蘑菇生产国,消费 国和出口国(图 1 参考)。这样的强劲的发展趋势还在继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真菌
∙潮湿乳菇(变紫乳菇 Lactarius uvidus (Fr.) Fr. )
可食用,但也有报导有毒。
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会产生消化系统不舒等反应。
另外子实体含橡胶物质。
与壳斗科的一些树木形成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四川吉林湖北黑龙江
∙毛头乳菇(疝疼乳菇 Lactarius torminosus (Schaeff. : Fr.) Gray )
此菌含胃肠道刺激物。
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
又记载含有毒蝇碱等毒素。
但在我国大兴安岭区和原苏联地区可食用。
子实体含橡胶物质。
与栎、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湖北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
∙粘柄乳菇( Lactarius thyinos A. H. Smith )
可食用,味好,气味香,味同松乳菇。
另外,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四川西藏
∙香亚环乳菇( Lactarius subzonarius Hongo )
可食用。
具浓的芳香气味。
属外生菌根菌。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山西河北云南江苏陕西
∙亚绒盖乳菇( Lactarius subvellerreus Peck )
据报道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60%。
另外此菌属外生菌根菌。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福建湖北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四川江苏西藏
∙尖顶乳菇( Lactarius subdulcis (Pers. : Fr.) Gray )
可食用。
此菌含橡胶物质。
属外生菌根菌。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河北甘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广西青海四川吉林云南
∙窝柄黄乳菇(黄乳菇 Lactarius scrobiculatus (Scop. : Fr.) Fr. )
味苦辣,据记载有毒,四川群众反映有毒,黑龙江曾发生多人中毒,西藏产区视为毒菌,故不宜采食。
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有可能利用来合成橡胶。
与高山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形成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吉林黑龙江江苏云南山西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
∙血红乳菇(桃花菌 Lactarius sanguifluus (Paul.) Fr. )
可食用。
有人认为比松乳菇味好。
此菌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山西江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鲑色乳菇( Lactarius salmonicolor Heim et Leclair )
可食用,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广东西藏
∙红褐乳菇(红乳菇 Lactarius rufus (Scop. : Fr.) Fr. )
据记载有毒,中毒后引起胃肠道病症。
另外,子实体含橡胶物质。
可与落叶松、松、云杉、黄杉、桦形成外生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云南四川
∙黄毛乳菇(复生乳菇 Lactarius representaneus Britz. )
据记载有毒,不宜采食,但也有记述食用。
此菌是针叶树外生菌根菌。
另外,此种对某些细菌有抗菌抑菌作用。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
分布:吉林青海四川西藏
∙灰褐乳菇( Lactarius pyrogatus (Bull. : Fr.) Fr. )
味苦而辛麻。
据记载有毒,引起呕吐和腹泻反应。
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分类:伞菌目 > 红菇科 > 乳菇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