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第十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的位置和结构
01
鼻腔位于面部中央,由 骨和软骨组成,内部有 粘膜覆盖。
02
喉位于气管上方,由软 骨和肌肉组成,喉腔内 有声带。
03
气管和支气管是由肌肉 和粘膜组成的管道,逐 级分支进入肺部。
04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 一,由肺泡组成,是气 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02
鼻腔
鼻腔的组成
01
02
03
辅助吞咽功能
喉能够提高吞咽时的保护性反射,防 止食物进入鼻腔或气管。
喉的疾病
喉炎
喉部黏膜的炎症反应,表现 为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 状。
声带小结
由于长期过度发声或不当发 声导致声带损伤,形成小结 状突起。
声带息肉
声带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 性肿物,可能导致声音嘶哑 等症状。
喉癌
喉部恶性肿瘤,可能与长期 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表 现为持续声音嘶哑、咽喉异 物感等症状。
04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的组成
气管
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软骨、结缔组织和粘膜 组成。软骨环呈“C”形,保持气管的开放状态;粘膜表面覆 盖着粘膜上皮,分泌粘液,清除进入气道内的尘埃颗粒和异 物。
支气管
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进入肺部的通道。左、右支气管在肺 门处分为两支,分别进入左肺和右肺。支气管同样由软骨、 结缔组织和粘膜组成。
气管和支气管的功能
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并 排出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道进入肺部,在肺泡中进行交 换,然后由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位。
防御机制
气道粘膜上皮和粘液分泌共同构成呼吸道的防御机制,能 够清除吸入的有害物质,如尘埃、细菌等,防止其进入肺 组织。
初中生物呼吸系统知识点梳理图解

初中生物呼吸系统知识点梳理图解呼吸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过程,是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基本途径。
对于初中生物学习者来说,了解呼吸系统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图解的方式梳理初中生物呼吸系统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呼吸系统概述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一套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系统。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 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喉和气管等。
鼻腔:主要作用是引入空气,并经过加热和湿润后传至肺部。
喉:连接鼻腔和气管,是空气及食物通过的通道。
气管:由 15-20 个弯曲的软骨环组成,连接喉与支气管。
支气管:气管分叉后形成的两支,分别通向左右肺。
2. 肺肺是由右肺和左肺组成的,主要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内有无数个小囊泡,称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位。
每个肺泡都被微细的血管环绕,形成呼吸膜,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膜上进行交换。
三、呼吸的过程1.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氧气从外界进入到肺泡,二氧化碳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外呼吸的主要过程有:鼻腔或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泡2. 内呼吸内呼吸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的过程。
内呼吸的主要过程有:肺泡→呼吸膜→血液四、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两种方式。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呼吸中枢和呼吸肌来进行。
当体内氧气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对呼吸肌进行调控,提高或降低呼吸频率和深度。
2. 化学调节化学调节主要通过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来进行。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氧气浓度下降时,化学感受器会向呼吸中枢发出信号,刺激调节呼吸。
五、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
2. 肺炎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感染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等。
3.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呼吸系统ppt课件

治疗建议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给出相 应的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等。
03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空气 不流通的环境中。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戒烟限 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加大投入与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工作的投入 ,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针对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肺 炎、支气管炎等,选择适当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以消除病原体, 缓解症状。
抗凝药物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栓形 成,使用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呼吸系统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 部的通道。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并应对疫情。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公共卫生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呼吸系统疾病的预 防与控制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呼吸系统疾病 的挑战。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响应和处置能 力。
呼吸系统PPT课件

鼻旁窦开口部位口诀 泪管开口在最下 鼻涕一把泪一把 中道额窦上颌窦 筛窦前中莫丢下 筛窦后群上鼻道 蝶筛隐窝只有它 二、 喉 1. 位置 喉位于颈前部正中,第五至第六颈椎高度,上连舌骨,下续气管。 2. 结构 喉以软骨为支架,附以喉肌,内衬黏膜而成。 (1)喉软骨 主要有甲状软骨(最大)、环状软骨(成环状)、杓状软骨(成对)和会 厌软骨。甲状软骨借甲状舌骨膜连于舌骨,下由环状软骨借结缔组织膜连于气 管软骨。喉软骨间形成环甲、环杓两组关节。
例1(单选题)下列属于成对的喉软骨的是
()
A. 甲状软骨 B. 环状软骨 C. 会厌软骨 D. 杓状软骨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喉软骨的类型及各种喉软骨的特点的理解。
例2(单选题)成人喉的下界平
()
A. 第三颈椎体下缘
B. 第四颈椎体下缘
主支气管粗而短,走行近似垂直位。
三、 填空题
气管切开的部位是沿正中线纵行切开
气管软骨环,最低切口部位
不能低于第
气管软骨环。
【答案】第三至第五 七
【解析】考查对气管切开术的部位及原因的理解。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的部位及临床意义
例题(简答题)简述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的部位。 【答案】(1)额窦:位于额骨骨弓深部,开口于中鼻道。
【答案】 A
【解析】 考查呼吸道各部的形态。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行近似水平位;右主支气管
粗而短,走行近似垂直位。因此,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
2.(2019年高考题)上呼吸道最狭窄处 ( )
A.鼻后孔
B.喉口
C.前庭裂
D.声门裂
【答案】 D
【解析】 考查呼吸道各部的形态。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呼吸系统(讲稿)

6 颈椎接气管。 组成: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
(一) 位置 前方 后方:与喉咽部相邻 (不是食管) 两侧 上界:平对C4、5之间 下界:平C6下缘 (与咽的下端一致)
(二) 喉的结构 1.喉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2块。 会厌软骨 2.喉软骨的连结 (1) 环甲关节 (2) 环杓关节 (3) 弹性圆锥 声韧带 环甲正中韧带 急性喉阻塞病人 3.喉肌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中隔:易出血区--鼻衄。 鼻粘膜 嗅区 呼吸区
鼻旁窦
位置:鼻腔周围含有空气的骨性腔隙。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均与
口腔相通。 功能: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发音时起共鸣作 用。 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因此鼻腔粘膜 炎症会蔓延到鼻旁窦.
喉
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接第4 颈椎下平第
(二)肺 的 位 置 和 形 态
• 位置: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分居纵隔两侧。
形态:肺近似于圆锥形,上为肺 尖、吸气时可 高出锁骨内侧1/3处2--3cm,下为肺底位于膈的上面。
三面:外侧面(肋面)比较隆凸,面朝肋面. 底面(膈面)面朝膈 内侧面(纵膈面)面朝纵膈,内侧面中央 凹陷处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 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肺之处。
肺
左肺 右肺
半个圆锥型 肺尖 肺底(膈面) 外侧面(胸肋面) 内侧面(纵隔面)
肺尖
后缘
肺尖 前缘
肋 面
内 侧 面 纵 隔 面
外 侧 面
底面
பைடு நூலகம்
下 缘
隔面
肺
的
位
置
和
形
态
2、肺的分叶: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呼吸系统课件

目 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道疾病 • 肺部疾病 • 呼吸功能评估与检查 •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呼吸系统健康教育与促进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 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有呼吸 功能。
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两层胸膜之间的密闭腔隙为 胸膜腔,呈负压状态,有利于 肺的扩张。
呼吸系统健康行为培养
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育学生保持正确的呼吸姿势, 如用鼻呼吸、深呼吸等,避免口
呼吸和浅呼吸等不良习惯。
呼吸道卫生
指导学生注意呼吸道卫生,如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二手 烟和有害气体、及时清理鼻腔和
口腔分泌物等。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 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
02
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冒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和发
热。
咽炎
咽部炎症,常表现为咽部疼痛、红 肿和吞咽困难。
喉炎
喉部炎症,症状有声音嘶哑、咳嗽 和呼吸困难。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
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症 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部 不适。
慢性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伴有喘 息,多由吸烟、空气污染等引起 。
症状
肺癌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 、胸痛、呼吸困难等,而肺部良性肿 瘤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
肺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 疫治疗等,而肺部良性肿瘤主要采用 手术治疗。
呼吸系统构造图(详细)

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 )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
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 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人体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图)人体解剖学对呼吸系统的定义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呼吸系统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 由循环系统将氧运送至 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细胞和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呼吸系统排 出体外•因此,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
从鼻到喉这一段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的分支这一段为下呼吸道。
其中,鼻是气体 出入的门户,又是感受嗅觉的感受器官;咽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是食物的通道 ;喉兼有发 音的功能。
呼吸道要很好地完成气体通行的任务, 必须保持通畅, 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它是 依靠上畏甲3 启腔下鉀- □腔一 甲状软骨和软骨 mm --Wf 咽气管吐叶气管-下叶(X 肺”肋隔隐窝头抱克肟颗粒骨和软骨作支架来保证的。
例如,鼻腔就是由骨和软骨围成的;喉的支架全部由软骨构成;气管和支气管的壁上也少不了软骨。
一旦呼吸道的软骨消失,就移行为肺组织。
由于有软骨的支撑,使呼吸道的每一部分都不致于塌陷,使气体得以畅通无阻,因此,如果呼吸道的某一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都会影响气体的通行,使病人发生呼吸困难。
任何生物都必须呼吸,只是呼吸的方式和结构不同而已。
一些低等动物的呼吸极其简单,而高等动物和人的呼吸极为复杂。
呼吸系统的进化和演变也是随动物的演化逐步形成的。
单细胞动物和二胚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分别通过细胞膜和体壁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三胚层动物才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
随着动物的演变,代谢增高,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呼吸器。
气体交换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外界的氧不是直接进入细胞,而是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血液,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再把它们的代谢产物之一,即二氧化碳带至肺排出去。
《呼吸系统》课件

感冒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多喝水、 使用解热镇痛药等方法缓解症状。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
锻炼等。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喘息、胸闷、咳嗽等,通常在夜间或清晨 加重。
哮喘的治疗包括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避免过敏 原等措施。
疾病预防策略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措 施,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例如,通过改善空 气质量、加强吸烟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 发生。
THANKS
嗅觉和发声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检测气味,而喉部则负责发声功能。
呼吸系统的基本原理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指通过胸廓的扩张和收缩,使肺部内的气体进行吸入和呼出。
气体交换的原理
在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浓度差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空气之 间的传递。
呼吸调节
呼吸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控制来实现,以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 。
气管和支气管都具有平滑肌,能够自 动调节空气流量和速度。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气体 交换。
肺部的神经末梢能够感知血液中的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呼吸频率和 深度。
肺内有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
肺部的血管负责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
03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由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
哮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雾、花粉等过敏原,并定期进行肺功能 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1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 症状为持续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无需酶的催化, ②反应迅速、可逆, ③主要调节因素是Hb氧合作用。
小结
3、CO2解离曲线
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的关系曲线 叫做CO2解离曲线。
① 血 液 CO2 含 量 随 PCO2 上升而增加, 几乎成线性关 系,且无饱和 点。
②在同样的 PCO2 条 件 下 , 静 脉 血 的 CO2 量比动脉血含 量高。
4、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何尔登效应:O2与Hb的结合可促使CO2释放。
HbO2 的酸性高,难以与 CO2 直接结合;还原 Hb 的酸性低,容易与CO2直接结合。 组织:HbO2→O2+Hb →Hb与CO2结合力↑ →结 合CO2 ↑ 肺:O2+Hb→HbO→Hb与CO2的结合力↓ →CO2 释放→扩散入肺泡呼出。
(三)CO2的运输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5%) 化学结合 ①碳酸氢盐 (88%)
②氨基甲酸Hb( 7% )
1.碳酸氢盐(88%)
碳酸酐酶
CA CO2 + H2O HCO3 H2CO3
血浆
HCO3- + H+
Cl(氯转移)
组织:
肺: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HbNH2O2+H++CO2 HbNHCOOH+O2
肺部气体交换
组织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示意图 数字为 气体分压 mmHg(1mmHg=0.133 kPa)
肺毛细血管血液从肺泡摄取O2(A)和向肺泡排出CO2(B)的过程
肺泡与毛细血
管之间的气体
交换过程。
肺 泡 与 肺 血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第四节
一、O2的运输
形式: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与血红蛋白 Hb结合
T型: 紧密型 去氧Hb R型: 疏松型 氧合Hb
Hb与O2结合的特征:
①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受 PO2影响
② 属于氧合反应,不是氧化。 ③ 血红素Fe 2+与珠蛋白组氨酸结合后,作用点才 起作用。当Fe 2+变为Fe 3+时,Hb不再具有载氧 功能。 ④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1gHb可结合1.34 ~ 1.36 mlO2。 ⑤ 氧离曲线呈S形。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1. pH的影响
波尔效应 :
CO2分压或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
波尔效应的机制:
① pH降低([H+]升高)→与Hb多肽链氨基酸残基结合→盐 键形成→Hb分子变构为T型→Hb对O2亲和力降低→ P50增
大→曲线右移
② pH升高([H+]降低) →盐键断裂释放出H+ →Hb分子变 构为R型→Hb对O2亲和力增加→ P50降低→曲线左移
胸式呼吸: • 由肋间肌舒收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 呼吸运动。
呼吸的方式
• 用力程度: 平静呼吸 用力呼吸 呼吸困难 安静时的呼吸 加深加快的呼吸
•
呼吸肌参与:
腹式呼吸 膈肌活动为主 胸式呼吸 肋间外肌活动为主 混合式呼吸
呼吸时胸内压和肺 内压的变化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
O2 H20 CO2 N2 总量
上表中肺泡气的氧分压值104mmHg,是总大气压760mmHg 减去水蒸气的分压47mmHg(体温下的饱和值),再乘以氧 的比数0.146 得来的。
二、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
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 称为气体扩散。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就是通过扩散实现 的,它使各处气体分压趋于相等。
第十章 呼吸系统
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与肺泡
呼吸系统
=
呼吸道
+
肺
一、呼吸道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
其主要功能: 1、通气功能 2、加温和湿润作用 3、防御作用 ① 鼻毛、鼻甲对异物有阻挡作用 ② 粘液;纤毛运动 ③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④ 免疫球蛋白作用 ⑤ 喷嚏反射和咳嗽反射
二、肺泡
第五节 呼吸的调节
第六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
• • • • • 防御功能 代谢功能 酸碱平衡 体温调节 挥发气体排泄
Hb氧容量
100ml血的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Hb氧含量
Hb氧饱和度
100血的Hb实际结合的氧量。
Hb氧含量和Hb氧容量的百分比。
Hb氧饱和度 = HbO2/(HbO2+ Hb)*100%
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是反映O2与Hb氧结合量或氧
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与氧分压正相关。
Ⅰ型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Ⅱ型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肺通气的动力
呼 收 缩 吸 廓 缩 小 肺 扩 张 脏 缩 小 肌 舒 张
原动力:呼吸运动是 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 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 差。
胸 扩 张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 气 呼 气
腹式呼吸(膈式呼吸): • 由膈肌舒收引起的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 伏。 (如屈体直角动作)
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伤员进行呼吸,最后使其恢复自 主呼吸的一种急救方法。 口对口呼吸法 病人仰卧,松解衣领衣服; 清除病人口鼻中泌物和污泥、假牙等,必要时将舌拉 出来以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将病人头部后仰,使呼吸道伸展; 将病人鼻孔捏紧,以免漏气; 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向病人口内均匀吹气,吹气16 -18次/分,直到病人自动呼吸恢复为止。 口对鼻呼吸法(将病人口唇紧闭)。
软骨 平滑肌 动脉 毛细血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静 脉
肺泡囊
肺泡
呼吸膜示意图:
呼吸膜包括至少6层结构
O2
CO2
6层<1μm厚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choline, DPPC), 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在肺泡的液-气界面上形成单分 子层,并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其密度。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既可防止小肺泡的 塌陷,也不致大肺泡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 定性,有利于吸入气在肺内得到较为均匀的分布。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支路
#43;,即失去运O2 能力; ② 胎儿Hb(α 2γ 2)对O2的亲和力大,有助于
胎儿血液流经胎盘时从母体摄取O2;
③ 异常的Hb运O2功能降低; ④ CO的影响:妨碍Hb与O2的结合, 同时妨碍对O2的解离。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肺容量及其变化
1)潮气量 (TV) 2)补吸气量 (IRV), 深吸气量(IC) 3)补呼气量(EVR) 4) 肺活量(VC) 5) 肺总量(TLC) 6) 余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
第三节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和溶解度
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表:气体的分压 mmHg和容积百分比 (%) 干燥空气分压 气管空气分压 肺 泡 空 气 分 压 mmHg(%) mmHg(%) mmHg(%) 160(21) 140(19.6) 104(14.6) 47(6.2) 0.3(0.04) 600 760 564 760 47(6.2) 40(5.2) 569 760
2.温度的影响
① 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O2 的释放; ② 温度降低,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温度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可能与温度影响了H+ 的活度有关:温度升高,H+活度增加,降低了Hb 对O2的亲和力。
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升高 降低 右移 2,3-DPG浓度 →Hb对O2亲和力 →氧解离曲线 降低 增加 左移 机制: ①2,3-DPG与Hbβ链形成盐键,促使Hb变成T型; ②2,3-DPG可提高H+浓度,通过波尔效应影响Hb 对O2的亲和力。
降小于大气压1~2mmHg 气体入肺
呼气:胸廓、肺回位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增大
大于大气压1~2mmHg 气体出肺外流进入大气
肺内压 = 大气压±1~2mmHg
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图: 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及呼吸气 容积的变化过程(右)和胸膜腔内压直接测量示意图(左) (1mmHg=0.133kPa, 1cmH2O=0.098kPa)
氧解离曲线
1.氧离曲线上段 Hb 与 O2 结 合 部 分 , 曲线平坦,PO2的变化对 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2.氧离曲线中段 曲线坡度较陡,PO2 稍有降低,氧饱和度就 明显减小 。 3.氧离曲线下段 HbO2解离出O2,曲 线坡度最陡,PO2稍降 低,HbO2就大大下降。 代表了O2的储备。
呼 收 缩
吸
肌 舒 张 缩 小
胸
扩 张
廓
肺
扩 张 缩 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 气 呼 气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70%)----------静态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30%)------动态阻力 气道阻力(80%) 惯性阻力(10%) 粘滞阻力(10%)
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