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呼吸系统 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PPT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呼吸
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脏壁分两层 肺根周围相移行 负压密闭胸膜腔 左右各一互不通 肋膈胸膜转折处 肋膈隐窝半环形 炎症渗液向下流 隐窝变钝称液胸
呼吸 概念:
纵隔
是两侧纵隔胸 膜之间所有器官 和组织的总称。
呼吸
纵隔分区
分区:上、下纵隔 下:前中后
内容:复杂 临床:肿瘤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呼吸
喉的软骨
喉的前面观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喉的后面观
呼吸
呼吸
喉的前面观
喉的连接
甲状舌骨膜 环杓关节 环甲关节
环甲正中韧带
喉的后面观
呼吸
甲状舌骨膜 喉结
环甲肌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呼吸
后面观
喉肌
甲杓肌 杓横肌 杓斜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侧面观
呼吸
声门开大肌 环甲肌 环杓后肌
声门括约肌 环杓侧肌 杓横肌 杓斜肌
呼吸
鼻旁窦开口部位 泪管开口在最下 鼻涕一把泪一把 中道额窦上颌窦 筛窦前中莫丢下 筛窦后群上鼻道 蝶筛隐窝只有它
呼吸
喉
组成: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 界限:上-会厌软骨上缘,下-环状软骨下缘 交通:上通口咽,下通气管 毗邻:前-皮肤,筋膜,肌肉
后-咽 两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 功能:呼吸道和发音器官
呼吸
喉的结构 甲状环状杓会厌 软骨支架韧带连 环甲环杓两关节 两组喉肌功能全 扩大缩小声门裂 声带松紧它也牵
呼吸
喉腔
前庭襞 声襞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喉室 声门下腔
呼吸
分界:C6~T4下缘
气管
长度:约10cm
呼吸系统医学组织学

二呼吸系统医学组织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气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2、掌握肺导气部及呼吸部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移行关系。
3、熟悉肺泡隔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实验器材和材料] 1、显微镜。
2、VCD实验教学碟片。
3、组织标本:(1)气管。
Susa液固定,横断石蜡切片,HE染色(2)肺。
Susa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看VCD实验教学指导内容:1、光镜结构:鼻甲切片(观察鼻嗅部粘膜及呼吸部粘膜的组织结构)、气管、肺血管注入标本。
2、超微结构:型肺泡细胞、气管上皮细胞。
二、自行观察标本:(一)气管(HE染色)肉眼观察:切片为环状,管壁中有蓝色半环形圈,为气管软骨环,缺口侧为气管壁的背侧。
低倍镜观察:由腔面向外分清气管三层结构:1.粘膜: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被覆腔面的一蓝紫色细带。
细胞分界不清,上皮的表面和基底面都很平整,但细胞核的高低不一致。
游离面有一条粉红色的细线诶纤毛基膜厚而明显,着红色。
2)固有层:由含细密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内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并有腺导管的纵横断面。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混合性腺体、血管及神经等。
3.外膜:最厚,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在软骨环缺口处可见平滑肌纤维束,大部分为纵切面,小部分为横断面,注意与致密结缔组织相区别。
此层也可见到混合性腺体。
高倍镜观察:1,在粘膜层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夹有杯状细胞。
2.在固有层与粘膜下层交界处可见有红染的、呈小亮点状、横断的弹性纤维层,此层属于粘膜层,可作为固有层与粘膜下层的分界(二)肺(HE染色)肉眼观察:为一小块海绵样组织,大部分是肺的呼吸部,其内有大小不等的腔隙,是肺内各级支气管的断面和动、静脉的断面。
低倍镜观察:肺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管腔及肺泡,在肺泡之间的一定部位可见各级支气管及伴行的较大血管。
一、导气部: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1、小支气管:为标本中管腔最大者。
第十次课呼吸系统动物解剖与组织学详解演示文稿

鼻嗅部粘膜
第十八页,共40页。
(二)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有许多管泡状浆液
性腺,称嗅腺,具有溶解,刺激等作用,
第十九页,共40页。
第二节 咽 和 喉
第二十页,共40页。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气管与支气管
犬的气管横断面
1:黏膜 2:气管软骨 3:外膜
4:气管肌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呼吸系统
第十一页,共40页。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第十二页,共40页。
第一节 鼻 腔
第十三页,共40页。
鼻腔内表面衬有鼻黏膜。鼻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
成。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 嗅部。
犬的头部纵切面(切除鼻中隔)
1:右外鼻孔 2:下鼻甲 3:上鼻甲 4:筛鼻甲 5:额窦 6:硬腭 7:犁骨(部分切除)8:舌 9:口咽部 10:软腭 11:会厌 12:鼻咽部 13:底舌骨14:气管 15:食管
二、呼吸部
占鼻腔的大部分,黏膜呈粉红色,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 (一)上皮 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二)固有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含毛细血管和静脉 丛 。可使吸入的冷空气变暖。鼻腺
第十六页,共40页。
三、嗅部
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嗅细胞:双极感觉神经元
嗅泡和嗅毛
➢支持细胞
➢基细胞
第十七页,共40页。
第十次课呼吸系统动物解剖与 组织学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40页。
优选第十次课呼吸系统动物解 剖与组织学
第二页,共40页。
胃
贲门
位于食管与小肠之间,分
单室胃和多室胃两类。
呼吸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对呼吸系统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了解基因在呼吸系 统中的表达情况和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分析
通过对呼吸系统中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了解蛋白质在呼吸 系统中的表达情况和调控机制。
长以及肺泡的发育等。
肺的发育关键时期
肺的发育关键时期包括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和新生儿期。在这段时
间内,肺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成熟, 为出生后的呼吸做好准备。
影响肺发育的因素
影响肺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等。这些因 素可能会引起肺发育异常,导致 出生后出现呼吸系统疾病。
肺的组成结构
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与疾病的发生
01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异常可能导致 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等。
02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呼吸系统 胚胎发育的影响也可能增加后天 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05
呼吸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 方法
解剖学方法
尸体解剖
呼吸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道组织学 • 肺组织学 •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 • 呼吸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 呼吸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前景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鼻腔
呼吸系统的主要入口,具有滤 过、加湿、加温等功能。
喉
04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
呼吸系统胚胎发育的过程
呼吸系统的胚胎发育始于胎儿 期的第4周,此时肺部开始发育, 形成原始支气管和肺组织。
呼吸系统—呼吸道(组织胚胎学课件)

功能:分泌的黏液能黏附气
体中的尘埃颗粒、细菌和溶 解有害物质,参与形成黏膜 表面的黏液屏障。
光镜图
电镜图
02 气管黏膜
刷细胞
形态: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 功能:未定。细胞基部与感觉神
经末梢形成突触,故认为其可能 具有感受刺激的功能。
刷细胞
02 气管黏膜
基细胞
形态:锥体形,细胞矮小,位于
✓ 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A.嗅细胞(双极神经元)
B.支持细胞
C.基细胞
A
✓ 固有层--富含血管
C
D.嗅腺(浆液性)
E.嗅神经
嗅
上
B
皮
固
D
E
有
层
嗅部黏膜模式图
03 嗅部
(1)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嗅毛
✓ 嗅细胞
嗅泡
• 形态:树突末端膨大成球状嗅泡,嗅泡发
出嗅毛,嗅毛是嗅觉感受器,可感受刺激。 树突
(2)固有层:细密的CT
含较多弹性纤维,常见淋巴组织、浆 细胞、肥大细胞等。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IgA,与黏膜上皮 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在管腔内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03 气管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疏松CT
•混合性腺→粘液,溶菌酶 •淋巴组织→SIgA
气管腺
04 气管外膜
•疏松CT + “C”
1 2
3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1. 黏膜层: (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 (2)固有层内有很多淋巴细胞、 和小血管,可见腺导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2.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 分界,内有较多的混合性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2
上皮:纤毛细胞 克拉拉细胞
(Clara cell)
含蛋白水解酶→分解粘液 有较多的氧化酶系→解毒 可分裂分化→纤毛细胞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3
(三)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
•管壁上出现肺泡开口; •上皮由柱状→立方; •Clara 细胞和纤毛细胞; •薄层LCT和少许环行平滑肌。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4
2.肺泡管(alveolar duct)
•肺泡开口增多; •管壁少,呈结节状
•表面为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内有平滑肌。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5Leabharlann 3.肺泡囊(alveolar sac)
•几个肺泡共同开口处; •肺泡开口间无管壁。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0
(二)导气部
1.管壁结构变化规律
• 管壁变薄,3层分界不明显;
①上皮:
②
假复层纤毛柱状→单层纤毛柱状
杯状细胞渐减少→消失;
②腺体:减少→消失; ③软骨块:变小、减少→消失;
平滑肌:相对增多→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 粘膜皱襞渐出现→明显
2023/12/30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1
2. 终末细支气管 (terminal bronchiole)
呼吸系统 组织学
16
4.肺泡(alveolus) (1)一般特点 多面形薄壁囊泡; 单层肺泡上皮围成: 相邻肺泡间的CT称肺泡隔; 有肺泡孔。
2023/12/30
呼吸系统组织学

导气部- 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
EM: :
克拉拉细胞, 克拉拉细胞, 柱状, 柱状, 游离面 圆顶状 凸向管腔, 凸向管腔, 顶部胞质内 有 较多低电子密 度的分泌颗粒. 度的分泌颗粒 分泌物为糖蛋 白,形成保护 膜。
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 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克拉拉细胞(TEM) 克拉拉细胞
呼吸部-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
吸烟诱发呼吸道疾病与肺癌
吸烟过程中可产生60多种致 吸烟过程中可产生 多种致 癌物质, 癌物质,与肺癌关系密切的 主要有: 主要有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 及亚硝胺。 及亚硝胺。这些致癌物质可 引发一系列使上皮细胞生长 和调节失控的重要事件, 和调节失控的重要事件,造 成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害, 成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害, 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所以, 细胞癌变。 最终导致细胞癌变。所以, 远离烟草,不吸烟、控烟, 远离烟草,不吸烟、控烟, 是我们预防肺癌的健康生活 方式。 方式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EM) 型肺泡上皮细胞( )
肺泡隔
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有连续毛细血管、 有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 成纤维细胞、 维,成纤维细胞、肺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而来,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而来, 分布于肺间质,肺泡隔、 分布于肺间质,肺泡隔、 肺泡腔。活跃吞噬功能, 肺泡腔。活跃吞噬功能, 吞噬尘粒、细菌, 吞噬尘粒、细菌,发挥免 疫防御作用。 疫防御作用。 尘细胞:吞噬了较多尘粒的肺巨噬细胞。 尘细胞:吞噬了较多尘粒的肺巨噬细胞。
气-血屏障(TEM) 血屏障( )
肺间质
(三)肺间质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0章呼吸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1、下列关于大叶性肺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细菌感染引起B、病变多从肺泡开始C、炎症不破坏肺泡壁结构D、患者常有胸痛及咳铁锈色痰E、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解析:大叶性肺炎是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正确答案:E2、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不包括()A、蜂窝肺B、脓气胸C、纤维素性胸膜炎D、肺肉质变E、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解析: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①肺肉质变;②肺脓肿或脓胸;③胸膜肥厚或粘连:由纤维素性胸膜炎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引起;④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⑤感染性休克。
正确答案:A3、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的大叶性肺炎易发生的并发症是()A、感染性休克B、脓胸C、纤维素性胸膜炎D、肺肉质变E、败血症解析:大叶性肺炎病灶中的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渗出物不能完全溶解而发生机化,形成肺肉质变。
正确答案:D4、渗出液中检出肺炎球菌,提示大叶性肺炎病变处于()A、充血水肿期B、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C、灰色肝样变期D、溶解消散期E、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解析:灰色肝样变期时,渗出物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且特异性抗体已形成,可吞噬杀灭致病菌,故导致病菌不易检出;溶解消散期,肺内的炎症已经消散溶解,更不易检出致病菌。
正确答案:E5、患儿,男,2岁。
近几日出现发热、咳嗽,伴黄色黏液脓痰,胸透见两肺下叶散在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
其最可能的病变是A、干酪样肺炎B、大叶性肺炎C、小叶性肺炎D、间质性肺炎E、转移性肿瘤正确答案:C6、下列不属于小叶性肺炎的是()A、手术后肺炎B、吸入性肺炎C、麻疹后肺炎D、坠积性肺炎E、巨细胞肺炎解析:麻疹性肺炎时出现的巨细胞较多,又称巨细胞肺炎,为病毒性肺炎。
正确答案:E7、下列病理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是A、常有肺泡结构的破坏B、肺泡间隔水肿,炎细胞浸润C、肺泡内常有大量纤维素渗出D、局部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E、一般不检出病毒包涵体解析:病毒性肺炎镜下表现主要为肺间质的炎症,而非肺泡结构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型
毛细血管
肺巨噬细胞
Ⅰ型
毛细血管
Ⅱ型肺泡细胞电镜图
表面活性物质:板层小体的分泌物;在肺泡上皮 表面展开形成一层薄膜。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缺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性肺气肿
Ⅱ型肺泡细胞功能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稳定肺泡大小; 增殖分化为两种肺泡上皮细胞。
克拉拉细胞
(二)呼吸部
包括: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不完整,管壁上出现少量肺泡;
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下 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肺泡开口处上 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
呼吸性细支气管
★
★
★
肺泡★
2. 肺泡管
管壁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开口处有结节状膨大。 膨大的表面有扁平上皮,内部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1. 简述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2. 简述I、II型肺泡细胞的光、电镜结构 及功能。 3. 何谓气-血屏障, 试述其构成及功能。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Ⅱ型肺泡细胞
1)Ⅰ型肺泡细胞
LM:细胞扁平,含核部分略厚,其余部分 很薄。
功能: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肺泡上皮细胞光镜图
Ⅰ型
Ⅰ型 Ⅱ型
肺泡上皮细胞
Ⅱ型
Ⅰ型肺泡细胞电镜图
2) Ⅱ型肺泡细胞
LM:体积较小,呈立方或圆形,散在于Ⅰ型肺泡
上皮细胞之间。
EM:游离面有短小的微绒毛,细胞器发达。核 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性板层小体,主要 成分为磷脂等。
肺巨噬细胞和尘细胞
尘细胞
肺巨噬细胞
尘细胞
肺巨噬细胞与矽肺的发病
肺巨噬细胞吞噬毒性颗粒(SiO2微粒)后,在 间质和淋巴管中运行,反复崩解、吞噬,数目 不断增多,甚至堵塞淋巴管。
含矽尘的巨噬细胞可释放一种致纤维化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形成结节状纤维
化——矽肺、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思考题
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 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气血屏障
(三)肺间质和肺巨噬细胞
间质: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
经等,含有较多弹性纤维和巨噬细胞。
肺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广泛分布 于肺间质,以肺泡隔中最多,具有活跃的吞噬 功能。 尘细胞:吞噬了较多尘粒的肺巨噬细胞。
肺泡管
肺泡管
肺泡管
肺泡管
3. 肺泡囊
与肺泡管相延续,是许多肺泡共同开口的囊腔。 结构与肺泡管相似,但开口处无平滑肌,只有
少量结缔组织,不形成结节状膨大。
呼吸部
肺泡 肺泡管
肺泡囊
呼吸部
肺泡囊
肺泡
4. 肺泡
为半球形小囊,开口于呼吸部的管腔 是肺内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由单层肺泡上皮及基膜组成。
肺泡隔
丰富连续 毛细血管 巨噬细胞
弹性纤维
肺泡隔
弹性纤维:与吸气后
肺泡回缩有关。 毛细血管:进行气体 交换 巨噬细胞:吞噬
(3)肺泡孔
相邻肺泡之间气体流通的小孔,每个肺泡
壁上可有一至数个 可均衡肺泡间气体的含量。
肺泡孔
(4) 气血屏障
又称呼吸膜,是肺泡内O2和血液中CO2进行
支。
肺
浆膜
实质
间质
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
肺内导气部 段 支 气 管 终 末 细 支 气 管 呼 吸 性 细 支 气 管 肺内呼吸部
支 气 管
叶 支 气 管
小 支 气 管
细 支 气 管
肺 泡 管
肺 泡 囊
肺 泡
肺小叶
(一)导气部
肺导气部随着管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 变薄,以下结构发生变化:杯状细胞、腺体、 软骨片、平滑肌。
气管
上皮
基膜
固有层
上皮
上皮:五种细胞
纤毛细胞:密集的纤毛为运动装臵。——净化 呼吸道 杯状细胞:胞质中含有粘原颗粒。分泌物参与 构成粘液屏障 刷细胞 :微绒毛如刷状,感受刺激 小颗粒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位于深 部,分泌物可以调节平滑肌收缩 和腺体分泌。 基细胞 :干细胞,可增殖分化。
刷细胞
基细胞
小颗粒细胞
气管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固有层
疏松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较多;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 弥散淋巴组织。其中,浆细胞较多,发挥免 疫防御功能。 2、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混合性的气管腺。
气管
基 膜
浆细胞
血 管
气 管
上皮
粘膜层
(固有层)
粘膜下层
外膜
气管
固有层
粘膜下层
两种肺泡上皮细胞之比较
I型肺泡细胞 形 态
数 量
II型肺泡细胞
立方形,体积小 多 覆盖面积小 细胞器丰富,有嗜 锇性板层小体,内含 表面活性物质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增殖分化
扁平形, 无核部分极薄,体积大
少 覆盖面积大
结 构 功 能
细胞器不发达 吞饮小泡 气体交换
(2)肺泡隔与肺巨噬细胞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肺泡隔。 内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和密集的毛细血管网。 此外,还有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浆细 胞、肥大细胞、淋巴管和神经纤维等。
1 小支气管
2 细支气管
3 终末细支气管
肺的导气部管壁结构变化规律
小支气管
上皮 杯状细胞 混合腺 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多 多
细支气管
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少 少
终末细支气管
单层纤毛 柱状上皮 无 无
软骨
平滑肌
多
少
少
增多
无
完整环行
“三多
三少
三无一环”
终末细支气管
“三无一环” 上皮包括两种细胞:纤毛细胞、克拉拉细胞。 克拉拉细胞(Clara cell):细胞柱状,游离面呈圆 顶状突向管腔,顶部胞质中含有较多的SER和分泌 颗粒。1)分泌蛋白水解酶,分解粘液, 2)具干细胞性质可转化为纤毛细胞。
气管腺
3、外膜
较厚,由透明软骨环和结缔组织构成。
软骨呈“C”字形,缺口处为气管后壁,由
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连接。
平滑肌可调节管腔内压力。
气管
透明软骨
二、肺
气管
肺
概 述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等。 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 量肺泡。 支气管树:主支气管入肺后呈树枝状反复分
呼吸系统
河 北 医 大Biblioteka 马 俊 明呼吸系统概观
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气管与肺的微细结构
一 气管
管壁分三层: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
气管 支气管
肺
气 管
粘膜层 粘膜下层
外膜
1、 粘膜
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
等组成。
基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