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单篇细读

合集下载

甲骨文的解读与研究方法探索

甲骨文的解读与研究方法探索

甲骨文的解读与研究方法探索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甲骨文的解读与研究方法,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古老文字的理解。

一、甲骨文的解读方法甲骨文是以龟甲、兽骨为材料刻写而成的文字,它的形式很特殊,难以辨认。

因此,甲骨文的解读方法也很特殊。

一般来说,甲骨文的解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通过“辞”推“字”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难以辨认的,但是通过它们所处的“辞”(即整个文字的语境)可以推测出它们的含义。

因此,研究者在解读甲骨文时,往往会先分析整个文字的语境,然后再推测出其中难以辨认的字的含义。

2. 通过“形”推“音”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没有传世的音韵资料的,因此,研究者在解读这些字时,往往会通过它们的“形”(即字形)来推测它们的音韵。

例如,“戈”字在甲骨文中形似斧头,因此可以推测出它的音为“斧”。

3. 通过“古”推“今”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它所记录的内容也是与古代有关的。

因此,在解读甲骨文时,研究者还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二、甲骨文的研究方法除了解读方法之外,研究甲骨文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甲骨文研究方法:1. 考古发掘甲骨文出土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因此,考古发掘是研究甲骨文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出土地点、出土时间、出土数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2. 考证文字来源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来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卜辞和祭文。

因此,在研究甲骨文时,需要对这些卜辞和祭文进行考证,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字所表达的含义。

3. 考察书法风格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因此,在考察甲骨文时,需要对其书法风格进行分析。

例如,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书法风格较为粗犷,西周时期则趋于规范。

说文解字话甲骨精编版

说文解字话甲骨精编版

说文解字话甲骨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

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

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饗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

人之上会意为首。

《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

”即用其本义。

引申义为始为大。

例如:称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

或写作“”,从二(上)从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

故《说文》曰:“天,颠也。

”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

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

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

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

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

珏字作“”。

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

王即玉,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

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

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

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

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

或谓“”即旂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甲骨文书法作品及释文

甲骨文书法作品及释文

甲骨文书法作品及释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它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龟甲和兽骨,它被刻制成符号文字而被用来记录一些商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重要信息。

虽然甲骨文已经消失在实际应用中,但人们依然通过研究甲骨文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甲骨文书法作品及其释文,更能让今人更好地了解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步,钻研甲骨文书法作品。

甲骨文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广泛的书法类别,如篆书、隶书、楷书等。

甲骨文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感,成为书法家们的重要表现主题之一。

书法家们根据甲骨文的形式特点和艺术美学要求,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表现力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文学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的美妙。

第二步,研究甲骨文文字的释义。

甲骨文由于历史年代久远,人们的理解和记载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解读甲骨文要依赖于专业学者。

专家学者们对甲骨文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他们根据甲骨文出现的上下文和符号的形态、位置、比例等规律,进行翻译和解释甲骨文的含义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甲骨文的释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领略甲骨文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书法作品和释文总结出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的核心观点和重要概念。

因此,通过研究甲骨文图案和文字的形态,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探寻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以及深度洞察中华文明的源头。

综上,甲骨文书法作品及其释文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文化探究工作,可以为我们献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解,深刻地认识古代文化,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尘封的历史:《甲骨文》中的陈梦家

尘封的历史:《甲骨文》中的陈梦家

尘封的历史:《甲骨文》中的陈梦家作者:张卫东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摘要:《甲骨文》是彼得·海斯勒“中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

该书以中国文化符号——古文物A-Z为叙事主线,穿插了维吾尔族人波拉特的移民故事,穷尽了西方读者对中国敏感话题的所有想象。

该书所叙述或者记录、采访的人和事对丰富历史史料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在《甲骨文》中,他从一个异域文化“他者”的角度,书写了新月派诗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的历史事实,包括他的诗学思想、反对汉字拉丁化事件以及他死亡的历史细节,为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世界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陈梦家及其历史的新线索。

关键词:《甲骨文》;陈梦家;汉字;新月派一、引言彼得·海斯勒的《甲骨文:一次占卜当代中国的旅程》(Oracle Bones:A Journey Trough Time in China)是其“中国三部曲”(1)中最厚实、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被《时代周刊》评为“最佳图书奖”,同时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最佳作品奖”。

《华尔街日报》认为该书奠定了海斯勒的地位,使他成为描写中国当代最有深度的西方作家之一;《经济学人》刊文指出该书感性十足、鞭辟入里,充满了善意的幽默,而《卫报》则认为该书“感人至深又饱含知性,它所达到的叙事张力,通常在小说中才可看到。

对于中国这个快速转变的社会中,作者绘制了一幅幅生动而复杂的画面。

”(2)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时贤尚未有专门对该作品作出深刻的评论,仅有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见诸报端。

然而,该书的影响力和内涵要远远大于另外两部,值得国内学者从内容或形式上作进一步探究。

形式上,该作品采用交叉叙事的策略,将一些散乱的历史事件和对人物的采访穿插其中,看似散乱,但仍能看出其精心构思,如同玄学派诗歌中的有一根阿涅德的线。

该书命名为《甲骨文》,很明显其兴趣点在于中国历史文化。

书中以编号为不连续的A-Z的古文物为叙事主题,将一些作者想传递的意指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资料ppt课件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资料ppt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 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
❖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 文字系统。
❖ 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 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 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 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 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 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 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 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 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 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 进行哪些祭祀
.
甲骨文图片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骨文图片
.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 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 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 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 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 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 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 规模发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 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 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 《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释读

甲骨文释读

甲骨文释读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龟甲和兽骨上。

由于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甲骨文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古老且难以理解的文字。

甲骨文的释读工作需要通过对甲骨上的刻画、符号和组成部分的分析,结合先秦时期的已有文献资料,来推测其含义。

但由于甲骨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含义的变化以及甲骨上字形的破损,甲骨文的释读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议。

在甲骨文释读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各个时期的甲骨文的系统整理和比较,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解读经验和方法。

他们会结合字形、上下文和相关资料的证据,尽可能还原甲骨文所表达的含义。

甲骨文释读的结果往往涉及到对古代社会、宗教、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对甲骨文的释读,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同时,甲骨文的释读也为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甲骨文的讲解词

甲骨文的讲解词

甲骨文的讲解词1. 哇哦,说到甲骨文,你是不是觉得它就像是一串串神秘的密码?其实,这些古老的文字,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历史,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这些字看起来好奇怪。

”“是啊,但它们背后隐藏的信息可不简单。

”2. 你知道吗?甲骨文就像是古代的微博,古人把重要的事情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天气、祭祀、战争,甚至是日常琐事,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档案!“古人居然用骨头记事?”“对,而且这些记录对我们了解历史很有帮助。

”3. 当你在博物馆看到那些斑驳的甲骨时,会不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些文物就像是时间的信使,告诉我们几千年前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

“这些骨头真的有几千年了吗?”“没错,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4. 想象一下,考古学家发现一块甲骨时的心情,就像是寻宝者找到了藏宝图,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敬畏,他们小心翼翼地解读每一个符号,就像在解开一个古老的谜题。

“考古学家肯定很激动吧?”“当然,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5. 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艺术品,每一个线条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创造力!“这些文字真的很有艺术感。

”“是的,每一笔都充满了智慧。

”6. 当我们学习甲骨文时,就像是在与古人对话,虽然相隔千年,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就像是跨越时空的朋友。

“感觉和古人很亲近。

”“对,就像是在和他们交流。

”7. 甲骨文的发现,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关于我们民族起源的秘密,学者们不断地研究解读,就像是一场智力的冒险,每一次的发现都让人激动不已。

“每次发现都让人兴奋。

”“没错,就像是解开了一道难题。

”8. 你知道吗?甲骨文中的占卜记录,就像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古人通过观察动物骨头上的裂纹,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却反映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古人居然用骨头预测天气?”“是的,虽然不科学,但很有意思。

甲骨文_閊_字考_韩江苏

甲骨文_閊_字考_韩江苏

止,阳在于上为高,故艮象山也。 为径路,取其山虽高有涧道
骨。 ” 輥 輶 訛 河南偃师商城八号宫殿建筑也有木骨墙,“距离台基
也。 为小石,取其艮为山,又为阳卦之小者,故为小石也,为
周边 0.5—1 米处,有一周木骨墙槽,台基中部又有 7 道南北
门阙,取其有径路,又崇高也。 ’” 輦輱訛 这是从文字偏旁角度对
二、閊字字形分析
以往的研究成果,均认为 字从门从火两个偏旁。 从甲 骨文字形看, 字究竟从门从山或从火偏旁,需要辨析。 山 与火是甲骨文字重要的偏旁,但字形写法往往不易分辨,故 岛邦男的《殷虚卜辞综类》、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门限的记载,人类早期门限形体、材质等特征简单论述,对 理解閊字或许有启发作用。
(一)门限异称及源流 门限在文献里有多种称呼,(1) 阃,《孔子家 语·本 命 》:
“(女 子 )教 令 不 出 於 闺 门 ,事 在 供 酒 食 而 已 ,无 阃 外 之 非 仪
· 208 ·
也。” ⑩ 《广韵》:“阃,门限也。”(2)梱,《礼记·曲礼》上:“外言
柱 的 间 距 多 为 10—40 厘 米 , 柱 洞 直 径 一 般 为 10—12 厘
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有大量的长方形、半圆
文》:“邦也。 从口,戈以守其一。 一,地也。 ”用现代汉语通俗
形 房 屋 建 筑 基 址 ,其 房 屋 建 筑 出 入 口 ,有 门 限 遗 迹 ,以 第 10
语解释“或”即用戈来守卫自己的地盘。 (4)榍,《说文》:“限
号房屋正南端保存完好的出入口为例, 其门南向,“出入口
柱包围起来的小墙壁,正是阃字所表达的含义,门表达的是
义;或即邦、区域;畿指疆界、地界;它们跟门限作为内外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单篇细读
一、教材分析
《甲骨文》是我校编写的校本课程《魅力汉字》中的第二单元第一课《以图
表意聊象形》。本课的内容,在知识层面上,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甲骨文,甲
骨文的由来以及对甲骨文中的一些简单符号的认识。了解甲骨文是古代人刻在龟
骨和牛骨上的,以象形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表达意思的符号。是继第一单元总体了
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后的,真正开始具体认识汉字起源文字的课,也是学生最为感
兴趣的一个单元。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开始刚刚认识汉字不久,只是处在识字阶段。对
于识字,对他们来说又是比较枯燥的。二年级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
习甲骨文就是将现代枯燥的汉字与古时候形象的甲骨文联系在一起,学生会非常
的感兴趣。现代汉字有很多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这样也能帮助学生记忆汉
字。
三、目标设定与回溯
课时教学目标 回溯单元目标 回溯全册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甲骨文,知道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2、 知道象形文字,了解象形文字造字方法。 3、 认识简单的象形文字,会用象形文字表达意思。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教学视频,形象地感知关于甲骨文的知识,认识甲骨文的历史。 2、 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的方式,进一步感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汉字的造字规律(一)中的第一课《以图表意聊象形》。了解象形文字是最基本的造字方式。从人体、动物、器皿三方面感知象形字是直接摹拟物体的形象产生,有很强的写实性和原始图绘性质,但绝非原始图画。而是提取典型特征予以形象化、简化,具有语言符号的抽象表意功能。在“猜一猜”、“画一画”和“写一写”中,学习象形字,全册目标的第一条就明
确要求学生能说出汉字
的起源,体验先民最初
造字时的思维特点;知
道汉字演变的过程,认
识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楷书五种字体;
了解会意及指事的造字
法;掌握形旁和声旁的
表义和表音规律。本课
正是让学生从认识甲骨
文开始,知道古人造字
规律,了解汉字最初是
以图画表现手法来表达
意思的。
知认识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的了解,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体会象形字描绘事物外形的特点;认识一些和动物、器皿有关的象形字;运用动物象形字作画,编故事,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
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合
作学习,在活动中遵守
小组合作和学习的规
则,愿意在小组内表达
自己的见解,倾听组员
意见,乐于合作和分享。
也是本册教材中的能力
目标的重点。最终在了
解汉字、学习汉字、书
写汉字的过程中,感受
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
魅力所在,并从汉字的
学习经历中获得乐趣。
四、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
一、 认识甲骨文 1、 带着三个问题观看学习视频(一):1了解什么是甲骨文?2古人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3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2、 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视频观看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视频中的动画人物形象生动的演绎,
对于二年级低龄学生来说,更加容易接
受。
教师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看视
频,也是让学生有目的的观看学习视频,
同时学会记录视频中重点内容,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二、 从甲骨文中找象形 (一) 猜猜“它”是谁 1、 出示含有象形文字一幅画,找找里面有些什么字:日、月、火、木、人、牛、羊、等简单象形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字? 2、 了解象形文字造字规律。 (二) 文字对对碰 本环节中,通过两个小活动,让学
生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文字,了解象形
文字的造字规律。
第一个活动是通过“猜一猜”,从字
形上猜测这个字的意思。
第二个活动则是通过现代文字和象
形文字的对对碰,一方面从字形猜测文
字,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观察古代象形文
字和现代文字的异同,了解汉字中有许
1、 出示现代文字和象形文字,做对对碰游戏。 2、 总结:从象形文字的现代汉字的演变。 多文字是从象形文字逐渐转化而来的。
三、 学学古人传书信 1、 小组合作,利用今天所学的象形字,画一封信,表达一种意思或一句话。 2、 小组交换信,猜测信里的意思。 3、 小结。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学学古人,用象形文字来”写“一
封信”,表达一句话或一个意思,再进
行交换信件,进行进一步“解密”,让
学生感受古代人是如何使用他们的文字
传达意思的。
朱贇
20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