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八章《速度和力》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八章《速度和力》知识点大全知识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在速度的计算中,距离和时间的单位要保持一致。
知识点2: 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图示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可以通过速度箭头的方向来表示速度的方向。
箭头的长度表示速度的大小。
知识点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平均值。
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值。
知识点4: 速度与距离、时间的关系速度与距离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速度一定时,距离和时间成正比关系;当距离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当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距离成正比关系。
知识点5: 初速度、末速度和变化量初速度是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末速度是物体结束运动时的速度。
变化量是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知识点6: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产生运动。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知识点7: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三种:力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力使物体发生速度变化,力使物体发生方向变化。
知识点8: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 = 力/ 面积。
在计算压力时,力和面积的单位要保持一致。
知识点9: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原来的多个力相同。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称为分解力。
知识点10: 重力和重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量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重量的计算公式为: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知识点11: 弹力和弹性变形弹力是物体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的力。
弹性变形是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
知识点12: 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知识点13: 固体表面的静摩擦力当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与地面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时,物体受到的力就是静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 一、物体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的规律 • 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状 态不变
• • • • • • • • • 亦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合=0) 2、物体受一个力或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F合≠0)
二、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为物体在不 受力时也可以运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它必定受 到力的作用。 三、如何分析物体受到何种力(一重二弹三摩擦) 1、物体一定受到重力 2、再看物体是否受弹力(推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浮力) 3、然后再看物体是否受摩擦力。 总的规则是:物体是否受某一个力,必须能够找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1。从楼上掉下的物体运动变快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发发生的。 2。静止在球场上的足球用脚一踢它就运动起来。
• 请同学们思考: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 运动这句话正确吗?
P34 8.4 力与运动
• 教学目标: • 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正确认识力与运 动的关系
苹果
刹车
马拉车
发射火箭
P
34
8、4
力与运动
f F压 G
解:物体处于静止状态f与G是一对平衡力, f=G=30N,当压力F增 大时,而G没有变所以摩擦力也是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说明没有例外。
“保持”表示跟前面相同。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①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②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不同时存在.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关于惯性:(1)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等均无关.(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4)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里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第八章 力与运动》知识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则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仍保持静止。
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速度等其它因素无关。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滑动摩擦力作用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研究静摩擦力时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拉力和摩擦力形成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扔出去的石块、跑出去的球运动一会儿会停下,摆动的秋千会停下,他认为:如果要使 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2. 伽利略的观点:他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实验推理:物体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0,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二) 牛顿第一定律1. 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注意: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 实验定律,是推理概括出来的。
但是,由该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三) 惯性1 .现象探究:惯性现象探究归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就是 实验结果: 表向状况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毛巾棉布木板3 .实验探究:(小车实验)毛巾表面 棒布泰面 木板米面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特性,运动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的特性。
2. 对惯性的三点认识:(1)惯性的普遍性:(2)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3)惯性与力的区别:3 .惯性现象及解题方法:有利有害,趋利避害。
注意: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应说“由于惯性”。
二、二力平衡(一)二力平■衡的条件1 .现象探究归纳总结:物体虽然受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 .二力平衡:c3. 二力平衡条件:(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 .已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小明用150N的力,推着重500N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150NB.小车所受合力为350NC.小车受到的阻力是150ND.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150N。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清单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第1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两种观点(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认为: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斜面、棉布、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棉布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3)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的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4)实验记录表表面材料阻力大小小车运动距离小车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最短比较棉布中比较长比较木板小最长最【分析与论证】对物体运动的阻碍程度反映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对上述实验结论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流与讨论】(1)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②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木板表面
在同一斜面的同 一高度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棉布 木板 某表面
大 小 更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s /m
小车速度减小 的情况
快 慢
更慢
结论
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小____,小车运动的 距离越___长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_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二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物体只受拉力和 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F 非平衡力 向上加速:
运动状态改变 F>G
向下加速: G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 且是非平衡力。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三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讲授新课
小结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讲授新课
一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只受两个力
二力平衡
2.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讲授新课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八章 力(二)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八章力(二)二. 重点、难点1. 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2. 知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N/kg 的物理意义;3. 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三. 知识点分析(一)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大小:(1)在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大小相等;(2)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g值:G/m=g ,g=9.8N/Kg ;(4)重力大小计算式:G=mg。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
5. 重力与质量的区别:(1)概念:(2)符号:G、m(3)单位:N、Kg(4)测量工具:弹簧秤、天平(5)方向:竖直向下、无(6)与位置的关系:有关、无关(二)二力的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条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2)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5Kg=49NB. 5Kg=5NC. 5Kg=5Kg×9.8N/Kg=49ND. G=mg=5Kg×9.8N/Kg=49N。
分析: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它们之间没有大小关系,因此只能说质量是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9N,即D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选项D正确。
说明:本题中所叙述的前三个选项均为同学们在平时作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哪些物体能产生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
观察物体形变大小 与外力大小的关 系!!!
结论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 越大 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越大。 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 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就越长。 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提环、弹簧、指针、刻度盘、 提环、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
读出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活动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用手拉秤钩,使指针指在1N 、5N , 、用手拉秤钩,使指针指在 感受一下1N 的力有多大。 感受一下 、5N的力有多大。 的力有多大 2、将钩码和木块分别挂在秤钩上,读出 、将钩码和木块分别挂在秤钩上, 它们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它们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3、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秤钩 、 用力拉头发, 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 拉力的大小。 拉力的大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了解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 了解测力计的量程, 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3)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若不在,应调零。 若不在,应调零。 (4)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 测量时, 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 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 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其他几种测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握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牛, 牛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 女子大约是390牛,一般人右手的 女子大约是 牛 最大握力大约是560牛,左手的大 最大握力大约是 牛 约是430牛。 约是 牛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 岁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 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 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 1.72N,30岁组的平均约 岁组的平均约1.5N ,40岁组的平 岁组的平均约 岁组的平 均约1.38N ,60组的平均约 组的平均约0.95N ,10岁以下 均约 组的平均约 岁以下 的平均约0.84N 。 的平均约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
受力发生形变, 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 弹性。 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 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塑性。 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 弹力。 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