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PS资料在一次鄂东初夏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
5 0 50 4 0 4 0 30 30 2 0 20 10h a和10h a 5 、0 、5 、0 、5 、0 、5 、0 、5 P 0 P
共2层, 1 进行各种天气学降水运动的诊断计算。
2 降水运 动诊断计算
21 水汽、 . 云水 、 冰 和 雨 水 通 量 散 度 及 凝 结 函 数 云
有关 , 其移 向移速 与高空槽引导气 流及 低层冷暖 空 降水 率 按天气学 , 柱可降水 量 ( ) 凝结 函数降 ]气 、 气 和 切变 线 活 动 有 关 , 可 在 移 动 过 程 中发 展 。 当 并
收 稿 日期 :0 1 0—1 修 订 日期 :0 2- 1— 4 2 1 —1 4; 21 0 0 。
基 金项 目: 中国气象局公 益性行业 ( 象) 气 科研专 项“ 量 降水估计 ( E) 短期定 量降水 预报 ( P ) ( 定 QP 和 Q F ” GⅥ{ 2o 0 OO 及 Y 09 6 1 ) “ 华南持续性暴雨 中尺度特 征诊 断分析和预报技术 研究” G H 0 16 0 ) 同资助。 ( Y Y2 10 0 3 共 作 者简介 : 辜旭赞 , ,9 6年生 , 男 15 研究员 , 主要从事数值模 式与天气预报技术 研究 , — l :u u a@ 13 cm。 E ma g x zn 6 .o l
( C e E 中采集 的观测资料作 L P S H R X) A S同化 , 生成 1 L P A S中尺度分 析模式大气 华南、 中、 华 江淮 和长江三角洲 4个观测 区, 空间分 采用 S H R X 中 L S中 尺 度 局 地 分 析 模 式 C eE P A 辨率为 5k 时间分辨率为 3h的 S H R X 中尺度 m、 C eE 大气 , 水平 分辨 率 为 5k , 日 0 、5 0 、 11 、 其 m 逐 20 、8 1 、4 分析场。经统计 和分析表 明,C e E 中尺度分析 1 、0时和 2 SHR X 72 3时 ( 京 时 问 ) 8个 时次 , 直 分 层 北 共 垂 场的位势高度 、 温度 、 相对湿度和风 向风速误差均在 1 5 1 0 5 9 5 0 8 01 0 7 0、 0 6 0、 0 0 0 0 0 9 0 2 9 0 5 0、 5 7 0 5 6 0、 8

应用LAPS系统分析风,温度,云和降水

应用LAPS系统分析风,温度,云和降水

应用LAPS系统分析风,温度,云和降水
范蕙君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环境研究院的预报系统实验室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尺度分析系统,称炎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

其目的是为改进0-6小时的短时天气预报,这是一个实时的资料同化,处理系统,它可以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气象信息,经过四维同化处理,生成每小时一次的实时产品,其水平格距为10公里,垂直分辩率为50百帕。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范蕙君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
【相关文献】
1.浅谈水稻风垛通风降水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J], 李文东;靖桂云;孙巍
2.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模拟中的初步应用:模拟降水和风场的对比 [J], 李柏;周玉淑;张沛源
3.HY-2卫星近海面风场资料融合及在海上天气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J], 苗春生;高雅;王坚红
4.一个新动力因子在登陆台风“凤凰”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 [J], 周冠博;冉令坤;高
守亭
5.双雷达风场反演拼图在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降水精细预报中的同化应用试验 [J], 王叶红;赵玉春;罗昌荣;韩颂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APS分析场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LAPS分析场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s gL P (o a a a s dpeit nss m)a a s edt s mi t v r u ee rlgcl a i A S 1c l nl i a rdci y t n y sn o e n l i f l oas l e ai s t oo ia d— ys i i a o m o
S i3 ( :9 -0 . i hns) c,5 4)3 143 (nC iee
L S分 析 场 在 一 次 强 对 流 天 气 过 程 尺 度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AP
刘 寿 东 唐 玉 琪 邵 玲 玲 刘 红 亚 , , ,
(. 1 南京信息5 程大学 应用 气象学院 , 2 江苏 南京 2 0 4 2 上海市 中心气象台 , 104;. 上海 20 3 ) 0 00
LuS o -o g T n uq,h oLn —n ,t 12 1 . h p l ao fL Spo ut i ssaea a s fasvr tr J . rn mo i h ud n ,a gY —iS a igl g e a.0 2 T eapi t no AP rd c nmeocl l i o eees m[ ] TasAt s i ci s n ys o
摘 要 : 用 L P (o a a a s n rdcinss m) 利 A S 1cl n l i adpeit yt 同化 系统融合 多种观 测 资料 , 2 1 ys o e 对 0 0年 8月
2 日发 生在 上 海的 一次 强 对 流 天 气过 程 进 行 中尺 度 分 析 。 结 果表 明 , 次强 对 流 天 气 主要 是 由 5 这 中、 空 中尺度 辐 合 系统 直接 触发 形成 的 。强对 流形 成 阶段 , 面有 分散 辐合 形 成 并逐 渐 加 强 , 低 地 成 为触 发 中尺度 垂 直环 流的 主要机 制 , 直结 构上 出现低 层 辐合 高层 辐散 的有 利 配置 , 暴 中心 附近 垂 风

鄂东北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鄂东北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析 2004年 9 Jj 2-6日川 东 、渝北 地 的持 续性 暴 雨指 m两 I幸i低 m或 强对 流特 ,长 l00—2{}Okra ,影响 尔北 的 I} 度 带
涡 『)= :l 太 平 洋 fIiIJI 滞 东 侧 In /f 能顺 利 东 移 是 导 敛 陔地 仃冷锋 雨 带 、梅 I:l:j锋 雨t}{
总结预 报 暴雨 天 气的 中尺度 因子 从 而 为预 报 区域 性 强 降水 ,确 定 降水 落 区提 供依 据
关键 词 :鄂 东北 ;暴 雨 ;中尺 度
中图分 类号 :P46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2096—4390(20l 2l一0031一()2
1 概 述
小 度 系统 特 性
鄂东 J匕怂 一个卡¨埘独 的 域 地理 化 ,包 括黄 冈 、孝感
2.2中 度火 气 系统 小特
个地 不11随州 l 鄂 东北 以低 IhIJ I 陵 为土 . 有大 洪 山 ,北 有 桐 2.2.1水平 度 小 、,Ii命 期
柏 … 、大 圳Il1,南以 K江为 界 ,深受 热 夏 季风影 响 ,在 复杂 的 2.2.2气象 要 素梯度 久 ,人 烈
着 于 醛 I:I’j人 气过 程 的 巾 度特 分
析 ,结 合 雩 力:,{EI 俸情 况 ,讨沦 ·} 』
天气 系统 埘 ,jl 粥 、 暴 等对流性 人
气的 特点
2.1 f11 J 人 系 统 定 义
r}, 度 人 系统 足 大 』 度 j小
度之 间 的火 系统 , 水平 『u】』 度
时降 水节 ≥5()毫 米 的雨称 为 “暴雨 ”(rf] 象 定 义 ) 按 降 水 气 旋性 辐合 『}I心 、辅合 线 、 变线 等 据 统 湖 J匕竹 6-7川 90%

武汉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和机理分析

武汉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和机理分析

第40卷第13期2009年7月人 民 长 江Y ang tze R i verV o.l 40,N o .13Ju l y ,2009收稿日期:2009-05-12作者简介:黄艳芳,女,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湖北分局,工程师,硕士。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3-0045-03武汉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和机理分析黄艳芳1胡 迪1阎 雍2(1.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湖北分局,湖北武汉430302; 2.岳阳市气象局,湖南岳阳414000)摘要:为了研究/85030武汉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 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和物理量场分析。

结果表明:低空切变和地面弱冷锋的相互配合而生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 CS(m esosca le convecti ve system )。

暴雨区上空具有同向双圈垂直环流结构特征。

M CS 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显示出对流风暴云特点,M CS 的中高层具有类似于热带气旋一样的暖心结构特征。

根据湿位涡守恒和倾斜位涡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 CS 形成及发展的原因。

强对流不稳定是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条件,条件对称不稳定是辅助因素。

关 键 词: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湿位涡;不稳定;特大暴雨中图分类号:TV 122.1 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我国大气科学界一直十分关注暴雨问题并且通过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1~3],暴雨的发生是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这种造成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 esosca le Convecti ve Syste m,简称M CS )常伴随低涡的发生而发生,并多出现在冷切变或暖切变附近。

一些观测事实发现有些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或内部,要真正揭示出各类暴雨的本质特征及形成机理,仍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张家国;岳阳;王珊珊;邓红;张蒙蒙【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新一代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等,分析了2008年7月1日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以及地形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鄂东北暴雨与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红安等地特大暴雨就是中尺度气旋波冷切变上激发的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相继东移产生的;中尺度气旋形成于黄淮锋面气旋波发展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态、结构特征较好地反映了该中尺度气旋波发展过程;对流易在红安西侧加强,同冷空气沿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南下与天气尺度西南气流交汇形成局地中尺度辐合线有关;红外云图上特大暴雨MCS形态为指状云团,由不同生命史阶段的子云团构成,是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云团的显著特征。

%Using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al data,radar data,satellite images and so on,the excessive rain in northeast Hubei province on 1 July 2008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disturbance system,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rain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and the terrain effect on mesoscale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heavy rain in northeast Hubei provi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disturbance system.The successiv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meso-β-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stimulated by the mesoscale cyclone wave cold shear exactly results in the excessive rain in Hongan.The mesoscale cyclone is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f Huanghuai front cyclone wave,which developmental process can be well revealed by the form andstructural feature of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The cold air moves southward between the Dabie mountain and Tongbo mountain,joins with the southwest stream of synoptic scale,results in the local mesoscal convergence line,which is the mechanism for the easy enhancement of convection in the west Hongan.By the composition of daughter clouds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the MCS producing excessive rain shapes finger cloud in infrared cloud imagery,and remarkably features the cloud cluster which emergences the sustained heavy rain.【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7页(P306-312)【关键词】特大暴雨;中尺度气旋波;逗点状回波;MCS;指状云团;地形【作者】张家国;岳阳;王珊珊;邓红;张蒙蒙【作者单位】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湖北省气象局,武汉430074;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引言暴雨是一种中尺度现象,是在有利环流背景下由多种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一次初夏强对流天气的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初夏强对流天气的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一次初夏强对流天气的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吴 涛 1,张火平 2,吴翠红 1
(1.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 430074; 2.湖北省鄂州市气象局,鄂州 436000)
摘 要:利用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 高 空 和 地 面 观 测 资 料 ,分 析 了 2008 年 5 月 3 日 湖 北 东 部 一 次 强 对 流 天 气 过 程的弓形回波特征。 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 500 hPa 西风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较强的 层结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弓形回波的产生;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先后有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弓形回波产生大 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前两个由回波块、回波短带合并形成带状回波,该带状回波最后演变成一个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 弓形回波组合反射率因子达 60 dBz,顶高 14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55 kg/m2;弓形回波存在后部入流缺口、前沿强反 射率因子梯度区及低层弱回波区;其后部有入流急流,两侧对应气旋性和反气旋性风场,且有 γ 尺度中气旋出现;地面中 尺度低压带动弓形回波北部做涡旋运动,对逗点回波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弓形回波;后部入流急流;中尺度低压;强对流 中图分类号:P4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045(2009)04-0306-07
分析 5 月 3 日 20 时武汉探空资料可知,CAPE 值
收 稿 日 期 :2009-09-25 ; 定 稿 日 期 :2009-11-17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与改进”资助。 作者简介:吴涛,男,1972 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时临近预报工作。 E-mail: sywutao@
第4期
吴涛等:一次初夏强对流天气的弓形回波特征分析

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图1 2021年9月4日08时风云四号A星水汽通道(6.25㎛)云图
2. 中尺度暴雨云团特征
暴雨的产生维持与暴雨云团的演变过程直接相关,通过静止卫星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图可以监测暴雨云团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进而监测暴雨天气时空的发展特征。

图2给出了
25分至9月4日18时15分的
图3 2021年9月4日10时25分风云四号A 星可见光通道(0.65㎛ )云图
和 11时的1小时累积降水量叠加图
图2 风云四号A 星红外增强动态云图
高空间分辨率的可见光云图能够进一步监测暴雨云团的云顶特征信息,进而进一步监测预警暴雨的落区范围和降水量值。

图3给出了9月4日10时25分风云四号A 星可见光通道云图(0.65㎛)和 11时的1小时累积降水量叠加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暴雨区上空
由暴雨云团覆盖,暴雨云团在成熟阶段有明显的上冲云顶和暗影,并且云顶的褶皱纹理非常明显,这些云图特征说明上升运动发展剧烈。

与降水的叠加也可以看出,降水落区主要发生在暴雨云团覆盖的区域内,并且降水的大值区主要位于上冲云顶和暗影的附近。

(a)对流云团覆盖面积逐小时变化曲线 图6 9月3日19时至4日16时乐山地区平均对流定量产品变化示意图
(b)最低亮温和平均亮温逐小时变化曲线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 了本 地化 移植 及二 次 开发 。 目前 已成 功将 N E CP
鄂 东 的一 次 暴 雨 ( 部 大 暴 雨 ) 气 过 程 的特 点 与 成 局 天 因进 行诊 断 分析 ,以考察 武 汉暴雨 所 L P A S系统 的资 料 融合 分 析效 果 、 料适 用范 围及其 在暴 雨 诊 断分 析 资
LP A S资料在一次鄂 东初夏暴雨分析 中的应用
崔春光 , 红莉 , 李 彭菊 香 , 兵 , 晓芳 , 张 王 张端 禹
( 国气 象 局 武 汉暴 雨 研 究 所 , 汉 4 0 7 ) 中 武 3 0 4

要: 利用 常规 气 象 资 料 和 武 汉 暴 雨 研 究 所 实 时 业 务 运 行 的 L P A S资 料 , 环 流 背 景 、 响 天 气 系 统 、 理 量 场 、 从 影 物 干侵 人
效位能、 K指 数 、 旋度 等 。该 系统 每天 输 出 8个 时次 螺 (8 1 、4 1 、0 2 、2 0 0 、 1 1 、7 2 、3 O 、 5时) 的再 分析 资料 。L P AS 资料 因具有 时空 密 度 大 、 品 类 型 丰 富 、 取 资料 界 产 获 面友 好 等特 点 , 已成 为 暴 雨 、 对 流 等灾 害 性 天 气 机 强
湖北 省 自动气象 站雨 量资 料 , 2 0 对 0 8年 5月 末 出现在
Pe i in S s m 最早 由美 国 N A rdc o yt ) t e O A所 属 的预报 系统
实 验室 研究 开发 ,武汉 暴 雨研 究所 于 2 0 0 6年首 次 引
进 该 系统 , 并根 据 我 国观 测 资料 的种 类 及 特 点 , 其 对
第 2 卷 第 4 7 期 20 0 8年 1 2月
暴 雨灾 害
To R R EN TI AL A I N D D I AS R N A S TER S
Vo _7 No4 l . 2 De . 0 8 c 2 0
文 章 编  ̄:0 4 94 (0 80 — 3 7 0 10 — 0 52 0 )4 0 0 — 6
中的特点 与优 势 。
资 料 、 星 云 导 风 、 普 勒 雷 达 基 数 据 、 规 探 空 资 卫 多 常 料 、 密 自动气 象 站 资 料 等进 行 有 效 融 合 , 能 提 供 加 并 每 3 h更新 的 1 m分 辨率 的 中尺度再 分析 场 。 系 0k 该
统在 应用 中不断 完善 . 渐 形成 了以华 中区域 为 中心 逐
2 降水 实 况
20 0 8年 5月 2 l 8时至 2 7E 0 8日0 8时 匕 京时 , 下
的资料融 合 分析 处理 系统 【 ” 。武 汉暴 雨 所业 务 运 行 的
LP A S系统 垂直 层数 为 2 层 , 1 顶层 为 10 h a 格 距取 0 P , 1 mx 0 k 分 析 区域 的 中心 位 于 3 .。 1 3 。 。 0 k l m, 0 N、 1 . E 0 0 LP A S系统 不 仅 给 出一 些 基 本 物 理 量 的 分 析 场 资料 . 还可 提供 一些 由分析 量导 出的衍 生 产 品 , 括 对 流有 包
等 方 面 , 2 0 年 初 夏 发 生 在 湖北 东 部 的一 次 暴 雨 天气 过程 进 行 了诊 断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次强 降雨 是 受 西 风槽 与西 南 对 08 这 涡 东 移 、 面冷 锋 南 下 的影 响 而 发 生 的 ; 雨 初 期 鄂 东 中 高 层 出 现 水 汽 辐 合 , 应 地 中高 层 相 对 湿 度 与 比湿 增 加 ; 地 暴 相 低层 首 先 出现 空 气质 量 辐 合 , 随后 高 层 出现 空 气 质量 辐 散 , 低层 辐合 与 高 层 辐 散 都 比强 降水 发 生 要 早 ; 东 暴 雨 期 间 低层 维持 大 鄂 量 云 系 活 动 。暴 雨 期 间 有 随 着 高度 增 加 而 向东 倾 斜 的 干侵 入 前 沿 活 动 , 加 强 了当 地 上 空 中 、 层对 流不 稳 定 层 结 , 为 这 低 并 强 降 雨 发 生 蓄积 了能 量 ; 期 由于 动 力性 条件 触 发 . 结 转 化 为 中性 , 流 发 展 、 量 释 放 而 产 生 强 降雨 。 过 暴 雨 个例 分 后 层 对 能 通 析 发 现 ,A S资 料 能 够 比较 深 刻 地 揭 示 出 该 次 强 降雨 发 生 、 LP 发展 的机 理 。 关 键 词 : 夏 暴 雨 ;A S资 料 ; 侵 入 ; 流不 稳 定 ; 流 有 效 位 能 初 LP 干 对 对
中图 分 类 号 : 4 8 1 11 P5.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引言
局 地 分 析 预 报 系 统 L P L cl A a s n A S f格 上 ,使 其 再分 析场 能包 含多 AP 种 资料 的 有 效 中尺 度 信 息 , 于 分 析 暴 雨 的 形 成 机 对 理 起 到积 极 作 用 。本 文 使 用 武 汉 暴 雨 所 实 时运 行 的 L P 分 析场 , 合 高 空 、 面 实况 天气 图资 料 以及 A S再 结 地
同)我 国黄河 以南 的广 大地 区发 生 了一 次 暴 雨( 部 , 局 大暴雨 1 过程 。 区 主要位 于 湖北东 部 、 天气 雨 安徽 南部 、 江西东 北部 、 湖南 中部 及贵 州西南 部 等地 。其 中 , 湖北
省境 内 2 4 h雨量 超过 5 m 的站点 有 2 0m O个 , 主要集 中在 鄂东 大别 山南麓 的沿 江一 带 , 中汉 阳 、 口、 其 汉 黄 石、 浠水 4站 出现大暴 雨 ,4 h雨 量分别 为 186 m 2 1.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