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渔业公共信托理论评析_中国构建现代渔业管理制度的借鉴_张艾妮
美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政策分析及与中国的比较

渔业资源 的 开 发、 管 理 与 利 用 进 行 了 充 分 的 研 究, 研究焦点集中以下4个方面:第一,美国海洋渔业 资源的评估与管理.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是美国海洋 与大气管理 局 下 属 的 国 家 海 洋 渔 业 局 (NOAA) 的 基本职能,该局依照 MSA 的要求,1996年就建立了 每季度固定更新的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报告及每年发布 年度评估报告.Dell’Aph等 (2012)利用NOAA的评 估报告,分析了 MSA 的 具 体 实 施 效 果[1];Kaplan等 (2012)以渔业投入及产出管理 模 型 为 分 析 工 具 探 讨 了美国 海 洋 渔 业 资 源 管 理 的 经 济、社 会 及 生 态 效 益[2];侯晓静 (2012)以 美 国 NOAA2007—2011 年 的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报告为蓝本,分析了美国海洋 渔业资源评 估 与 管 理 的 具 体 实 施 战 略 及 效 果 . [3] 第 二,美国海洋渔业管理计划.这个领域是学术界研 究的重点领域.Hoss等 (1999) 系统分析 了 美 国 大 西洋沿岸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及效益下降的具体原因, 包括无序的过度捕捞以及严重的海洋污染等,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大西洋沿岸海洋渔业管理计划 的 效 果, 并 提 出 了 具 体 的 改 进 建 议 ; [4] 徐 连 章 (2010) 从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视 角 , 以 实 证 研 究 的 方 式 分 析了美国大西洋沿岸渔业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及成 效,认为基于产权激励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计划对于 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没有太大的遏制 作 用[5];Curtis (2000) 以 海 龟 为 具 体 案 例 分 析 了 夏 威 夷 海 洋 渔 业 资 源管 理 的 成 本 与 效 益 问 题 ; [6] 林 娜 等 (2017) 以 美 国渔业管理委员会的决策机制为分析视角,探讨了 美 国 3~200 海 里 海 域 的 渔 业 资 源 管 理 成 本 与 效 益 问 题 . [7] 第三,美 国 海 洋 渔 业 捕 捞 份 额 管 理. 美 国 联 邦政府一直鼓励美国各区域委员会将捕捞份额管理 作为一种 渔 业 资 源 开 发 与 管 理 的 政 策 工 具,Scheld 等 (2013)以罗得岛 为 实 证 蓝 本, 分 析 了 海 洋 渔 业 捕 捞 份 额 政 策 管 理 的 实 施 过 程 与 效 果 [8];Hackett等 (2005) 认 为 渔 业 捕 捞 份 额 管 理 是 海 洋 渔 业 资 源 管 理 一个较为科学的政策工具,特别是渔业个体捕捞份 额及可转让的份额这两种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解决 过度捕捞问题,对于维持海洋渔业资源的多样性有 积极 作 用 ; [9] 韩 杨 等 (2017) 分 析 了 美 国 海 洋 渔 业 配额制度的份额分配方式、内容及该制度实施的效 果 ; [10] 李明华 (2006) 分 析 了 美 国 海 洋 渔 业 个 体 捕 捞配额制度的实施内容以及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效 果 ; [11] 王芸等 (2007) 以 白 领 海 渔 村 配 额 制 度 为 分
渔业公共信托原则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 G u a n g d o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j i a n g , G u a n g d o n g 5 2 4 0 2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Th e l e g a l n a t u r e o f is f h e r y r e s o u r c e h a s b e e n a h e a t e d t o p i c i n We s t e r n a c a d e mi c c i r -
1 98 6 h a s b e e n f o un d e d o n t h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me a n s o f is f h i n g l i c e n s e s a n d n o ma r k e t — b a s e d me a n s h a v e b e e n u s e d a n d t h e r e i s n o le f x i b i l i t y.W h e n a me n d i n g t hi s Ac t we s ho u l d b o r r o w ro f m US e x p e — ie f n c e a n d r e f o r m Fi s h e r y Pu b l i c Tr us t P inc r i p l e a n d ma k e i t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r f o u r s u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u r is f h e r y r e s o u r c e . Ke y wo r ds : is f h e y r r e s o u r c e;f is h e r y p u b l i c t r u s t p inc r i p l e;f is he y r ma n a g e me n t
欧美IUU捕捞管理体系对中国渔业政策制定的启示

第30卷第1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Vol.30,No.lJan.,2021 2021年1月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文章编号:1674-5566(2021)01-0171-08DOI:10.12024/jsou.20190502683欧美IUU捕捞管理体系对中国渔业政策制定的启示何妤如",黄硕琳",韦记朋"(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上海201306; 2.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306; 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上海201306;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摘要: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的捕捞已成为全球渔业治理主要难题。
近年来,欧美采取多种措施治理IUU捕捞,构建起较为系统的管理框架。
本文从管理体系、法律框架、国际参与3个维度探析欧美在界定IUU捕捞行为、选取渔业管理模式、设立责任部门、出台相关法案、执行监管措施、提供金融服务和参与国际规制等方面的举措,以此警惕欧美以打击IUU捕捞为理由的单边主义行为,维护我国的国际权益,同时建议在我国渔业管理法规中增加打击IUU违规行为的貝体条款,加强多部门协作监管“:无渔船”和参与IUU捕捞的远洋渔船,为渔民提供法律和渔业伦理培训,多管齐下构建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关键词:IUU捕捞;欧美渔业体系;国际渔业法;共同渔业政策;“三无渔船”中图分类号:S937.0文献标志码:A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llegal,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IUU)的捕捞对可持续渔业构成严重威胁。
欧盟委员会海事与渔业总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IUU渔获占比高达世界总捕捞量的19%,每年造成约10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IUU捕捞是全球渔业治理主要难题。
渔民或船队通过海上转运渔获、伪造文件少报误报、更换方便船旗、抛弃低值渔获物等方式逃避船旗国和区域渔业组织(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REMOs)监管。
国际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与中国比较及启示

也■參哀邊World Agriculture2018.03 (总 467)•政策研究国际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与主要政策-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与中国比较及启示奪王亚楠以韩杨3(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141;2.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北京100010)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与中国的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主要政策发现,从海洋渔业管理体制来看,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主体相对单一,管理模式缺乏渔民自治化管理;从海洋渔业的主要政策来看,中国海洋渔业政策注重投入管理,产出管理还不完善,技术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基于此,本文提出,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多部门综合管理”机制,在管理模式上采取“政府主导,渔民自治”管理模式;在主要政策上,强化渔业投入管理、量化渔业产出控制管理及细化渔业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投入控制;产出控制;政策DOI:10. 13856/. cn11-1097/s. 2018. 03. 0121引言随着海洋捕捞技术的提升,世界各国渔业捕捞量快速增长,海洋渔业资源逐渐呈现出过度捕捞趋势,根据F A O的统计数据,世界海洋捕捞量从1950年的1754万t飞跃发展到2015年的9 374万 t,世界主要沿海各国海洋渔业资源都呈现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
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防止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正式生效,明确划分各沿海国沿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渔业资源权属该沿海国,基于各沿海国对本国海域和渔业资源有一 78 —效养护,各主要沿海国相继制定各自国家的海洋渔业政策[1]。
基金项目:本文为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7年度“中国海洋 渔业捕捞总量控制制度研究”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近海捕捞业发展评价研究”(2017C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海洋渔业管理及处罚制度对中国渔业立法的启示

文章编号:2095-3666(2020)04-0298-09DOI:10.13233/j.cnki.fishis.2020.04.009美国海洋渔业管理及处罚制度对中国渔业立法的启示 收稿日期:2020-05-22 修回日期:2020-09-14作者简介:刘 妤(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立法学。
E mail:55687246@qq.com刘 妤(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摘 要:美国确立了以产出控制为主、投入控制为辅的渔业管理制度,并对违反渔业管理的行为施以严格的处罚。
美国渔业执法人员有广泛的执法权力,渔业执法程序较为简单,对妨碍渔业执法的行为可进行刑事制裁。
美国严厉的处罚制度和执法规则保证了渔业执法的效果,保障了渔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对比美国的渔业管理制度,中国的渔业管理和执法制度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加强相关渔业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加大对渔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扩大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完善渔业处罚程序。
借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之机,借鉴美国渔业管理及处罚制度的实践经验,以期完善中国的渔业管理制度。
关键词:美国渔业管理;产出控制;投入控制;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志码:A 美国于1976年制定了《马格努森 斯蒂文斯渔业保护和管理法》(Magnuson StevensFisheryConservationandManagementAct),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渔业管理机构,加强了对渔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渔业经济发展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产生了渔业资源锐减、产能过剩等问题。
美国的渔业管理制度不仅依靠严格、缜密的法律,还依赖于管理者准确适用渔业法律、法规并追究违法者责任的能力。
借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之机,借鉴美国渔业治理的模式,补充中国渔业行政管理措施,完善渔业管理制度,加强对渔业违法的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效力,有助于促进中国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美国地区渔业管理理事会架构剖析

52 2019年第5期
探讨 分析
二、理事会名称及人员构成
根据地理位置,各理事会所辖区域相对明晰,但也兼顾传统,故有少数州可 能同时隶属两个理事会。而各理事会由有表决权成员(voting member)和无表决 权成员(nonvoting member)组成。根据法律,各理事会有表决权成员数量分配如 下表。
探讨 分析
美国《马格努森-斯蒂文斯法》是美国联邦管辖水域中海洋渔业管理的主要法律, 1976年制定之初设计了海洋渔业分区管理模式,尽管早期各地区渔业管理理事会因 执法不力、运作不透明等备受批评,但其运作方式,包括多重监督、重视利益平 衡、尊重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本文侧重其法律文本翻译,从理事会 职能、人员构成及议事规则等方面了解理事会,从中发现其长处,借鉴其经验来推 动我国海洋渔业科学化、可持续的管理。
53
2019年第5期
探讨 分析
图1 美国地区渔业管理理事会所辖水域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单之中。
太平洋理事会中,部长应当任命 1名印第安部落的代表,且拟任人员 由印第安部落政府以不低于3个人的标 准予以提名,而部长应当在征询内政 部长和部落政府后建立相应的提名程 序,该程序除上述要求外还需考虑各 印第安部落不同种类的渔业权、各渔 业权在司法判例中的执行情况以及提 名人部落所在地。印第安部落代表应 当在各部落间轮流。
13
部长 11 13 8
加勒比海理事会 美属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自由联邦
7
4
墨西哥湾理事会
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纳州、密西西比州、阿拉 巴马州、佛罗里达州
17
11
太平洋理事会 加利佛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爱达华州
14
Hale Waihona Puke 8北太平洋理事会 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
“后仲裁时代”南海渔业共同管理与养护的国际法管制

叠 ,这 导 致 台湾 渔 船 经 常 被 菲 国 以 违 法 入 侵 经 济 海 域 为 由扣 押 人 船 。 2 0 l 3 年 菲 方 的
船只在打死 1 名 台 湾 船 员 后 ,仍 继 续 追 赶 、射 击 , 台湾 渔 船 逃 命 一 个 多 小 时 才 得 以 脱 险 。2 0 l 3 年1 月2 2日 ,菲律 宾 依 据 l 9 8 2 年 《 联 合 国 海 洋 法 公 约 》第 2 8 7 条 和 附 件 七 的 规 定 ,就 中菲 有 关 南 海 争 端 提 起 强 制 仲 裁 。2 0 l 4 年 菲 海 警 在 南 沙 群 岛 半 月礁 附 近 逮 捕 一 艘 中国 渔 船 。2 0 l 6 年7 月1 2日菲 律 宾 南 海 仲 裁 案 仲 裁 庭 作 出最 终 裁 决 ,判 菲 律 宾
本文系教 育部2 0 1 4 年人文社科研 究青年基金 《 我国专属经 济区渔业资 源养护的法律 问题 研究 》 ( 批 准号1 4 Y J C 8 2 0 0 7 2) 的成果
之一 。
① P o r f i r i o M. Al i n o ,“ T h e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R e v i s t i n g t h e L a r g e Ma r i n e E c o s y s t e m A p p r o a c h ” , Na i t o n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 2 0 0 9 ( 2 ) :
76 7-77l
一
73—
张艾妮 “ 后 仲裁时代 ”南海渔业兆 管剐 0养护的 际法管制
胜 诉 ,对 中国 的 权 益 和 主 张全 面 否定 。海 洋 渔 业权 益 是 海洋 权 益 中一 项 重 要 的 组 成部
中国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评析

中国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评析作者:施俊杰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4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但我国的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得以有所增强。
渔业管理部门制定的保护和管理制度、措施,在渔业管理中也确实起到了一些定的作用,不过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中国现有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对中国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评析1 绪论我国是海洋大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而近海捕捞、远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海洋捕捞能力不断提高,近海的很多重要鱼类资源开始不断衰退有些甚至即将枯竭。
为能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行政管理部门陆续颁布并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措施,然而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上述问题如何进行有效解决,进而使渔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向海洋强国发展路上的当务之急。
2 中国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颁布一些渔业法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1955年颁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等。
1966年以后,因为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海洋渔业保护管理几乎处于停留甚至后退的状态。
直至1979年《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的颁布,中国的渔业管理体系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之后随着1986年《渔业法》的制定,80年代末《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办法》、《渔业法实施细则》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等法规的颁布,明确了中国渔业保护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建立、实施了捕捞许可制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渔业增殖保护费制度等一系列的渔业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中国的渔业保护管理体系得以初步建立,此阶段捕捞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985年全国的捕捞总产量从1951年的130.3万吨上升至439.1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 09YJC820018 ) 的成果之一。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作者简介: 张艾妮( 1979 —) , 女, 湖北武汉人, 广东海洋大学讲师, 国际法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法。 ① 《渔业法》 。随着我国渔业资源面临滥捕酷渔的困境, 2004 年两次修正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就制定了 我国先后在 2000 年、 《渔业法》 , 加强了渔业资源保护的理念 。 ② ③ 《渔业法》 我国 第二十二条: 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 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 实行捕捞限额制度。 “捕捞努力量” ( Fishing Efforts) , “捕捞作业量 ” , 所谓 属于渔业资源学上的术语, 又称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投入捕捞生产的作业单位 Ransom A. Myers & Boris Worm,Rapid Worldwide Depletion of Predatory Fish Communities,Nature, 2003 ( 428 ) , pp. 280 , 282.
Ecosystem Services” ,SCI, 2006 ( 314 ) , pp. 787 , 790.
②
Nov. 4 , 2006 ,at A19.
③
Fisheries: A Legal Analysis and the Property Right Dimension”( October 1 , 2012 ) . Available at SSRN: http: / / ssrn. com / abstract = 2155244 or http: / / dx. doi. org /10. 2139 / ssrn. 2155244.
⑦ “竞争性捕捞” 。 捕捞, 此种竞争行为就称作
Boris Worm et al.,“Impacts of Biodiversity Loss on Ocean John Tierney,Op - Ed.,“Where the Tuna Roam” ,Times, ,“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s in World Soliman,Adam
⑨
Anthony Scott ,“The Fishery: The Objectives of Sole OwnerBruce A. Ackerman & Richard B. Stewart ,“Reforming Envi-
ship” ,J. POL. ECON. , 1995 ( 63 ) , p. 116.
上, 人们通常借助于哈丁 ( Garrett Hardin ) 教授 创造的“公地悲剧 ” 概念⑥ 来解释渔业资源何以 遭遇衰竭的命运, 而今, 西方学者总结了渔业资 。众 源枯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竞争性捕捞 ” 所周知, 设立禁渔期和捕捞限额是各国惯常采 用的渔业管理措施。当捕捞的期间或可捕捞的 数量被限制且低于捕捞能力的时候, 捕捞者之 想方设法捕捞较大 间会相互展开激烈的竞争, 比例的渔获物或在较短的捕捞期内尽可能多地
①
2012 年索利曼( Soliman ) 以财产权概念为基础, “个人可转让渔业配额” 探讨 对于扭转渔业资源
③ 衰退的意义。 近年我国 也 有 学 者 研 究 指 出,
“渔业财产权概念 ” 作为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 “公地悲剧 ”④的一种积极回应, 它可以从多个
⑤ 方面弥补渔业行政管理的制度性缺陷。 传统
④ 2006 年沃姆 鱼、 马林鱼和旗鱼减少了近 90% 。
是贯彻渔业法确立的渔业资源保护 限额制度”
② 原则的重要举措。 最近三十年我国渔业资源的
课题组再次撰文“生态损失对海洋生态系统动 , 力的冲击” 警告说, 如果现行的捕捞趋势持续
总量急剧下降, 因此, 渔业管理部门一直在不断
0124 ; 修订日期: 20130420 。 收稿日期: 2013-
数量。 ④
64
① 下去, 全球性鱼类资源将走向枯竭。 沃姆教授
Hale Waihona Puke 太平洋学报第 21 卷
业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 确实 催生了大量的管理手段, 尤其促进了法律界对
瑠 瑏 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法治保障机制的研究。
报道之后, 的警示经世界主流媒体《纽约时报 》 激起了渔业界的重视, 纷纷思考应对之策。 西 概 方有学者认为在渔业领域引入“渔业财产权 ”
①
③ “捕捞努力量 ” , 防范过度捕捞。 与此同时, 世
界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渔业资源 日 益 衰 退 的 困 扰, 这在 海 洋 渔 业 资 源 方 面 表 现 得 特 别 突 出。 美国学者梅耶斯( Myers) 和沃姆( Worm ) 2003 年 《自然》 在 上撰文“掠食性鱼类物种在世界范围 , 内的迅速消亡” 指出, 掠食性鱼类物种, 如金枪
⑧ 《关于共同财产性资源之经济原则 》 中。 戈登
所有人使用。在此种情形下, 每一个牧人基于自利, 以牺牲整个共 使自己对公地的利用最大化。 每一个牧人每 同体的利益为代价, 多放牧一头牲畜都可以从共同体的福利中获益, 而过度放牧的成 本却被分摊给了牧场的每一个使用者。若所有牧人都对公共牧场 的开放性激励做出反应, 该牧场就会被过度放牧。 : “渔 业 财 产 权 与 海 洋 渔 业 资 源 养 护 制 度 的 构 ⑤ 周立波 ” , 《中国渔业经济》 , 2011 年第 1 期, 第 91 - 96 页。 建 Garrett Hardin , “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SCI, 1968 ⑥ ( 168 ) , p. 1243. 据笔者查阅的外文文献 ⑦ 有关竞争性捕捞的讨论与分析, 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成为热点。Rod Fujita et al.,“Rationality 来看, or Chaos? Global Fisheries at the Crossroads ” ,in Defying Ocean ’ s End: An Agenda for Action,Linda K. Glover & Sylvia A. Earle eds. , 2004 ; Jonathan H. Adler ,“Conservation Through Collusion: Antitrust as an Obstacle to Marine Resource Conservation ” ,WASH. & LEE L. REV. , 2004 ( 61 ) , p. 42 ; Seth Macinko ,“Public or Privat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 Trust Doctrine,Reciprocal Challenges” ,N. R J. , 1993 ( 33 ) , p. 919.
⑧
一文激起了学界对渔业资源私 产 化 研 究 的 兴 趣。1955 年斯哥特 ( Scott ) 教授继之以“独有所 “独有问题” 有制” 的概念, 对渔业的 进行经济学 分析。他认为渔业资源被过度利用可以通过渔 — — —“渔业资源的现 业资源的“私产化 ” 来化解 — —如果使用者被确保在未来 值将获得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D996.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049 ( 2013 ) 08 - 0063 - 11
探索, 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手段来管理捕捞者的
一、 渔业资源公产与私产之争 引发的思考
渔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但 并 非 不 可 枯 。“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 增殖、 开发和合理 竭 利用” 是我国《渔业法 》 的立法宗旨, 而“捕捞
瑏 瑠
ronmental Law” ,STAN. L. REV. , 1985 ( 37 ) , p. 1333.
第8 期
— —中国构建现代渔业管理制度的借鉴 张艾妮: 美国渔业公共信托理论评析 —
65
征收税费的老套措施来管理渔业, 值得反思。 当然, 西方经验不可照搬, 这与所有制的根 本性差异, 不无关系。 比如, 在美国, 联邦政府 也即 3 海 管理的渔业资源限于专属经济区内, 里到 200 海里的水域, 而州政府管理的渔业资 源限于 3 海里之内的领海
⑨ 。 一段时期内获得财产权” 西方经济学界对渔
H. Scott Gord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
, J. POL. ECON. , 1954 ( 62 ) , Property Resource: The Fishery ” pp. 130 - 131.
① 。
的基石, 是否具有相关性和可适用性, 这些问题 都需要论证。公共信托原则在美国的起源及发 展、 对现 代 渔 业 管 理 创 新 机 制 的 可 适 用 性、 对 “有限介入权” 的理论支撑价值及其对完善中国 相关渔业管理机制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目前法 学界和经济学界虽有零散的研究, 但不够深入 或没有持续跟进。法是调节人的行为或社会关
第 21 卷
第8 期
太
平
洋
学
报
Vol. 21 ,No. 8 August 2013
2013 年 8 月
PACIFIC JOURNAL
美国渔业公共信托理论评析
— — — 中国构建现代渔业管理制度的借鉴
张艾妮
1
( 1.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25 )
摘要: 在美国法上, 渔业资源被界定为具有特殊性质的物, 不适合由私人所有或者在特定情况 其权利人也不得排除公众对渔业资源享有天然 下即使由州和联邦政府授权私人享有使用权 , 。“公产” “私产” 的利益 与 之争、 公共渔业权与个人排他性捕捞权之争催生了英美法上特有的 — — —“有限介入权制度” : 将渔业资源归入公共信托资源, 以此破解哈丁所关切的 利益平衡机制 “公地悲剧” 。我国 《渔业法》 虽经两次修订, 但仍然不足以调整日益繁复的渔业法律关系。 借 并使之转化为我国渔业法条款, 可望 鉴公共信托原则作为现代渔业管理创新机制的理论基础 , 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管理制度体系 。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公共信托理论; 有限介入权; 渔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