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根据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 的成员。
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在某种情况下整 个单位的负责人除外)
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 行政管理人员要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约束。
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充裕,(有技能的)劳动力缺乏 企业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 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
1 . 1 . 2 泰 罗 ( 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的生平简介
1.1.3 科学管理的理论核心
1911年泰罗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全面叙述了他 的管理思想与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操作方法; 挑选、培训工人;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管理者和工人均须各负其责。
实施这一理论的具体步骤:
1、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 2、分析工作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技能分配工作; 3、制定工作任务和具体定额,并依此挑选合适的工人
完成; 4、管理者要与工人密切合作,督促工人完成任务,并
是:
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 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有五 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2.2 法约尔提出了最早的管理“五职 能”说:
计划: 预测未来和拟制一个行动计划。 组织 : 建立一个从事活动的双重机构(人的机构和物
的机构)。
指挥 : 维持组织中人员的活动。 协调 : 把所有的活动和工作结合起来,使之统一并
管理者要进行科学的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地 选拔和培训工人;员工要按管理者确定的科学 法则进行作业,二者应当分工明确。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行为是受到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应该关注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员工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卡尔·韦尔斯提出。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5.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五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6.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六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圣吉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应该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的变革策略和有效的变革实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1920年代)在这个阶段,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工人动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包括分工、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1930年代-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动机。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工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激励、领导和人际关系等概念。
3. 管理科学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阶段,管理学家开始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决策树和摹拟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中。
管理科学阶段强调了科学分析和决策的重要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4.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97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管理学家开始关注组织的整体性和环境的变化。
系统论、控制论和学习组织等概念被提出,强调了组织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的灵便性和创新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管理环境。
全球化管理强调了跨国合作、文化融合和全球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构建全球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2. 创新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创新管理强调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哺育。
企业需要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建立灵便的组织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强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合作。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浮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霍桑实验,发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员工工作表现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利奥纳德·韦斯特奇等人提出了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的概念,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战略管理理论的浮现(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制定战略,并通过资源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
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了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对组织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5. 现代管理理论的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将以上各个理论进行了整合和综合,形成为了包括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多个分支领域。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展趋势1. 灵便性和创新性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组织需要具备灵便性和创新性,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因此,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变革管理。
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沟通、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以提高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组织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流程,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分工、标准化、效率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生产力。
2.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
他们关注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强调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管理科学阶段是以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和彼得·德鲁克等。
他们引入了决策理论、系统论和运筹学等方法,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4. 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阶段强调组织的灵便性和适应性,代表人物有杰克·韦尔奇和迪伦·特拉克等。
他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和变革管理等概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终身学习和创新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2. 强调组织的灵便性和适应性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应具备灵便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需要建立灵便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反应速度。
3. 注重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源,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效率,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泰勒提出了“一人一岗位”的原则,强调科学分析和测量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提高工作绩效。
该理论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激励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3.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由卡尔·韦尔斯提出,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该理论强调整体观念,管理者应该关注组织内外的环境因素,并通过协调各个子系统来实现整体目标。
4. 资源依赖理论(20世纪70年代)资源依赖理论由杰弗里·佛尔曼提出,他认为组织的成功与其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关。
该理论强调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以获取所需资源。
5.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它强调组织内部的知识创造、共享和应用。
知识被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者应该注重知识的获取和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适应性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需要能够快速调整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趋势。
管理者应该考虑组织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将成为未来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引领。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生产流程,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分工、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2.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强调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为人性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3. 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管理科学阶段以数学模型和决策科学为基础,通过运筹学、线性规划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解决了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此时,管理被视为一门科学,强调定量分析和理性决策。
4. 系统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系统理论阶段将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组织内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路德维希·冯·贝特兰费(Ludwig von Bertalanffy)和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
5. 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阶段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注重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五力模型,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力和制定战略。
此外,质量管理、变革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概念也逐渐兴起。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以下是当前的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与创新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并实现创新。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变革的规划、实施和评估,以确保变革的成功。
创新管理则关注创新的激励、流程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 引言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探索了组织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2.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源,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
泰勒提倡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强调工作分工、工作测量和激励机制。
这一理论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关注员工行为和动机,强调人的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参预感和关注度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4.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份相互作用而成。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
5.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兴起的。
这一理论关注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
6.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兴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成为组织竞争的重要资源。
知识管理理论关注知识的获取、传播和应用,匡助组织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7. 发展趋势(1)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组织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环境。
管理理论需要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如跨文化管理和全球团队合作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议题。
组织需要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组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4)员工参预:员工参预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
组织需要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2、认识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分支和基本流派 3、明确行为管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4、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5、正确认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现象 6、认清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现 在的西方管理理论。 二次大战后,由于经济的修复,固定汇率 制度的形成、关税壁垒的拆除以及各国政府推 行的有调控的自由经济政策等因素,是西方国 家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迅速、 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 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节 组织环境
一、研究环境的意义
1、环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任何企业都是存在与特定的环境之中) 从客观上讲:企业的发展取决与宏观环境 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外部市场才能实现
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如: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分配管理、职工思想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经营特色
一、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 彼德•圣吉 (《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年 出版)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二、创新型管理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葛洛夫(因特尔公司前总 裁)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源自组 织 文 化 的 功 能
第三节 组织对环境文化的影响 一、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大型组织对环境能够施加影响并由此削弱环境对管理的 限制力量 ——一般而言,组织对任务环境易于采取对策,施加影响, 而对于一般环境则难于施加影响 二、组织对文化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发展长期积累的产物,一旦形成,难以发 生变化,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组织也会对组织文化产生 一定的影响(教材P66页) 1、严重危机 2、更换组织领导人 3、组织年轻,特别是处于初创阶段 4、组织文化未得到广泛认同
论现 丛代 林管 理 理 系早 学期 说人 际 关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 理论学派 组织理论 学派 行为科学 管理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理 后 管理过程学派 理期 论 行 其他一些学派 为 管
第四章 组织的环境与文化
1、环境的概念和构成 2、掌握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 3、组织文化的含义、特征、内容及对管理职能 的作用 4、组织对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5、组织的社会责任及其限度 6、影响管理伦理的几个关键因素 7、改善组织伦理行为的几个主要方面
——组织的价值观
2、组织文化的中心
——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
——以软性管理为主
4、组织文化的任务
——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行 为 的 准 则 , 成 功 的 核 心 。
生 存 的 基 础 , 发 展 的 动 力 ,
总 之 企 业 文 化 是 企 业
射对 作对 作对 作员 用企 用员 用工 业 工 的 员 的 行 工 思 为 具 想 具 有 和 有 凝 行 约 聚 为 束 和 起 和 激 导 辐 励 向
4、在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西方政府对 经济干预力度加大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分支
1、行为科学理论 2、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布莱克特) 3、社会系统学派 (巴纳德) 4、决策理论学派 (赫伯特•西蒙) 5、系统管理学派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约翰逊) 6、经验管理学派 (德鲁克) 7、权变理论学派 (莫尔斯、洛尔斯) 8、管理过程学派 (哈罗德•孔茨、奥奈尔)
三、组织文化的内容
由三部分组成: 1、企业精神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 值观、理想与信仰等)
2、制度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 则)
3、物质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 (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 产品质量、产容产貌、员工 服饰等)
1、组织文化的核心
如:美国企业 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资本和股票市场,经营上侧重于追求长 期利润及资金利润率的提高,在新产品销售中经常采取高价策略,以便 在短期内收回开发新产品的投资。工资制度上侧重于职工的近期表现。 企业文化强调个性、重视个性。 日本企业 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经营上侧重于追求近期利润,重 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新产品销售中经常采取低价策略,工资制度上 侧重于职工的长期表现。企业文化强调团队精神,“内和外争”。
人: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四、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风尚、伦理道 德、英雄任务、物化环境等)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简图
古埃及的管 理思想实践
早 期 管 理 思 想 古希腊的管 理思想实践 古罗马的管 理思想实践 古中国的管 理思想实践 管 理 理 论 的 萌 芽 古 典 管 理 理 论
1、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了面 向全球的跨国公司
2、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人类开始了第三次技术 革命(电子技术、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的 发明与应用)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3、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更精细,联 系更密切(如:波音747 450万个零件 由6个发达国 家11000多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小企业协作而成)
二、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形成的原因
现代管理理论 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 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 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 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 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 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
三、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组织环境的分类构成
(一)组织环境的分类:
经济环境 科技环境 一般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外部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国际环境
任务环境 用户
环境
供应商 竞争者 同盟者 其他因素 内部环境
第二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教材P61)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
1、形式的文化性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内容的综合性 3、功能的整合性 4、形成的自觉性 5、目的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