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专业名词
关于防雷设计的知识点

关于防雷设计的知识点防雷设计是指为了保护建筑物、设备以及人员不受雷击而进行的技术措施和防护设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与防雷设计相关的知识点。
一、雷击原理及危害雷击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当大气中形成较大静电荷差时,容易形成雷电放电现象。
雷电对建筑物、电力设备、人员等均具有一定的危害。
主要危害如下:1. 直接打击: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设备,造成破坏、着火等严重后果。
2. 串扰效应:雷电在接地时会产生电流,通过导线等传输到其他设备上,导致设备故障。
3. 感应效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会感应导线中的电流,造成电压、电流的瞬间变化,对设备造成干扰或损坏。
二、防雷设计的基本原理防雷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防护设备来降低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流原理:通过设置避雷针、避雷带等导流装置,将雷电击中的概率降低至最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不受直接打击。
2. 接地原理:合理设置接地系统,将雷电击中的电流引入地下,避免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危害。
3. 屏蔽原理:通过金属屏蔽等手段,削弱雷电电磁场的干扰,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常见的防雷设计措施在防雷设计中,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避雷针及接地装置:在建筑物的高点安装避雷针,并通过合理的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
2. 避雷带: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避雷带,通过导流作用减少雷电击中建筑物的概率。
3. 屏蔽设施:对于对雷电电磁场敏感的设备,可以采用金属屏蔽等设施来减少电磁干扰。
4. 防雷接地网:建立合理的接地系统,确保雷电击中的电流能够安全引入地下,减少危害。
5. 防雷间距:根据建筑物高度和周围环境,合理确定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的间距,增强防护能力。
四、防雷设计的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防雷设计的质量和效果,相关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
例如,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对防雷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建筑物的分类、避雷针的设置、接地装置的设计等内容。
雷电术语

4 与雷电有关的术语4.1 保护角shielding angle(1)(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由通过避雷线对水平面所作下垂线和避雷线与被保护导线连线形成的夹角。
选择保护角对导线提供一个保护区,使几乎所有雷直击于避雷线而不击于导线。
(2)(避雷针的)保护角由通过避雷针顶部的垂线和另一由避雷针顶到大地与垂线成所选角度的直线相交形成,此角绕经避雷针顶部的垂线形成一锥形保护区,使物体位于圆锥中,选择此角度使雷击于避雷针而不击于位于所形成保护区内的物体。
(IEEE Std 998-1996 1.3.14)(IEV845-10-31)4.2 避雷线shield wire (overhead power line or substation)悬于建筑物、变电站设备或线路的相导线之上,其目的是使雷击该线而不击建筑物、变电站设备或相导线。
(IEEE Std 998-1996 1.3.15)(IEV 466-10-25)4.3 避雷针lightning rod, lightning conductor一个柱子或基础结构,由它的顶到地有一垂直导体或它本身就是一到地的导体,其目的是拦截雷击使不落在其保护范围内的物体上。
(IEEE Std 998-1996 1.3.1)(IEV 604-03-50)4.4 长时间雷击long stroke电流持续时间(从波头10%幅值起至波尾10%幅值止的时间)长于2ms且短于1s的雷击。
(GB50057-94)4.5 单位能量specific energy一闪击时间内雷电流的平方对时间的积分。
它代表雷电流在一个单位电阻中所产生的能量。
(GB50057-94)4.6 地面落雷密度ground flash density (GFD)在局部地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雷击地面平均次数。
(IEEE Std 998-1996 1.3.6)4.7 电气几何理论electrogeometric model theory描述电气几何模型与相关的定量分析,包括对模型的不同元件的击距与第一次主放电幅值关系的理论。
防雷检测知识点总结

防雷检测知识点总结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且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能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防雷工作对于人类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防雷检测是防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建筑物或设备的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雷电对其造成的破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防雷检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防雷工作。
一、防雷检测的基本概念1.1 防雷检测的定义防雷检测是指对建筑物、设备或其他物体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接地装置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抵御雷电的破坏。
防雷检测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免受雷电的危害。
1.2 防雷检测的意义防雷检测对于建筑物、设备和其他物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防雷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从而有效地预防雷电造成的损失。
因此,防雷检测的意义在于提高建筑物和设备的抗雷能力,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防雷检测的范围防雷检测的范围包括建筑物、设备、通信系统、电力设施、输配电线路等各个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导电性能检测、绝缘性能检测、接地装置检测、避雷针检测、雷电预测等。
二、防雷检测的方法和工具2.1 导电性能检测导电性能是指建筑物和设备对雷电电流的导通能力。
导电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导电测试仪、接触电阻测试仪、雷电流测试仪等。
通过这些测试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建筑物和设备的导电性能,及时发现导电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2.2 绝缘性能检测绝缘性能是指建筑物和设备对雷电电流的绝缘能力。
绝缘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介质强度测试仪、介质损耗测试仪等。
通过这些测试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建筑物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及时发现绝缘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2.3 接地装置检测接地装置是建筑物和设备对雷电电流进行接地的重要装置。
接地装置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电位测试仪、接地电流测试仪等。
电子信息防雷术语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LEB)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
2.0.15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 network(BN)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作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
2.0.16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组件,用于限制瞬时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
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2.0.17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组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
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2.0.18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limiting typeSPD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
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2.0.19雷电防护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2.0.20综合防雷系统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ystem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雷系统。
2.0.21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3雷电防护分区3.1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3.1.1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
3.1.2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并符合下列规定:1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及以下的地区;2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20大于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3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4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以上的地区。
防雷检测规范的术语和定义

防雷检测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3.2 外部防雷装置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3.3 内部防雷装置 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3.4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3.5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6 (接)地 ground一种自然的或人工的电气连接,使电路或电气设备连接到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对汽车、飞机、火箭等较大的移动体,不能与大地进行固定的接地,可把车身、机体代替大地,称为本体地(body earth)。
3.7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8 接地体 earth electrode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9 接地线 earth conductor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
3.10 自然接地体 natural earth electrode利用与大地接触的金属物体,如金属管道、构架、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等兼作的接地体。
3.11 人工接地体 made earth electrode 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
3.12 共用接地系统 common earthing system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和信息设备逻辑地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装置。
电器术语-防雷、接地及安全

电器术语-防雷、接地及安全(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5)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6)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7)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8)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9)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
(10)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11)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12)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13)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14)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15)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16)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17)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18)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19)通称接触电压极限——在规定的外界影响下,允许无限期保持的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带电部分——在正常使用时带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它包括中性线,但不包括PEN线。
注:本术语不一定意味着有电击危险。
(21)外露可导电部分——指在正常情况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体。
(22)装置外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部分的可导电部分,它可能引入电位,一般是地电位(在故障情况下,某局部的地电位可以不为零)。
云南省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内容简介一、重点术语和名词二、法律法规重点内容三、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四、检测技术规范重点内容五、设计技术规范重点内容六、施工技术规范重点内容七、重点思考内容一、重点术语和名词1、雷电灾害防御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2、专门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单位是指依法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证和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的单位。
3、雷电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电荷的云层、带电的云层与地(物)、带电的云层与空气之间迅猛的放电现象。
4、波头时间是指雷电发生后,从雷电波上升到10%起到雷电波上升到90%之间的时间(μS)。
5、防雷装置用以对某一空间进行雷电效应防护的整套装置,头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两部分组成。
6、防雷装置检测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7、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8、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
9、主控项目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10、接地体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二、法律法规重点内容1、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实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4、《云南省气象条例》规定,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当真实、科学、公正。
建筑防雷名词解释及规范

避雷环是安装于高层建筑中部的避雷线连成的环,避雷网是有避雷带组成的网格,避雷带是沿着建筑物外墙或顶面敷设的避雷线,避雷线是选用合适的导体做成的线状避雷导体,一般选用扁钢或者圆钢。
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其由针尖体、基球体、邻球体和底杆体等部分组成,且有提前放电的性能,防直击雷的性能较传统避雷针优,而且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特色;适合于一般建筑物顶上使用,尤其适合于小面积的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上使用。
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接闪器位于防雷装置的顶部,其作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接直击雷放电。
除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可作为接闪器外,建筑物的金属屋面可用作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的接闪器。
接闪器所用材料应能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
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
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
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
除利用混泥土构件内钢筋作为接闪器外,接闪器均应热镀锌并涂漆。
此外,不能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公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而应把天线纳入建筑物防雷系统,并与防雷系统的引下线相焊接。
防雷接闪器包含了避雷塔,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等避雷塔主要用在工厂等空旷地带,避雷针主要用在楼体上,避雷网装在女儿墙上,避雷网有用在罐体上,避雷线用在高压传输线路上。
有的避雷装置混合使用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止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
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
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雷暴日:一天内能听见一次以上雷声称为一个雷暴日。
2、年平均雷暴日mean annual number of days with thunderstorms:某地区一年当中发生的人耳能听到的雷鸣日数的多年统计平均值。
3、雷电防护区〔LPZ)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s(LPZ):雷电电磁环境需要限定和控制的计算机机房周边空间。
4、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strike: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地面突出物或大地并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的雷电放电。
5、感应雷Lightning induction:雷电放电的强大电磁场作用在邻近的导线或电子、电气设备系统内产生的静电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以及电磁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注:雷电感应对设备的损害可能不会立即发现,但在感应雷电电磁脉冲发生后经过一段时间,可根据被影响信号设备内功能不正常的元器件来确定这种损害。
这种类型的损害还可能具有间歇的性质。
)6、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7、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 lectromagnetic impulse: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等。
8、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9、片状雷:云间放电多为片状雷,由于线状雷的闪电被云体遮住,闪电的光照亮了上部的云,闪电呈现片状的亮光。
片状雷对地面影响不大。
10线状雷: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则多以线状形式出现。
通常雷云的下部带负电,上部带正电,由于雷云的负电感应,使附近的地面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和雷云间放电一样,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空气的电场强度达到电离的临界时,就触发线状闪电落雷。
带状雷是线状雷的一种,在闪电过程中恰巧有水平大风吹过闪电通道,将几次闪电的放电通道吹分开来,肉眼看去闪电通道变宽了。
11、球状闪电:简称球雷、球闪。
球雷是一种彩色的火焰状球体,通常表现为100~300毫米直径的橙色或红色球体,有时可能是蓝色、绿色、黄色或紫色,最大的直径也有达到1000毫米的;球雷存在的时间为百分之几秒到几分钟,通常为3到5秒之间,辐射功率小于200W。
球雷自天空降落时,声音较小,有时无声,有时发出咝咝的声音只有在飘落和跳跃的过程当中遇到物体或电器设备时才会发出震耳的爆炸声。
物体在爆炸中产生破坏并产生臭氧、二氧化氮或硫磺的气味。
球雷自天空垂直下降后,有时在距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每秒1~2米的速度上下跳跃;有时球雷在距地面0.5~1米的高处滚动,或突然升起2~3米,因此,民间常称之为滚地雷。
球雷常常沿着建筑物的孔洞或未关闭的门窗进入室内,或沿垂直的建筑竖井滚进楼房,大部分遇带电体消失。
12、联珠状闪电很少见的一种闪电,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球雷组成。
闪电按其发生的空间位置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闪)、云地闪电(地闪)等。
其中地闪又分为落地雷、直击雷,是防雷的主要研究对象。
13、蜘蛛闪电蜘蛛闪电特指在雷暴云的消散阶段或层状降雨阶段观测到的发生于云底附近具有大范围水平发展、多分叉放电通道的壮观放电现象。
之所以称之为“蜘蛛”闪电是因为这种放电在云下面比较一般闪电发展明显慢的速度和多级分叉的形式前进,每一通道的发展特征类似于蜘蛛的爬行。
肉眼看到的蜘蛛状闪电非常壮观,根据观测经验,这种闪电一般并不经常出现。
目前,尚无系统观测及统计结果。
在我国南方较旺盛发展的雷暴云消散期,曾利用普通摄象机观测到这种蜘蛛放电现象。
14、地ground/earth:导电性的土壤,具有等电位,且任意点的电位可以看成零电位;导电体,如土壤或钢船的外壳,作为电路的返回通道,或作为零电位参考点;电路中相对于地具有零电位的位置或部分。
15、接地grounding/earthing:用导线或长导体将不带电金属和电气设备某部分与接地体在电气上连接为一体。
16、接地体grounding electrode/earthing electrode:为达到与地连接的目的,一根或一组与土壤片(大地)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土壤(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导体。
17、接地线grouding conductor/earthing conductor:指构成地的导线,该导线将设备、装置、布线系统或中性线与接地体连接。
18、接地装置grounding connection:用来构成地的连接。
由接地线、接地体和围绕接地体的大地(土壤)组成。
19、接地网ground grid:由埋在地下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接地体群,用以为电气、电子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的地。
20、保护接地(PE)protective earthing(PE):对人身或电气、电子设备进行保护所需的一种与地连接的方式。
它用来对外露的导电部件、外来的导电部件、主接地端子、接地体、电源的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进行电气连接。
在电源电路发生接地或人易事故时传导电流,在出现雷过电压和过电流时从防雷保安器中接受电流。
21、接地系统grounding system/earthing system:在规定区域内由互相连接的多个接地装置组成的系统。
22、按地电阻ground resistance接地体和具有零电阻的远方接地体之间的欧姆电阻。
23、接地汇集线bonding bus:电子设备机房和配电室内用以完成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也称公共接地母线。
可以敷成环形或条形,所有接地线均由接地汇集线上引出。
24、一点接地法把各系统的接地线接到接地母线同一点或同一金属平面上,这样的连接法叫“一点接地法”。
25、独立接地指需要接地的系统分别独立建立地网。
26、共用接地也叫统一接地,是指把各需要接地的各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上,或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通过地下或者地上用金属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
27、环型接地网就是把接地体沿建筑物周围围成一个闭合环。
28、浪涌surge:沿线路传送电流、电压或功率的存在时间特别短的瞬态波。
其特性是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29、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用来限制瞬态过电压及泄放相应的瞬态过电流的装置。
它至少应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简称SPD。
30、防雷保安器Lightning protector:防止感应雷过电压和过电流破坏电子或电气设备系统的保安装置,简称防雷器,是浪涌保护器SPD的一种。
它可分为电源线防雷保安器(简称电源防雷保安器)和信号传输线防雷保安器(简称通道防雷保安器)两大类。
31、标称电压UN与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应该选用的保护器的类型,它标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32、额定电压UC(最大持续操作电压)能长久的加在浪涌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浪涌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UC值必须与被保护系统的标称电压相符,以及在系统安装书的规范限制内。
33、标称电流IN通过浪涌保护器指定端的最大工作电流。
34、标称放电电流isn依据特殊分类试验要求,通过浪涌保护器而有8/20μs波形的涌流峰值。
35、最大放电电流Imax浪涌保护器能安全泄放的8/20μs波形的涌流峰值。
36、雷电脉冲电流Iimp类似于自然雷电特性(峰值,电荷量和比能)的10/350μs波形的模拟雷电电流;雷电流避雷器必须能泄放这样的雷电流数次而不损坏。
37、总放电电流多相浪涌保护器或组合型单相浪涌保护器总的脉冲电流泄放能力。
38、电压保护级别UC保护器在以下测试中的电压最大值。
1.2/50μs(100%)标准雷电脉冲的跳火电压;1KV/ μs斜率的跳火电压;额定放电电流的残压;对于电源系统避雷器而言,根据DIN VDE0110-1;1997-04的过压分类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级保护器,保护级别决定其安装位置;在信息系统中保护级别必须与欲保护系统和设备的兼容性相匹配。
39、中断能力(后继电流灭弧能力)If在UC下能被防雷器自身灭弧的主要后续电流的有效值,参看EDIN VDE0675-6/A:1996-03;40、短路承受能力当同上级熔断器相连接时,防雷器能承受的最大短路电流;41、过载保护防止主电源线路因过载导致保护器过热损坏而加装的过载保护设备。
如:保险或熔断器42、复合波UOC是由混合波发生器发送一个1.2/50μs开路电压脉冲和一个8/20μs短路电流脉冲的波,开路电压以UOC表示,其数值多表示于D类防雷器。
43、N-PE保护器N-PE保护器是只能安装在N-PE导线之间的保护器。
44、工作温区(标称温区)表示防雷器可以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45、响应时间tA主要反应在保护器里的特殊保护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击穿时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取决于du/dt或di/dt的斜率。
46、热敏脱扣装置带有电压控制电阻(压敏电阻)的保护器都带有一个悬挂式脱扣装置,因此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过载或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地切断保护器和主线的连接以防引起火灾。
该脱扣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模拟保护器过载的方式来检测。
47、保护等级防雷器封装材料保护等级(IP编号)是依据DIN EN60529(VDE 0470 Part1)的标准测试的。
48、保护电路一个保护电路可以是多级的,一个保护器可以由火花间隙,压敏电阻和半导体组成。
在级与级之间有时需用退耦元件以达到能量匹配。
49、数据传输速率VS表示在一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确的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
传输速率是由频率带宽推导出来的,信号系统中传输速率与频率带宽的理论关系式是:Vs=2fG(实际应用中Vs=1.25fG)50、频率带宽fG频率带宽反映保护器频率响应,即插入耗损为3db时的频率。
如果不考虑其它参数变化,参考50欧系统频率。
51、回波耗损aR回波耗损表示前沿波在保护设备(反射点)被反射的比例,是直接衡量保护设备同系统阻抗是否兼容的参数。
52、插入耗损aE在给定频率下保护器插入前和插入后的电压比率。
如果不考虑其它参数变化,参考50欧系统频率。
53、UN时的放电电流在标称电压UN时,非故障线路到地或线路到其它外部导电部分的续电流。
54、过电压和过电流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出现在电子和电气设备上,超过设备本身正常工作电压和电流的外来电压和电流。
55、抗扰度immunity: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能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