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5 鉴赏诗词的语言(含解析)
2015版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5 鉴赏诗词的语言(含解析)

2015版高考语文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5 鉴赏诗词的语言(含解析)☞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琵琶行》“,”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5.《琵琶行》,。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易错成语勤温习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这里是非常紧急的事情,步行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3.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4.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对病的相应的反应和措施,或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这是一种相反的态度。
因此,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的矛盾。
)5.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word精品文档6页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 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15全国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

• 【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 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 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 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 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 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劳停驿 欧阳修 •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 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 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 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 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 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 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 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4分)
古诗文默写: 1、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0、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015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XX、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2015版高考语文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2015版高考语文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5.《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易错成语勤温习1.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2.2001年7月13日,中国终于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3.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未雨绸缪”:紧密缠缚。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与“在出现问题之前”重复。
)4.记得王朔开涮金庸,写文章攻击他是“四大俗”之一。
我们有时会受到意料不到的不虞之誉,有时也会遭到过于苛求的诋毁。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句中“意料不到的”与成语中的“不虞”存在重复。
把句中的“意料不到的”删除即可。
)5.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家珍,家藏的珍宝,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成语与老王自己家“多年收藏”的“宝贝”在意义上重复啰嗦。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2015年高考真题分析(全)

2021/10/10
28
第二种类型:(如何写景,写景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分析:
▪ 1、选取哪些典型景物(景中含情)
2021/10/10
6
古代诗歌的写景手法
2021/10/10
7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4346)
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 合、
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 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描” ▪ 三是修辞(比喻、比拟、 夸张 借代 双关 反
问 设问 互文等 ▪ 四是其他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渲染 烘
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比兴手法) ▪ 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 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 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
2021/10/10
26
写景抒情类诗歌常见考题问答格式。
▪ 第一种类型:(什么景,什么情)
▪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变体:1.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2.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 2、看写景的顺序(时间和空间): 如由
2015年高考各地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解析

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5 卷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2015 题。
8-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古代诗歌阅读(题。
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5.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8 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汉使,《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分)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9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卷II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201511古代诗歌阅读(分)题。
9~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韩偓① 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842~923①韩偓(约]注[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朝廷官员的冠饰。
簪:乃晚唐巧句“.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8 分)5(,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 【答案】两个动词。
”吹”“抱“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解析】子进行分析。
”巧“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分)6(.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高考语文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5 鉴赏诗词的语言(含解析)☞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琵琶行》“,”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5.《琵琶行》,。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易错成语勤温习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这里是非常紧急的事情,步行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3.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4.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对病的相应的反应和措施,或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这是一种相反的态度。
因此,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的矛盾。
)5.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后矛盾。
)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路与桥经典素材:为生命找一条出路(史铁生——瘫痪——写作——出路)史铁生(1951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疾病,21岁时双腿瘫痪,从1979年起开始陆续发表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均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还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
他对于写作的宁静和执著,对于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于每一个关心他的人的友善和热情,都让人感动。
有人访问他,让他谈谈自己的写作动机,“是什么给予您如此大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他说:“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
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
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他又引用《病隙碎笔》中的话:“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了谋生。
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
荒唐就够了么?所以被送上这条不见终点的路。
”“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时新素材: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他发现,国内一些成功人士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欺骗了很多人。
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毕业论文《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教授读后,大为惊喜,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技能再提高一、炼字题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收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时不要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来历为人陈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2.答题步骤(1)关注意义,首先解释该词的本义,然后解释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2)辨析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果有),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3)挖掘感情,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二、赏析诗眼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最全诗的把握程度。
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1.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三、语言特色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个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1.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特色1.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2.工整绮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清新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纯真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6.质朴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7.高超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豪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壮慷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清静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11.朴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基础巩固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