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浅谈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

研 究 日语寒 暄语 ,可 以 帮 助 日语 学 习者 更 加 深 入 了解 日 呼 ,一 般 采 用 “ L , ) 茎 圭寸 ” ( 我 出去 了 )打 招 呼 ,而 其 本 文 化 的特 点 ,而 笔 者 将 通 过 本 文 ,就 日语 寒 暄 语 与 日本 文 他人 则会 回应 , “ 、 一 ) 岛 L 、 ” ( 你 去 吧 ),而 当外 化进行 分析和探讨。 出人 员 返 回 时 ,则 要 打 招 呼 “ 允 0 、 圭” ( 我 回来 了 ), 内
色。
( 二 )寒 暄语 中 的 宗教 文化
是 集 体 群 居 生 活 ,而 到 了 “ 弥 生 时 代 ” ,虽 然 中 国本 土 的水 稻 传 入 了 日本 ,但 是 地 形 以及 资 源 的限 制 ,他 们 为 了 生存 也
任 何 国 家 ,文 化 中都 不 免 附 带 宗 教 的色 彩 ,而 日本 也 不 无 法 摆 脱 群 居 的 手 段 ,而 形 成 了所 谓 的 “ 稻 作 文 化 ” ,而 这 例 外 ,虽 然 日本 并 没 有 什 么 本 土 宗 教 ,就 连 道 教 和佛 教 都是 种团队意识也深人到 日本 的文化体 系之 中 ,也分化 为 日本 人
除此之外尊卑有序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寒暄语也十分注重对方的身份地位差异例如说话者与目标的年龄身份地位都无太大差异则可以采用苦労寒暄当遇到长者时则需要用疲打招呼而道别时前者可以用后者只能用失礼二日本寒暄语体现出的意义一团队意义日本地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个小岛上古往今来所遭受的灾难就源源不绝例如在绳纹时代很多本土人民为了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残酷的生活环境通常都是集体群居生活而到了弥生时代虽然中国本土的水稻传入了日本但是地形以及资源的限制他们为了生存也无法摆脱群居的手段而形成了所谓的稻作文化而这种团队意识也深入到日本的文化体系之中也分化为日本人的团队合作以及对家的归宿感和责任感就像大部分日本企业推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度一方面让每个员工伴随着公司的成立以及成长另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形成与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将企业看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的团结
从寒暄语看中、日、美、文化的异同点

人 为 因 素影 响较 大 , 误差较大 , 容 易 产 生 会计 信 息 失 真 的 现象 。 随 原 则 等 。 着 科 技 的发 展 , 很 多 企 业 开 始 根 据 自身 需 要 开 发 出 电算 化 会 计 信 息 系统 , 通 过 采 用 会计 电算 化 , 大 大 提 升 了 会计 工 作 效率 和会 计 信 五 、 结 语 随 着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社 会 也在 不 断 的进 步 , 信 息 化 程 度 也在 息质 量 , 对 于减 少 会 计信 息 失 真 具有 积 极 的 作 用 。 不断加深 , 人们对信息更加的依赖和重视 , 对于企业来说 , 会 计 信 从 四 、报 告 时选择 会计 核算 方法 对会 计信 息质 量 的影 晌 息 是企 业 经 营 决 策 者 对 企 业 投 资 和 长 远 发 展 的重 要 判 断 依 据 , 会计 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核算做 出总结及财务报告 , 大的方面来说 , 会 计 信 息 还 影 响 着 国家 对 市 场 经 济 的 宏 观 调 控 能 不 断深 入 研 究 和 学 习 , 是 保 证 会计 信 息 质 量 高标 准 的必 它 是 由会 计 报表 、 会 计 报表 附 注 和 财 务 情 况 说 明 书 三 大 部 分 汇 力 。所 以 , 成 。它 反 映 了 一 个 会 计 期 间企 业 的 经 营 生产 状 况 和 现 金 流 量 等 , 要 条件。 阳 它 是 以 报表 和 文字 两 大基 本 形 式构 成 , 全 面 的反 映一 个 企 业 的 财 务 信 息 。 由于 其 自身 因素 的 限 制 , 他 只 能笼 统 的反 映几 大要 素 的 参 考文 献 : 情况 , 但几 大 要 素 的 内部 情 况 却 没 办法 反 映 , 所 以这 时候 报 表 附 注 [ 1 】 谢 维佳 . 会 计核算 方 法的选 择对会 计 信 息质 量 的影响【 J 】 . 财 就 发 挥 其作 用 了 , 会 计报 表 附注 是 会计 报 表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对 经界( 学术版) , 2 0 1 1 ( 0 2 ) .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背景

日本 “ ” 想 影 响 而 成 的 。然 后 说 “ j 土 弓 L <( 顾 0 和 思 挡 、 L主寸 ) , 仅 消 除 了 初 次 见 面 的 陌 生 感 、 ”不 紧张 感 , 把 双 方 还 放 在 同 一 个 位 置 , 为 同一 团体 , 近 了 双 方 心 理 的 距 离 , 归 拉 促 使 双 方 为 同 一 个 目标 而 共 同努 力 。初 次 见 面 时 的 寒 暄 语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 日本人 的 国 民性 。 二 、括 【 r 土 ( L丧亨 )、r尢 【与法Jr 、 Jr = 、二元c尢 cj 土。 这 是 日常 交 往 中用 得 最 多 、 最普 遍 的 三句 寒 暄语 。 “ c 挡 耋 土- j( 圭寸 )来 源 于 “ ” 早 ” 这 一 寒 暄 语 除 赞 扬 对 方 勤 , 劳 、 苦 之外 , 包 含 感 动 的语 义 。日本 人 以勤 劳 著 称 ,勤勉 ” 刻 还 “ 是 世 人 对 他 们 的评 价 。 日本 的地 理 环 境 和 稻 作 文 化 决 定 了 日 本 人 必 须 付 出辛 勤 的劳 动 才 能 有 好 的 收 获 。 勤 劳 的 表 现 是 “ ” 在 日本 人 看 来 , 忙 ” 忙 。 “ 是令 人 愉 快 的 。 生 活 的 安逸 、 服 与 舒 和悠 闲相 比 , 忙 ” 一 种 价 值 认 可 , 既 是 日本 人 长 期 以来 形 “ 是 它 成 的 传 统 文 化 价 值 , 是 日本 人 生 活 的 真 实 写 照 。 “ 允 忙 又 二 c , l 允c c 表 达 了 对 对 方 的关 心 、 福 , 土” “ 二 尢 耋” 祝 以谋 求 人 际 关 系 的 “ ” 日本 人 遇 到熟 人 打 招 呼 , 和 。 即使 是 陌 生 人 , 有 时 也 会 说 句 “ 尢 I f 。日本 是 一 个 岛 国 , 二 l 二 耋” 自古 以来 资 源 贫 乏 , 候 变化无 常 , 人们 的生活带来 诸多不便 , 非“ 气 给 绝 安 易 ”在 日常 交 往 中 , 们往 往 考 虑对 方 的 处境 , 对 方 送 去 了 , 人 给 腔暖意。 当 然 , 使 用 这 三 句 寒 暄语 时 , 间 上 的 区 别 自不 待 言 . 在 时 它 还 要 考虑 与对 方 的关 系 。 r e 5( 括 耋土 0 圭寸 )使 用 于 j 自己 家 人 之 间或 同 事 、 近邻 等 属 于 内部 关 系 中 , “ 尢 c 而 l 二 二 e”“ 土 , 二尢 c e ” 般 不 用 于 内部 关 系 中 。这 也 反 映 了 日本 尢 土 一 人“ ” 家 这一 概 念 的根 深 蒂 固 , 及 “ ” “ ” 团对 日本 人 言 以 内 、外 集 行 的深 刻 影 响 。 三 、 Lo 毛 拧世 括 【 , 挡 l圭 亨 J r, 二 ) J “ , ) 世螽 I )毛扣 : 挡 『圭寸 ” 1本 人 最 基 本 的 恩 j 是 3 惠 表 现 。 日本 人 是很 重 视 恩惠 的 民族 。例 如 , 庭 主 妇接 到 丈 家 夫 同 事 打来 的 电话 ,即使 不知 道 打 电话 的人 和丈 夫 是 怎样 的 关 系 , 一 般 也 会 说 句 “ 、)屯拈 世 她 0, , 挡 I ) )圭寸 ” 这 。 表 现 了 1本 文 化 中 将 家 庭 成 员 视 为 一 体 的 文 化 价 值 取 向 . 3 即 将 自 己和 其 他 成 员 “ 体 化 ” 同时 也 说 明 了 1本 文 化 强 烈 的 一 , 3 “ 属意识” “ 团心理” “ 归 和 集 。 世 为” 对 方 给 我 ( ) 是 们 帮 了 许 多 忙 、 我 ( ) 了许 多力 。 “ 、 宅扫 世 话 6 , 拈 为 们 出 0 ) : ) 圭寸 ” 达 了对 “ 话 l 为” 谢 的 心 情 。 时 , 过 寒 喧 , 表 世 二 感 同 通 暗 示 了 没将 对方 看做 外 人 , 是 当做 局 内人 , 而 向对 方表 达 而 从 了 某 种 亲 近 感 。 另外 , 即使 大 家 初 次 打 交 道 , 在各 种 商 业 活 动 中 , 习惯 礼 节 性 地 说 平 素 承 蒙 关 照 之 类 的 客 套 话 , 就 反 映 也 这 了 彼 此 客 气 又 不 生 分 , 守 礼 仪 规 范 , 欢 寒 暄 , 话 委 婉 的 遵 喜 讲 日本 文 化 。“ 、)屯扫 世 话 忙 , 招 9圭t ” 一 种 谦 逊 的 0, ) 是 说 法 , 用 的 是 敬 语 形 式 , 用 的 对 象 是 “ ” 界 . 般 不 用 采 使 外 世 一 于 亲 朋 好友 ,而 用 于 与公 司有 业 务关 系 的客 户 或 孩 子 学 校 的 老 师 等 。 为 在 亲 朋 好 友 之 间使 用 这 类 客 套话 , 往 给 人 一 种 因 往 见 外 的 感 觉 。 在 1本 . 果 我 们 给 一 家 公 司 、 3 如 银行 或 邮 局 等单 位 打 电话 , 么 即使 是 第 一 次 和 对 方 联 系 . 方 也 会 说 “ 、 那 对 0
从寒暄用语看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在初级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问到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时刻进行打招呼是应该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还是“こんにちは(上午好)”。因为在日语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而且分的很细。用错了,会招致笑话。在有一次日语演讲比赛中,正好遇到阴天,报考厅里很暗,再加上主持报告的人比较紧张,主持人脱口而出“皆さん、こんばんは”。意思是“各位,晚上好”。上午九点钟开始的报告,再怎么说还差12个小时,结果当场弄了个笑话。在汉语中就简单得多,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之外,我们一天中用“你好”完全可以。而且也不显得失礼。下面我们从具体层面来分析两国打招呼的不同之处。
在古代中国,打招呼问候是非常被看重的。《旧五代史》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诲用事,镠尝与重诲书云:‘吴越国王致书于某官执事’,不叙凉,重诲怒其无礼。”吴越王镠尝在给明宗帝递奏折的时候,因其举止傲慢,没有先进行寒暄,被明宗帝安重诲削去官职。当然这些固然因打招呼的方式不对,但是更多地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是我们也由此能看出古人对寒暄的重视。
其次,我们在看一下打招呼用语。日本非常重视打招呼用语,从早起到上午10点钟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打招呼时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接近中午时用“こんにちは”;傍晚到晚上八九点左右时用“こんばんは”。即使是一天好几次遇到同一个人,那么也要一一进行打招呼。在中国,同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点点头就可以了。但在日本这是绝对不容许的。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上课途中正好遇到我导师,打了一个招呼。在中午的时候又遇到他,当时我正好牙疼,所以点了点头表示礼貌,结果,这一下却让他耿耿于怀。在我的评语中,明显地写着我的失礼。为此我在以后的邮件中还郑重地向他道歉。结果是越解释越觉得我在找借口。
体现日本文化特色的寒暄语

「ごめん」、すっかり忘れてしまって。抱歉,全给忘记了。
あなたの気に障ることをしてしまって本当にごめんなさい。
让您生气,真的不好意思。
在郑重场合强调自己恭谦程度时日语中一般使用「申し訳ありません」或「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表达,「失礼しました」也是日本人道歉时常用的寒暄语,其道歉程度和语气则稍轻一些。
日语中表示感谢的寒暄语有很多,但是我们发现日本人向对方表示谢意时,喜欢使用含有表示歉意的语言,或许这也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习俗使然吧。比如,「すみません」表示道歉内疚的心情,同时还常用来表达一种真诚的谢意。这是因为日本人在接受对方好意而表示谢意的同时,还猜想由于自己给对方增添麻烦和负担,示意感激之余如果漠视对方的好意而不表达歉意,将会被人家轻视,所以怀着这种要永远铭记对方一番好意的心情,日本人在很多场合都愿意使用「すみません」来代替「有り難う」,向对方表示感谢。
結婚おめでとう。どうも有り難う。祝贺新婚!谢谢。
お悔やみ申し上げます。有り難うございます。请节哀顺变。谢谢。
毎度ご乗車有り難うございます。感谢每次搭乘我们的车。
售票员对乘客,店员对顾客等,当对方的行为属于社会常理,属于社会分工规定的职责、义务时,对对方的感谢只能使用「有り難う」。
「すみません」有人称是万能语,可以代替「ごめんなさい」、「恐れ入ります」、「もしもし」、「失礼します」、「お願いします」等寒暄语句。
何か、落ちたようですよ。
はい。あ、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ちょっと、それ見せて頂けますか。
はい、どうぞ。
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忘れましたよ。財布。
あ、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すみません」是日本最流行的寒暄语,据说是「済む」的郑重否定式,原意为“完结”、“完了”、“可以解决”等意思,其否定式便产生了“道歉”的意思。也有人说其原型是「心がすまない」表示“不放心”,“内心无法平静”的意思,由此发展为“对不起”,“道歉”的意思。老年人乘车时有人给让座,老人一般会使用「すみません」表示感谢,以此表示因为自己而使对方失去座位的内疚心情,同时也使让座的人听起来心里舒畅。如果使用「有り難う」,会给人一种强调自己的喜悦心情而忽视了对方的心理感受的印象,对方听后自然不会感到高兴。由此可见,「有り難う」和「すみません」的用法并不那么简单,而是要受到各种场面,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处的地位关系,说话者和听者的性别、年龄等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すみません」,表示结婚、吊唁、鼓励或祝福等时候,日语中只能使用「有り難う」。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丰富的日语寒暄语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作者:刘艳君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摘要:“寒暄”是以语言行为为主的包括某些动作的社会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维持和加强人们之间的亲和关系,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任何一个国家、一种语言都有其寒暄的表达方式,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言像日语这样,有如此丰富、大量、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寒暄语。
丰富的寒暄语是日语的一大特征,与日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日本文化关系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079-02“寒暄”在日语中写成汉字「挨拶」,读音あいさつ,中文读音“挨拶”(ai za)。
“挨拶”一词源于古代汉语。
“挨”的原意是挤压、推挤,“拶”的原意是压迫、逼迫,从原意上来看,这个词毫无谦让的意思。
在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悟道,常常进行一对一(「一挨一拶」いちあいいちさつ)的问答,被称为“挨拶”。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挨拶”一词便在日本扎下了根。
日本语言学家渡边友左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所下的定义是:“人们为与他人建立亲和的社会关系,或为维持、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而进行的社交、礼仪性行为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寒暄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一、寒暄语的分类(一)日常生活中的寒暄语初次见面的寒暄语: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与家人间的寒暄语:ただいま、お帰り;行ってきます、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吃饭时的寒暄语:いただきます、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见面时的寒暄语:おひさしぶりです、お元気ですか;邻里间的寒暄语:お出かけですか―ええ、ちょっとそこまで;道别的寒暄语:お元気で;道谢的寒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どうも;道歉的寒暄:すみません;どうも;祝贺的寒暄语: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拜访时的寒暄语:お邪魔します;服务场合的寒暄语: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一、日语语言的特点(一)暧昧性1.ちょっと的用法说起日语很多人都会想到暧昧这个词。
日语语言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它的暧昧性。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决定的。
日本人的性格中存在内外,上下的区分,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都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减少与对方的冲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女:何も言わずに行ってきたら、あんた、ここんとこずっと家にいたし。
男:今日は出かけるよ。
女:どこに?男:ちょっとね。
ちょっと在日语对话中经常出现,是日语暧昧性的典型表现。
例句表示女方一直责怪男方呆在家里,男方表示要出去,女方继续追问去哪里,男方却没有直接告诉女方具体的地点。
言外之意就是男方不想告诉女方自己的行踪,用ちょっと就很好的掩饰过去了。
例:男:今日はお酒を飲みに行きませんか。
女:今日はちょっとね。
这一例句中,女方不想和男方去喝酒,所以回答时并没有说明白具体的事件,但是委婉的拒绝了男方的邀请。
总之就是今天不太方便。
由此可见,在日语的对话中,句子背后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要根据特定的场合和具体的情形确定句子的含义。
每种场景下的ちょっと和原字面意思完全不同,需要多加斟酌体会。
因此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需要对日本暧昧文化有所了解,读懂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ちょっと電話してきます。
我去打个电话就来。
ちょっと用がありますので、これで失礼します。
我稍有点儿事儿,先失陪了。
ちょっとおたずねしますが、この辺に有田さんというお宅はありませんか。
跟您打听一下,这一带有姓有田的人家儿吗?是一种用于会话的较婉转的表达方式。
其数量少的意思不强烈,而只是按时程度比较轻。
用于表述自己的行为或向对方提出某种请求时,加上「ちょっと」2.用否定的形式表现肯定的意思今天一起去购物吗?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せんか。
下了单的商品可以发过来吗?その注文された物を発送し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是,不注意日语语言的习惯,直接翻译成了: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すか。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从
日 语 寒 暄 语 表 达 看
刘 峰
( 阴 师 范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淮 安 淮 江 2 30 ) 2 3 0
日 本 文 化
摘 要 : 暄在 A 4 的社 会 交 往 中起 着特 别 重要 的 作 用 . 寒 -3  ̄ 是人 类社 会 的普 遍 行 为 ,但 其具 体 内容 和 表 达 方 式却 因各属 感 。 家 靠家 庭 . 社 会靠 企 业 . 企 具 在 在 而 业 靠 国家 。 以 欧美 人 说 , 个 日本就 像 一 家 官 民合 办 的股 份 所 整 公司 。 日语 日常 寒 暄语 表 达也 反 映 了 这一 点 。日本 人在 离 家 出 门时 , 常对 家 人 说 : 0 )C 圭寸 ( 走 了 ) 而 家 里人 则 通 “ , - 我 。” 说一声:0, “ 、) L 、 你走 呀 ) 外 出 回来 的 人在 进 门 时 ( 。” 要 说 : “ 0 圭( 回来 了 ) 而 在 家 的人 则 说 : 扫埽 y 我 。” “ ) 0 ( 回 来 啦 ) ” 种 “ 拶 ” 仅 仅 用 于 家 庭 成员 之 间 , 学 、你 。 这 挨 不 在 校 、 司 , 凡 属 于 同一 群 体 的成 员 之 间均 普 遍 使 用 。 “ 走 公 在 我 了 ” “ 走 呀 ”之 类 是 按 照 我们 中 国人 的 习 惯 而进 行 的翻 译 . 、你 体 现 不 日语 固有 的语 感 . 为 日语 , “ 去 就 回 来 ” “ 作 是 去 和 去 去就 回来 呀 ” 意 。 去 去 就 回来 ” 味着 “ 的离 去 时暂 时 的 . 之 “ 意 我 不 是 脱 离 群 体 ” “ 去 就 回来 呀 ” 意味 着 对 离 去 者 的继 续 承 :去 则 认. 而不 是 推 出群 体 之 外 。 二、 日语 寒 暄语 表 达 体现 了 日本 人谋 求 和 谐 的心 理 特征 日本是 单 一 民族 . 一 个 使 用 单 一 语言 的岛 国 . 历 史上 是 在 从 未 受 到外 来 民族 的 侵略 。 内虽 然 有过 不 少 战争 , 是 就 其 国 但 规模和激烈程度而言无法和欧亚 大陆的民族战争相提并论。 可 以说 日本 自弥 生 时 代 以来 的两 千 多 年 基本 上过 着 安 定 有序 的 生 活 。而 维 持 这 种 安 定有 序 生 活 的基 础 就是 以和 为 贵 的精 神 。 可 以说 以 和 为贵 、 求 和 谐是 日本 民族 文 化 的核 心 之 一 , 谋 极 大地 影 响 了 日本人 的性 格 和 思 维 模式 。它 渗 透 到 了 1本 的 3 政 治 、 济 、 会 和文 化 的各 个 方 面 。 “ ” 语 言 交 流 方 面表 经 社 和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日语寒暄语表达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意识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在固定的土地上从事农耕稻作,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环境中生活,虽然有时受到台风、地震和火山的侵袭,但同时也从自然中获得了不少恩惠。日本人从来没有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的对立物或天敌,而是把自然界当作人类的朋友和生活上的依靠。这种对自然界的亲和意识在日本人中间是非常强烈的。一年四季,日本人把自然置于自己的周围,去享受自然。在日语里,在日本人的“挨拶”中有关季节、气候变化的语言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暖かくなってきましたね(天气暖和起来了)”“今日はあついですね(今天真热啊)”等都是频繁交换的“挨拶”。尤其是在书信中,关于季节气候情况的描述,是问安部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农耕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了日本人对天气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已经成为日本人日常“挨拶”的一部分。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语言特性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会环境当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因此语言活动能很好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根据以上寒暄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日本人的几种民族性。概括而言,日本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孕育了这种特有的语言特征。集团主义意识很强的日本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注意和周围的人保持和睦的关系,谋求社会内部的和谐。
二、日语寒暄语表达体现了日本人谋求和谐的心理特征
日本是单一民族,是一个使用单一语言的岛国,在历史上从未受到外来民族的侵略。国内虽然有过不少战争,但是就其规模和激烈程度而言无法和欧亚大陆的民族战争相提并论。可以说日本自弥生时代以来的两千多年基本上过着安定有序的生活。而维持这种安定有序生活
的基础就是以和为贵的精神。可以说以和为贵、谋求和谐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它渗透到了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在语言交流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日本人在餐前餐后,或是接受对方提供的一杯茶、一杯咖啡的前后,都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前者是“承蒙赏赐”,后者是“多谢款待”的意思。我们觉得一顿便餐或一杯茶不值得如此造作,是累赘。其实对于日本人来说,“此话并非只是感谢款待自己的主人,而是对使此餐成为可能的所有人的感恩戴德,也是对所有人付出的劳动所表示的谢意,这就如同欧美国家的人在饭前进行祈祷一样”。①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日本人在自家,或一个人用餐时亦是如此。儿童从小便受到父母、老师的严格指导,懂得不知道珍惜别人劳动的人,便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进而是不知情理的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表示感谢,或对自己给别人添的麻烦表示歉意,已成为“挨拶”的特色之一。例如,日本人经常在“挨拶”时言及已经过去的事情,一再地说“先日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夜は失礼しました”等。这种“挨拶”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建立在一个不间断的时间线上,进而得到稳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
篇一: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寒暄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其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与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分析日语寒暄语表达的独特性可以管窥到日本民族的深层社会文化。
关键词:日语寒暄语语言特征文化
一、日语寒暄语表达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主义归属心理
集团主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山地和火山占国土面积的74%。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与外界交流很少,外来影响很难进入日本,而且日本列岛内部的各地域之间相对隔绝的环境使日本人有了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居安思危和竞争的意识,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民族集团意识。日本是一个集团主义意识很强的社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故,日本人对其所在的集团形成了“家”的意识,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在家靠家庭,在社会靠企业,而企业靠国家。所以欧美人说,整个日本就像一家官民合办的股份公司。日语日常寒暄语表达也反映了这一点。日本人在离家出门时,通常对家人说:“いってきます(我走了)。”而家里人则说一声:“いってらしゃい(你走呀)。”外出回来的人在进门时要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而在家的人则说:“お帰りなさい(你回来啦)。”这种“挨拶”不仅仅用于家庭成员之间,在学校、公司,在凡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均普遍使用。“我走了”、“你走呀”之类是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而进行的翻译,体现不出日语固有的语感,作为日语,是“去去就回来”和“去去就回来呀”之意。“去去就回来”意味着“我的离去时暂时的,不是脱离群体”;“去去就回来呀”则意味着对离去者的继续承认,而不是推出群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