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探测技术

合集下载

中子探测的基本方法及13.5常用中子探测器

中子探测的基本方法及13.5常用中子探测器

13.6 中子注量率测量的主要指标
中子灵敏度
13.7 堆用探测器
13.6 中子注量率测量的主要指标 中子灵敏度
R 中子灵敏度定义:
0
反应的发生率 中子注量率
R N t ( E ) ( E )dE
Nt 为探测器灵敏体积 中辐射体的靶核数。
对能量低于30keV的中子: 30 keV v 0 0 R Nt ( E )dE 0 v 由 ( E ) n( E ) v n(E)为能量E处单位能量 间隔的中子密度。 v为中子速度。
反应截面与中子能量的关系:

100000
0 v0
v
1 1 v Tn
B-10 Li-6 He-3
capture cross section(barn)
10000
1000
100
10
1
0.1 1E-111E-10 1E-9 1E-8 1E-7 1E-6 1E-5 1E-4 1E-3 0.01
可选用微型裂变室,且电极涂235U+239Pu(可增殖, 总积分通量由1.7×1021提高到4.8×1021中子); 也可以用自给能探测器。
3) 功率量程:大于1010/cm2s;足够大,本底相 对较小;用电流型裂变室或硼电离室。
2. 堆芯探测器——堆芯内中子注量率的空 间分布。
要求体积小,寿命长; 典型工作条件:
~ 5 10 / cm s
8 2
8

本底 ~ 10 R / h
工作温度 ~ 300 C 2 ~ 2500 N / cm 工作压力
v0 为热中子的最可 其中 v 为中子的平均速度, 几速度。
对热中子,在T=20C时,v / v0

中子探测器原理

中子探测器原理

中子探测器原理中子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中子的仪器。

它可以测量中子的数目和能量,从而用于许多应用领域,如核能、医学、材料科学等。

中子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因此无法通过电磁场的方法进行检测。

中子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中子与物质作用的特性来进行中子的检测。

中子与物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碰撞散射中子与物质中原子核或电子发生碰撞,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散射。

被散射的中子会沿着散射方向继续运动,直到再次与物质相互作用。

2. 吸收中子与物质原子核碰撞后,被吸收进入原子核。

此时中子会释放出能量,使原子核发生变化,产生新粒子。

3. 俘获中子与物质原子核发生碰撞后,被原子核俘获成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新的粒子。

俘获后的中子被固定在原子核内部,形成一个新的核同位素。

对于中子探测器,主要利用中子与原子核产生碰撞散射和吸收的过程进行中子探测。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中子探测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显微中子探测器显微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硼、锂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当中子与硼、锂原子核发生碰撞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生电子和正离子,从而形成放电电子流,进而测量中子的数目。

显微中子探测器可以测量单个中子,并可以获得中子的高精度测量结果。

2. 漫反射中子探测器漫反射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氢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当中子与氢原子核碰撞后,被散射到不同方向上。

通过检测反散射中子的位置和方向,可以推断出入射中子的参数,从而获得中子的数目和能量。

3. 闪烁体中子探测器闪烁体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氚、硼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中子与探测器材料中的元素产生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激发闪烁体中的分子电子跃迁,形成一系列的光子。

通过检测光子的数量和能量,可以获得中子的数目和能量。

中子探测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核反应堆的监测、医学放射治疗、未爆炸物品探测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中子探测器可以获得中子的不同参数,并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具有穿透性和敏感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核能领域。

中子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中子来测量物质性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中子探测技术利用中子与物质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来测量物质性质。

中子可以与物质发生三种类型的反应:散射、吸收和放射。

基于这些反应,中子探测技术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散射、吸收和反应。

这些技术在测量物质的质量、组成和结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用于测量金属材料中的残留应力、腐蚀、松动部分等。

此外,中子探测技术也可应用于石油和煤矿等行业中,用于地质勘探、矿物探测、钻孔采样等。

在核能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监测、核材料鉴定、辐射剂量测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

中子探测技术还能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确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帮助研究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学特性。

中子束使用的影响因素中子束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是中子探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中子束的能量、来源、生产方式和文教化程度都会影响中子束的能量和强度分布。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子探测仪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中子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子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中子产生率低、测量精度受到干扰等。

因此,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中子探测技术,以克服这些限制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快中子束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

总之,中子探测技术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为工业、环保、能源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子探测技术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气体探测器与中子探测

气体探测器与中子探测

气体探测器与中子探测1.1 气体探测器概述气体探测器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悠久的核辐射探测器,在早期核物理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宇宙线和中子是在电离室中发现的,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气体探测器是以气体作为探测介质,利用电极收集入射粒子在气体中产生的电荷来探测粒子,获取入射粒子的能量、时间及位置等相关信息。

1.2 气体探测器测量原理气体探测器是以工作气体(既可以是混合气体,也可以是单一气体)作为探测物质,利用电极收集入射粒子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探测粒子,获取入射粒子的能量、时间及位置等相关信息。

尽管气体探测器的形式和结构各种各样,但几乎都是利用电极来收集电离电荷的,它们通常都是由高压电极和收集电极组成。

入射粒子进入灵敏区后,通过使电极间气体电离,生成的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相反方向漂移,最后被电极收集。

在漂移过程中,由于静电感应,电极上将感生电荷,并且随他们的漂移而变化,于是在输出回路中形成感应电流,收集的电子-离子对数目决定了输出电流的大小。

气体探测器正是利用此特性实现了探测粒子的功能。

1.2.1带电粒子在工作气体中的能量损失与统计规律入射带电粒子通过气体时,由于与气体分子的电离碰撞而逐次损失能量,最后被阻止下来。

碰撞的结果使气体分子电离或激发,并在粒子通过的径迹上生成大量的离子对(电子和正离子)。

上述电离过程包括入射粒子直接与气体分子碰撞引起的电离,以及由碰撞打出的高速电子(δ电子)所引起的电离。

前一过程产生的离子对数称为初电离,后一过程产生的离子对数称为次电离,初电离和次电离的总和称为总电离。

此外,粒子在单位路程上产生的离子对数称为比电离。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产生一对电子-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w称为平均电离能,公式2.1所示。

(2.1)式(2.1)中E为带电粒子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损失,N为电离过程产生的平均电子-离子对数目。

在气体中产生一个电子一离子对所需能量(平均电离能)约为30eV,若一个能量为3keV的带电粒子与气体相互作用,则能产生3000/30=100电子一离子对。

2012.10.18中子的测量方法和探测器1

2012.10.18中子的测量方法和探测器1

的中子灵敏度可达 :
2.3×10-14 A/(n.cm2.s) 电离室高压电极(负极) 的内壁 及收集极外壁涂硼,室内充1%的氦 和6%的氮,93%的氩气。 由于中子产生的电流较大,γ的影 响较小。
9
(2)正比计数器
10B
(n, α) 7Li
输出脉冲幅度为:
A是正比计数器的气体放大倍数通常可达到103 ~105 ,En是中子的动能;Q是反应能;e是电子电荷量;W 是 平均电离能;C是计数器的等效输出电容。 主要用于热中子的测量。
16
几种发射体特性数据表
中子截面 ( b ) 150 5.1 37 响应时间 T 1/2 42s 3.7 min 瞬时 反应 (n,γ)β ̄ (n,γ)β ̄ (n,γ)γ
发射体
铑(Rh) 钒(V) 钴(Co)
密度
g/cm3
相对灵敏 度 铑=100
100 17.5 1.5
1014通量 燃耗 %每年
32 1.6 11
能量为E n 的中子微观截面σ= σ0(1/υ)
2
2、核反冲法 中子与物质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原子核被反冲,且带一定正电荷,选用反冲核 弹性碰撞截面大的材料作为探测器灵敏物质,就可以简接测量中子的注量率。通常是 利用含氢物质作为灵敏体。 反冲核的反冲能表示为:
EA
4A 2 E cos n 2 (1 A)
各种闪烁体测量中子的性能对比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Φ32,50
Φ50×20 Φ50×1.5 Φ50×1.5 Φ40×10 Φ10~50 探测中子 效 率%
光衰时间 0.2μS 0.2μS 0.2μS 0.2μS 0.1μS 30 ns
光谱峰(1010m) 4500 4500 4500 4500 3950 4470

中子 氦3 正比计数器 前放电路

中子 氦3 正比计数器 前放电路

中子氦3 正比计数器前放电路《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正比计数器中的应用》1.前言在现代物理科研和工程技术中,中子探测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子作为一种无电荷的粒子,相比于带电粒子,其探测和测量技术具有独特的挑战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子探测技术中的正比计数器,并重点介绍其前放电路设计和氦3的应用。

2.中子的性质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略大于质子,不带电荷,也不受普通电磁场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探测和测量相对困难。

在中子辐照方面,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反应和散射来实现,因此需要借助探测器进行测量。

3.正比计数器正比计数器是一种常用的中子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放大效应来探测中子。

当中子进入正比计数器并与气体发生核反应时,产生的次级粒子(例如电子、正电子等)在电场作用下被加速,并在气体中产生大量电离电子。

这些电离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收集到阳极板上,产生电荷脉冲信号,从而实现对中子的计数和测量。

4.前放电路设计前放电路在正比计数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计不仅影响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还直接影响了信号的放大和处理效果。

常见的前放电路设计包括电荷前置放大器和脉冲形成器两部分,通过前置放大器将电荷信号放大并传送至后续的脉冲形成器进行信号整形和处理,最终输出符合要求的脉冲信号。

5.氦3的应用氦3是正比计数器中常用的工作气体,其在中子探测和测量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氦3核截面小、中子吸收截面小,能够有效地提高正比计数器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

氦3还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和较低的电容率,有利于产生清晰的电离电子脉冲信号并降低放电时间。

6.结论通过本文对中子探测技术和正比计数器的深入探讨,了解了正比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前放电路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氦3作为工作气体的优势和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核能、材料科学和医学影像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7.个人观点作为中子探测技术的一部分,正比计数器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子探测薄膜工作原理

中子探测薄膜工作原理

中子探测薄膜工作原理
中子探测薄膜工作原理:中子探测薄膜是一种用于检测中子的薄膜材料。

其工作原理主要通过以下步骤:
1. 中子散射:当中子入射到薄膜上时,会发生中子与薄膜原子核的散射作用。

2. 能量传递:散射过程中,中子会将部分动能传递给薄膜原子核,导致原子核激发或离开基态。

3. 能量损失:薄膜原子核激发或离开基态后,会通过不同的能量损失机制将能量释放出来,如原子核发生退激发、辐射出γ
射线等。

4. 电子产生:当原子核释放出能量时,薄膜中的电子会被激发或离开基态,形成自由电子。

5. 电子运动:自由电子在薄膜中运动,并逐渐扩散到薄膜表面。

6. 电子探测:通过在薄膜表面放置探测器(如二极管、闪烁体等),可以检测到自由电子产生的电荷或光信号。

7. 记录和分析:探测器会将电荷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学系统进行放大、放大和分析,从而获取中子的信息,如能量、强度、角分布等。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中子探测薄膜可以实现对中子的探测、测
量和分析,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实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工业领域等。

中微子探测原理和方法

中微子探测原理和方法

中微子探测原理和方法中微子是一种具有极小质量和几乎没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基本粒子。

因为其极其微弱的相互作用能力,中微子的探测一直是物理学研究的难题。

然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探测器的改进,科学家们逐渐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探测中微子。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微子探测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微子探测的基本原理1. 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微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主要包括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中微子与物质的弱相互作用包括中微子与原子核的弱相互作用和中微子与电子的弱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的截面非常小,导致中微子能够穿透大量物质而几乎不与之发生相互作用。

2. 探测中微子的策略由于中微子的微弱相互作用能力,科学家们不得不设计各种巧妙的方法来探测中微子。

一般而言,中微子探测可以通过直接探测引起的粒子反应,间接探测中微子所留下的痕迹或辐射等方式来进行。

二、中微子探测的方法和技术1. 中微子探测器的分类中微子探测器可以分为直接探测器和间接探测器两类。

直接探测器是指能够直接探测到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粒子或辐射。

间接探测器是指通过测量中微子发生相互作用所留下的痕迹或辐射来间接探测中微子。

2. 中微子探测器的原理和应用(1)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利用中微子与液体闪烁体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闪烁光进行探测。

这种探测器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和能量分辨率,被广泛用于中微子实验和天文学研究。

(2)水切伦科夫探测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是利用中微子在水中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进行探测的装置。

中微子通过水中运动时会激发水分子中的电子形成切伦科夫辐射,通过探测这些辐射可以间接探测中微子。

(3)液体氩和液体氙探测器液体氩和液体氙探测器利用中微子与液体氩或液体氙中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离电子进行探测。

这些电离电子可以通过粒子探测器进行测量,从而间接探测中微子。

(4)核反应中微子探测器核反应中微子探测器利用中微子与特定核反应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进行探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Li(n,α)反应,放出能量大,易区分信号和本底。但 是缺少气体化合物,并且天然6Li丰度低,浓缩后价格贵。 (3)3He(n,p)反应,优点是反应截面大,缺点是放出能量 低,不易除本底。并且3He含量低,制备困难。
核反冲法
入射能量为E的中子和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时,中子 的运动方向改变,能量也有所减少。中子减少的能量传递 给原子核,使原子核以一定速度运动。这个原子核就称为 “反冲核”,反冲核具有一定电荷,可以作为带电粒子来 记录。记录了反冲核,就是探测到中子。它是探测快中子的 主要方法。 由动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反冲核的质量愈小, 获得的能量就愈大。所以,在反冲法中通常都选用氢核做 辐射体。这时,反冲核就是质子,有时就称反冲质子法。
中子具有波动性,当它的波长与物质原子之间的距离数
量级相同时就会发生衍射,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中子晶体衍
射仪,既可用来研究中子能量分布,也可分解出单色中子。
第四节 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源强度的测 量
研究一束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我们主要关心的是
每秒钟射到物体上的中子数。当距离较远时,中子束可近似
看成平行束。令中子束里单位体积内的中子数为n,称为中 子密度。如果中子的速度为v(cm/s),则单位时间内在垂直于 中子束方向单位面积上将有nv个中子通过。中子密度n和速 度的乘积nv,称为中子通量密度,用符号ϕ表示。
它放出的β或γ放射性,根据衰变纲图可算出此材料中形成的
放射性核的活度,从而求得中子通量密度。优点是测量容易、 体积小、无本底、灵敏度变化范围大、可以测量不同材料等, 缺点是不能连续指示通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锰浴法测量中子源强度
所谓“锰浴法”是将待测中子源放置在体积很大的含锰
元素的水溶液中,中子在水中充分慢化后被溶液中的55Mn俘 获,变成放射性核素56Mn,通过测量56Mn的放射性核素,就 可得出中子源强度,这一方法专门用来标定各种携带式中子 源强度。
通量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1)标准截面方法:中子与原子核反应可能产生带电
粒子,只要精确知道核反应截面,通过对带电粒子强度的测 量就可以定出中子通量密度。 (2)伴随事件方法:分为伴随粒子法和伴随放射性法, 通过测量反应中放出的粒子的通量密度或者γ射线的强度就
可以得到中子的通量密度。
(3)长计数器测量方法:长计数器的效率与中子能量关 系不大,测量效率比其他方法高。
氢反冲法:是测量中子能谱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测量 快中子通量密度的主要方法。因为H(n,n)H反应截面研究得比 较透彻可以以它作为标准截面,通过测量反冲质子数定出中 子通量。包括闪烁望远镜方法、半导体望远镜和平面膜半导 体探测器以及含氢气体正比管等。 中子活化法:将材料接受中子照射一段时间,之后测量
中子探测技术
目录
• • • • 中子探测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中子探测器 中子能谱的测量 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源强度的测量
第一节 中子探测的基本原理
中子探测是靠中子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完成的。由于中
子本身不带电,与物质的电子不发生相互作用,不能引起电
离,只能依靠中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能引起电离反应的 次级粒子来进行记录。 中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包括产生带电粒子的核反应、核 反冲、核裂变、活化等,通过这些原理对中子进行探测。
的能谱测量有4种方法:氢反冲法、核反应法、飞行时间法
和阈探测器法。热中子能谱测量主要是飞行时间法和晶体衍 射法。
氢反冲法
氢反冲法是利用中子和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发生碰撞,
反冲出来的氢核能量与入射中子存在以下关系:
Ep = Ecos2ϕ
测量了反冲质子能量,就能推算出中子能量。
(1)用可以产生核裂变。裂变法就是通过记 录重核裂变碎片来探测中子的方法。对于热中子、慢中子, 一般选235U、239Pu、233U做裂变材料。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很 大(大约200 MeV),入射中子能量远小于这个数值。所以 本法不能用来测定中子能量,只能测定中子通量。 由于Q值很大,所以γ本底的影响很小,故可以在强γ 本底下测量中子。中子能量大于某个值(阈值)时,才能 产生裂变。核素不同,则阈值也不同。因此,可以用一系 列阈值不同的核素来判定中子的能量范围。
分类
一、气体探测器:
(1)三氟化硼正比计数管
(2)硼电离室和裂变室 二、闪烁探测器 (1)硫化锌快中子屏 (2)硫化锌慢中子屏 (3)锂玻璃闪烁体 (4)有机闪烁体
三、半导体探测器
四、其它中子探测器 (1)“自给能”探测器
(2)固体径迹探测器
第三节 中子能谱的测量
对于热中子和快中子,能谱测量方法差异很大。快中子
活化法
中子和原子核作用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 通过发射一个或几个光子迅速跃回基态,用(n,γ)表示。 比如使用115In作为激活材料,受中子照射后发生如下 反应:
第二节 常用的中子探测器
中子探测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1)由中子和核的某种相互作用产生带电粒子;
(2)用某种探测器记录带电粒子。
核反应法
中子本身不带电,它和物质中原子核之间没有库仑斥
力.因此比较容易进入原子核,发生核反应。选择某种能
产生带电粒子的核反应,记录带电粒子引起的电离现象就 可探测中子。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测慢中子的强度,在个别情况下, 也可用以测量快中子能谱。
目前应用得最多的以下三种核反应:
(1)10B(n,α)反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B易获得,气 态选用BF3,固态选用B2O3、B4C。天然硼中10B含量约为 19.8%,探测器中多用浓缩硼(10B浓度96%以上)。
完!
中子的基本性质
1.不带电 静止质量mn=1.67495×10-24 g 2.中子分类(按能量区分) (1)慢中子: 能量为<1 keV; (2)中能中子: 能量为1—100 keV; (3)快中子: 能量为0.1—20 MeV。 热中子:En=0.0253 eV (与周围分子处于热平衡) 冷中子:En<0.0253 eV
一种小型球形电离室,体积较小,可用在反应堆中测量能谱。
飞行时间法
如果知道中子的速度v,由E=1/2mv2,就可以得到中子
能量E。当中子能量在30 MeV以下时,不必引入相对论修正,
而中子的速度可以从中子通过一段固定距离l所需的时间t测 量得出。因此只需测出中子的飞行时间就可以得出中子的能 量。
晶体衍射法
6Li和3He谱仪
利用中子和6Li或3He发生核反应,记录反应产物的能量
从而计算出中子能量。
6LiI(Eu)闪烁体和6LiF夹心式半导体探测器使用较多,
闪烁谱仪分辨较差只能测量MeV能区的中子,而半导体探测 器可以测量较高通量的中子,并且分辨率较好。
3He气体探测器早期使用圆柱形正比计数管,目前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