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颜志国

合集下载

青海中子检测仪原理

青海中子检测仪原理

青海中子检测仪原理
青海中子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中子辐射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测量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来确定中子的能量和数量。

中子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因此它不会被电磁场所影响,而是通过与物质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来传输能量。

当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散射、吸收、裂变等过程,这些过程会产生一些特定的信号,如光子、电子、离子等。

青海中子检测仪就是通过测量这些信号来确定中子的能量和数量。

青海中子检测仪主要由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多道分析器、计算机等组成。

探测器是检测中子的核心部件,它通常采用闪烁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

当中子与探测器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些光子或电子,这些光子或电子会被探测器中的闪烁体或半导体材料吸收,产生一些光信号或电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后,再经过多道分析器进行能量分析和计数,最终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青海中子检测仪广泛应用于核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

在核物理领域,它可以用于测量中子的能谱、截面等参数,从而研究核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在材料科学领域,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成分、缺陷等信息;在生命科学领域,它可以用于研究生物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

青海中子检测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仪器,它的原理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在安全检测领域,原子能技术的运用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等角度,对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原子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原子能技术是指应用核反应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射线,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主要依靠核反应的产物——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来实现对物质的检测、追踪以及安全性评估等目标。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和方法: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为被测物质引入放射性同位素,利用同位素的射线特性,可以实现追踪和检测。

例如,通过向一批商品中引入具有特殊放射性同位素的微量物质,可以跟踪该批商品的流向,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放射性射线探测法:利用原子核放射性衰变放出的射线特性,进行物质检测和辐射测量。

例如,X射线检查仪器常常用于机场和安检场所,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被隐藏在物品中的禁止品或可疑品。

3. 中子射线扫描技术:中子射线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原子能技术,其特点是可以穿透较厚的材料,并对不同物质产生不同的反应。

通过中子射线的扫描,可以检测出隐藏在物体内部的禁止品或危险品。

二、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1. 核材料安全检测:核材料的合法使用与非法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原子能技术在核材料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和检测核材料的流向,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威胁。

2.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民众的关注,而原子能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食品的安全检测。

例如,在进口食品检验中,通过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中子射线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产地、品质和安全性。

3.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颜志国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颜志国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颜志国成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1、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中子测量技术在核保障中的应用

中子测量技术在核保障中的应用

中子测量技术在核保障中的应用
蒙延泰;王效忠;祝利群
【期刊名称】《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年(卷),期】2008(028)004
【摘要】中子测量技术是核保障领域非破坏性分析技术中重要方法之一.利用该技术结合同位素组成信息可以对铀、钚材料进行定量测量.本文简述了该技术测量原理、测量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用于核保障中的测量设备.
【总页数】6页(P707-711,716)
【作者】蒙延泰;王效忠;祝利群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71;TL273
【相关文献】
1.SSE在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实时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J], 唐跃林;魏彪;任勇;米德伶;冯鹏;潘英俊
2.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中子辐射监测中的应用 [J], 李俊雯
3.用于核保障中核材料衡算的液体闪烁体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 [J], 程毅梅; 许小明; 尹洪河; 柏磊; 祝利群
4.中核集团自主研发中子吸收材料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J],
5.中核集团自主研发中子吸收材料进入工程应用阶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具有穿透性和敏感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核能领域。

中子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中子来测量物质性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中子探测技术利用中子与物质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来测量物质性质。

中子可以与物质发生三种类型的反应:散射、吸收和放射。

基于这些反应,中子探测技术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散射、吸收和反应。

这些技术在测量物质的质量、组成和结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用于测量金属材料中的残留应力、腐蚀、松动部分等。

此外,中子探测技术也可应用于石油和煤矿等行业中,用于地质勘探、矿物探测、钻孔采样等。

在核能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监测、核材料鉴定、辐射剂量测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

中子探测技术还能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确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帮助研究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学特性。

中子束使用的影响因素中子束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是中子探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中子束的能量、来源、生产方式和文教化程度都会影响中子束的能量和强度分布。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子探测仪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中子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子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中子产生率低、测量精度受到干扰等。

因此,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中子探测技术,以克服这些限制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快中子束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

总之,中子探测技术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为工业、环保、能源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子探测技术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中子探测

中子探测

方法分类
核反冲法 核反应法
核裂变法 活化法
反冲法探测中子是测量中子与原子核弹性散射后的反冲核在探测介质中引起的电离来反推原始中子的性质,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探测快中子。在使用于空间的中子探测器中,利用反冲核法的有反冲正比计数器(充甲烷)、液 体闪烁体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特别是后两种探测器因具有面积大、探测效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为我们拟研制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的探测目标是空间辐射中的快中子部分,探测原理是基于中子与 Si C或聚 乙烯的弹性散射作用。
中子探测
对中子的数目和能量的测量
01 方法分类
03 探测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特点
中子探测即对中子的数目和能量的测量。在核能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和应用核物理研究中都需要进 行中子的探测,然而中子本身不带电,不会引起电离等作用,不产生直接的可观察效果,因此中子的探测是通过 中子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对反应的产物进行探测。
通过测量中子核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来探测中子的方法称为核反应法。核反应法主要用于探测慢中子的强度, 也可用来测定快中子的能谱。
中子轰击重核时会引起核裂变,通过探测裂变碎片来探测中子的方法称为核裂变法。常用235U,233U和 239Pu作为裂变材料,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00Me V,两个碎片带走的能量约为 165Me V,远远大于入射 中子和 γ射线的能量。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热中子和慢中子的通量测量,强 γ射线本底对测量也不会造成响。
谢谢观看
中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中子与某种核产生反应时放出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产生气体电离, 通过测量气体电离量来确定中子注量率水平。例如,中子与B的 (n,α)反应,放出α粒子;或中子与U反应生成 裂变碎片。

中子探测方法

中子探测方法

中子探测方法说实话中子探测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中子这东西吧,它不带电,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探测它可不容易。

我最早的时候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光知道有一些探测器能和中子产生反应,但是具体怎么做完全不清楚。

我尝试过用3He计数器来探测中子。

原理嘛,简单说就像是一把特殊的钥匙去找一把特殊的锁,3He会和中子发生反应,这样就能探测到中子的存在了。

我刚开始安装的时候,可把我折腾坏了。

那线路连接就像拼图一样,一不小心就接错。

我就犯过错,有次把线接反了,结果啥反应都没有,我还以为探测器坏了呢,白白浪费了好多时间检查探测器本身,后来才发现是线的问题,这真的让我哭笑不得。

我还试过闪烁体探测器。

这个原理讲起来就有点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中子打到闪烁体上,闪烁体就会发出光来,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

这个探测器安装起来条件挺苛刻的。

比如说温度要求,就像人在不同温度下感觉不舒服一样,探测器在不合适的温度下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我有次没太注意温度,测试结果就不太准,后来才知道要严格控制它的工作温度。

还有活化法探测中子。

这就像是给一个沉睡的东西打一针来看看反应。

把一个样品放在中子场里,中子会被样品的原子核俘获,然后这个原子核就会变成一个放射性的东西,根据这个放射性的强度就能推算出中子的通量。

不过这方法有点麻烦,要做很多后续的测量和计算,而且有时候样品选择不好的话结果误差就会很大,我就吃过这个亏。

我当时没好好选样品,结果算出来的数据偏差超级大,整个人都懵了,后来重新研究怎么选样品,可算把这部分弥补上了。

再后来我发现,其实对于中子探测方法的选择,千万不能马虎,得根据实际需求。

如果是在反应堆附近这种中子通量比较高的地方,3He计数器就挺好的。

要是想要更加直观地看到中子的作用过程,闪烁体探测器能方便观察。

如果是研究一些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物质的变化,那活化法可能更合适。

我还在不断学习和摸索关于中子探测方法更多的东西,这就像挖宝藏,说不定哪一天又能发现一个更好的探测方法呢。

中子探测技术

中子探测技术

氢反冲法
氢反冲法是利用中子和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发生碰撞, 反冲出来的氢核能量与入射中子存在以下关系:
Ep = Ecos2ϕ 测量了反冲质子能量,就能推算出中子能量 1 微分测量法 2 积分测量法
6Li和3He谱仪
利用中子和6Li或3He发生核反应,记录反应产物的能量从 而计算出中子能量
6LiI Eu 闪烁体和6LiF夹心式半导体探测器使用较多,闪 烁谱仪分辨较差只能测量MeV能区的中子,而半导体探测器可 以测量较高通量的中子,并且分辨率较好
1、气体探测器: 1 3氟化硼正比计数管 2 硼电离室和裂变室
2、闪烁探测器 1 硫化锌快中子屏 2 硫化锌慢中子屏 3 锂玻璃闪烁体 4 有机闪烁体
3、半导体探测器 4、其它中子探测器
1 “自给能”探测器 2 固体径迹探测器
第3节 中子能谱的测量
对于热中子和快中子,能谱测量方法差异很大 快中子的 能谱测量有4种方法:氢反冲法、核反应法、飞行时间法和 阈探测器法 热中子能谱测量主要是飞行时间法和晶体衍射法
核裂变法
中子与重核作用可以产生核裂变 裂变法就是通过记录 重核裂变碎片来探测中子的方法 对于热中子、慢中子,1般 选235U、239Pu、233U做裂变材料 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很大 大 约200 MeV ,入射中子能量远小于这个数值 所以本法不能用 来测定中子能量,只能测定中子通量
由于Q值很大,所以γ本底的影响很小,故可以在强γ本底 下测量中子 中子能量大于某个值 阈值 时,才能产生裂变 核 素不同,则阈值也不同 因此,可以用1系列阈值不同的核素来 判定中子的能量范围
热中子:En=0.0253 eV 与周围分子处于热平衡 冷中子:En<0.0253 eV
核反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颜志国成诚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1、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
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52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爆炸物离子迁移谱探测器,有利保障了世博的安全召开。

这种技术对爆炸物制作人员或者爆炸物包裹表面留下的微量痕迹具有精确探测效果,但对于密封严实或蒸汽压不高的物质,探测效果不显著。

以上几种技术手段是目前常用的爆炸物查缉方法,但或多或少存在
一些不足,为了适应对恐怖活动的精准打击,中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核四级矩共振、毫米波及太赫兹等一批新技术在不同场合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中子技术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目前,在海关、港口、公路物流等领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2、爆炸物中子查缉技术原理
犯罪分子通常都是将炸药藏匿于行李内的普通物品中,而这些普通物品大多是有机物品。

因此,行李检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行李中的普通有机物品与炸药区分开。

炸药、毒品和有机物品通常都由C、N、O组成,但他们的含量却存在明显区别:炸药含O量高,含N量亦高,而普通有机物品不具有N、O含量均高的特点(参见图1)。

在图1右图中,炸药处于图中的右方(图中虚线内),O、N含量高,而普通有机物品绝大多数处于图1右图的其他区域。

这种比例关系为区分爆炸物和普通有机物品提供了可能。

图1 炸药和有机物中C、N、O的含量情况对比
中子感生瞬发γ谱测量是一种能够对较大体积的物品进行实时元素组成鉴别的技术,较适宜检测藏匿在手提行李、航空托盘和集装箱中的爆炸物。

现在已经开展了多项关于中子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如热中子分析(TNA)、快中子分析(FNA)、脉冲快热中子分析(PFTNA)、伴随粒子成像(API)等。

其中PFTNA法能同时测量快中子和热中子产生的γ能谱,实现全元素测量[2]。

PFTNA主要采用脉冲宽度为μs量级、脉冲间隔约为100μs的氘氚脉冲
中子发生器产生的脉冲快中子照射待测量物质,在快中子脉冲宽度内测量快中子引起的C和O的非弹性散射产生的γ射线来确定物品中的C和O的含量。

在两脉冲间隔内就通过测量热中子引起的N和H俘获γ射线来确定物品的N和H含量,由物品中C、N、O、H四种元素的含量比就可以识别是否爆炸物及其类别。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信噪比较高。

快中子分析方法以氘氚反应产生的快中子为探针,其能量达到
14MeV。

这种快中子与C、N、O等元素原子核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非弹性散射。

产生的γ射线主要有:
n+14N→14N+n’+γ+5.11MeV (1)
n+12C→12C+n’+γ+4.43MeV (2)
n+16O→16O+n’+γ+6.13MeV (3)
这些γ射线能量高,产生截面较大[3],易于测量,且强度与被测物品中相应的C、N、O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这些γ射线的能谱,并确定其强度,可以得到炸药和有机物品中C、N、O的含量,进而将炸药从普通有机物品中区分开,实现爆炸物探测的目的。

在快中子分析技术中,伴随粒子成像技术(API)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通过采用位置灵敏的α探测器测量氘氚反应时伴随中子产生的α粒子的位置,结合氘氚反应时的中子n和α粒子(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接近180o,参见图2)的时间关系,即可确定中子飞行距离(图2中Z方向),从而可以得到爆炸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API的空间分辨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直径靶的中子管[4]。

API法可以给出CNO三种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和粗略轮廓,从而有效识别任意形状的爆炸物。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对中子发生器和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5]。

图2 伴随粒子成像示意图
3、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介绍
目前,针对大型车辆及集装箱的爆炸物中子探测设备在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得到采用(见图3)。

图3 用于大型物流车辆爆炸物查缉的中子设备
从系统组成上来说,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中子源、γ射线探测仪、多道微机分析系统等(见图4),对于API中子成像法,系统还需要配备高位置精度的α粒子探测器。

图4 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
为了测准隐藏在行李中炸药所含C、N、O,而不受周围物品中C、N、O产生γ射线干扰,检测系统必须是位置灵敏的,即必须把行李分成许多小区分布进行测量。

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爆炸物的检测,这就要求中子源强足够大。

目前,对炸药的检测精度在500g左右,检测时间10分钟左右。

为了实现对行李的大通量在线检测,这个时间必须缩短。

需要中子源具有1010/s以上的产额。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中子产额1011/s的中子管的研究,美国正在对1014/s的中子管进行实验开发[6]。

另外,在安检中,对中子发生器的使用寿命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使用的中子发生器的寿命大都在2000小时左右,在中子产额和使用寿命方面都不能满足爆炸物在线检测的需求。

4、爆炸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犯罪分子高科技犯罪手段的采用,针对行李藏爆和人体藏爆的检测越来越成为一项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任务。

在行李藏爆方面,中子查缉技术以其具有直接针对炸药本身的元素组成比例分析技术和非接触式探测成为很有前景的应用技术。

针对人体炸弹和液体炸弹等新情况,目
前,基于核四级矩共振(NQR)[7]、毫米波、太赫兹技术[8]和激光拉曼技术[9]等也在不同场合开展了应用研究。

不同于X射线查缉技术,太赫兹在远红外区,光子能量比X射线小约百万倍,没有离子化辐射问题,具有较高的成像空间分辨率(~ 300μm)。

因而,毫米波及太赫兹技术以其安全性被民众普遍接受,目前美国和欧洲正在开展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也开展了毫米波相关技术研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远距离非接触式、低辐射或无辐射的安检技术将成为主流。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物品空间堆放的复杂化,综合多种探测机制的多设备综合应用将成为爆炸物检测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Turecek, J., Detection of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on Persons and in Baggage. NDT for Safety, 2007: p. 285-290.
2. 景士伟, 杨璐, and 李文杰, 利用中子技术检测爆炸
物的实验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0(2): p.
47-50.
3. 贾文宝, 可移动式中子监测隐形爆炸物系统的初步探
索与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5. 22(1): p. 76-78.
4. 金大志 and 程亮, 中子检测爆炸物的原理实验研究.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9. 26(1): p. 41-43.
5. 徐四大 and 朱维彬, 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的伴随粒子成
像方法.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98. 32(6): p. 482-486.
6. 乔亚华, 中子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核电子学与探测
技术, 2008. 28(6): p. 1134-1138.
7. 房旭民, 徐政, and 徐玉清, 核四极矩共振炸药探测
技术在探雷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学报, 2003. 31(6): p. 719-723.
8. 李海涛, 王新柯, and 牧凯军, 连续太赫兹波在安全
检查中的实验研究. 激光与红外, 2007. 37(9): p. 876-878.
9. 梁鲁宁, 徐丽娜, and 周恒智, 拉曼光谱法鉴别常见
毒品. 刑事技术, 2003(1): p. 1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