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通用版)
中子探测器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中子探测器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中子探测器宛如一位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在众多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工业生产,从医疗诊断到国家安全,中子探测器的身影无处不在。
要理解中子探测器,首先得明白中子的特性。
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这使得它们难以直接被探测。
但科学家们凭借着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多种巧妙的技术来捕捉这些“神秘来客”。
早期的中子探测器主要基于核反应原理。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硼或锂等材料。
当中子与这些材料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带电粒子,如α粒子或质子。
这些带电粒子随后可以通过电离室、正比计数器或盖革计数器等装置被探测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在探测效率和分辨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闪烁体探测器逐渐崭露头角。
闪烁体材料在受到中子撞击时会发出闪光,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这些闪光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中子的探测。
闪烁体探测器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和时间分辨率,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核物理实验中,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精确测量中子的能量和飞行时间。
半导体探测器是另一种重要的中子探测技术。
半导体材料如硅或锗在受到中子照射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通过外加电场收集这些电荷,就可以得到与中子相关的信号。
半导体探测器具有体积小、能量分辨率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的应用,如中子谱学研究和材料分析。
近年来,基于微结构技术的中子探测器发展迅速。
例如,微通道板探测器和像素探测器等,它们能够实现对中子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计数率探测。
这些新型探测器在中子成像和同步辐射实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中子探测器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在核能领域,它们用于监测核反应堆中的中子通量和能量分布,确保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中子的精确探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中子探测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过程。
中子探测技术

(2)6Li(n,α)反应,放出能量大,易区分信号和本底。但 是缺少气体化合物,并且天然6Li丰度低,浓缩后价格贵。 (3)3He(n,p)反应,优点是反应截面大,缺点是放出能量 低,不易除本底。并且3He含量低,制备困难。
核反冲法
入射能量为E的中子和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时,中子 的运动方向改变,能量也有所减少。中子减少的能量传递 给原子核,使原子核以一定速度运动。这个原子核就称为 “反冲核”,反冲核具有一定电荷,可以作为带电粒子来 记录。记录了反冲核,就是探测到中子。它是探测快中子的 主要方法。 由动量.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反冲核的质量愈小, 获得的能量就愈大。所以,在反冲法中通常都选用氢核做 辐射体。这时,反冲核就是质子,有时就称反冲质子法。
中子具有波动性,当它的波长与物质原子之间的距离数
量级相同时就会发生衍射,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中子晶体衍
射仪,既可用来研究中子能量分布,也可分解出单色中子。
第四节 中子通量密度及中子源强度的测 量
研究一束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我们主要关心的是
每秒钟射到物体上的中子数。当距离较远时,中子束可近似
看成平行束。令中子束里单位体积内的中子数为n,称为中 子密度。如果中子的速度为v(cm/s),则单位时间内在垂直于 中子束方向单位面积上将有nv个中子通过。中子密度n和速 度的乘积nv,称为中子通量密度,用符号ϕ表示。
它放出的β或γ放射性,根据衰变纲图可算出此材料中形成的
放射性核的活度,从而求得中子通量密度。优点是测量容易、 体积小、无本底、灵敏度变化范围大、可以测量不同材料等, 缺点是不能连续指示通量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锰浴法测量中子源强度
所谓“锰浴法”是将待测中子源放置在体积很大的含锰
元素的水溶液中,中子在水中充分慢化后被溶液中的55Mn俘 获,变成放射性核素56Mn,通过测量56Mn的放射性核素,就 可得出中子源强度,这一方法专门用来标定各种携带式中子 源强度。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具有穿透性和敏感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核能领域。
中子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中子来测量物质性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中子探测技术利用中子与物质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来测量物质性质。
中子可以与物质发生三种类型的反应:散射、吸收和放射。
基于这些反应,中子探测技术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散射、吸收和反应。
这些技术在测量物质的质量、组成和结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用于测量金属材料中的残留应力、腐蚀、松动部分等。
此外,中子探测技术也可应用于石油和煤矿等行业中,用于地质勘探、矿物探测、钻孔采样等。
在核能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监测、核材料鉴定、辐射剂量测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
中子探测技术还能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确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帮助研究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学特性。
中子束使用的影响因素中子束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是中子探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中子束的能量、来源、生产方式和文教化程度都会影响中子束的能量和强度分布。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子探测仪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中子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子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中子产生率低、测量精度受到干扰等。
因此,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中子探测技术,以克服这些限制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快中子束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
总之,中子探测技术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为工业、环保、能源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子探测技术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一、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52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爆炸物离子迁移谱探测器,有利保障了世博的安全召开。
中子探测

方法分类
核反冲法 核反应法
核裂变法 活化法
反冲法探测中子是测量中子与原子核弹性散射后的反冲核在探测介质中引起的电离来反推原始中子的性质,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探测快中子。在使用于空间的中子探测器中,利用反冲核法的有反冲正比计数器(充甲烷)、液 体闪烁体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特别是后两种探测器因具有面积大、探测效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为我们拟研制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的探测目标是空间辐射中的快中子部分,探测原理是基于中子与 Si C或聚 乙烯的弹性散射作用。
中子探测
对中子的数目和能量的测量
01 方法分类
03 探测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02 特点
中子探测即对中子的数目和能量的测量。在核能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和应用核物理研究中都需要进 行中子的探测,然而中子本身不带电,不会引起电离等作用,不产生直接的可观察效果,因此中子的探测是通过 中子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对反应的产物进行探测。
通过测量中子核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来探测中子的方法称为核反应法。核反应法主要用于探测慢中子的强度, 也可用来测定快中子的能谱。
中子轰击重核时会引起核裂变,通过探测裂变碎片来探测中子的方法称为核裂变法。常用235U,233U和 239Pu作为裂变材料,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200Me V,两个碎片带走的能量约为 165Me V,远远大于入射 中子和 γ射线的能量。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热中子和慢中子的通量测量,强 γ射线本底对测量也不会造成响。
谢谢观看
中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中子与某种核产生反应时放出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产生气体电离, 通过测量气体电离量来确定中子注量率水平。例如,中子与B的 (n,α)反应,放出α粒子;或中子与U反应生成 裂变碎片。
中子及其探测论述

主要反应:
2 3
H(d,n) He H(d,n) He
4
3
Q 3.269MeV En 2.5MeV Q 17.59MeV
En 14MeV
中子发生器
(D,D),(D,T)反应
(D,D)反应比(D,T)反应的截面小约2个 量级。 一般常用的是(D,T)中子发生器。
产额多在108n/s。
当反冲核为质子(氢核)时,M=m,上式变 为: 2
Tp Tn cos
当 = 0 时,反冲质子能量最大,Tp = Tn
反冲质子在实验室座标系中的能量分布的 概率密度函数为: 1
P (Tp )
Tn
即对入射的单能中子而言,实验室坐标系 中,其反冲质子的能量分布是一个矩形,最大 能量为Tn,最小为零。这个关系可用于快中子 能谱测量。 P (Tp )
反应截面与中子能量的关系:
100000
0 v0
v
1 1 v Tn
B-10 Li-6 He-3
capture cross section(barn)
10000
1000
100
10
1
0.1 1E-111E-10 1E-9 1E-8 1E-7 1E-6 1E-5 1E-4 1E-3 0.01
优点:中子能量单一; 缺点:中子产额低,装置体积大,寿命短。
3) 自发裂变中子源
•
252Cf中子源:
超钚元素中的某些核素在发生自发裂变时会放出中子, 形成中子源,以252Cf (锎)最常用。
中子产额:2.32×106n/sμg 半衰期:2.66年 中子平均能量:2.13MeV 伴随有较强的γ射线,γ发射率:1.3×107/sμg 252 Cf 142 Ba 106 Mo 4n
中子探测器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探析

中子探测器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探析发布时间:2021-06-03T09:30:36.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刘素志[导读] 摘要:近些年,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中子探测器的研究。
与核反应堆中子源装置相比,加速器中子源装置由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结构更加简单、建造与维护成本较低,因此其更适合运用在有限的场所中。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100176摘要:近些年,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中子探测器的研究。
与核反应堆中子源装置相比,加速器中子源装置由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结构更加简单、建造与维护成本较低,因此其更适合运用在有限的场所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器中子源装置难以提供足够通量的中子,且出射的中子束的方向性及准直性也不如核反应堆中子源,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下文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中子探测器;BNCT;趋势1 中子的性质中子作为一个自旋为1/2 的费米子,呈现电中性且有微小的磁矩。
然而处于原子核外的自由中子并不能稳定存在,会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以及一个电子反中微子,半衰期约为10.6 分钟。
故而无法长期地储存自由中子,中子需要由中子源来产生供应。
常见的中子源有三种:(1)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
它既可以通过某些轻元素(如:铍(Be)、硼(B)、氟(F)等元素)与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射的α 粒子或高能γ 射线发生(α,n)或(γ,n)反应来产生中子;也能通过超铀元素自发裂变来产生中子,常用元素如:252Cf。
这种类型的中子源的优点在于其制作和应用都比较便捷,且体积小。
(2)加速器中子源。
经过加速器加速后的带电粒子轰击靶核,发生核反应从而产生中子。
此类型的中子源的优点在于其能在很宽的能量区间内生成单能中子,如:基于2H(d,n)3He 反应的加速器中子源可以获得能量为2.5 MeV 的单能中子,基于3H(d,n)4He 反应的加速器中子源可以获得能量为14 MeV 的单能中子。
中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中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中子探测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工业应用,从医疗诊断到国家安全,中子探测器的身影无处不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子探测器的设计原理以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使得对其进行探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有效地探测中子,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探测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一种常见的中子探测器是基于气体的探测器,例如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
在正比计数器中,当中子与探测器内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时,会产生电离。
这些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引发进一步的电离,从而形成一个可测量的电脉冲信号。
盖革计数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但它产生的脉冲信号幅度较大,无法区分入射粒子的能量。
另一种重要的中子探测器是基于闪烁体的探测器。
闪烁体材料在吸收中子后会发出闪光,这些闪光通过光电倍增管等设备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闪烁体材料有有机晶体(如蒽)和无机晶体(如碘化钠)。
还有基于半导体材料的中子探测器,如硅和锗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具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能量响应特性,但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
在中子探测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探测器的灵敏度,即能够探测到的最小中子通量。
这取决于探测器的材料、尺寸和结构等因素。
其次是能量分辨率,它决定了探测器区分不同能量中子的能力。
探测器的时间响应特性也非常重要,对于需要快速测量的应用,如脉冲中子源实验,短的时间响应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子探测器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核科学研究中,它们被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反应机制。
通过测量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可以深入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核反应的过程。
在工业领域,中子探测器可用于材料的无损检测。
例如,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检测金属部件内部的缺陷和结构变化,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通用版)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通用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一、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 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52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爆炸物离子迁移谱探测器,有利保障了世博的安全召开。
这种技术对爆炸物制作人员或者爆炸物包裹表面留下的微量痕迹具有精确探测效果,但对于密封严实或蒸汽压不高的物质,探测效果不显著。
以上几种技术手段是目前常用的爆炸物查缉方法,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为了适应对恐怖活动的精准打击,中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核四级矩共振、毫米波及太赫兹等一批新技术在不同场合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中子技术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目前,在海关、港口、公路物流等领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二、爆炸物中子查缉技术原理犯罪分子通常都是将炸药藏匿于行李内的普通物品中,而这些普通物品大多是有机物品。
因此,行李检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行李中的普通有机物品与炸药区分开。
炸药、毒品和有机物品通常都由C、N、O 组成,但他们的含量却存在明显区别:炸药含O量高,含N量亦高,而普通有机物品不具有N、O含量均高的特点(参见图1)。
在图1右图中,炸药处于图中的右方(图中虚线内),O、N含量高,而普通有机物品绝大多数处于图1右图的其他区域。
这种比例关系为区分爆炸物和普通有机物品提供了可能。
图1炸药和有机物中C、N、O的含量情况对比中子感生瞬发γ谱测量是一种能够对较大体积的物品进行实时元素组成鉴别的技术,较适宜检测藏匿在手提行李、航空托盘和集装箱中的爆炸物。
现在已经开展了多项关于中子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如热中子分析(TNA)、快中子分析(FNA)、脉冲快热中子分析(PFTNA)、伴随粒子成像(API)等。
其中PFTNA法能同时测量快中子和热中子产生的γ能谱,实现全元素测量[2]。
PFTNA主要采用脉冲宽度为μs量级、脉冲间隔约为100μs的氘氚脉冲中子发生器产生的脉冲快中子照射待测量物质,在快中子脉冲宽度内测量快中子引起的C和O的非弹性散射产生的γ射线来确定物品中的C和O的含量。
在两脉冲间隔内就通过测量热中子引起的N和H 俘获γ射线来确定物品的N和H含量,由物品中C、N、O、H四种元素的含量比就可以识别是否爆炸物及其类别。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信噪比较高。
快中子分析方法以氘氚反应产生的快中子为探针,其能量达到14MeV。
这种快中子与C、N、O等元素原子核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非弹性散射。
产生的γ射线主要有:n+14N→14N+n'+γ+5.11MeV(1)n+12C→12C+n'+γ+4.43MeV(2)n+16O→16O+n'+γ+6.13MeV(3)这些γ射线能量高,产生截面较大[3],易于测量,且强度与被测物品中相应的C、N、O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这些γ射线的能谱,并确定其强度,可以得到炸药和有机物品中C、N、O的含量,进而将炸药从普通有机物品中区分开,实现爆炸物探测的目的。
在快中子分析技术中,伴随粒子成像技术(API)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通过采用位置灵敏的α探测器测量氘氚反应时伴随中子产生的α粒子的位置,结合氘氚反应时的中子n和α粒子(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接近180o,参见图2)的时间关系,即可确定中子飞行距离(图2中Z 方向),从而可以得到爆炸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API的空间分辨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直径靶的中子管[4]。
API法可以给出CNO三种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和粗略轮廓,从而有效识别任意形状的爆炸物。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对中子发生器和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5]。
图2伴随粒子成像示意图三、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介绍目前,针对大型车辆及集装箱的爆炸物中子探测设备在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得到采用(见图3)。
图3用于大型物流车辆爆炸物查缉的中子设备从系统组成上来说,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中子源、γ射线探测仪、多道微机分析系统等(见图4),对于API中子成像法,系统还需要配备高位置精度的α粒子探测器。
图4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为了测准隐藏在行李中炸药所含C、N、O,而不受周围物品中C、N、O产生γ射线干扰,检测系统必须是位置灵敏的,即必须把行李分成许多小区分布进行测量。
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爆炸物的检测,这就要求中子源强足够大。
目前,对炸药的检测精度在500g 左右,检测时间10分钟左右。
为了实现对行李的大通量在线检测,这个时间必须缩短。
需要中子源具有1010/s以上的产额。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中子产额1011/s 的中子管的研究,美国正在对1014/s的中子管进行实验开发[6]。
另外,在安检中,对中子发生器的使用寿命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使用的中子发生器的寿命大都在2000小时左右,在中子产额和使用寿命方面都不能满足爆炸物在线检测的需求。
四、爆炸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犯罪分子高科技犯罪手段的采用,针对行李藏爆和人体藏爆的检测越来越成为一项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任务。
在行李藏爆方面,中子查缉技术以其具有直接针对炸药本身的元素组成比例分析技术和非接触式探测成为很有前景的应用技术。
针对人体炸弹和液体炸弹等新情况,目前,基于核四级矩共振(NQR)[7]、毫米波、太赫兹技术[8]和激光拉曼技术[9]等也在不同场合开展了应用研究。
不同于X射线查缉技术,太赫兹在远红外区,光子能量比X射线小约百万倍,没有离子化辐射问题,具有较高的成像空间分辨率(~300μm)。
因而,毫米波及太赫兹技术以其安全性被民众普遍接受,目前美国和欧洲正在开展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也开展了毫米波相关技术研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远距离非接触式、低辐射或无辐射的安检技术将成为主流。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物品空间堆放的复杂化,综合多种探测机制的多设备综合应用将成为爆炸物检测的趋势。
参考文献:1.Turecek,J.,DetectionofImprovisedExplosiveDevicesonPersonsa ndinBaggage.NDTforSafety,2007:p.285-290.2.景士伟,杨璐,and李文杰,利用中子技术检测爆炸物的实验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2):p.47-50.3.贾文宝,可移动式中子监测隐形爆炸物系统的初步探索与研究.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22(1):p.76-78.4.金大志and程亮,中子检测爆炸物的原理实验研究.原子核物理评论,2009.26(1):p.41-43.5.徐四大and朱维彬,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的伴随粒子成像方法.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32(6):p.482-486.6.乔亚华,中子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28(6):p.1134-1138.7.房旭民,徐政,and徐玉清,核四极矩共振炸药探测技术在探雷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2003.31(6):p.719-723.8.李海涛,王新柯,and牧凯军,连续太赫兹波在安全检查中的实验研究.激光与红外,2007.37(9):p.876-878.9.梁鲁宁,徐丽娜,and周恒智,拉曼光谱法鉴别常见毒品.刑事技术,2003(1):p.17-19.XX设计有限公司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