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结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中国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尚的那份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教学资源:课前收集中国结的饰物和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适时演示幻灯片,让学生从感官上提高认识,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整体设计:本节课我采用图片展示法、合作交流法、启发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共分“实物展示导入”“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升华主题,小结”五大板块来完成。

(分二课时来安排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认19个生字,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实物展示导入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看看是什么?(出示中国结,生答:中国结)师:看到这份礼物,你们有什么感觉?(生自由说。

)师: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板书课题),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感觉,带着这些感觉,齐读课题。

(板书:中国结)读这样的课题,声音不一定要大,声音大了,相反显得不美了,再读一次吧!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结,一起去了解它的变化无穷,一起去感受它特有的风韵吧!二.一读读通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中国结(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中国结(教案)》

《中国结》教案教学内容《中国结》是一篇散文。

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尚的那份深刻理解。

课文表面上写的是中国结,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课文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行文中饱含作者的一片深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通过介绍近几年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中国结已经成为我们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的象征,在这个小小的中国结流行的现象背后,体现的是炎黄子孙强大的凝聚力。

理论依据: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学习,还包括学习语文必须经历的过程与方法——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意志品质、思想观念等,此外还潜在有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和开发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语文教学要社会化,人格化和个性化,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体验人生的地方。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能力目标要求本年级的学生的认识应逐渐接近文本,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觉和理解应能形成大体的共识,经过三年的积累,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愿意阅读,喜欢阅读,乐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目标1.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结》教学设计
4.借助《中国结》一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使他们学会珍惜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国结》这一课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对中国结这一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兴趣,但了解程度有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引导和讲解。
-培养学生尊重、传承民间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中国结的美丽形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讲述与中国结相关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让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的中国结,总结其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国结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展示一组中国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结叫什么名字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美丽的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结。”
(3)讲述与中国结相关的民间传说或故事,如“月老牵线”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结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使其更加关注和热爱民间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中国结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动手制作中国结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中国结的能力。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民族之花 中国结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民族之花 中国结教案

1中国 结2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

[①“特别”一词有什么作用?]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度节日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西南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❶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

[②上面的几个句子说明了什么?]3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

[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

4[④“民间艺人的杰作”说明了什么?]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句导读:赞美了中国结巧妙的工艺、无穷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

]它或象征❷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5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1☜2①“特别”点明了中国结受关注的程度。

❶质感: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别性质的真实感。

3②用排比句式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喜爱的。

③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说明中国结富有动感,充满灵气。

4④重点句解析:“民间艺人的杰作”是说中国结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祝愿。

5❷象征:用具体的物象来表示某种特定抽象的意义。

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❸。

6[句导读:这几句话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中国结丰富的寓意,7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段导读:介绍中国结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段导读: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❹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8,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

[⑤用“不管……总是……”的句式写出了什么?]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

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结》1教学设计(教案).doc

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国结》1教学设计(教案).doc

中国结一、教材分析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

尤其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有些句子对仗工整。

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

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于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并不了解,学习时他们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和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并且能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

有的学生还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根据本课特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研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中国结丰富的寓意,了解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5.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6.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准备中国结的实物和图片;课文文字制成的课件及相关图片;中国结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中国结师:谈谈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中国结是一种装饰品,在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中国结,这个小一点的是爸爸汽车里的,上面还写着“平安”两个字。

生2:中国结是人们用丝线编制而成的。

生3:我见过的中国结大都是红色的,过春节时我家买了一个。

它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福”字。

……2.小结:同学们对中国结的了解可真多。

是啊,近几年中国结特别流行,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喜爱的一种饰物,尤其是春节的时候,人们都挑选自己喜欢的中国结带回家,也把喜庆和幸福带回家。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3.3中国结1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3.3中国结1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3.3中国结1_北师大版《中国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

尤其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有些句子对仗工整。

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

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于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并不了解,学习时他们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和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并且能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

有的学生还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根据本课特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研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中国结丰富的寓意,了解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5.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6.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准备中国结的实物和图片;课文文字制成的课件及相关图片;中国结的有关资料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只要学生理由充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深入学习,品读课文1.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说明中国结受到喜爱的排比句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在不同场景搜集的中国结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2.美读句子,体会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

从“到处”“装点”你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民族之花 中国结》公开课教案_0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民族之花  中国结》公开课教案_0

中国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ppt、中国结实物。

教学时数1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无数的民间艺术瑰宝让世人惊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样饰品(出示中国结实物)认识它吗?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一起走进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2、交流易错字。

3、齐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一)1、2自然段1、师:哪个句子是全文的总起句?理解“受宠”2、师:(师出示第二段第一句话)指导读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分号?表示几个分句?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想法?批注感受。

3、师引读:是啊,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装点着中华大地。

中国人都喜欢中国结,全国各地到处可见中国结,带着喜欢的情感读这一段。

(二)第3自然段1、中国结的寓意,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排比句,仿说。

(三)第4、5段1、师: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读课文,做批注。

2、学生交流汇报:3、“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体会到中国结制作技艺高超。

4、“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令人叹为观止。

”读出赞叹的情感。

5、“它或象征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明白了中国结象征着许多美好的事物。

6、爱国心,中国情。

师:一个小小的中国结寄托着咱们中国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如此,这根丝绳更是把我们全中国人的心牢牢系在了一起。

2、理解句子含义。

孩子们,那些常年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华侨,之所以把中国结视为珍宝,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结就代表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看到中国结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祖国。

3、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结
三维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

(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

(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

(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设计: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
中国结受宠
中国心中国情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