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交往礼仪教学大纲

交往礼仪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交往礼仪(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内容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进而在人际交往中得体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

具体包括:了解:1.称呼的礼仪,理解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有所区别,了解称呼中的各种禁忌;2.有关名片的礼仪。

掌握:1.有关介绍的礼仪,包括介绍自我、介绍他人、介绍集体;2.有关握手的礼仪,重点关注握手的时机、伸手的先后、相握的方式、握手的禁忌;3.有关交谈的礼仪.包括交谈的语言、交流的主体、交谈的方式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关介绍的礼仪;有关握手的礼仪;3.有关交谈的礼仪。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介绍他人的顺序教学内容第一节称呼序言: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

符合社交礼仪规范的称呼应注意三点:合乎常规、照顾习惯、入乡随俗。

一、生活中的称呼(亲属的称呼、朋友熟人的称呼、普通人的称呼)二、工作中的称呼(职务性称呼、职称性称呼、学衔性称呼、行业性称呼)三、外交中的称呼(一般性规律、国别性差异)四、称呼的禁忌(错误性称呼、过时性称呼、不通行的称呼、不恰当的行业称呼、庸俗低级的称呼、绰号类的称呼)第二节介绍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

一、介绍自我(一)自我介绍的时机三情况:一是本人希望结识他人;二是他人希望结识本人;三是本人认为有必要令他人了解或认识本人。

(二)自我介绍的内容应酬式;公务式;交流式;礼仪式;问答式(三)自我介绍的分寸时间;态度;真实二、介绍他人(一)介绍者八类;介绍之前,最好应征求双方意见(二)介绍的时机(三)介绍的顺序什么是“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法则”?依照该法则如何具体运用?(四)介绍的内容标准式、简介式、强调式、引荐式、推荐式、礼仪式(五)介绍的应对三、介绍集体什么是介绍集体?教材p16(一)介绍的时机(二)介绍的顺序“少数服从多数”;强调地位、身份;单向介绍;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

人际交流教学大纲

人际交流教学大纲

《人际交流》教学大纲
开课对象:中职各班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学时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习惯、态度及行为。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

2、学生资格:中职一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有人际关系与沟通方面的图表、资料及电教片。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可安排在主要职业技术课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知识,及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人际实践;授课时应进行课堂提问,布置课外作业。

四、考核方式和要求
1、开卷考试;
2、注重平时成绩和考试相结合。

3、参考比例平时(40%)+考试(60%)。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人际交流》。

林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实用公共关系学》.符玉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人际关系的学问》.薛金升.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礼仪课教学大纲

礼仪课教学大纲

礼仪课教学大纲版本:初稿礼仪课教学大纲引言:礼仪是一种关乎社会交往的重要文化,其在塑造人们的品格和提升社会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和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一套完整的礼仪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礼貌与关爱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修养。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承者。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礼仪基础知识1.1 礼仪的定义和特点1.2 礼仪的作用和意义1.3 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2. 礼仪仪式2.1.1 手势、语言和表情的礼仪2.1.2 不同场合的问候礼仪差异2.2 餐桌礼仪2.2.1 餐前、餐中和餐后的礼仪行为 2.2.2 使用餐具的注意事项2.3 礼仪穿着2.3.1 不同场合的着装规范2.3.2 良好形象的维护和提升3. 社交礼仪3.1 会议礼仪3.1.1 会议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3.1.2 会议期间的行为规范3.1.3 会议后的致谢和总结3.2 自我介绍礼仪3.2.1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3.2.2 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3.3.1 社交场合的礼仪行为3.3.2 社交礼仪中的礼貌用语和姿态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实景模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各种礼仪场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组,安排不同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适当的礼仪行为和应对方式。

3. 讲解与演示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和实物,通过展示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礼仪知识和技巧。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规范等进行观察和评价,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提升和纠正不良习惯。

2. 效果评价通过课后测验、实践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礼仪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礼仪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自我修养。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3:《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学时:24课程学分:1.5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二、课程教育目标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内容学时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4 4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的性质1.人际关系的概念2.人际关系的特征3.人际关系的本质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三、人际关系的类型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教学时数】4学时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教学要求】1.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

【教学内容】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1.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1.代际交往(与长辈)2.同龄人交往(与同学)3.异性间交往(与情侣)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1.语言交往2.非语言交往3.交往方式四、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五、大学生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演讲的技巧第一节演讲中的介绍艺术【教学要求】1.掌握演讲中介绍与称呼的艺术、微笑的艺术。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案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案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案教案标题: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目标:1.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明确良好沟通的要素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3.理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学内容:1.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交流的定义和作用-人际沟通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影响2.良好沟通的要素-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非语言沟通的意义-有效表达的技巧和策略3.有效沟通技巧-善用开放性问题和积极回应-注意语言和声音的表达方式-学会适应对方的沟通风格4.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礼貌和尊重的含义-礼仪规范在不同场合的表现-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基本的礼仪规范-礼貌的语言和行为-礼仪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正确的礼仪姿势和仪态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人际沟通和礼仪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2.人际沟通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解释交流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人际沟通对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良好沟通的要素(20分钟)教师讲解倾听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4.有效沟通技巧(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善用开放性问题和积极回应的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练习,让学生实践这些技巧,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5.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教师解释礼貌和尊重的含义,以及礼仪规范在不同场合的表现。

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6.基本的礼仪规范(30分钟)教师介绍礼貌的语言和行为,礼仪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正确的礼仪姿势和仪态。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让学生练习这些礼仪规范。

7.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人际沟通和礼仪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教学资源:-投影仪和电脑-视频资源和案例分析材料-角色扮演和小组练习材料-宣传册和活动手册(用于礼仪规范练习)教学评估:-角色扮演和小组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口头提问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回答质量-活动手册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延伸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人际沟通和礼仪方面的经验和观点-安排实地参观,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礼仪规范-组织学生自己策划和主持一场社交活动。

人际沟通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学教学大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供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人际沟通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注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知识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

随着医学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已由疾病护理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护理,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护、患等各种关系,不仅要求护理专业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目的:通过《人际沟通学》教学,使学生有效运用沟通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沟通问题,帮助学生适度把握并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需先修的课程为: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掌握了基础知识,能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科学的提供疾病相关的护理,在护理中更好的发挥沟通的效果。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36,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教学(课堂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人际沟通》,冷晓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1)《人际关系与公共礼仪》,周朝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第一版。

(2)《人际关系与沟通》,刘玉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第一版。

(3)《病房警示录-医患沟通案例评析》,姜学林主编,2005年4月出版,第一版。

(4)《人际交往与护士专业礼仪》,刘宇主编,2004年6月出版,第一版。

(5)《人际沟通》,覃琥云主编,2003年8月出版,第一版。

(6)《人际沟通》,王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第一版。

(7)《护理礼仪》,单伟颖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第一版。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最新)(1)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最新)(1)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最新)(1)《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制定单位:()完成时间:年月日《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方式:选修课学时:40学分: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考核方式:考试课先修课程:《管理学》一、课程简介课程的性质、地位、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商学院,专门为工商管理类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授课方式以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内容学习、小组讨论,实现能力与技巧训。

(二)课程地位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新生选修课。

(三)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人际关系概述、人际间的交往艺术、沟通与沟通技巧、沟通客体分析、沟通主体分析、语言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笔头沟通技能、演讲与辅助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标人际交往与沟通,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将来的求职,升迁等具体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条件,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发展。

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课程的学习,使一年级新生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在课程学生中,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沟通与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并利用在授课中方法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并为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交礼仪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概述1.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的目的、意义。

2.教学内容(1)沟通的概念、要素(2)沟通的作用、框架(3)沟通的目的、意义3.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结合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授课。

4.习题课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5.课外作业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均要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和学习过程中,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课前针对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查找资料,在课后总结课程学习内容并形成相应作业。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大纲(含教学建议)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大纲(含教学建议)

《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大纲、说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一份关于中职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许多用人单位对应届中职毕业生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礼仪素养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技能。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沟通能力和礼仪品质的培养,正因为此,特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一课。

本课程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与礼仪方面的能力与技巧。

该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沟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礼仪素养,使之能够和父母、同学、老师快乐相处,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使学生能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

本课程放弃了传统理论教材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与礼仪》学习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与礼仪的基本原则。

(3)使学生初步获得人际沟通与礼仪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1) 理解沟通的意义与作用;把握沟通的基本原则;(2) 掌握有效沟通必须的听、问、说及身体语言的技巧;理解有效沟通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素养;(4) 掌握举止礼仪基本规范;掌握电话、就餐、坐车、拜访等礼仪规范;初步具备与父母、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的技巧与方法;初步掌握面试的技巧与方法;理解和上司、同事相处的艺术;(7) 初步具备解决冲突的技巧与方法。

3.应用范围本大纲应用于中级(或高级、技师)教学。

、课时分配表第二章 塑造有效的沟通风格 82 22 21 X 1 X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善于发问 积极倾听用心说话巧用身体语言第三章举止行体让你更具有风采2X第一节 聚焦礼仪一礼仪概述 82 2第二节 学会装扮自己一仪表礼仪22 第三节 展现美好体态一体姿礼仪2X第四节生活处处显风采一生活礼仪第四章成就沟通的素养第一节胸无点墨 怎能谈吐不凡2第二节锤炼你的语言魅力82第三节陶冶你的高尚情操22第四节良好的心理素质2第五章让自己更受欢迎12第一节认识自己第二节自我介绍的艺术101第三节 与父母的相处之道1 1第四节与老师的相处之道第五节与同学的相处之道第六章应对自如 ,驰骋职场2第一节 求职必胜,做个职场赢家62第二节 赢得上司欣赏2第三节同事间和谐相处有微妙第七章双赢解决冲突冋题 22第一节管理好情绪,让冲突冷化4第二节 解决冲突机动 4 2 2 合计544911校,本课程的学时总数为 XX 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课、练习课、多媒体教学
第三单元
职业着装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二)
6
重点: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
难点:服装色彩搭配、服装款式的选择及各类职业形象着装方式及首饰佩戴的原则及规范;
讲授课、讨论课、多媒体教学
第四单元仪态礼仪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三)
4
重点:标准的站姿、走姿、坐姿、正确的蹲姿的正确使用
难点:表情、眼神、手势语等的正确配合
(六)商务活动中规范的模拟运用
会谈的次序和席位安排及接待、求职等礼仪规范的模拟场景中的练习。
求职礼仪、接待的礼仪的熟练运用;会谈的次序和席位安排等礼仪知识要求会应用;
课时分配及教学方法
总课时
周课时
本学期计划课时分配
34
2
讲授
实验实训
参观
调查
考试考查
机动
1418考查2章节(或单元)课时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标准的站姿(包括变化的站姿)、走姿、坐姿、正确的蹲姿的示范练习;对镜进行表情、眼神、手势语等的正确使用实训练习和互评及老师点评。
掌握要领,熟练进行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的操练;会正确模仿使用微笑、眼神及各种手势等体态语。
(四)举止礼仪——个性魅力的展现
见面时的介绍、握手、递接名片、问候等常用礼仪规范的训练;待客、拜访、谈话等礼仪规范的模拟练习。
3、了解护肤的基本知识及职业妆容的化妆技巧;
4、掌握职业妆容的化妆技巧训练要求。
第三单元
职业着装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二)
职业着装的基本原则
一、“TPO”等基本原则、
二、男士西服、女士(套裙)的正确穿着要领、方法、色彩、款式、面料及搭配
三、饰品佩戴原则及常见着装搭配的修正方法,不同职业着装方式及饰品佩戴原则;










目标
1.了解人际沟通和礼仪常见类型及其特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实践目的、实际情境、交际沟通主体素养在实际活动中的制约作用,并能在实际的社交实践中灵活应用。
2、了解日常人际沟通礼仪、仪表仪态与修饰、求职礼仪、服务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类型特点和要求,重点掌握日常人际沟通礼仪、仪表仪态与修饰、求职礼仪、服务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类型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将这些知识(日常人际沟通礼仪、仪表仪态与修饰、求职礼仪、服务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常用于各种实践领域中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交礼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通过实际操作的练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素养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把口才智慧、处世谋略和交际手段灵活运用,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
礼仪与沟通的基础知识
2
重点:礼仪的含义及特点;理解掌握沟通的三大要素及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难点:礼仪中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及重要性和对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的正确理解
讲授课、讨论课、多媒体教学
第二单元:个人基础礼仪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一)
8
重点:仪容礼仪的基本内容;职业人士的发型要求,
难点:化妆职业妆的化妆技巧和要领
四、常见着装、搭配的误区及修正方法
1、掌握职业着装的“TPO”等基本原则;
2、理解服装色彩搭配、服装款式的选择原则,并能在日常上班、开会、谈判、求职等职业场合加以应用,
3、理解各类职业形象着装方式及首饰佩戴的原则及规范;
4、了解常见着装、搭配的误区及修正。
第四单元
仪态礼仪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三)
一、仪态的概念;标准站、走、坐、蹲姿的训练








(一)以能力为本位。要把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坚持知识理论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因此,要精简知识理论的教学,用尽量多的时间来组织扎实有效的课堂(课前、课外)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二)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训练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则靠训练和实践。因此,要调动学生参加训练和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应表现在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设计训练、创设训练情境,对训练进行指导和评点等方面。
2.良好(85):在基本掌握商务场合个人形象礼仪要求和原则的前提下,完成课程所规定的技能操作项目,较正确进行发型、脸部修饰;较正确选择相应的服装和能运用色彩起到修饰作用,基本掌握基础的商务礼仪知识,能在模拟场景中言谈举止得体有利于商务活动的开展。
3.中等(75):完成课程所规定的技能操作项目能进行发型、脸部修饰;能选择相应的服装,懂得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言谈举止基本符合商务活动的规范,态度认真,整体基本协调。
讲授课、练习课、多媒体教学
第七单元
商务活动及办公礼仪
6
重点:办公、求职、会议组织、接待等规范礼仪
难点:求职面试礼仪、
讲授课、练习课、多媒体教学
课程考核方法




理论部分考核主要内容和范围:本课程所学的相关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知识概念等的运用。
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内容和范围:独立完成自我商务职业形象设计塑造的全套技能操作及熟练程度。(发型及脸部的修饰;着装的选择、配饰、包袋的搭配;举止和言谈的礼仪、接待会务礼仪等的正确运用。)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章节
(或单元)
主要知识点
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礼仪与沟通的基础知识
礼仪与沟通的基础知识:
一、礼仪的含义及特点;
二、礼仪中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及宗旨、社交礼仪的功能及重要性。
三、沟通的三大要素及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1、了解礼仪的含义及特点;
2、掌握礼仪中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及宗旨、社交礼仪的功能及重要性。
4.及格(60):基本完成课程所规定的技能操作项目,整体形象基本符合专业要求,能了解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并基本能运用。
5.不及格(50):没有完成课程所规定的要求。
把平时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部分技能成绩按比例折合后为综合成绩。
实践(技能)内容安排
实践科目
实践内容
技能要求
(一)仪容礼仪
——培养职业亲和力的技艺
日常护肤:洁、爽、润肤的操作;定期的深层洁肤:按摩等护肤方法的运用;日常职业妆的化妆技巧包括基本步骤及整个过程(粉底、眼影、.眉毛、睫毛膏、.口红腮红、定妆)
熟练掌握面部日常清洁(洁肤、爽肤、润肤等护肤手法;模仿深层清洁、按摩等基本手法;能操作职业妆和生活日妆的整体造型和脸部修饰及发型选择。
6、学会身体语言的具体运用及不良的姿势的纠正
第五单元
日常社交礼仪
彬彬有礼的形象(一)
一、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貌修养;
二、职场人士举止原则及见面的礼仪规范及实训
三、介绍、握手、递接名片、问候、待客、谈话等礼仪规范的操作训练;
1、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貌修养;日常社交活动中的常用礼仪规范和基本要求,。
2、职场人士举止原则及见面的礼仪规范及实训
3、、介绍、握手、递接名片等礼仪规范的操作训练;
4、、在求职、拜访等礼仪的示范及实训
5、掌握介绍、握手、递接名片、问候、待客、谈话等礼仪规范;
6、了解一般社交活动中的常用礼仪规范和基本要求,拜访及吸烟等社交礼仪的示范及实训
第六单元
言谈礼仪彬彬有礼的形象(二)
商务活动及办公礼仪
一、办公礼仪;
二、会议服务礼仪
三、日常办公、求职、会议组织、接待和服务的规范要求;
四、签字和谈判等的次序和席位安排礼仪规范;
1、了解办公礼仪、会议服务礼仪
2、掌握日常办公、求职、会议组织、接待和服务的规范要求;理解签字和谈判等的次序和席位安排礼仪规范、
3、了解各种礼仪形式、外事迎送礼仪、宴请(西餐)礼仪、




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将这些知识(日常人际沟通礼仪、仪表仪态与修饰、求职礼仪、服务礼仪、商务活动礼仪等)常用于各种实践领域中的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实际操作目的,根据实际情境快速与人沟通、组织交谈话料。在社交场合若能以坦然、开朗的态度与人交谈,并能把握该说的和不该说的,就能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拥有语言技巧和良好社交仪态的人,较为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他人交谈时态度始终是温和谦虚在任何社交场合都受欢迎,且能获得很好的评价。
(三)坚持课外实践和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只能起到为学生的课外人际沟通实践和社交礼仪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要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把课外的人际沟通实践和社交礼仪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在社交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重视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加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肯定自身的价值,从而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礼仪的规范用语
二、电话、手机礼仪;
三、职场沟通的三要素;有效沟通的基本步骤;
1、了解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
2、运用礼仪的规范用语
3、了解违避原则、
3、掌握电话、手机礼仪;
4、理解职场沟通的三要素;有效沟通的基本步骤
5、掌握言谈礼仪的难点与培养良好举止言谈礼仪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第七单元
熟练进行介绍、握手、递接名片、问候等礼仪规范的运用练习,会根据设定的场景进行待客、拜访、谈话模拟练习。
(五)交流中的的沟通技巧
沟通(探询、聆听)技巧、赞美他人的技巧训练;礼貌用语的使用训练;电话、手机使用的礼仪运用
熟练运用电话手机使用的礼仪;在模拟场景中运用、礼貌用语的操作运用;模仿沟通、赞美他人的技巧及注意违避原则。
二、表情、眼神、手势语等的正确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