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有关知识
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是指对于世界各地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人文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因此,具备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洲际大小、气候地区、地球构造、海洋地理、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总结世界地理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地球自转而形成东西两极,通过纬度进行划分,其中北极位于90°N,南极位于90°S,而本初子午线则位于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且为一个标准时区的起点,东半球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西半球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
而赤道为地球的分界线,南北两极分别位于赤道以南23.5°和以北23.5°的位置,这一位置则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
二、洲际大小世界共有7大洲,分别为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属于面积最大的洲际,其次是非洲和北美洲,面积大约三分之一不到的洲际为欧洲和南美洲,而大洋洲和南极洲则是面积最小的洲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岛国可以单独划分,如加勒比海的岛国,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等。
三、气候地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的辐射不均,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地区,如:1.极地和高山地带:气温极低,大多数区域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热带地区:冬季寒冷,但是夏季气温较高,属于四季温差明显的区域。
3.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属于气温较高的区域。
4.温带地区: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5.寒带地区:大部分区域冰雪覆盖,属于气温最低的区域。
四、地球构造地球构造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
地球的内部有三层,分别为地核、外核和地壳,其中地核为地球的中央部分,外核由熔融岩石组成,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矿物和有机物质构成。
而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左右,而海洋则占71%。
此外,地球还有五个板块,包括南极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
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C.6月~8月 D.3月~5月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3.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区域,这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成为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
考察结束后,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工作,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冬”。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科考站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科学考察站中,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是()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秦岭站5.在南极洲建设秦岭科考站要克服的困难是()①暴雨②狂风③湿热④酷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按照计划新科考站最好在60天内完成建设,主要考虑()A.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B.适宜施工的时间有限C.施工材料补给困难 D.避开地壳运动的干扰7.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面向太平洋扇区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有关南极气候的威力的总结

有关南极气候的威力的总结南极洲地处地球的最南端,南起南极洲,北至澳大利亚北部,西临大西洋,东经80度,属于一个特殊且奇特的地理单元,由于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气候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南北极冰架的融化与海洋环流的改变,造就了南极气候的威力,其气候变化特征为北半球夏季盛行季风(EW),南向带状风;西风带风向东;盛行西风;南极夏季盛行西风带及其附近陆地;盛行风向南;极地和欧大陆及其边缘岛屿;受大陆极地影响带;影响极地地区气候的洋流;大气环流带;热带、温带和寒带;南冰洋及亚冰洋海域内分布着各种岛屿及岩礁等海岸山脉;海冰从南纬30°~60°间可达;最大水深达2200米以上;南极最大积雪深度一般在4000米以上;世界上最大内陆冰盖(约3万平方公里)位于南极洲。
***处冰川面积7300平方公里,其中直径约2500米。
'',(大陆)这也算是南极洲了吧!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极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神秘和遥远,它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来自南极地区各国科学家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对南极气候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1](P609)南极地区气候变化对海洋和大气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海洋环流和气候系统对地球表面天气系统有重要影响作用。
南极气候:最主要有海冰形成和扩张两种机制。
***。
*....(5)**[1]北极冰与海冰变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极地气候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而又神秘的世界。
--**[1]******.[注:本文以极昼观测和观察为主要内容,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一、从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来看,南极地处北半球最高纬度,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其气候变化的幅度是最小的。
南极气候的特点是“极昼”。
北半球是夏季时间最长,夜极多的地方,夜长天短即白天长夜短;2.夏季气温高,气候温暖。
郑州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重点知识点大全

郑州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十章极地地区重点知识点大全选择题1、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A.气温较低B.风速较大C.降水较多D.纬度较高答案:C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是世界上气温最低、风速最大、降水最少的地区,因此酷寒、大风和干燥是南极地区典型的气候特点,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虽然都处于高纬度地区,但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本题选C。
小提示:2、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C.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南极洲的暖季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答案:C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A对;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B对;C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C错;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D对,故C符合题意。
3、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上D.本初子午线上答案:B北极点为地球的最北端,周边都为南方,南极点为地球的最南端,周边都为北方。
4、南极地区的主人是()A.海豹B.企鹅C.北极熊D.蓝鲸答案: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有南极主人的称号,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选B。
5、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答案: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极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南极点的有关内容十条

南极点的有关内容十条1.提到人类征服南极点的探险历史就不得不说到阿蒙森和斯科特两位探险家,他们在相隔很短的时间内先后抵达南极点,结局却截然不同。
作为人类史上征服南极点的第一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1911年乘坐“前进”号到达南极洲罗斯冰架,将船停靠在鲸湾,开始为南极点探险进行准备,他事无巨细地考虑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同年10月向南极进发,最终有惊无险地成为人类首次抵达南极点的探险队,并顺利返航。
2.有一种只有在前往南极点、深入南极大陆才能见到的动物,这就是帝企鹅。
成年帝企鹅身高达80-120厘米,重达20-45千克,是体型最大的企鹅,企鹅身体表面平均比周围的温度要低4至6摄氏度,唯一比周围空气温度高的身体部分是眼睛、嘴巴和脚掌,但只有眼睛部分的温度在冰点之上。
3.作为地球的最南端的地标,南极点的标志与北极点有所不同,是一个圆形的水晶球,在蓝天映照下,俨然一颗蓝色星球。
4.100多年前人类前往南极点探险危险重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经过100多年的探索,现在人类抵达南极点的征途越来越安全,甚至还有些特殊体验,比如在地球最南端的木屋酒店享受正宗的俄式桑拿,在南极留下别出心裁的纪念石,说不定还有熟人的名字呢。
5.每年,冰洞形成的位置都会不同,夏季,冰川融化冰洞逐渐消失,融化的冰川水不断流动,冬季又形成新的冰洞,每个冰洞都是独一无二的6.斯科特晚于阿蒙森34天,于1911年2月17日抵达南极点,却未能安全返航,在距离下一个补给站仅20余公里的地方,悲剧性地将自己的理想连同生命一起留在了无边无际的冰原,斯科特一行人的遗体及其日记在直到1912年11月才被发现。
7.今天,作为南极点地标之一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探险家。
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是地球上人类能够活动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8.为了躲避敌害,帝企鹅选择在南极的冬天繁殖,奇特的是,雌企鹅只负责产蛋,雄企鹅才负责孵卵。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较高B. 海拔较高C. 距海较近D. 人类活动少【答案】A【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
故选:A【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2.读下图南极洲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B.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C. 南极地区海拔高D. 南极地区冰层厚,白色反光强(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 该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C. 我国四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 每年6-8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答案】(1)A(2)B【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同处极圈内,但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是因为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南极地区的海拔更高,加上南极地区冰层厚,对阳光的反射强。
(2)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长城站是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南极地区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我国四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适合科学考察。
故答案为:(1)A;(2)B;【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3.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罗新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 酷寒、烈风B. 缺少淡水资源C. 此时处于极夜D. 正值雨季,多暴雪(2)下列关于我国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 罗斯海新站所处纬度最低C. 最靠近南极点的是昆仑站D. 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3)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A. 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B. 动植物资源丰富C. 南极地区降水稀少D. 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答案】(1)A(2)C(3)A【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的气候是酷寒、烈风,该区域淡水资源丰富;建站时候没有极夜;正值南极的暖季,降雪较少;A符合题意。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一、东方向东方向是地理学中指地球自转轴上北极点指向黄道的那一侧。
在地理上,东方向常用来表示地理方位,它位于地球的右侧,与西方向相对。
1.1 地理特征东方向在地理上有一些特征。
首先,东方向是日出的方向。
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它出现在地上的东侧。
因此,东方向也被称为日出方向。
其次,有些地域将其地理方位以东为基准,称为东方或东亚,如中国的东部地区。
另外,东方向也与一些文化传统有关,比如东方文化。
1.2 东方向的象征东方向在许多文化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亚洲国家,东方向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许多东方国家和地区将其建筑物朝向东方,认为这能够带来好运和繁荣。
此外,东方向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许多宗教和哲学中,东方向与新生、重生和启示等概念相关联。
二、南方向南方向是指与地球南极指向黄道的那一侧。
南方向与北方向相对,在地理学中常用来表示地理方位。
2.1 地理特征南方向有一些特征值得注意。
首先,南方向在地理上是温暖的方向。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倾斜,南方向接收到的日照较多,气候通常较为温暖。
其次,南方向常用来指示南半球,包括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
另外,南方向还与南极洲有关,因为南极洲位于地球的南方向。
2.2 南方向的象征南方向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南方向被视为热情、活力和繁荣的象征。
南方的阳光和温暖天气使人们联想到快乐和美好的事物。
此外,南方向也与南方十字星座有关,这是南半球的标志之一。
在航海和导航中,南方向的星空是航海者们的重要参照。
三、西方向西方向是地球自转轴上北极点指向黄道的对侧。
在地理学中,西方向常用来表示地理方位,与东方向相对。
3.1 地理特征西方向有一些地理特征值得注意。
首先,西方向是日落的方向。
当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时,它出现在地上的西侧。
因此,西方向也被称为日落方向。
其次,有些地域将其地理方位以西为基准,称为西方或西亚,如欧洲的西部地区。
3.2 西方向的象征西方向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南极问题浅析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热点分析任课教师:***题目:南极问题浅析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工提交日期:12年6月5日评语:成绩:评卷人:南极问题浅析[摘要]南极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自被发现以来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地球资源存储量的减少和发展中国家南极意识的觉醒,如今的南极领土争端不仅表现为几个大国提出领土主张,还体现为发展中国家的介入和挑战,没有法律依据的南极主权主张不仅难以取得别国的认可,更无法获得理论支持,在《南极条约》的“冻结”原则之下运用国际法原理研究南极主权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冻结”原则产生的理论基础,也便于认识南极主权问题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领土主权先占人类共同继承遗产扇形原则目录一、南极与南极争端 (4)二、南极主权争端的动因和前提 (6)三、我国对南极资源活动的基本国策与对策 (9)四、结语 (11)致谢语 (13)一、南极与南极争端南极被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迄今为止尚无固定居民的大陆。
南极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地理学上与南极有关的称谓包括: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洲和南极地区,范围依次扩大;而国际法意义上的南极是指南纬60°以南的地区。
这片区域的国际法属性至今尚不明确,已有多国对之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不仅互相不予承认,也遭到其他未提出明确主权主张国家的反对。
自南极被发现以来,南极主权问题便成为各国争论不休的命题。
南极争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直接的主权纠纷阶段( 1908 年—1959 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南极作为最后一块主权不明的大陆备受觊觎。
1908年英国第一次根据“扇形法则”提出南极主权要求;及至1946年,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六国也先后宣告它们各自对南极洲的领土的主权范围。
他们主张的范围存在重叠,尤其是英国、阿根廷、智利主张的领土大部分重叠,相互之间存有大量争执;美、苏两国未能及时提出领土要求,声明保留以后自己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而这些主张同时也受到那些未对南极正式提出领土主张的国家的反对和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的有关知识
一、南极
南极洲包括了南极大陆和及周围的岛屿,总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10%.不算南极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公里.南极洲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半中国,它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2000公里.
南极最冷的月份是在7月,它的季节与我国季节相反.在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气温为-30度左右,在南极大陆周围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7摄氏度,冬季气温一般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
前苏联考察队1983年7月在大陆中心区海拔3000米的东方站测得最低温度为-89.3摄氏度,可见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这是目前全球所测到气温最低的记录.
南极大陆98%的陆地常年被冰雪所覆盖,平均厚度为2450米,最大厚度达4750米.南极的淡水总储量是地球的72%,如果南极的冰盖全部融化,整个地球的海平面将平均升高60米,沿海的许多城市会被淹没.如北京、上海、青岛等.
二、我国在南极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是以中国的万里长城命名.建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得乔治王岛.地理坐标是: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3秒,距北京17501.9公里.长城站现有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了主楼、宿舍栋、发电栋,科研栋、文体医疗栋、气象栋、油库、污水处理站、仓库、直升机停机坪.
长城站夏季可容纳50人左右进行考察活动,在冬季可容纳20人左右.
长城站的科学考察主要是海洋生物、地质、高空物理、地磁、气象、GPS联测等.
站上的娱乐生活主要有乒乓球、台球、卡拉OK和一些体育设施.
长城站地处乔治王岛,在岛上有9个国家建立了考察基地.
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位于东南极大陆拉兹曼丘陵地区.地理坐标: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距北京12553.1公里.
是1989年建成的,站上现有建筑物有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文体栋及发电栋、车库、油罐等,总面积2700m,科考小房有高层物理观测室、GPS观测室、地磁室、固体潮观测室、天文臭氧观测室等.进行全年常规观测项目有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固体潮、臭氧和GPS联测等.夏季还进行生物、地质、冰川和人体医学等观测.夏季考察队员50~60人,越冬20~25人不等.鉴于原建筑物陈旧,2001年夏季又增建了2层960m的综合楼,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中山站的生活、工作和住宿条件.
中山站是内陆考察的基地.为了深入内陆考察,站上备有大型240雪上车3辆,170型雪上车1辆,还有供站上使用的小型150雪上车1辆.
中山站的气候比长城站恶劣很多,由于它离冰盖近受下降风的影响大,最大风速达50,极昼时间54天,极夜时间58天(根据年分略有差别).
到目前为止,有27个国家在南极建站,共有150多个科学考察站.
三、南极生物
(一)企鹅
对于企鹅,我想同学们可能就会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世界.企鹅属于鸟类,是唯一不能飞的潜水性海鸟.现南极极其周围海域生活着8个种类的企鹅.企鹅在海里游泳的速度可达20-30公里,在海里跳出海面2米多高.
企鹅的特征背是黑色,腹部是白色的.我们在南极常见到的企鹅有:帝企鹅、阿德雷企鹅、帽带企鹅、金图企鹅、
1、帝企鹅(皇帝企鹅).帝企鹅是企鹅中最大的一种,它最能适应寒冷的鸟类,体高120
厘米(1.2米),体重25~30kg,(在长城站见不到,中山站可以见到),在冬季繁殖.帝企鹅每年每次产蛋一次,只产一枚,不作巢.它在冰上繁殖后代,一般在5月份产蛋,雄企鹅绝食约3-4个月.雄企鹅把卵放在脚上,在足和足间叫抱卵囊,把卵抱入没有羽毛红色多血管皮肤的地方,一声不响专心地保温,即使气温下降到-50℃,风速达30m/s的地吹雪多次袭击,卵保持32℃~38℃.
从产卵到抱卵的3、4个月间,雄企鹅仅用皮下厚厚的脂肪维持生命.体重减少了30~35%左右.8月中旬卵孵化雌企鹅也回来了.雏鸟乘在父母的足上生活着,到羽毛丰满的幼鸟,需要6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父母继续供给食饵.到了夏季雏鸟也独自来往,去北方的海,在海上生活到3月.
2、阿德雷企鹅分布最广,生活在南极大陆全域,它的体高和身重比帝企鹅小多了,高大约50厘米,体重只有6公斤,企鹅每次产蛋2个,它的繁殖期是每年的10月下旬,阿德雷企鹅在南极大陆周围和岛屿的露岩集团式的筑巢,养育子女.这个集团巢叫企鹅巢.
企鹅巢在露岩上集中小石子,因小石子少企鹅之间将发生激烈争夺.企鹅巢和巢间隔狭窄的不到1m,作巢时从邻旁的巢偷来的也不少,拙笨的夫妻去找石块期间,自己集中的石块全部被偷走也是常有的事.若离巢10几分钟有可能几十块石块丢掉了,让你见到了自然界为了生存激烈竞争的见证.
这个小石巢可让卵安定,起到不被雪化水冲走的作用.11月中旬生卵.1~2天生下两个卵,雄的开始抱卵,雌企鹅将100km左右北面的海作为目的地,在北面的海里吃得足够饱,雌企鹅两周后与雄企鹅交替.雄企鹅一边改变着卵的方向一面一声不响地抱卵.因没有食饵,要绝食40~50天.
企鹅一般孵卵期在2个月左右.当雌企鹅产蛋后,就完成了任务,远走寻找食物去了,把孵蛋的任务交给了雄企鹅,雄企鹅一动不动,忍受饥饿,冒着严寒,专心孵蛋.当小企鹅孵出来后,雄企鹅便骨瘦如柴,筋疲力尽,这时雌企鹅便本能地返回来,同雄企鹅轮流抚养.企鹅的爸爸和妈妈相互到海里寻找食物,回来后又将未消化的磷虾吐出来,喂小企鹅.雏鸟是灰色的羽毛,从1月下旬到2月脱换,变成同父母一样黑色的背白色的腹.从2月末到3月企鹅们回归北方的冰缘.
帽带企鹅颚上带有一条黑线.多出现在南极半岛为中心的斯科舍海,是海洋性企鹅.
金图企鹅眼与眼之间有三角形的斑,在南极半岛为中心的南大样岛上繁殖.
(二)南极海豹
生活在南极地区有5种海豹:豹海豹、食蟹海豹、威德尔海豹、罗斯海豹和象海豹.世界上的海豹个体数约60%生长在南极海,这是因食用磷虾的食蟹海豹多.食蟹海豹的齿像锯一样呈锯齿状,象鲸鱼用须过滤磷虾一样,用齿过滤食用.象海豹、罗斯海豹、威德尔海豹潜到100-1500米深的水下捕食鱼和墨鱼.
海豹属哺类动物.个头最大的海豹是象海豹,公的象海豹体长4-6米,体重2-3.6吨,母的小于雄性,体重约是雄海豹的一半.
豹海豹体长3.5米-4米,体重达450公斤,它有一张很大的嘴,属于凶猛类,有袭击企鹅和海鸟的习性,多捕鱼食用.
罗斯海豹只能在罗斯海和威德尔海才能见到,一般体长在2米左右,体重约180-200公斤.是属小型海豹.罗斯海豹总数在2万只,是南极海豹中最少的一种.雄性体长3m,雌性2.5m.
食蟹海豹广泛分布在从大陆周围到浮冰带,和它的名字不同,它以捕食磷虾为生.体长2.6m,体重250kg,估计有200~500万只.
在南极除海豹外,海驴科的海狗也很多,公的体长2米,体重150公斤左右,母的体长1.5米,体重50公斤.它主要食用磷虾.
威德尔海豹体长3米,体重最大的也能达400公斤.体长3m,体重450kg,雄性比雌性大,身
体背部是均一的黑茶色,从侧面到腹部在茶色上分布着白和黑的条纹状的斑点.以食鱼为主,也吃墨鱼、磷虾,潜水能力强,可潜到180m以下,在水中可长达70分钟.
(三)南极磷虾在南极海生活有7种磷虾,最大型而且生物量占绝对多数的是南极磷虾.因为有大量成群分布的磷虾,是海豹类、企鹅类、鱼类、墨鱼类等在南极海生活的主要食饵.所以南极磷虾在南极海生态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生物.
磷虾,南极磷虾个体不大,体长一般在6-8厘米,体长5~6cm,体重6克.据估计在南极海磷虾总量约10亿吨的生物量.南极磷虾含有50%左右的蛋白质,大约10只磷虾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00克烤肉的营养价值,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磷虾都有.如果每年捕捞7000万吨磷虾,就能为世界1/3的人口提供所需的蛋白质.磷虾将来不仅作为人类的蛋白质,而且可作为监视地球环境变化的指标.
(四)南极海鸟
南极有贼鸥、巨海燕、雪燕等
(五)极光
在漆黑的夜晚,南北极高纬度地区突然会出现红色的、绿色的、黄色或紫色的光带,其美丽多姿、形状千姿百态,有带状、弧状、火焰状,其运动时快时慢,构成了一支光的交响乐.
极光为什么会出现在南北极的极地上空,是因为地球两端是地球磁场的两个磁极,当太阳放射出来的大量的带电微粒射向地球时,受地球两端南北极磁极的吸引,纷纷向两极地区运转,所以,极光就集中在南北极地区.
太阳放射出大量的质子和带电微粒,高速度的射向地球的高空大气层,同大气层稀薄气体中的原子和分子进行激烈碰,便激发出各种颜色发出各种各样特有的光,极光出现的下缘高度一般在离地面100公里左右,
极光作为一种光学现象,现已为人们亲眼所见并对它进行了长期研究,极光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电磁现象.有关极光的形状和运动的变化等的物理过程至今仍有很多方面不太了解,现在科学家们正进一步研究.
希望通过这次讲课,使同学们对南极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以增进对地球这块常年冰雪覆盖、未被污染、资源富饶的南极大陆的感性认识,1986年1月20日,中国少年纪念碑在长城站建成,中国少年儿童代表吴弘(上海大同中学一年级学生,男)、和杨海兰(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女),代表全中国一亿七千万少年儿童,揭开了中国少年纪念标遮幕,吴弘和杨海兰是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将来有机会也欢迎同学们前往南极.
希望同学们现在好好学知识,将来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和南极考察事业服务,也希望同学们将来参与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为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