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八)宝黛香囊起风波 佩戴香囊益健康
论《红楼梦》中香的寓意与作用二

香彻红楼—论红楼梦中“香”的寓意摘要:《红楼梦》中记载的香有:藏香、麝香、安魂香、迷迭香、百合香、檀香、沉香、更香木香、冷香丸、香囊、香帕弥漫了整部《红楼梦》,为其营造如梦气氛。
其出现频率高,运用广泛。
因而香的存在,有着其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香、寓意、作用《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的香。
贾府所用的香料有冰片、麝香、沉香、檀香、芸香、降香、速香、百合香,以及用各种香料粉末合成的香饼子、香球子、香粉、香露、线香、安息香等等。
形形色色的香弥漫了整个《红楼梦》,其出现频率之高与运用之广泛,可见其作用与意义非同一般。
既然要探究香在红楼中的意义,就先看一下香的含义。
《说文解字》对“香”的解释是:香,气芬芳也。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香”的理解。
还有人会想到礼佛时用的柱香。
其实,“香”的涵义远不止于此。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草在我国就有了广泛利用,常见的有兰、蕙、椒、桂、萧、郁、芷、茅等。
人们对香草不但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
《离骚》中有很多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等等。
从秦汉开始,丝绸之路为香料输入提供了便利,沉香、檀香、苏合香、安息香等香料成为上层社会的炉中佳品。
道教、佛教的兴盛,进一步推动香文化的发展,焚香、薰衣、香汤等风气在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阶层盛行。
薰炉、薰笼、薰球、香斗等香具逐渐出现。
随着香文化的发展,“香”的含义也得以延伸。
香方的出现,使“香”不仅指单一香料,也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即合香。
从宋代开始,尤其是明清时期,香的形态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香饼、香丸、线香、柱香等。
《洪氏香谱》、《香乘》等专著相继问世。
此时,香成为文人用来怡情、审美、启迪性灵的妙物。
朱熹《香界》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通过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香气、香味,香草、香料、香品等能产生芬芳气味之物我们也称为“香”。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 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 学家,而且精通降生和 中医药学,是名副其实 的养生家、美食家,因 此,《红楼梦》不仅塑 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 术形象,描绘了品种繁 多的佳肴美食,而且还 暗藏了不少养生保健的 方法。根据专家的统 计,《红楼梦》一百二 十回里提及的食品多大 一百八十几种,名目繁 多。在汤、菜、粥、面 之余,尚有丰富的茶文 化、酒文化记载,真实 的反应了18世纪中叶官 宦人家的饮食风俗。
❖
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
鸭肉属凉性,具有大补虚劳,清肺解热,滋阴补血,定惊,解毒,清除
水肿等功效。鸭肉这种滋阴的作用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秋天,人容易
出现一些干燥综合症,比如说口腔溃疡、咽干、便秘等,吃一些鸭肉的
话就能够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
胃寒、腹泻者应尽量少吃鸭肉,不过有一种办法可以把鸭肉的寒性
多达186种。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
心安排,名目繁多,精美绝伦。
❖
红楼菜已经成为一种菜类,不仅追求享口福,更重要的是强调吃得
健康,对食养食补尤为重视。“今人一说到健康长寿,就千方百计买营
养品,将其视为良方,猛吃猛喝肥甘厚味。其实,这些人忘记了‘食谷
者生’的大道理。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清淡’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喜冤家]
❖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
《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巧用钩藤治肋痛

《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巧用钩藤治肋痛
杨洋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说道:"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怄得肝气上逆,左肋作痛。
宝钗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的煎了一碗,给他母亲吃了。
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
"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杨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三)薛宝钗与芳香开窍中成药 [J], 杨洋
2.《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四)林黛玉与天王补心丹 [J], 杨洋
3.《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五)桂圆汤救宝玉 [J], 杨洋
4.《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六)贾母赏给秦氏山药糕 [J], 杨洋
5.《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二十一) “冷香丸”治哮喘 [J], 杨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与中医药(124) 贾芸用麝香行贿凤姐得美差

《红楼梦》与中医药(124) 贾芸用麝香行贿凤姐得美差
杨洋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2()3
【摘要】《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描写:元妃省亲,贾府计划修盖大观园,需要很多人力,贾芸是贾府本家的爷们,宝玉的侄辈,是一个乖觉之人,也想从中谋得一个差事,先求贾琏不成,又准备求凤姐。
于是向醉金刚倪二借了十五两三钱银子买了冰片、麝香到荣国府来见凤姐。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杨洋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也谈《红楼梦》"脂粉英雄"--贾母、凤姐和探春三种人格模式的比较
2.小人物大关联——《红楼梦》中小红与贾芸的情缘解读
3.以《红楼梦》贾芸为例浅析小人物求职之道
4.《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三十三) 麝脑之香贿凤姐贾芸如意得美差
5.《红楼梦》与中医药(之三十四) 凤姐“下红之症”与崩漏的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趣闻中药』《红楼梦》中黛玉中暑与香薷饮

『趣闻中药』《红楼梦》中黛玉中暑与香薷饮《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经炎热起来了。
贾蓉在钟楼里贪图凉快,父亲贾珍将他叫出,喝命家人啐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凉快去了?”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一个一个都从墙根儿底下慢慢地遛出来了。
说明天气的确很热。
那个时代既无空调,又无电扇,即使是在楼上,也闷热难当。
天气炎热,机体散热又受到阻挠,这就是中暑的外因。
林黛玉体质虚弱,弱不禁风,又患有慢性病,对外界恶劣的气候耐受力甚差,这又是中暑的内因。
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精神因素。
清虚观的张道士给宝玉送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这又引起了黛玉的心病。
薛宝钗有一个金锁,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这次张道士又给宝玉提亲:“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在婚姻方面,黛玉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史湘云。
她对爱情视之为生命。
宝玉到底对她怎么样?不得而知,于是屡次对宝玉进行试探。
这种慢性精神的折磨,使黛玉的健康每况愈下,抵抗力越来越差。
以上原因加之气候炎热,于是黛玉就中暑了。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
若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现象,则已经进入轻症中暑。
此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盐,短时间即可恢复。
也可适当用些药物,如外涂清凉油,内服十滴水、人丹、解暑片、藿香正气水,或者内服香薷饮。
林黛玉就属于这类中暑,她服的就是香薷饮。
黛玉在清虚观中暑之后,回家休养,并且吃了“香薷饮”。
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由香薷散演变而来,药味相同,制成散剂叫香薷散,熬成煎剂就是香薷饮。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
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
若在暑夏季节,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或受暑热侵袭,常会头重头痛、身热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泻、四肢困乏、精神倦怠。
从《红楼梦》谈香疗法

龙源期刊网
从《红楼梦》谈香疗法
作者:康文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5年第03期
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古代使用香药香疗法的情形。
如第十八回描述贾元春省亲时的豪华场景,大观园里“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
“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
“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书中提到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便足一个名贵的香疗方,还有食用的玫瑰清露、木清露;日用的香囊、香串、香瓶、香珠、香枕、香鼎、薰炉等香疗制品和用具,可以说是古代运用香疗法的生动写照。
传统香疗法是通过口、鼻、舌和皮毛等感觉器官发挥功能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康复的目的,芳香气味通过口、鼻、皮毛等空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气血、和调五脏、振奋精神的目的。
近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气味分子通过呼吸道粘膜吸收后,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气味分子能刺激人体嗅觉细胞,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活动,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从《红楼梦》认识香疗法

从《红楼梦》认识香疗法
作者:董静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6期
传统香疗法,是采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组成各种方剂,制成各种剂型和香品,以供人们食用或使用,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目的的一种疗法。
通过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中详细了解古代使用香药香疗法的情形。
如第十八回描述贾元春省亲时的豪华场景,见大观园“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孟、拂尘等物……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书中提到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便是一个名贵的香疗方,还有食用的玫瑰清露、木清露;日用的香囊、香串、香瓶、香珠、香枕、香鼎、薰炉等香疗制品和用具,可以说是古代运用香疗法的生动写照。
传统香疗法是通过口、鼻、舌和皮毛等感觉器官发挥功能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康复的目的,芳香气味通过口、鼻、皮毛等空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气血,和调五脏,振奋精神的目的。
近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气味分子通过呼吸道粘膜吸收后,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气味分子能剌激人体嗅觉细胞,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活动,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达到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摘自《家庭中医药》)。
红楼梦中的中医学

一、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整部《红楼梦》中,涉及的单纯药物就有二十多味: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冰片、房香、紫苏、桔梗、防风、荆齐、积实、麻黄、石膏、钩藤、获荟、千年松根获菩胆、地黄、当归、黄花、牛黄、朱砂、黄洒、山羊血、人参、人形带叶参、上等人参、龟大何首乌、珍珠、古坟珍珠、头胎紫河车。
这些药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性药物。
其中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并;清热药石膏、地黄、牛黄;渗湿药秧茶;温里药肉桂、附子;化痰止咳桔梗,安神药朱砂、获答胆(即获神);平肝息风药珍珠、钩藤;开窍药珍珠、演香;补益药黄苗、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积实;活血药黄酒、山羊血c临床上运用中药.大都有一定的配伍,既不是偶然罗列,亦不是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
《红楼梦》中.通过旁观者的口来评说方中药物的配伍使用、药物的多寡、性味的强弱、疗效的好坏、剂量的增减、方剂的化裁早在《神农本经名列》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着,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
”“药有阴阳配合.子耻兄弟。
”《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辛、苦、咸、甘、淡。
辛甘相合,可以发放,酸苦相合,能涌能泄.咸味涌泄,谈味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
红楼梦作者是深知中药知识的,对历代本草、方剂理论都有研究,因此能对医者制方用药不能因人而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意见。
二、有关方剂方面的知识《红楼梦》中涉及的方剂有二十多个:如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九(出自《和剂局方》)、气血双补的八珍九(出6正体类要》)、补阴的左归丸(出自《只岳全书》)、补阳的右归九(出自《只岳全书》)、滋养安神的天五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祛暑解表的香善饮(出自《和剂局方》)、用于疗疮发背的拇花点舌丹(《王洪绪方》)、调和肝脾的黑退遥散(出自《医略六书一女科指要》)、六味地黄九(出自《医级》)、活络丹(现通称为小活络丹《圣济总录》)、凉性开窍的至宝丹(出自《和剂局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又名太乙玉枢丹)、十香还魂丹、延年神验万全丹、归肺固金汤、八珍益母九、调经养荣九、催生保命丹、黎洞丸、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上方秘制)、四神散(则由牛黄、珍珠、冰片、朱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