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知识2014-2015学年1学期20141202

合集下载

2012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清晰版)

2012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清晰版)

作业1一、填空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1、年初一“行大运”是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2、三月三是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9、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活动。

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三、论述题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

岭南民间文化(开卷必过资料)

岭南民间文化(开卷必过资料)

岭南民间文化(开卷必过资料)一、填空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_广府民系_、_客家民系__和__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5、广州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的,号为___三元楼___。

6、最能体现广州市井风情的是茶楼饮食文化。

7、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___四月八___的“牛王诞”。

8、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9、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确“色”“空”观念。

10、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__谷精___的化身。

11、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_海珠石的传说__》,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2、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_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__。

13、潮州灯谜的体裁种类多,基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14、建于地面的半地穴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_干栏式建筑__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5、飘色是流行于__番禺沙湾__和_吴川梅菉__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6、广州的生菜会是以__芳村_的坑口为最。

1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___捻妹花___。

18、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上的___北方___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19、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__筛茶___。

20、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21、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它民居大多以四点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2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 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展览的一种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岭南民间文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电大地域文化(专)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岭南民间文化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电大地域文化(专)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一、填空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_广府民系_、_客家民系__和__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5、广州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的,号为___三元楼___。

6、最能体现广州市井风情的是茶楼饮食文化。

7、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___四月八___的“牛王诞”。

8、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9、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确“色”“空”观念。

10、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__谷精___的化身。

11、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_海珠石的传说__》,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2、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_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__。

13、潮州灯谜的体裁种类多,基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14、建于地面的半地穴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_干栏式建筑__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5、飘色是流行于__番禺沙湾__和_吴川梅菉__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6、广州的生菜会是以__芳村_的坑口为最。

1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___捻妹花___。

18、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上的___北方___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19、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__筛茶___。

20、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21、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它民居大多以四点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2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 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展览的一种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精编]《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精编]《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我国著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

“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

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我国著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

“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

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

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岭南民俗文化》期末总复习

《岭南民俗文化》期末总复习

《岭南民俗文化》期末总复习2014 春广东电大《岭南民俗文化》期末复习指导(1)一、单项选择题: 1 、年初一行大运是(阳江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黎族)人的节日。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牛)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7、畲族同胞自认是(盘瓠)的后代。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9、(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1 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耍歌堂)活动。

1 1 、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赵佗)有关。

1 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1 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第五位神仙) ,也是最重要1/ 3的祖宗神。

1 4、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

1 5、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六祖坛经》) ,流传于世。

1 6、六祖慧能是在(广州的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1 7、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阳春县人)。

1 8、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阳春)。

1 9、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潮汕)。

20、潮汕人猜谜,一般是(自己创作)。

21 、粤菜的代表是(广州菜)。

22、潮汕菜以(海鲜)见长,制作精巧,格局讲究。

23、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叫做(治器)。

24、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25、围龙屋是(客家民居)。

26、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竹筒屋)。

27、四点金是(潮汕民居)。

28、赛大标是(潮汕地区)庆新年的一种春色活动。

29、飘色以(沙湾)飘色最有名。

30、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岭南民间文化总复习(编辑版)

岭南民间文化总复习(编辑版)

《岭南民间文化》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岭南汉民族中,有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三大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黎族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

6、“牛王诞”是壮族的节日。

7、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8、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9、“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10、“五羊神话”源于《说郛》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11、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惠能当年法道之说成集之名《法宝坛经》。

12、惠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夏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13、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幢寺《猛虎石》传说。

14、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是《海珠石的传说》,如今广州的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均与之有关。

15、惠能六祖是我国南宗教派创始者,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继传人。

16、惠能六祖削发受戒在广州法性寺,开坛说法是在韶关曹溪宝林寺。

17、“岭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18、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在新兴,一人是在兴梅。

19、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20、“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的习俗。

21、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22、记录广东人与外国商人、传教士友好往来的事迹的故事有《波罗庙的传说》、《西来初地的传说》、《光孝寺的传说》等。

23、广东四大菜系是指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和海南菜。

24、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是广州酒家,实际是在1935年创建的。

25、广州的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号为“三元楼”。

26、竹筒屋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存量最多的传统民居。

27、“四点金”和“下山虎”是潮汕的民居。

28、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服装。

29、广东的动物舞蹈千姿百态,堪称全国之冠。

2014《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2014《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2、广府、古越3、四4、茶楼5、客家6、西晋7、福佬8、五指山区、骆越9、西瓯、骆越10、四月初八二、选择题1、B2、A3、C4、A5、B6、D7、A8、D9、 B 10、B三、简答题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

(8分)答: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答: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的特色。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

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峙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

“耍童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面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3)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文化核心的位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文化》知识学习要点第一讲:岭南文化的普泛性特征:1、区域原生,传统赓续——原生性2、面向海洋,放眼世界——开放性3、重商求利,实惠为上——重惠实在与求真务实4、善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与开拓精神5、自我反思,破旧创新——批判意识与改革精神6、多元融汇,气象开阔——兼容特性与现代意识(一)岭南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1、封闭而又开放:岭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何谓岭南?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史记·张耳传》:“秦南有五岭之戍。

”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

九州之外的岭南:1、《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

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

东方为青州,齐也。

泗上为徐州,鲁也。

东南为扬州,越也。

南方为荆州,楚也。

西方为雍州,秦也。

北方为幽州,燕也。

”2、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岭南山海地貌结构:北部——山地: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中部——三角洲平原:岭南文化演进的良好舞台(优越农业生态环境、肥沃土壤、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南部——广阔南海:对外交流的便利 海上丝路;开拓精神第二讲:文化板块与岭南文化的特性(一)岭南原始文化特征:1、原生性——原始的岭南文化植根于岭南地域,有其独特的发展序列。

2、独立性——原始的岭南文化由于地域的关系,使得其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3、滞后性——与同期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比,岭南文化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滞后性。

4、差异性——岭南原始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就算在其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二)中国文化的三大板块与岭南文化:1、中国文化三大板块:农耕文化区、草原文化区、海洋文化区(含吴越文化、闽台文化和岭南文化)2、海洋文化的基本要素:A)舟楫之便带来的商业文明;B)开垦与移民:具有包容性的移民族群结构。

3、岭南文化:指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风格鲜明的地域文化。

(三)地理位置与岭南文化特性:1、岭南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使其既封闭又开放,孕育独特地域文化体系。

2、岭南文化特征:移民性、商业性 开放性、兼容性、世俗化。

第三讲:岭南民系源流——百越民族与岭南民系(一)纷繁融汇的百越人1、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古代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的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

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越)、诸越。

古代常泛指南方地区。

2、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

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

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

3、《汉书·地理志》有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二)南越1)南越族是古越族的一支。

在中原汉族大量迁移到岭南以前,南越族一直是岭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和主体民族。

“越”是古代江南土著称呼“人”的语音,越与粤通,南越即是“南人”的意思。

(2)南越族是一个独具浓厚文化特色的古代民族,聚居于岭南,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和韩江流域。

随着中原人的持续大规模南迁,土著的南越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多数土著居民逐渐与汉族融合,最终被汉化。

(3)南越人的特征:(一)习于水性,善于用舟。

(二)流行断发文身、拔牙之俗。

(三)喜食蛇蚌贝蛤之类。

(四)干栏式巢居。

(五)越人有猎头,食人之风。

(六)南越人有信鬼、鸡卜之俗。

(三)西瓯(1)西瓯又叫西越,出现于秦代。

(2)《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称:“蛮夷中,西有西瓯,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

这是西瓯一名见于史籍之始。

《郡国志》“郁林,西越也”《寰宇记》:“郁林……即古西瓯居”。

晋人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

《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今广西贵县)郁平县,古西瓯、骆越所居”。

(四)骆越(1)骆越的称谓源于“雒田” (骆田),是因当地土著居民垦食“雒田”和岭南地区多“骆田”而得名。

由于土地有雒田,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而治理这些骆田的又分别为骆王、骆侯、骆将,因而把垦食雒田的越人称为骆越。

“越”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的语音,越与粤通,越是“人”的意思,骆越即“骆人”之意。

(2)《交州外域记》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骆民。

设骆王,骆侯、主诸郡县”。

三、岭南地缘与岭南民性(一)商业精神与价值取向(二)海洋赋予与开拓精神(三)务实观念与世俗倾向(四)边缘文化与独特个性第四讲:吸纳与渐进——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岭南文化的内在肌理:1、异质性2、独特性3、边缘性一、宏观视野下的岭南文化:1、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主体的另一面。

2、岭南文化在它的渐进发展中,逐渐由弱变强,由隐性文化走向显性文化,对中华整体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要深入理解岭南文化,应从开放、融会的层面去探究,从其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去把握。

4、岭南文化善于吸纳融汇新的文化元素,甚至是许多西洋的文化元素,然而,岭南文化却仍坚持传统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及其自身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二、缺席的他者——番禺期的岭南文化(一)缺席之域:1、番禺期的岭南是“化外之地”2、番禺期的岭南是蛮夷之地3、番禺期的岭南是不便之地(二)缺席之势:1、中原文化是主流文化,岭南文化是非主流文化2、中原文化是强势文化,岭南文化是非强势文化3、中原文化是显性文化,岭南文化是非显性文化(三)缺席之本:1、岭南文化是海洋文化,有别于中原的农耕文化,在当时仍处于隐性发展状态。

2、岭南文化是蓝色块文化,具有异质性、独特性、边缘性等海洋文化特征。

.三、汉化的定型——广信期的岭南文化(一)汉化之基1、军事之基:汉武帝平定岭南(南越)2、政治之基:岭南治所的北移即:由番禺(今广州)移至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广信:“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此地为贺水、漓江汇合流入西江处。

3、思想、文化之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

(3)处于强势的中原农耕文化4、生产、科技之基:(1)生产力的高度发达(2)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二)汉化之形:1、岭南经学的开创与发展如:三陈祖孙;陈钦、陈元、陈坚卿。

陈钦(著)《陈氏春秋》2、士燮游学京师。

3、其他文化活动活跃4、丧葬汉化化5、汉越杂合,粤语形成。

四、海外的激活——广州期的岭南文化(一)士燮家族与广州之名三国吴王孙权于公元216年,在士燮死后采纳吕岱建议,将交趾(交州)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置广州。

(二)海外文明与岭南文化1、广州海贸与岭南商业文化(1)隋唐贸易与蕃坊商贸(2)广州商贸与“支那”之名。

外国人称当时的“长安”为摩柯支那(梵文Mahacina)——即“大中国”之意。

称广州为“支那”(Cina),即“中国”。

2、佛教东传与岭南文化(1)南朝统治者喜僧信佛。

当时的广州,寺院兴盛,僧侣云集。

广州四大名寺:光孝寺(三国东吴大儒士虞番死后兴建)、六榕寺(南朝梁武帝时兴建)、海幢寺(五代时称为“千秋寺”)、华林寺(南朝梁武帝时兴建)。

Eg:昙摩耶舍、在广州光孝寺开坛讲经。

波罗末陀(真谛大师)在光孝寺研究、翻译佛经并传播佛法达12年之久。

Eg:达摩菩提从广州登陆,进入中国。

有诗为证“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2)盛唐时期,佛教更是进入了中国的普通民众生活,成为盛世太平的一种催化剂。

五、身份的正名——国运衰落期的岭南文化(一)珠玑传说与汉民认同观念1、珠玑传说与广府民系的岭南开基2、实用的理性:后儒社会与汉民的文化自尊3、珠玑巷的圣化与广府汉民身份、文化的认同(二)珠玑巷期与汉民色彩的心理强化1、珠玑巷传说与广府谱牒的丰富与再造2、传统的增补:谱系源珠玑,为广府汉民的血统正名六、现代的飞跃——穗港期的岭南文化(一)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重心的南移(二)广府文化:近现代中国当之无愧的主角(三)广府文化中心,穗港两个基本点的确立:(一)广州:文化的积淀,民俗的传承(二)香港: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选择第五、六讲:岭南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岭南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演进脉络(一)汉越杂处,交汇融合:岭南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1、迥异中原——海洋文化的思想根底2、融汇中原——汉化的思想补充(二)开合、吸纳、变革,成己之风:岭南近现代思想的发展1、开合的思想理念2、吸纳的思想行为3、变革的思想内核二、岭南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内质特征:1、崇尚自然观念。

主张一切顺乎自然,人的发展,也就是历史的发展,是与自然同步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理应是大自然的一个“自在之物”。

顺乎自然之必然,人才能得到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由道学所衍生出来的道教,也因为岭南具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而得以蓬勃发展。

葛洪南来到罗浮山修道炼丹,也正是因为岭南有令他赖以生存的人文气候。

2、世俗化倾向。

岭南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使得这里物产丰富,动植物生机勃勃,促使人们的感官享受要比理性的思考更强,推进了人们重实际,求实惠心理的发展。

3、开放性机制。

这里濒临南海,使得岭南具备了直通海外的交通便捷,打开了向外域学习、融会中西、变革发展的通路。

最早进入中国的佛教,其初入中国的路线便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大都会——广州登陆的。

惠能对佛教禅宗思想的创新发展与全新思考,推进佛教思想中国化、世俗化的进程。

三、葛洪与道教思想在岭南的成熟与定型1、玄”概念的提出与葛洪的道教思想变革提出“玄”的本体概念;在方法上,提出思玄之道和守一之道。

他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眇昧乎其深也,故称微焉。

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

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光乎日月,迅乎电驰。

”2、葛洪的养气、补气说A、何谓“气”?葛洪认为元气为天地万物的最高本原,天地万物由元气而化生。

葛洪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者也。

”B、何谓“养气”、“补气”?关于“养气”——要求人要保养好所禀得的自然之元气,不要让其受到损耗,这样便可以让生命无限延续下去。

因此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要言也。

”关于“补气”——人存活于世间,常常会因为天地万物的变化,而使得人的自然之“气”会受到损害,因而,人要想得以长生,必须“补气”。

如何补气,葛洪进一步提出了他的“金丹”论,即炼丹论。

3、葛洪炼丹与道教的求仙、修道在《抱朴子内篇》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

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四、惠能与佛学东传后的中国化演进(一)何谓禅宗?1、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

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此宗偏重于修心,以心传心,直传佛祖的心印,故又名佛心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