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之镬耳屋

+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 居的代表,多都用青 砖、石柱、石板砌成, 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 因其山墙状似镬耳, 故称”镬耳屋”。粤 北客家等地称为“云 墙”或者是“茶壶 环”。鑊,是古时的 一种大锅,鑊耳屋, 因此亦称"锅耳屋"。
简介
+ 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 两耳,具“独占鳌头” 之意,唯有功名的乡 村方能采用,也是当 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别看镬耳屋灰头土脸, 其貌不扬,在所用材 料讲究,而且造工精 细。如镬耳屋所用的 青砖,以打磨的水磨 青砖为上乘,若非大 富之家,是用不起也
生息息的普通村民通过 简单笔墨寄托着血脉深
色彩
+ 值得注意的是,镬耳 屋山墙基本为黑色。 并非顺德人喜欢这种 黑沉压抑的色彩,而 是在中国五行学说中, 黑色代表水。在故宫 的诸多建筑中,基本 都用代表大地的黄色, 意味“万物源头,生 生不息”,只有文渊 阁的琉璃瓦采用黑色, 因它象征水,可镇火。
装饰
+ 因为南方多雨,屋脊 须加粗加高才能避免 渗漏,但修建后看到 光秃秃一条屋脊,既 难看,又浪费地方, 于是人们便在其上尽 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才 华和想象天赋,在点 画之间也就不自觉地 流露出神龙、水牛、
+ 水草这些绵承千年的 古老文化艺术传统和
装饰
+ 在屋脊上,我们偶尔 能看到一些几何图形 装饰,其实有些是变 形夔纹。至于一些镬 耳屋脊中间还有二龙 戏珠的装饰也可理解, 因为这珠就是龙珠,
建筑用材
+ 当时顺德还有一种以 蠔壳砌墙的居屋,很 有特色,据说冬暖夏 凉,间或也有以蠔壳 代替青砖建造的镬耳 屋。广州市海珠区的 黄埔古港和小洲村就 有这样的建筑。
布局
+ 可从正面看两边高耸 的墙体呈镬耳形,从 侧面看就像一个“凸” 字,可以看出当时珠 三角古居民建筑风格。
岭南建筑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建筑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咱们来聊聊岭南建筑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呀。
在岭南,有好多特别的建筑呢。
就像骑楼,那可是非常有趣的建筑。
骑楼的下面是长长的走廊,就像一个大大的伞。
下雨天呀,人们不用打伞就能在街上走来走去。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岭南的一个小镇玩,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走在骑楼下,看着街边的小店铺,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漂亮小玩意的,一点也不用担心被雨淋湿。
骑楼的柱子也很有特色,有些柱子上还有精美的雕刻呢,刻着花朵呀、小动物呀,就像在给我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还有那围龙屋,这可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围龙屋就像一个大大的圆形城堡。
从外面看,它是一圈一圈的房子围起来的。
我去参观的时候,一走进围龙屋,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大家庭。
里面住着好多好多的人呢,大家都很亲近。
屋子中间有个大大的院子,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耍,老人们坐在旁边晒太阳聊天。
围龙屋的墙特别厚,听当地的爷爷说,这样的墙可以抵御外敌,在以前呀,能很好地保护住在里面的人。
岭南建筑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不仅仅是房子哦。
它们还包含了很多传统的技艺呢。
比如说造房子的时候,那些工匠师傅们的手艺。
他们不用一根钉子就能把木头搭得稳稳当当的,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看到过一个老师傅做木梁,他拿着锯子、斧头,这里砍砍,那里削削,不一会儿,一根粗糙的木头就变成了光滑又结实的梁木。
这些岭南建筑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人的宝贝。
它们见证了岭南人的生活,也见证了岭南的历史。
可是呀,现在有些建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了破坏。
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去爱护它们呢。
我们可以告诉身边的人这些建筑的美好,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
就像我们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让这些古老的建筑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么独特又充满魅力的岭南建筑。
岭南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岭南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在创作当中特别强调地域特色,发展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技术与建筑空间,顺应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强调功能、技术的作用,力求功能合理与环境舒适,体现岭南地方文化与生活需求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当代响应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贯彻文化、生态、空间价值原则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延续历史文化,大力推广岭南建筑。
1.岭南建筑文化内涵岭南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在南北和中西文化交汇的撞击之下,既保留了中原的古风遗韵,也给百越古族的禀赋注入了新的内涵。
嶺南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务实性、兼容性与创新性无不表达着岭南人在这片热土之上的生活追求以及商业文化下的思维变迁,为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2.岭南建筑发展历程及特点岭南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与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气候、人文传统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正是这些综合的因素造就了不同时期的岭南特色建筑,风格也在不停的发展与变化。
从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岭南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
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南宋四次人口大迁徙,南北文化在此交汇。
在宋元时期,百越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构筑形成岭南文化,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建筑强调装饰和细节,尤其是木石雕刻、装饰和彩画等民间文化。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更加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涌现出如陈家祠等一大批保存至今的岭南建筑的杰作。
直至清末民国时期,在岭南开始兴建西式建筑,比如广州石室的圣心大教堂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那时期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坐落于广州的爱群大酒店,它在1937年建成,是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当时被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岭南文化建筑

客家围龙屋(一)前言: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
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围龙屋不仅仅体现了古建筑设计艺术上的魅力,更是体现隐含的一种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
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
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
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
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
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
岭南建筑文化

骑楼
•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在两广、福建、海南等地曾经是城镇的主要建筑 形式。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 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
石室圣心大教堂
•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 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 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 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 而成。
分支
• 岭南民居因所处地域所属民系不同可分为广府,潮汕和客家民居 三类,而居民在造型,构造及装饰处理上也因风格习惯迥异各具 特色。 • 通常所讲的岭南建筑为广府建筑,广府村落多为梳子 • 式布局,单体建筑及群体建筑犹如梳子一样,在南北向序的排列 成行。
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
•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 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 为主要气候特征。
西关大屋
•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西关(荔湾)一带兴建的 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 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 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 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 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
• 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 西及海南全境。 •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 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 •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广东民居则是重要代表。
岭南传统建筑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岭南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之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岭南建筑文化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
如今,钢筋水泥铸成了城市千楼一面,时代呼唤岭南建筑文化重新焕发本土风味。
岭南的建筑园林有着江南园艺的风格,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水榭亭台的精致;有着西方欧式风格的影子,却又不同于教堂的典雅端庄。
作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最喜欢雕刻的龙凤,在岭南的建筑中却无法寻觅。
然而,南方的水果食品以及有别于内地的气候环境,影响着岭南独特的建筑风格。
若是有机会到岭南一带去游玩观赏,定会为岭南建筑称赞,从而爱上这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岭南文化建筑的特色吧!骑楼骑楼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传统建筑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兴起,得益于商业的繁荣。
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此得名。
如今,这种建筑风格在广州街头还能轻易寻见。
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
广东多雨,骑楼下的连廊既可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合院在潮汕,有句俗话:“京师帝王府,潮汕百姓家”,可见潮汕建筑与京城四合院建筑的相似风格。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宏大的民居,又称“百鸟朝凰”和“四马拖车”。
揭阳的“丁氏光禄公祠”是今天的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百鸟朝凰”建筑。
其建筑规模宏大,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
围龙屋广东客家地区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以泥土夯筑的围龙屋著称,规模宏大,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风水观念等。
其中,梅县长教村、和平县林寨古村、博罗县旭日村的民居建筑代表了客家人祖居的不同形式。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嵌瓷的历史
嵌瓷工艺是潮汕建筑艺人的创造。嵌瓷工艺的 出现,一开始是建筑艺人偶然利用彩色碎瓷 片平嵌小花卉来代替彩绘。今天能看到的民 居嵌瓷装饰,几乎都是清代乾隆以后的作品。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建筑嵌瓷的历史
l 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或屋檐边嵌 贴上简单的花草等图案。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 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上各 种色彩,再经过剪取,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 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 造型、题材,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表达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于建筑物的屋面、屋檐、 门壁、墙壁上,或作为庭园室内的装饰。嵌瓷发 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它与潮州木雕、 潮州石雕并称潮州古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
幅嵌瓷图案的主题为三阳开泰(三阳为当
年是羊年六月羊月,闰六月也是羊月)、
万象回春;地藏阁以“双龙戏珠”、“团
龙戏珠”为主图案。
岭南建筑文化[1]
正午牡丹
岭南建筑文化[1]
正午牡丹
“正午牡丹”,以吉祥、富贵为 主题,祈求宗族的昌盛
岭南建筑文化[1]
三羊开泰
岭南建筑文化[1]
三羊开泰
l “三羊开泰”嵌瓷,以茂盛的 树木和肥美的羊表达农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
岭南建筑文化[1]
嵌瓷的题材
l 潮汕嵌瓷在装饰形式上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不同, 通常按一定的格式来区分:屋脊嵌瓷多以双龙戏 珠、双凤朝牡丹等雕饰为题材,线条粗犷有力; 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装饰民居屋角、 檐下的嵌瓷多以反映古代文武立体人物为主题。 至于装饰民居檐下、墙壁的的嵌瓷则多以花卉、 鸟兽、鱼虾、昆虫;装饰民居照壁的嵌瓷则以飞 禽走兽等图案为题材,常见的如狮、象、龙、虎、 麒麟、仙鹤、梅花鹿等大型动物。
岭南建筑文化[1]
开元寺殿宇装饰
岭南建筑文化[1]
l 开元寺地藏阁屋顶面的装饰以动物为设计 主体,以“双龙戏珠”装饰屋脊,龙珠的 图案由云纹、龙珠、水纹构成图形,寓意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观音阁屋面以花卉 为主体设计,比拟事业繁荣昌盛,又喻富 贵吉祥。整座观音阁屋顶面的嵌瓷花卉艺 术是全寺最精彩、最细致、最生动、最具 艺术魅力的装饰。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嵌瓷的技法
l 嵌瓷制作工艺主要有平嵌、浮嵌和圆(立 体)嵌三种技法,题材以表现吉祥如意、 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
岭南建筑文化[1]
l 潮州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运用各种彩色 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建筑装饰工艺品。 它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品或供欣赏的摆设, 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工艺品种,俗称“贴瓷” 和“扣饶”。其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 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久经风 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裉色,被誉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1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
2020/11/11
岭南建筑文化[1]
嵌瓷的由来
l 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砖雕艺术堪称一 绝,它对于丰富和提升建筑的审美艺术效 果有巨大的作用。就岭南地区而言,砖雕 在粤中地区较多采用,沿海地区因海风中 带有酸性,砖质易受侵蚀,故外多不采用。
l 为了防止海风侵蚀,适应自然条件,沿海 地区的建筑嵌瓷则成为了独具魅力的建筑 装饰手段
岭南建筑文化[1]
其他一些关于嵌瓷的图片观赏
岭南建筑文化[1]
潮州天后宫屋檐上的神话人物嵌瓷,以绚丽的色 调加强了宫庙的华丽与神话色彩。
岭南建筑文化[1]
“金鸡和鸣”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声教昌明的期望。是 宗教思想与农耕思想的结合。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双龙戏珠
岭南建筑文化[1]
双龙戏珠
“双龙戏珠”嵌瓷。巧妙地将腾 龙﹑火珠﹑水绞﹑云纹融于一 体,龙与云连接在一起,是自 然神与苍天的宗教潜意识在民 间存在和反映,是祈求一个吉
祥安康的生存环境。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岭南建筑文化[1]
l
观音阁以“正午牡丹”为主图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