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因其兼容、务实、创新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广州作为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遗留下来大量优秀的岭南建筑。

一、岭南建筑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实物资料,是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

目前,在我市已公布的5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000多处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大部分都是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其中,可分为传统建筑(包括祠堂、庙宇、学宫、会馆、书院、牌坊、桥梁、井泉、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性建筑、民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多种类型)两个部分。这些建筑,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记录着当时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状况,体现了同时期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有很多建筑具有比较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的

审美情趣和建筑技术历史及其进步,是人们认识岭南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对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象南越国宫御苑遗址发现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以及遗址出土的大量石构建筑材料,表现出了与同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石渠内有弯月形水池、“渠陂”,渠边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及回廊散水等遗迹,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这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园林建筑遗址之一,对研究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光孝寺大殿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较多地保留了侧昂、梭柱、側脚、升起、举折、叉手等早期做法,保留了南宋建筑的风格,又具岭南特色,是研究岭南早期建筑的标本。从化太平钱岗村的广裕祠刻记有6次修建的准确年代,为省内现存祠庙建筑中首见,可作为确定省内明清建筑的一根年代标尺。陈家祠堂(陈氏书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其丰富细腻的灰塑、陶塑、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建筑装饰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代表了当时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水平,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岭南建筑明珠。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雕刻作品丰富多彩,更有古树参天,奇

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园中的“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景观,使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它是广东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岭南园林建筑的代表。沙面建筑群、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伯捷旧居等近代建筑是西方建筑师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点的西式建筑,既反映了当时他们本国的建筑技术与艺术,也有对广州文化的吸收,对广州近代建筑有着重要影响。中山纪念堂等建筑则是中国建筑师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风格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此外,广州最具地方特色的西关大屋建筑、骑楼建筑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广州的经济、文化和环境风貌。

二、对岭南建筑的保护是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我市留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岭南建筑,是在历史长河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遗留下来的,很多重要的建筑都是在得到了不同方式的保护之后才得以留存。特别是作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岭南建筑,通过不改变文物原则的方式进行保养、修缮维护,使之延年益寿,继续发挥着宣传、教育和科研等作用,成为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这些实物资料,进一步宣传岭南文化的特色,展示岭南文化的魅力,加深人们对岭南文化的印象。利用这些实物资料,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民爱家、爱乡、爱国的热忱,加

深对岭南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对岭南建筑的研究,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艺术创作、建筑设计的灵感,从而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建筑艺术精品,使岭南建筑文化在传承中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这些优秀的岭南建筑不能得到保护或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进行保护,将使它们逐渐濒临消亡,甚至产生错误的、假的岭南建筑,从而使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成为一种奢望和空想。

三、当前广州在保护岭南建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虽然我市长期以来对包括岭南建筑在内的各种文物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对岭南建筑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建筑本身的认定和价值判断、保护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更重要的是对其在弘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从而缺乏保护的意识和保护的动力,在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中,常常牺牲保护来达到建设的目的,直接拆除或者是拆除原真性的文物,而建设不在原地、不用原材料、不具原形制的假“文物”,从而使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严重失真。

其次,是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政府经费投入与文物保护实际所需经费仍有较大差距,且经费来源单一,仍以

政府投入为主,部分文物因缺乏经费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缮保护。

再次,是保护的人员不足。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市的文物数量急遽增加,文物保护单位由2002年的219处增加到了530多处,另有138处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和2325处区县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大量的文物普查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而且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全市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大的变化,文物保护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都严重不足,限制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四,管理机制混乱。目前,我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不可移动文物都分别由各种政府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或宗族、家族集体管理,政府采取的是控制为主、保护管理所有人或使用人负责制的管理方式,而缺乏必要的经费、技术支持和其它激励手段,导致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其所有人或使用人失去了保护的积极性,甚至与保护部门矛盾重重,有意或无意破坏文物建筑的事件时有发生。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事项:

1.要在法规和政策方面强化和规范对文物保护的要求,加强对相关部门和个人的约束力。

2.进一步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加强对文物所有人和使用人保护管理文物的经费和技术支持,提高其保护文物的积

极性,加大对文物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3.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推进。

4.鼓励发展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拓展保护渠道。

5.将文物保护真正作为一项公共文化事业来做,学习香港等地的经验,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扶持力度,理顺管理机制。

岭南建筑解析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1、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4、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 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 从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分析岭南建筑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岭南文化志》读书笔记

《岭南文化志》读书笔记 --------- 个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713281556.html,/p/丁叮丁咚咚 曾肤浅地以为我们岭南是古代的南蛮之地,论文化底蕴自是不能与中原地区相提并论的。细读《中华文化通志》第二典——地域文化之《岭南文化志》,才知岭南文化亦浩如烟海,亦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璀璨的奇葩。这让身为岭南人的我自愧无知的同时又深感自豪,心头的历史使命感也随之强烈。 作为原生性的文化,岭南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不断汲取、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而在我看来,这些特点的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务实,造就了岭南文化积淀的厚重;开放,是一种不羁洒脱的文化心态;兼容,是我们文化消化其他外来文化精华的肚量;创新,更是岭南文化开拓进取的源泉。 了解了岭南史前原始文化,才知岭南文化积淀深厚绝非空穴来风。马坝人颅骨化石的发现,新旧石器的出土,封开黄岩洞文化遗址、石峡文化遗址的挖掘,诉说着内陆农业文化的源远流长。“陈桥类型”文化遗址,珠江口沙丘遗址,西樵山文化,无不彰显着沿海海洋性文化遗存的丰富厚实。青铜时代遗址、墓葬600多处,青铜器1000多件,数字向来最具说服力,岭南文化与外界融合由来已久是不争的事实。 岭南学术与流派,虽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反映不多,但在秦统一六国便落地生根,涌现了一批以“四士三陈”为代表的文人骚客。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继传入岭南,并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韩愈、苏轼遭贬的忧国忧民思想,张九龄、余靖、海瑞等忠臣志士的勤政爱民思想,邱浚的经济思想和理财之道各成体系各相圆满。明代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提倡为学贵疑和深造自得的开放学风,歌颂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重视主题意识开创一代新风的思想流派。而到了近代,岭南成为接触西方文明的前沿地带,近代儒学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社会政治思潮、社会经济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错出现,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我认为这不仅得益于岭南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位置,更仰仗的是岭南人民对家国政治的迫切关心和热爱。 岭南文学艺术,虽起步较晚,但后天发展得相对成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岭南人民的勤快和智慧,先天条件的不足,不应成为一方百姓不学无术的借口,我们勤勤恳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文化。古、近、当代诗歌各具特色,作为岭南人,读那些诗句总有一股亲切感,这大抵是因为自小教课书里出现的诗歌几乎都是外域的吧。岭南散文在明朝建立后进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文体兼备,题材广涉,创作群体庞大,流传甚远。而近代史的帷幕从岭南拉开之后,岭南文坛深受刺激,丁日昌、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等人推动者岭南散文对中国近代史的巨大影响作用。我很惊讶,岭南小说居然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兴起。岭南音乐及舞蹈也有鲜明的内部地域性,潮汕、客家、广府音乐有所相通,又自成一家。除此之外,广绣、潮州金漆木雕、端砚。石湾陶瓷、广彩等工艺艺术也各具特色,工艺产品远销中外。摄影与电影,对于这些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最先接触这类艺术的是中国旅外华人,而岭南作为首屈一指的侨乡,首先将这两种艺术形式引进中国,并将其传入内陆。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组织的中华写真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摄影艺术奠定了坚实的现实主义的基石。沙飞、薛子江等在这一领域也贡献颇大。黎民伟、陈波儿、阮玲玉、蔡楚生......一系列岭南电影从业者更是撑起了中国内地早起电影半边天。这再次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创新的特点。 岭南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落后的。虽然我们比起中原地区的确是落后了点儿,但我们仍有一些先进方面是本土人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自知不足,便不断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精心整理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3、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 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docx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北海老街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是北海古老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北海老街沿街的骑楼式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赞誉北海老街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一、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现状 20XX年以来,北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城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规定,对临街的骑楼建筑和历史价值较大的原址建筑实行一级保护,并建立了严格的修缮改造审批制度,投入巨资,分三期对北海老街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是重点对珠海路段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立面和视觉修复;二期是改造老城,重点是修复、开发与挖掘重点文物景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期是重点建设珠海路、中山路街区的配套设施与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北海市政F借鉴江浙古镇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老街两边的大清邮局旧址、宜仙酒楼、永济隆将军府等历史人文景点,都保持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修建后的北海老街集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重现了昔日百年商埠的繁华和老街特有的文化气息。北海市政F对北海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两者并重,举办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和百年老街摄影大赛,创建高校艺术教学创作基地。如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生来到北海老街写生、摄影、采风,让百年老街绽放出时尚的新绿。北海市政F在保护性开发北海老街中,将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活力,发展旅游经济,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

活力。 二、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与商户保护老街骑楼建筑意识淡漠北海老街被开发成旅游步行街之后,部分原居民将破旧的骑楼建筑或推倒重建,或重新装修,影响了骑楼建筑的本来面貌。北海老街的商户租借骑楼建筑经营酒吧、餐馆,他们在装修铺面时对骑楼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民俗技艺后继无人北海老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原住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就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向游客兜售珍珠、贝壳等旅游产品,“以船代轿”的疍家特色婚俗被“以车代轿”逐步取代,一些民间传统曲艺因年轻人不愿学唱而后继无人。 3.北海老街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偏差,旅游开发不合理北海老街在开发之初主打酒吧文化,后来的店铺又充满小资情调,老街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北海老街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步行街仍有车辆穿行并乱停乱放,休闲座椅、垃圾桶和指示牌等设置较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北海老街没有开发特色小吃,沿街店铺缺乏自身特色,影响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三、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1.提高民众保护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意识民众要加强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保护老街特色建筑的自觉性。特别是老街居民和商户,在改建或者装修时,不要破坏或影响骑楼建筑原貌,争取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岭南文化建筑

客家围龙屋 (一)前言: 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围龙屋不仅仅体现了古建筑设计艺术上的魅力,更是体现隐含的一种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摆宴席,祭祀神灵。 但是客家围龙屋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客家围龙屋如此之多地涵养了我们岭南传统文化,可是为什么能保留下来的围龙屋却越来越少了呢? 现代化下围龙屋的居住功能近乎消失,更多的是具有宗教的象征的功能。围龙屋的功能实现了有社会生存化的转化。因此,在围龙屋丧失了昔日的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它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种种挑战。 1.现代化的居住需求与围龙屋衰落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围龙屋自身的建筑内部设施 只适应小农社会居民,没能满足村民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空间物质需求。于是,按照自我

岭南历史和文化

岭南历史和文化知识(广州历史、人文等) 一、选择题 1.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 A 楚庭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2. 广州建城的年份是 A公元214年 B公元142年 C 公元前214年 D 公元前142年 3. 秦初广州的古称是 A 广州 B楚庭C 番禺 D 南海郡 4.“广州”从哪一个时期得名并沿袭至今 A 秦末汉初B三国 C五代十国 D清末明初 5. 广州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历史上共有三朝十主在此建都称帝,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朝代的是 A 秦末汉初的南越 B 五代十国的南汉 C 清兵入关后的南明 D 三国时期的东吴 6. 广州第一个封建王国的国王是 A 赵佗 B赵昧 C 赵婴齐D赵兴 7.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哪一个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大三倍 A 伦敦 B 巴黎 C威尼斯 D 罗马 8. 在清代,广州哪个地方“一口通商”,垄断全国外贸 A 十三行 B 第十甫 C 沙面 D 东山 9. 下面哪一项不是广州的别称 A羊城 B 花城 C 鹏城 D 穗城 10. 周朝时,广州的别称是 A 楚庭 B任嚣城 C 番禺 D 南海郡 11.“五仙观”位于广州的什么地方 A 惠福西路 B 解放路 C 中山路 D 人民路 12. 广州人民在下列哪一个地方打响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枪 A 三元宫 B 沙面 C 越秀山 D 三元里

13. 1839年3月,领导虎门销烟的清朝官员是 A 关天培 B 琦善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哪一年正式爆发 A 1837 B 1840 C 1845 D 1893 15.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广州创办并培养了一大批维新运动革命人才的学堂名叫 A 五味草堂 B 芝兰草堂 C 清风草堂 D 万木草堂 16.座落在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修建于1380年,其别称除“五层楼”外,又名 A 镇海楼 B 山海楼 C 黄鹤楼 D 凌霄阁 17. 作为广州城市标志的雕塑是 A 广州解放纪念雕碑 B“古城辉煌”主体雕塑 C 五羊塑像 D煤矿工人塑像 18. 与北京路齐名的广州著名商业步行街是 A 农林下路 B 天河路 C 一德路 D 上下九 19.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的名称是 A第一军医大学 B 陆军军官学校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黄埔水师学堂 20.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的城市是 A 广州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 21.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史迹是 A 黄大仙观 B 三元宫 C 南海神庙 D 华林寺 22. 南海神庙建于何年 A 公元前841年 B 公元前203年 C 公元222年 D 公元594年 23. 广州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禅寺是 A 华林寺 B 光孝寺 C 大佛寺 D 六榕寺 24. 光孝寺建寺的年代距今 A 500多年 B 800多年 C 1000多年 D 1600多年 25. 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是 A 粤海关 B船政衙门 C 总理衙门 D 仓场衙门 26. 1844年法国与清政府签定的什么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 《望厦条约》 B 《黄埔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7. 陈家祠又名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 abstract: the linnan building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nnan building reflects the people of linnan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view,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

岭南文化知识

《岭南文化》知识学习要点 第一讲:岭南文化的普泛性特征: 1、区域原生,传统赓续——原生性 2、面向海洋,放眼世界——开放性 3、重商求利,实惠为上——重惠实在与求真务实 4、善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与开拓精神 5、自我反思,破旧创新——批判意识与改革精神 6、多元融汇,气象开阔——兼容特性与现代意识 (一)岭南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 1、封闭而又开放:岭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何谓岭南? 五岭以南,又称岭外、岭海、岭表。 《史记·张耳传》:“秦南有五岭之戍。” 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九州之外的岭南: 1、《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2、位于传统模式之外,特力独行,渐进发展。 岭南山海地貌结构: 北部——山地:古文化蕴育于石灰岩溶洞;文化屏蔽效应 中部——三角洲平原:岭南文化演进的良好舞台(优越农业生态环境、肥沃土壤、动态推进下的土地增生) 南部——广阔南海:对外交流的便利 海上丝路;开拓精神 第二讲:文化板块与岭南文化的特性 (一)海洋文化质地与早期岭南文化特征: 1、原生性——早期的岭南文化植根于岭南地域,被枕南岭,面向南海,有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外向发展的特征和序列。 2、独立性——早期的岭南文化由于地域的关系,使其远离中原的连年战火,保持了其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独立性。 3、滞后性——与同期的北方中原文化相比,岭南是个交通不便之地,文化信息的交流活动相对较少,使得岭南文化有较为明显的发展滞后性。 4、差异性——早期岭南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就算在其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因其兼容、务实、创新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广州作为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遗留下来大量优秀的岭南建筑。 一、岭南建筑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实物资料,是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 目前,在我市已公布的5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000多处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大部分都是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其中,可分为传统建筑(包括祠堂、庙宇、学宫、会馆、书院、牌坊、桥梁、井泉、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性建筑、民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多种类型)两个部分。这些建筑,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记录着当时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状况,体现了同时期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有很多建筑具有比较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的

审美情趣和建筑技术历史及其进步,是人们认识岭南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对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象南越国宫御苑遗址发现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以及遗址出土的大量石构建筑材料,表现出了与同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石渠内有弯月形水池、“渠陂”,渠边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及回廊散水等遗迹,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这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园林建筑遗址之一,对研究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光孝寺大殿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较多地保留了侧昂、梭柱、側脚、升起、举折、叉手等早期做法,保留了南宋建筑的风格,又具岭南特色,是研究岭南早期建筑的标本。从化太平钱岗村的广裕祠刻记有6次修建的准确年代,为省内现存祠庙建筑中首见,可作为确定省内明清建筑的一根年代标尺。陈家祠堂(陈氏书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其丰富细腻的灰塑、陶塑、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建筑装饰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代表了当时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水平,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岭南建筑明珠。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雕刻作品丰富多彩,更有古树参天,奇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 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

岭南传统

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以佛山为考察中心 申小红(《岭南文史》2009年第3期) 内容提要: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直紧紧围绕“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天井,镬耳山墙,明堂 “天人合一”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视为《易经》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我们现在常提到中国传统建筑,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把材料形式和当地的伦理道德等有机、完善地结合成为一种模式。传统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传统是除了材料和技术工艺外,还要通过时间空间来承载,它是三维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因此对于传统只能是继承和开拓,而不是仿照。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具神韵与价值的东方大地文化,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一直紧紧围绕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儒家与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老庄道家学派注重于“天道”方面的探索。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二、“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 在传统空间艺术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在建筑空间上,表现为因天时循地利,在自然中往往能找到展现自己的恰当形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3) 所以中国建筑讲究位取其势,讲究在传统建筑中的雅俗共赏,而且体现着深奥的哲理,这和有机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4)。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有机自然观,运用易经哲理,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古人按照他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万物五行相生相客的关系组织空间环境,造成人工与自然,群体与个体融会贯通,统一协调而又气韵生动的效果,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意识。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个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

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 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特征,让我们探讨一下吧。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2.轻巧的外观造型 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四个要素,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其中关键是体型。建筑物的造型美观悦目其首要的条件是体型得当,即比例恰当、优美。和谐优美的比例是形成建筑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材料,它是建筑形成的物质基础。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是建筑增加美观的重要辅助手段。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

文化遗产保护策划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活 动 策 划 书 2016年4月29日

目录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 (3) 2、活动背景 (3) 3、课题分析 (4) 4、课题调研方向 (7) 5、活动意义与目的 (7) 二、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7) 2、活动地点 (7) 3、活动前期准备 (7) 4、活动具体安排及流程 (8) 5、活动后期及总结 (9) 三、其他: 1、队员职务分配 (9) 2、经费预算 (9) 附件 (10)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2、活动背景: (1)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宁波的历史人文底蕴 宁波是文化历史名城,7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宁波和绍兴交界的地方,创造出的河姆渡文明对比当时其他地方已经非常先进。宁波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在的院士人数都非常多,余姚,三北,镇海,鄞州自古都是文人骚客的聚集地,各种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现在宁波籍的院士人数又是全国第一或第二。北宋,南宋,元朝,明朝的时候宁波都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它们大多为军事或政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