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三) 论述题

1、论述唐代文学的新创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诗歌:(1)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诗人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2)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
首先,风格与流派较之前更加多样化,此外,艺术形式也更加完善。
散文:唐代文章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古典散文再一次散发光彩,树立了新的文章范式。
(2)唐人在骈文,骈赋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并创造了文赋、律赋、俗赋等新赋体。
传奇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文言文小说的成熟,它超越了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志异的范围,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
词: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文体(配合演唱的音乐为燕乐)。
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多委婉细致,香软浓艳,乃至晚唐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
此外,唐代出现了变文这一新的文体。
2、论述高适和岑参在诗歌创造上的异同①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他们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热衷于功名,有些强烈的入世精神。
在他们身上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但高岑虽同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却各有很强的个性。
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
”首先,高适多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而岑参的诗,以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主,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
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
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写得都是边塞的奇丽风光。
③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受近体诗影响较大;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歌行的特点更显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一、论述题1.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参考答案: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2.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所以他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3.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4.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5.苏轼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创作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
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最新整理)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答: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
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最新的,实用名词解释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歌诗,160 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刘向把屈原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结构宏伟严整,运用比兴、幻想和象征等艺术手段,风格浪漫,辞藻瑰丽,情感强烈。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和杰出政治家的言论,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关于作者说法不一,《史记》说作者为左丘明。
乐府诗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
古代文学简答及论述题大二下学期

④各种文学主张、文学观念的争论比较激烈,在诗歌方面趋向于儒家诗论,散文方面强调
崇尚儒家经典,并总结出文章的八大要素:神、理、气、味与格、律、生、色。
⑤深化了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强调文学社会公用的多元性。
20.清初散文的特征
①作家均为明遗民
②多数作品抒发故国情怀
③学术化倾向明显
②注重明教,坚守封建礼法
③严守格律,注重曲辞的平仄阴阳分布
④用昆曲编剧演出
16.“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①主要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将平淡的故事叙述的曲折离奇
②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广泛的社会生活画面
④复杂的题材
⑤从话本向白话小说的体质过度
⑥生动贴切的语言技巧
17.以张岱为代表晚明小品文主要表现哪些内容?
①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蒲松龄创造的花妖狐鬼都有寓意,是象征性的文学意象,以
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借花狐鬼怪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
②结构巧妙。故事的一种模式是进入环境,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等。另一种模
式是异类人化,即狐、鬼、花妖、精怪等幻化人形进入世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富于
③戏剧情节中有意识地将情感矛盾、名族矛盾、社会矛盾纠结在一起,体现了作者深层的
历史感慨
④作品中前后两部分的落差是对汤显祖至情论有意识地继承。而其中对真情的呼唤实际上
是对清初统治者鼓吹名教的逆白
23.《聊斋志异》的内容
①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
②科举制度的弊端
③封建末世知识分子灵魂的痛处
④对人性和人格的理想追求
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不乏讽喻的传统,但基本都是喜剧的讽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南北朝文学第一-三章四.简答1、与汉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五.论述1、请论述从渊明到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的表现答:(1)从写意到摩象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
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无意于模山水,只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灵运不同,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十分细致,他注重于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捕捉它们的客观美,喜欢在诗歌最后托一条玄言的尾巴。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渊明的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诗通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调动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去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平淡的外表下有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象征意义。
灵运的诗把自然美景写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对山水景物做精细的刻画,力求真实再现自然美。
从渊明到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应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2、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容与表现。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心受到巨大震撼。
这种沧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命运与自己命运始终交缠在一起,因此,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部的倾轧与荒嬉。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庾信文儒传家,仕北以后无法排解名节玷污的煎迫,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
(P130-131)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容形式特点是什么?(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炫之《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
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郦道元将评议、考证夹于描写叙述之中,使《水经注》既具山水散文特点,又具征实考证严谨风格。
(3)《伽蓝记》五卷描述城外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的盛衰,从中看出当时都城的变迁,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今昔变化,因而此书具有史料价值。
《伽蓝记》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其语言多整齐句法,时有四六骈句、骈散兼用,风格典丽清拔。
第七-九章1、简述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并举出晋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一、佛道思想的流行;二、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的盛行;三、写史传文风气渐浓。
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
志怪小说主要作品有王嘉《拾遗记》、华《博物志》、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等;志人小说有淳《笑林》、洪《西京杂记》、义庆《世说新语》等。
2、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1)志怪小说容丰富,大概包括了:①反抗强暴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②反映战乱动荡年代的灾难事件和人民的不幸遭遇;③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爱情和自由婚姻的摧残以及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④赞扬了不怕妖魔鬼怪而勇敢斗争的精神。
(2)志怪小说的容,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矛盾,表达了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的幻想。
志怪小说虽是短小故事,但一些篇章在技巧上已较为成熟。
如《搜神记》,就具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像,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细节描写以及对话的生动。
5、《世说新语》的容和艺术特点《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晋知识分子的隽言轶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容包括:一、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二、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三、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容。
艺术特色:一、高度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
二、《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语言也大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与个性。
三、常用对照比喻,富有描绘性和形象性。
四、《世说新语》中既保留大量的口语,也从中提炼出许多含义隽永的文学语言,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隋唐五代文学第一-三章简答论述1.如何理解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如下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
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4、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诗中有画——对自然细致敏锐的观察,这主要源自心的空明宁静《山中》•空寂清幽,读之使人万念皆寂,而又于静处见生机《鸟鸣涧》•自然自在的情状——无人之境,以禅宗静观的方式,消解主体《辛夷坞》论述题:5.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
(即写实手法的特点)一.杜甫继承了爱国忧民的精神,发展了两汉乐府“写实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新乐府,针砭时弊,纪事纪言,纪实中饱含诗人的情感态度,爱憎分明,是非自见。
二.杜甫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他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三.以叙事的写法写颠沛流离的社会生活,细微而真实,以纪行的方式写山川风物,精确而传神,极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创作的写实手法。
四.他在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
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
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
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五.借记事抒情,将记叙和抒情结合起来,使杜诗有诗史的性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由于大历诗人命途大多不顺,所用意象多为寒雨、落叶、灯影、蝉声、等颜色暗淡凄凉之物。
(一)象征性的意象,以长卿为代表,他不注重景物做工细的描写,意象的运用有强烈的情绪化倾向。
如象征归宿地的“青山”,高洁意蕴的白云等,其情绪化的象征功能大于描述写实性。
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时有弹性,较为方便。
(二)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的手法以求艺术创新,他们往往是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细微明辨事物,真切的描写出来。
发现细琐优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的小情趣,开辟诗歌新境界。
论述简答题孟诗派古文理论的主唐代古文革新的最终完成者愈、柳宗元提出一系列古文理论主:(1)文艺明道,注重实用(2)不平则鸣,穷言易好。
(3)闳中肆外,气盛言宜(4)含英咀华,词必已出柳古文理论的精华在于对“文的论述,也就是说,他们论“道”只关系写什么,而论“文”则重在解读怎么写,怎么才能写好的问题,这凝聚了他们更多的心力,从而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柳宗元的游记有很强的抒情性。
请说说其抒情特色。
落寞的情感基调:如《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寂寞幽清的意境如《小石潭》情感的强度写景突显、象征性暗示、以骚体行文等方式塑造高大而美好的抒情主体形象。
一.精彩的景物描绘,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自然山水的性格化。
他在处理“物我关系”上,不仅纯客观描摹精彩绝伦,借景抒情恰到好处,还擅于情景交融,客观之景带上了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
他在“永州八记”里,写得最多的是清泉奇石、怪树幽篁之类,这同作者高洁深邃、卓然独立的品格气质显然有在的联系。
作者在写景状物时着意渲染的凄清悲凉冷寂的气氛,如钴鉧潭西小丘那“悠然而虚”、“渊然而静”的“清冷之状”,小石潭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更是他那抑郁忧愤情怀的物化表现。
四、简答、论述1.试论述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容及艺术特点。
答案: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百七十余首思想容有三个主要方面:①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行为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观刈麦》);②对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的抨击,对中唐社会的各种弊政的批判(《轻肥》、《买花》);③对穷兵黩武的战争的谴责,对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的抒发(《新丰折臂翁》、《西凉伎》。
艺术成就主要有:①主题专一,事件典型,往往选取最具典型化的人和事加以描写,并在诗的末尾揭示主旨,“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②成功运用外貌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③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对立,深化主题;④语言通俗平易,浅近晓畅,接近口语,用常得奇,平淡中见精神。
第八章四、简答、论述2.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要求把中唐古文运动放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中去思索)遏制了晋以来声势浩大的骈体文的发展势头,恢复了先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文起八代之衰”;成果辉煌:出现了系统的指导古文创作的理论、新文体、数量巨大的作品、“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开始确立;影响深远,直接启迪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势及各代。
第九章三、简答、论述1、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容上,六朝志怪小说只是奇谈怪事的记录,传奇则反映生活更为丰富,涉及题材更为广泛,而且更接近生活,因而更具现实意义;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梗概的状况;从创作目的来看,传奇是作家们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饱含作者的艺术创造,六朝小说则只是奇闻逸事的单纯记录。
2、简述《娃传》与《莺莺传》的同异处。
(理解,答出观点即可)同:封建时代下女子追求爱情的挣扎矛盾的过程。
异:《娃传》是由悲至喜,女主人公是一名被人侮辱、身份低贱的妓女,以其过人的清醒、明智、坚强和练达,勇敢的争取到了这段背离传统的爱情。
作者对浪子回头、婚姻得到封建家庭认可的团圆方式抱着肯定和欣赏的态度,但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