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修改
古诗《咏柳》《春日》教案(1)

古诗《咏柳》《春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
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和宋代诗人朱熹之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典的文学作品。
所选章节为:《咏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春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
详细内容:1.《咏柳》: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发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春日》:诗中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领悟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和意境。
2.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柳树发芽、万物复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回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导入:(1)朗读《咏柳》和《春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例题讲解:以《咏柳》为例,讲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日》中的修辞手法。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咏柳》:(1)基本内容:春天、柳树、嫩绿、喜爱(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2. 《春日》:(1)基本内容:春天、阳光、万物、美好(2)修辞手法:对仗、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
(2)分析两首诗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翻译:《咏柳》译文;《春日》译文。
(2)修辞手法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首诗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两首》《春日》和《咏柳》教案(通用(1)

《古诗两首》《春日》和《咏柳》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诗两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春日》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春日》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生机盎然,而《咏柳》则通过描绘柳树的生长姿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日》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人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的基本内容、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难点: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回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导入:介绍《春日》和《咏柳》的作者及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讲解:a. 《春日》:详细讲解诗中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
b. 《咏柳》: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柳树的生长之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色,进行课堂互动。
5.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古诗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赏析,指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两首》《春日》和《咏柳》2. 内容:a. 《春日》:描绘春天景色,表达赞美之情。
重点词汇:花、鸟、春、日。
b. 《咏柳》:通过描绘柳树,展现春天的美好。
重点词汇:柳、绿、细、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春日》和《咏柳》中的景色。
b. 分析两首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a. 《春日》: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花儿盛开,鸟儿欢唱,阳光明媚,充满生机。
b. 《咏柳》:诗人通过描绘柳树的嫩绿、细长,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咏柳》《春日》两首古诗题目解读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咏柳》《春日》
两首古诗题目解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是关于古诗两首内容的详细
解读,两首诗表达不同的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同学们先试着自己理解两首诗的中心内容,然后对照下文,看看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咏柳、春日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题目解读
咏柳
从课本图片上看出是春天,画的是柳树,明确这首诗与柳树相关,诗题《咏柳》。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
咏柳,即赞美柳树。
1。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实用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实用文本)古诗两首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修改)

合拼音认读
生字,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到 泗 水 滨,
好日子
游览赏玩好风景 水边
一个风和日 丽的好日子 里,作者到 泗水河边观 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 一时之间许多新 鲜奇丽的景物 映入眼帘。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生字学习]
咏 (yǒng) (歌咏) 绦 (tāo) (绦子) 泗 (sì)
(泗水)
滨 (bīn) (海滨)
yǒng bìzhuāng 咏 碧 妆 cá i jiǎn bīn zǐ 裁 剪 滨 紫
咏 剪
碧 滨
妆
裁
紫
咏
柳
贺知章
贺知章:唐朝诗人
/bbs/UPLOADFILE/2004-10/2004102783626778.swf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 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
一种丝织的带子。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 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自主探究,理解《咏柳》意思
4、“绿丝绦”指什么?“绿丝绦”让我 们感受到柳枝的什么特点?
“绿丝绦”指的是柳枝,让我们感受到春 天柳树是绵长柔软的,非常美丽。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 好像。 不知道这细细的叶子 是谁裁剪出来的?
无限的 风光景物 一时之间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平常,随意 知道 春风
平常 人们 都知 道有 春风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总 是 春。 但只有 万 紫 千 红
【三年级】改写《咏柳》

【三年级】改写《咏柳》
春季的一天,天气晴朗,瓦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这时的太阳似乎很温柔把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
这天,诗人贺知章打算到公园散步。
走着走着,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
贺知章一看,啊,柳树已经发芽了,从树上垂下了像碧玉一样的柳丝,真美啊!
忽然,贺知章发现,旁边的柳树老老实实地挺立在路旁,从树上垂下无数条像绿色的带子编成柳条,塔诗兴大发,立即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吹垂下绿丝绦”。
诗人越看越入迷,他情不自禁的问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啊,原来二月的春风犹如一把神奇的剪刀,把柳条细细地裁剪出来的啊!
啊,祖国的春天真美丽;祖国的春天真神奇。
我爱春天呈现出的生机勃勃,更爱被春姑娘打扮的优美景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年级】改写《咏柳》

【三年级】改写《咏柳》
咏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改写:
柳树
南国风光,阳光明媚,湖波荡漾。
望公园内外,迎面生意盎然;小河上下,流水潺潺。
枝条婆娑,迎风摇曳,欲与清风试比谁更美。
等着太阳升起,看柳条婀娜多姿,十分优美。
小花朵,可喜可嗜,引得小蜜蜂们竞相采。
这里众多游客,都情不自禁地沉醉于柳树的群芳之中。
江山如此繁华,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名贵花卉,占据这小树世界;大家型人才,显示出知识的智慧。
可发现千千万万的美景,总让人感觉生活亲切自然。
看到这里,我不禁悟出了一个道理:天地无穷,万物无尽。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美妙所在。
2 古诗两首修改

2 古诗两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cái 不知︱细叶︱谁裁出, sì 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诗句的意思
柳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碧玉一样的新叶 柳枝: 从树上垂下无数条绿丝带一样的柳条
柳叶: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 春风: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春日——朱熹(x ī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成语
万紫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朱熹(x ī )
jiàn
半亩︱方塘︱一鉴开,
pái
天光︱云影︱共徘徊。
q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说词语的意思
胜日 芳: 东风: 泗水 美丽的景色 春风 光景 等闲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 号“四明狂客”,今浙江萧山人,著 名的诗作有《咏柳》、《回乡偶书》。
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日——朱熹(x ī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只有看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人们才能随意认识春天的面貌。
读词语
• 细叶 • 歌咏 • 裁剪 光景 碧绿 水滨 万紫千红 化妆 紫色
碧 剪 紫 裁
2月20日回家作业 1、读1、2、3课词语2遍,听写, 批改,订正。( ) 2、再背古诗1—50首中不熟练的诗, 明天50首古诗要全过关。( ) 3、优生在采蜜本上工整抄写第三课第2 节。( ) 4、看课外书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诗大意:
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里,作者到 孔子曾经呆过的泗水河边观赏风景。那 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第一句)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但是只有 见到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象之后, 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它。(第二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光景:风光景物。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 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第二句)
朱熹
春日
朱熹
题目是什 么意思?
胜日/寻芳/泗水 滨,
无边/光景/一时 新。
sì bīn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酷爱读书、学识渊博。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写过一些好诗,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 《春日》、《观书有感》 等较著名。
闲识等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随意,很容易。 东风:春风。
一时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诗人到泗水边游玩。风 光无限,一时之间,许 多新鲜明丽的景色映入 眼帘。
想象一下作者看 “一时新”写出了 到了哪些景致焕 作者郊游时耳目一 然一新? 新的欣喜感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你能读出对柳树和春天的赞美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石装 扮成的。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第一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会写 yǒng bì
zhuāng cái
咏 碧 妆 裁
jiǎn
bīn
zǐ
剪 滨 紫
咏:咏柳 歌咏 咏唱 碧:碧绿 碧玉 碧草 妆:化妆 梳妆 红妆 裁:裁剪 裁缝 裁判 剪:剪刀 剪纸 剪开 绦:丝绦 绦带
xī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 日 (南宋
朱熹)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泗 水 滨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到 泗 水 滨,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 春风,但要是真正认 识它,只有在见到万 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万紫千红是诗 万紫千红指 人寻芳时见到 的是什么? 的真实景象。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了春风,才有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体会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和赞美,饮水思源,不要 忘记对春风的感恩和回报。
写法特点
• 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无 边光景一时新”虚写风光无限;“万紫千 红总是春”实写春天姹紫嫣红的景象。 • 由景及理,不仅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 象,还阐释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道 理,给人以启发。
平常 知道 春风
平常人们 只知道有 春风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但只有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真正认识它
但是只有到 百花盛开、 万紫千红的 时候,人们 才能真正认 识它。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yǒng
贺知章
yǒng
咏柳是什么意思? 诗人为什么要“咏柳”?
贺知章 唐代诗人,字季真,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晚 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 文,神采飞扬。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t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打扮。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 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 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部分
柳叶
这首诗是从哪 些方面描写柳 树的?是按照 什么顺序写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
比喻
柳树整体 如何把柳树 上有什么 绿写具体的? 特点?
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人把柳 条比作成 了什么?
柳条有 什么特 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问自答,充满 巧妙的想象
赞美柳树
赞美春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览赏玩好风景 水边
一个天气晴朗的 好日子里,作者 到泗水河边游览 赏玩好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 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 景物映入眼帘。
新鲜奇丽的景物映入眼帘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无限的 风光景物 一时之间
人们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条垂下绿丝绦。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从树上垂下 来无数好像 绿色丝带一 样的柳条来。
不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叶谁裁出,
不知道这细细 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剪裁出来 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裁出来的啊!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 柳条
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