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复习历史教学案1900-1945年世界转型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演变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 势?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 提一点建议。
参考答案
1、(1)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分赃性质的体系
(2)美国 。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级格局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
1921——1922年
操纵国 英、法、美
英、日、美
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作用 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
这一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 此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穿插巩固、组内帮扶 三、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时间 主要事件
一战后 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 顿会议这两次国际会 议,最终形成
二战后 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苏联针锋 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 织,由此形成
20世纪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90年代 后 初—— 至今
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凡尔登战役
重要会议
轴心国:德、日、意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英、苏、美中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柏林战役、诺曼底战役等。
雅尔塔会议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结果
同盟国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法西斯国家失败
危害: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 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古代中国历史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历史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古代中国历史的研究》、《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唐宋时期的政治发展与经济繁荣》、《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成就》。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和发展阶段- 了解夏朝、商朝、周朝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特点等-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分裂和统一、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等- 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和变革- 了解元明清时期的大陆制度、海洋贸易、科技成就、文化特色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研究、课堂实践、文献资料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主。
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 日常评价。
即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质量、课堂互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研究问题。
2. 终结性评价。
即通过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结果既是学生成绩,也是教学质量的体现。
教材选取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是《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辅助教材包括《中国古代史大事记》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优秀文献资料,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历史的研究- 研究内容:史前历史、华夏文明、古代王朝历史的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掌握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度。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秩序- 研究内容: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发展,封建政治制度的演进和特点- 研究目标: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掌握封建政治制度的实质和特点,理解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学案历史公元500年以前的中国-1900年的中国

历史公元500年以前的中国-1900年的中国补救达标案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公元前500年以前到1900间各朝代之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及影响,【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内容与影响。
难点: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学情分析】同学们现在认知水平对于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整体框架需要重点把握,从时间出发梳理公元前500年以前到1900年世界内所发生的大事,需要同学们理清思路。
【导学流程】一、回顾旧知二、基础内容感知:<一>知识点归纳概括: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前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中原地区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十国902年~979年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学案(无答案)

第8课班级姓名小组几号【学习目标】1、了解文艺复兴发展的过程以及重要人物。
2、熟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哥伦布。
3、谈谈自己对当时世界和现在世界不同认知的看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缘由难点:新航路开辟的缘由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回顾旧知朝代歌二、基础知识感知(一)人文主义的呼唤1、背景:14世纪前后,出现了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产生了。
2、概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文化的方式,要求摆脱封建教会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史称运动。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作用:(1)推动了的发展;(2)促进了人的觉醒;(3)为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
( 二 ) 新航路的开辟背景: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探寻通往的新航路。
过程: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发现了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屿,并到达了中美洲和的一些地区。
影响: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非洲和美洲逐渐沦为或。
殖民者掠夺了大量财富,这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制度的瓦解。
同时,新航路开辟有利于的交流,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
三、探究问题预设1.生存还是毁灭,就这问题了。
到底哪样算高贵?忍在心中,容受那亲人命运的剑伤枪挑。
还是拔起刀,向那无边大海般的磨难搏斗去!一了百了!死去……睡去……就此了事。
一睡去,也就是说,结束了这心头的苦痛,这肉体所必然要承受的千百种惊骇震动。
这倒是焚香祈求的好归宿。
死去……睡去……睡去,也许梦去,哎,也许难处就在这儿。
因为摆脱了这人世的骚乱和纠缠,在那死的睡中,又会闯来什么梦?这,不能不令人犹豫。
正就是这考虑,才使这苦难如此长拖下去呀!因为,谁还肯忍受这世界的鞭笞,嘲弄!压迫者的横暴,傲慢者的欺侮。
真情被鄙视,国法被挠阻。
官僚们的以势凌人,劳苦功高反而遭到小丑们的咒诅。
如果仅仅自己一刺刀,就能把这孽债永消除!谁还肯肩挑重担,苦熬一辈子喘气流汗。
如果不是心害怕,害怕那死后茫茫莫辨的彼岸,行客渡过去,从不见转回头。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18课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故事。
【重点难点】重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难点:“三角贸易”,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___【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二、基础知识感知(一)大西洋的“三角贸易”(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以后,_________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先后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②贩卖黑奴利润相当丰厚。
(2)时间:15世纪——19世纪(2)经过:殖民者先从 _______带着各种物品来到非洲,他们掳掠黑人后.然后横渡大西洋,将他们运到美洲当奴隶贩卖,再带着换取的金银和工业原回到欧洲。
(3)影响:欧洲:黑奴贸易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非洲;使非洲失了大量的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美洲;为美洲提供了劳动力,客上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 ①西班牙人的残暴统治和掠夺;②拉美经济发展,要求摆脱经济控制③18-19 世纪,受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
(2)领导人:1816 年以后的10 年间,玻利瓦尔率军英勇作战,横扫南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被誉为“南美解放者“(3)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1826年,西属拉美基本独立。
(4)影响:①美洲独立战争历时16年,战火席卷整个西班牙美洲地区,波及人口总达2000万,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殖民地解放战争。
②这场战争摧毁了西班牙在拉丁美州的殖民统治,西属美洲除古巴外均获得独立;③开始确立共和制和代议制,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和封建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
(三)印度反英大起义(1)背景;①英国:掠夺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资料,为英国成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南北战争学案 冀教版 精

第10课美国独立战争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
2、能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背景、作用。
3、能说出林肯的贡献。
环节预设:导入:5’出示目标5’读学:10+5+5’研学:7’展示:8’
读学方法指引: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标注出下列知识点,纠正并记忆所勾画、标注的知识点。
、放映当时美国黑人悲惨遭遇的文学作品是?
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参加劳动,做过雇工、乡村邮递员、土地
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但南北战争之后第一位
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
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
)材料二选自内战中颁布的一部文献,文献的名称是什么?颁布时战争形式如何?
)材料一中的这位演说者值得我们纪念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要求:根据教师分配任务,组长合理分配,中等学生展示,声音洪亮,逻辑清晰案,并整理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冀教版)

①1945年至1969年,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减慢,但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学生认识到稳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思考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各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开始学生只谈到了美国的援助和欧洲的联合,后经教师提示,互相补充,最后总结:
主观:①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②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③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④欧洲国家的联合
客观:美国的大力援助
学生畅所欲言纷纷介绍欧盟的总部、盟旗、盟歌、欧元、欧共体的建立等知识。
师生归纳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①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成立;②1967年“欧共体”成立;③1993年欧盟成立
学生回答:
第13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
一、“超级大国”美国
1、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的原因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走向联合的欧洲
1、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欧共体和欧盟的成立
(1)原因: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和发展: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
(3)影响: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1、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涉及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原因的个性和共性分析的较好,并能够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对欧共体和欧盟的知识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做了适当的补充,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不偏离主题。美国、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借鉴意义,学生们也从中更加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冀人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第11课法国大革命班级姓名小组几号【学习目标】理解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知道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初步探讨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1)伏尔泰的基本主张;(2)《人权宣言》的颁布;(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回顾旧知一、基础知识感知一、向旧制度公开宣战1、事件:欧洲兴起了一场反对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2、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3、中心地区:法国核心思想:理性主义4、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发展。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6、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倡导君主立宪制。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拥护开明的君主,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8、影响:启蒙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9、启蒙运动方式: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10、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
11、启蒙运动为哪些国家提供了思想武器?美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法国大革命)、日本(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更为公开,是文艺复兴的发展,并且还描绘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
13、出现以上区别的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伸张人权的宣言1、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2、事件1: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开始标志)3、时间1:1789年7月14日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5、法国大革命的原因: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旧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根本原因)②启蒙思想做了充分动员和理论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复习六1900-1945年世界转型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的内容,明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内容以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掌握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内容与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措施【学情分析】同学们现在认知水平对于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整体框架需要重点把握,从时间出发梳理1900-1945年世界内所发生的大事,需要同学们理清思路。
【导学流程】一、回顾旧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值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基础内容感知:<一>知识点归纳概括:一、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
②表现。
③影响。
2.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光(1)清末新政*。
①目的。
②措施。
③影响。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②过程。
③后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形成。
①条件。
②中国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
④影响4.辛亥革命。
①原因。
②经过。
③《中华民国临时的法》。
④评价。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5.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实践民主政治的努力*。
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护法运动。
6.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①条件。
②表现。
③影响。
7.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
②概况。
③内容。
④评价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
①根源。
②三对矛盾。
③两大军事集团2.过程。
①作战双方。
②战场。
③战役。
④结束。
3.影响。
①性质。
②消极影响。
③积极影响。
三、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列宁主义。
①条件。
②诞生。
③理论。
④意义。
2.十月革命。
①背景。
②过程。
③措施。
④影响。
3.战时共产主义。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4.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5.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五四运动。
①原因。
②过程。
③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3、中共成立。
①条件。
②成立。
③意义。
4、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①孙中山。
②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
④国民大革命。
教训。
5.南京国民政府。
①成立。
②统一*。
③政治措施*。
④经济措施。
⑤外交措施*。
⑥性质。
6.中共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①武装起义②八七会议。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⑤反围剿。
⑥遵义会议。
⑦长征。
五、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1、大经济危机。
①原因。
②特点。
③影响。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评价。
3、德田建立法西斯老政为。
①背景。
②建立。
③法西斯化。
④护张。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①原因。
②侵华。
2 中国政局的变化。
①国民党。
②中共。
③民主党派。
④人民。
3.中日全面战争和国共合作抗日。
①全面战争爆发。
②正面战场。
③敌后战场,④国际战场。
⑤日本的殖民统治⑥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⑦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⑧国民政府维续抗日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努力。
1)参与反法西斯同盟。
2)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中国军队出国作战。
4)参加国际会议。
⑩抗战胜利意义。
4.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深度解析1清未新政和预备立完。
(1)清末新政*。
①目的《辛丑条的》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 以改革遏制革命。
②措施。
编练新军; 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③影响。
编练新军培养了反清军事力量: 奖励实业发展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 兴办新式学堂、派道留学生培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思想的接受者传播者。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维护统治; 遏制革命。
②过程。
1) 1905 年秋,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 1908年,清政府宣布以九年为期预备立宪,开始宪政改革。
《钦定宪法大纲》仿效了日本宪法的一些内客,因为在当时立宪各国中,日本宪法最重君权,《钦定宪法大纲》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规定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给予臣民极为有限的权力。
立宪党人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3)清政府于1911年5 月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包括4 名汉族大臣、9名满族大臣,其中皇族成员占了7人,史称“皇族内阁”。
③后果。
预备立宪瓦解了统治阶级,立宪派大多倒向革命党人一边。
结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2.封建制度不等于封建君主制度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根深蒂国。
<三>例题1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2.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3. 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C.试图调和新旧文化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4. 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B.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C.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D.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三、【探究问题】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小组讨论问题预设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提问展示问题预设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四、扩展延伸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大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 盛行17-18世纪,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禁企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设置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图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于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英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预反对自由放任,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场调节相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课堂问题预设1、中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根据地B.左右江根据地C.中央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2、标志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皖南事变整理内化1.课堂小结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历史复习六1900-1945年世界转型教学案(教师版3份)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与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的内容,明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内容以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掌握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内容与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措施【学情分析】同学们现在认知水平对于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但整体框架需要重点把握,从时间出发梳理1900-1945年世界内所发生的大事,需要同学们理清思路。
【导学流程】四、回顾旧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值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五、基础内容感知:<一>知识点归纳概括:一、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
②表现。
③影响。
2.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光(1)清末新政*。
①目的。
②措施。
③影响。
(2)预备立宪*。
①目的。
②过程。
③后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形成。
①条件。
②中国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
④影响4.辛亥革命。
①原因。
②经过。
③《中华民国临时的法》。
④评价。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5.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实践民主政治的努力*。
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护法运动。
6.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①条件。
②表现。
③影响。
7.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
②概况。
③内容。
④评价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
①根源。
②三对矛盾。
③两大军事集团2.过程。
①作战双方。
②战场。
③战役。
④结束。
3.影响。
①性质。
②消极影响。
③积极影响。
三、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列宁主义。
①条件。
②诞生。
③理论。
④意义。
2.十月革命。
①背景。
②过程。
③措施。
④影响。
3.战时共产主义。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4.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5.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评价。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五四运动。
①原因。
②过程。
③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3、中共成立。
①条件。
②成立。
③意义。
4、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①孙中山。
②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
④国民大革命。
教训。
5.南京国民政府。
①成立。
②统一*。
③政治措施*。
④经济措施。
⑤外交措施*。
⑥性质。
6.中共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①武装起义②八七会议。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⑤反围剿。
⑥遵义会议。
⑦长征。
五、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1、大经济危机。
①原因。
②特点。
③影响。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评价。
3、德田建立法西斯老政为。
①背景。
②建立。
③法西斯化。
④护张。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①原因。
②侵华。
2 中国政局的变化。
①国民党。
②中共。
③民主党派。
④人民。
3.中日全面战争和国共合作抗日。
①全面战争爆发。
②正面战场。
③敌后战场,④国际战场。
⑤日本的殖民统治⑥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⑦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⑧国民政府维续抗日和提高国际地位的努力。
1)参与反法西斯同盟。
2)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中国军队出国作战。
4)参加国际会议。
⑩抗战胜利意义。
4.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深度解析1清未新政和预备立完。
(1)清末新政*。
①目的《辛丑条的》签订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其统治; 以改革遏制革命。
②措施。
编练新军; 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