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湖泊清淤专项施工方案

湖泊清淤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沉积物的不断堆积和污染物的积累,湖泊水质逐渐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为了恢复湖泊的水质和生态功能,进行湖泊清淤工程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湖泊清淤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清淤效果和施工安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湖泊生态的影响。
二、施工方案综述湖泊清淤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关键步骤:1.前期调查和方案设计2.施工准备工作3.清淤工程施工4.施工质量监控与评估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三、前期调查和方案设计1.通过对湖泊的采样和监测,确定清淤区域和淤泥的性质。
2.结合湖泊的环境条件和水质状况,制定清淤深度和范围的方案。
3.在设计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湖泊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尽量减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施工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时间,避免对湖泊生态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清淤机械、运输车辆等。
3.提前与相关部门和居民沟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交通畅通。
五、清淤工程施工1.根据前期调查和方案设计确定的清淤区域,进行标志和划定工区。
2.使用合适的清淤机械进行淤泥的挖掘和运输。
在挖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挖泥的深度和速度,避免对湖底生态造成过大的影响。
3.挖掘完成后,将淤泥进行运输和处理。
淤泥可以选择进行填埋、堆放或者处理后重新利用,具体方法要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情况来决定。
4.清淤工程完成后,对挖掘的区域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美观。
六、施工质量监控与评估1.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对清淤工作进行监控和记录,包括湖泊水质监测、施工工艺和操作的记录等。
2.完成清淤工程后,进行施工质量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清淤效果、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等。
3.根据施工评估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为后续的湖泊清淤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七、总结湖泊清淤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对于恢复湖泊生态和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方案设计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 清淤范围及清淤量 (5)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方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 施工进度 (9)3.7.1施工计划参数 (9)3.7.2工期计算 (9)3.8 施工管理 (9)3.8.1组织管理机构 (9)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方案 (13)6、堆泥方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1.1 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长沙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 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湖泊清淤施工方案

湖泊清淤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湖泊清淤是保护水环境、维护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针对湖泊淤泥堆积问题,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清淤施工方案,以恢复湖泊水域的健康状态。
二、施工目标1.清除湖泊水域内的淤泥,恢复湖泊水质清澈。
2.保护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水生物的栖息环境。
3.增加湖泊的水质抵抗能力,减少水环境污染。
三、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工作1.进行湖泊水质评估,获取湖泊的基本情况和淤泥分布。
2.制定施工计划,包括工期、施工队伍、清淤设备等。
3.落实环保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二次破坏。
2. 施工方法1.机械清淤:利用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对淤泥进行挖掘、清理。
2.靠重力沉淀:将挖掘出的淤泥通过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辆,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沉淀分离,以便日后处理。
3.物理化学处理:对运输至密集住宅区等无法进行自然沉淀的淤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进行固化、资源化处理。
3. 施工时间根据湖泊的具体情况和淤泥的厚度,施工时间一般在非湖泊生物繁殖期进行,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切勿投放化学品等有害物质进入湖泊,以免影响湖泊水质。
2.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清淤过程中要注意水的循环,避免因大范围的水域暴露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五、完成验收标准1.湖泊水域内淤泥清理干净,湖底恢复原有的石块和湖底沙粒。
2.湖泊水质恢复清澈透明,水质环境达到国家标准。
3.各项施工材料和设备安全,无环境污染问题。
六、施工风险及对策1.生态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短期冲击。
通过科学施工规划和环保措施,减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损害。
2.施工期限:施工时间受天气条件等因素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阶段,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3.安全风险:施工中存在作业人员安全隐患。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和保护措施。
七、经济效益分析1.清淤施工可以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湖泊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方案设计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1区域概况 (2)1.2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清淤范围及清淤量 (5)2.3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方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施工进度 (9) (9) (9)3.8施工管理 (9) (9)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方案 (13)6、堆泥方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18)1、工程概况1.1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长沙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经初步检测,现湖水受到污染,属于V类劣V类水体,不能满足景观用水要求。
底泥的现状与评价:多年来大量污染物沉积、积累在底泥中,经检测底泥中有机质、镉含量超过《绿化土壤质量标准》(CJ/T340-2011)要求(见表1)。
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方案

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方案1. 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水体的淤积和底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淤积和底泥会导致水体的容积减小,水体流动性变差,甚至可能影响水质。
因此,进行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是保护水环境、维护城市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2. 清淤工程方案清淤工程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水体中的淤浆、淤泥进行清除,以恢复水体的正常容积和流动导航能力。
具体的清淤工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调研与测量在清淤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先进行调研和测量,确定淤积程度和底泥的性质。
调研和测量的结果将为后续的清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淤泥清除淤泥清除是清淤工程的核心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人工清淤:通过人工使用工具如铲子、铲斗等,对淤泥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浅水区域的淤泥清除。
- 机械清淤:使用专业的清淤机械如挖掘机、吸泥船等,对大面积、深水区域的淤泥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可以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2.3. 淤泥运输与处置清除的淤泥需要进行运输和处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再利用:将清除的淤泥进行处理和固化,可以用于土地复垦或建筑材料制备等领域。
- 堆放:将清除的淤泥进行暂时堆放,等待后续的处理和运输。
- 处理:对底泥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将处理后的底泥进行合理处置。
3. 底泥处理工程方案底泥处理工程主要是对清除的底泥进行处理和处置,以达到环保要求。
具体的底泥处理工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底泥分析与评估底泥的性质和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对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
3.2. 底泥处理方法选择根据底泥的性质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底泥处理方法。
主要的底泥处理方法包括: - 筛选:使用筛网将底泥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筛选,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 沉淀:通过沉淀方法将底泥中的悬浮物质沉淀下来,以净化底泥。
湖底清淤工程方案

湖底清淤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湖泊清淤工程是指对湖泊底部积聚的泥沙进行清理和处理的工程。
湖泊清淤工程是针对湖泊淤积泥沙,以改善湖泊水质、增加湖泊蓄水量、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提高湖泊的利用效益和经济价值的一项重要工程。
湖泊在长期的自然形成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河流输入等原因导致湖泊底部的泥沙逐渐积聚,不但影响了湖泊的水质和水量,也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价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湖泊进行清淤工程。
湖泊清淤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工程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
二、前期调研1.湖泊地质地形调研:对湖泊的地质、地形进行调研,了解湖泊底部淤积情况,包括淤积物的性质、深度、分布等情况,为清淤工程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水文环境调研:对湖泊的水文环境进行调研,包括湖水的流量、水质、水位变化规律等情况,了解湖泊的水文情况,并分析是否需要对湖水进行处理。
3.生态环境调研:对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研,了解周边生态环境的状况,分析清淤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来合理设计工程方案。
4.工程成本测算:对清淤工程的成本进行测算,包括设备、人工、材料、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测算,为清淤工程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环境评估:对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水质、生态环境、气候情况等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三、工程设计1.清淤方式选择:根据湖泊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淤方式,包括机械清淤、水利工程清淤、生物清淤等方式。
2.清淤工程规模确定:根据前期调研的数据,确定清淤工程的规模,包括清淤的深度、面积等,同时也要考虑水文环境变化对清淤工程的影响。
3.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4.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水质的保护等措施。
5.运营管理规划:制定清淤工程的运营管理规划,包括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水质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
湖清淤施工方案

湖清淤施工方案1. 引言湖泊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内的淤泥逐渐增多,给湖泊的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进行湖泊清淤是维护湖泊生态平衡和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湖清淤施工方案,以解决湖泊淤泥问题。
2. 施工目标湖清淤施工的目标是有效清理湖泊底部的淤泥,并恢复湖泊水深,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如下: - 清理湖泊底部淤泥,恢复水深 - 改善湖泊水质,提高水质指标 - 保障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展湖清淤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 完善施工方案:根据湖泊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清淤的方法、工期等。
2. 环境评估:对湖泊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污染,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4. 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安全。
3.2 清淤施工湖清淤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移除水草和固体废物:首先,需要移除湖泊底部的水草和固体废物,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淤泥清理工作。
2. 淤泥清理:采用机械清淤的方式清理湖泊底部的淤泥。
可以使用挖掘机或吸泥船等工具,将淤泥从湖底挖掘或吸走,并通过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辆将淤泥运出湖泊。
3. 淤泥处理:清理出的淤泥需要进行处理,可采取填埋、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淤泥可以重新利用或安全地处置。
4. 进一步清理:清理完湖泊底部的淤泥后,需要进一步清理湖泊岸边和堤岸的淤泥,确保湖泊周边环境的整洁。
3.3 沉淀处理施工完成后,湖泊水体中可能会产生悬浮物和浑浊现象。
为了恢复湖泊的水质,需要进行沉淀处理。
常见的沉淀处理方法包括: - 采用草坪过滤带:在湖泊入口处设置草坪过滤带,利用草坪的吸附作用和根系的过滤能力,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增加湖泊水体的循环:通过建设水流循环系统,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并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
湖的清淤施工方案

湖的清淤施工方案湖泊清淤是为了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提高湖泊生态功能、保护湖泊资源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以下是湖泊清淤施工方案的内容。
一、方案目标:1. 清除湖泊底泥和杂物,恢复湖泊水体的深度和容量;2. 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湖泊环境;3. 改善湖泊生态系统,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
二、施工步骤:1. 前期调查与规划:(1)对湖泊进行调查,了解底泥沉积和杂物分布情况;(2)确定施工范围和清淤目标,制定施工方案;(3)评估施工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2. 施工准备:(1)编制施工计划,确定清淤区域和施工时间;(2)采购和准备清淤所需的设备和材料;(3)设立施工现场指挥部,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
3. 清淤施工:(1)根据清淤方案确定清淤区域,使用挖掘设备进行底泥的清理;(2)将底泥和杂物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或处置;(3)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4)根据清淤范围和施工进度,逐步推进清淤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4. 施工完工:(1)清淤工作完毕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貌;(2)对清淤后的湖泊进行水质监测,评估清淤效果;(3)制定湖泊管理计划,保护湖泊资源,防止再次沉积。
三、环境保护措施:1. 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湖泊周边居民进入施工区域;2. 采用环保设备和工艺,减少对水体和周围环境的污染;3. 合理利用底泥和杂物,进行再利用或合理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 施工期间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施工过程中水环境不受污染。
四、施工风险评估:1. 底泥和杂物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化验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2.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湖泊水体产生剧烈扰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3. 施工设备运输和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音和震动扰民,需要限制作业时间和设置防护措施。
五、总结与展望:湖泊清淤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认真进行规划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质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对湖泊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案设计北京东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 清淤围及清淤量 (5)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 施工进度 (9)3.7.1施工计划参数 (9)3.7.2工期计算 (9)3.8 施工管理 (9)3.8.1组织管理机构 (9)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案 (13)6、堆泥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18)1、工程概况1.1 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 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经初步检测,现湖水受到污染,属于V类劣V类水体,不能满足景观用水要求。
底泥的现状与评价:多年来大量污染物沉积、积累在底泥中,经检测底泥中有机质、镉含量超过《绿化土壤质量标准》(CJ/T340-2011)要求(见表1)。
属于中度污染并接近重污染。
表1 斑马湖底泥检测与标准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斑马湖东位于雷峰大道旁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处于望城区滨水新城生态景观链中重要一环,与大泽湖商务旅游文化中心区遥相辉映,边建有斑马湖国际大酒,联城商业步行街,以及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同时还有数个高档住宅小区,斑马湖东湖的建成投产直接影响区府形象、边办公环境、商业投资以及市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我单位承建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团队,分析斑马湖东湖在改造前应清淤有以下原因:原因一:东湖多年做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之一,水质污染重,淤泥之中有害物质含量较多,应纳入东湖治理容之一。
原因二:公园投入使用后,水秀及游船都需较好水质,如不清淤会造成淤泥上翻影响景观效果。
原因三:若无好的水质,影响景观观赏及水鸟、鱼类等生物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
原因四:夏季炎热,水气蒸发、污染物随着水气弥漫于空气中,重影响空气质量,以至影响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原因五:为保证东湖公园建成之后的水质,需将污染源即淤泥清理干净,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2、工程设计湖泊底泥疏浚工程是解决湖泊源污染,控制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清除湖污染底泥,清除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减少沉积物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
改善基底的污染程度,增加湖泊容积和水体自净能力,为水生植物的重建以及鱼、水鸟等生物的生活提供适宜的底质条件。
生态清淤工程设计的原则是底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
减量化:系通过机械脱水,减少底泥的体积。
稳定化与无害化:系植物修复底泥中的重金属,并通过堆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提高淤泥的卫生指标。
资源化:系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种植土。
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3年;6、《中华人民国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7、《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1、《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 995);13、《疏浚工程技术规》(JTJ319-99);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1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59 );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 /T249-2007);2.2 清淤围及清淤量东湖现状湖面面积约300亩(19.7万㎡),其中现状湖水平均深度为1.8m,湖水量354600m3;淤泥平均深度1.0m,淤泥量200000m3。
对斑马湖东湖湖底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工作。
规划区域的其他鱼塘根据污染情况也需列入清理围。
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湖底淤泥我们采用绞泥船,抽到岸上,填加药剂,使其絮结,再通过专业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场临时堆放。
对脱水干泥进行检测及成份分析,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种植土。
为防止重金属造成二次污染,将进一步采用植物修复措施对底泥进行生态修复。
临时堆放场布置见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3、施工组织设计3.1主体工程施工法湖泊底泥清淤工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输送、沙垃圾分离、脱水干化、运输和处置资源化利用。
按现有施工条件、工法进行组织施工。
3.2施工工艺流程湖泊底泥清淤工程流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管道输送、沙垃圾分离、分拣、药剂添加、底泥浓缩、底泥脱水、运输和场地运至临时堆土区。
图示如下:3.3案特点(1).针对湖岸复杂的地形条件,所有设备均可车载移动安装,可快速作业;只需极少土建工程。
(2).经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机械脱水,使脱水效率较自然干化提高10倍以上;(3).污泥抽送、砂水分离、垃圾分离、机械脱水实现流水作业;(4).绞吸上来的泥浆机械强制脱水,脱水泥饼含水率低于50%;(5).底泥脱水产生的排放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CODCR≤150mg/l,SS≤100mg/l,BOD5≤30mg/l。
(6).设备占地少,仅为500平米左右;(7).高效高速,连续作业,从淤泥泵送进入脱水系统到出泥饼,仅需5分钟;(8)污泥脱水后成块状,体积可减少70%以上,无液体渗漏,无恶臭,可避免二次污染;(9).设备技术成熟、维护便,运营成本低于现有传统处置工艺运营成本。
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案清淤底泥的处置式主要是用做园林绿化种植土壤,主要采用以下法进行处置利用:(1)在快速脱水过程中添加絮化剂、除臭剂、杀虫杀菌剂等外加剂,使淤泥在处理后最大程度的无害化;(2)在脱水处理后的场倒运过程中和外购客土按1:1的比例进行配比掺和,既充分利用了淤泥中富足的有机质、有效N、有效K 等营养元素,又能进一步降低重金属镉(Cd)的单位含量,做到无害化处理;(3)在与客土掺和前按500g/m3的比例施用钙镁磷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4)和设计结合,将处理后的底泥装入土工布袋,在湖泊边做生态护岸,泥土可就近处置。
3.5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和施工需要,遵循有利施工,便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见附图)3.6质量控制标准(1)底泥脱水后含水率≤50%;体积减少70%以上;(2)尾水污染物含量及悬浮物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SS≤20ml;(3)脱水后底泥在临时堆场养护后,做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处置。
(4)处理处置后底泥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的标准及资源化利用要求;3.7 施工进度3.7.1施工计划参数(1)清淤底泥水下约20万;(2)泥浆泵吸入的泥浆含水率95%以上;(3)淤泥经机械脱水处理后,含水率约50%;(4)施工总工期为93天,其中前期准备工作5天,实际施工疏挖脱水时间为88天(雨季、设备维护检修工期顺延);(5)每天工作时间按24小时计算。
(6)每套设备处理底泥水下每小时21.8;3.7.2工期计算处理量都按水下计算,单位为。
设备每小时处理量:21.8×5=109设备每天处理量:109×24=2616实际工期:230000/2616=87.92天工期设计90天,具体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图二)3.8 施工管理3.8.1组织管理机构针对斑马湖东湖特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由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清淤的施工,同时还配备专业工程师、安全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协助项目负责人,作为本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并全权负责本工程,即从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技术和安全管理等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公司委派本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将对作业层负有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以保证本工程在顺利完工的前提下达到建设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项目组织结构(见下图)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3.8.2.1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是直接负责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是我公司派驻现场的全权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定期主持项目部的会议,合理组织和调配队伍,安排工程组的人、财、物的流向,格把控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他还将代表公司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进行相互的关系协调,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面提供工程报告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等工作。
3.8.2.2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协助项目负责人工作。
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安排,具体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等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案等工作。
如对工程图纸进行技术解释,参加施工技术案编排,负责施工中的案的制定,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案和措施等。
3.8.2.3专业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是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针对本工程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施工管理,另外,还要负责施工中的技术记录、技术档案编号与整理、办理工程变更、洽商、编制竣工图等面的相关施工管理工作。
3.8.2.4清淤班组长其主要是根据编排好的工程进度计划,合理的进行劳动力安排并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另外其还要负责工程月、季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作相应得调整,还要负责施工过程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等面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