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转运站及皮带廊工程施工方案
皮带通廊安装施工方案范本

皮带通廊安装施工方案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皮带通廊的安装施工方案范本,以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安装工作。
皮带通廊是一种常见的设备传输通道,用于支持和保护皮带输送机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本方案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皮带通廊的安装施工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2.1 施工设计施工前需准备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包括通廊的布置图、剖面图和细部图等。
施工人员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熟悉施工要求和工艺流程。
2.2 材料和设备准备施工前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通廊的钢结构、螺栓、螺母、支撑件等,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并数量充足。
2.3 现场准备在施工现场,需进行平整、清理和标定等工作。
确保施工区域无障碍物阻碍,并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3. 施工步骤3.1 确定通廊位置根据设计要求,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确定通廊的位置,并在地面上进行标线,以便后续施工时对准。
3.2 安装支撑结构根据设计图纸,安装通廊的支撑结构。
首先安装立柱,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固定横梁和斜撑,确保整个结构牢固可靠。
3.3 安装通廊板材在支撑结构上安装通廊的板材。
根据设计要求,将板材剪切、弯曲等加工,然后使用螺栓和螺母将板材固定在支撑结构上。
3.4 进行连接和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对通廊的各个部分进行连接和固定。
使用螺栓和螺母将不同的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进行紧固,确保通廊的整体稳定性。
3.5 进行检查和测试在安装完成后,进行通廊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通廊的安装质量,确保无松动、变形等问题。
同时,进行通廊的负载测试,以验证通廊的承重性能。
3.6 完成安装记录在安装完成后,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施工的时间、人员、材料使用情况等,作为施工质量控制和后续维护的参考依据。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皮带通廊的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安全帽、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在高空作业时,应使用安全带和安全防护网,以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转运站及皮带廊工程施工方案

转运站及皮带廊工程施工方案项目背景转运站及皮带廊工程是大型矿山开采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它们承担着将矿石从开采现场运送到矿石处理厂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并确保项目质量,需要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目标本项目的工程目标是完成转运站及皮带廊的建设,确保其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输矿石。
具体工程目标如下:1.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合理,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设计标准。
2.施工过程安全可控,确保工人和设备安全。
3.工期控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4.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工程内容1.转运站建设转运站是将矿石从开采现场转运到矿石处理厂的中转站点,其建设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对转运站的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结构建设: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转运站的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基础、柱子、梁等。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转运站所需要的设备,如输送带、传输机械等。
•电气安装:进行转运站的电气系统安装,包括电缆敷设、电气设备安装等。
2.皮带廊建设皮带廊是将矿石从转运站运送到矿石处理厂的通道,其建设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对皮带廊的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结构建设: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皮带廊的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基础、支撑结构等。
•皮带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满足工程要求的矿石输送皮带,并进行调试。
•辅助设备安装:安装皮带廊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如驱动装置、调速装置等。
3.安全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具体安全措施包括:•组织安全教育: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警示标志、护栏等。
•安全监控:安装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工程进度安排基于项目目标和工程内容,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上料皮带通廊施工方案

上料皮带通廊施工方案一、方案背景:现代工业生产中,上料皮带通廊作为物料输送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
其主要功能是将原料从储料仓或料堆输送到生产线上,起到贯穿生产线的作用。
由于其运输能力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大多数生产场地中都会配置上料皮带通廊。
二、施工设计:1.基本要求:(1)施工时间:上料皮带通廊的施工时间应当根据生产线的运行情况进行安排,尽量避免生产线停工或停产的情况。
(2)施工空间:考虑到通廊的长度较长,施工时需要相应的空间,以保证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设备的安装。
(3)安全要求:施工期间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设备安装需要符合安全标准,确保通廊的使用安全。
2.施工步骤:(1)确定施工区域:根据生产线的布局和要求,确定上料皮带通廊的具体位置和尺寸,并标注在施工图纸上,以供施工人员参考。
(2)地基处理:根据通廊的尺寸和荷载,对施工区域的土地进行地基处理,以确保通廊的稳固。
(3)钢构件安装:根据施工图纸上的要求进行钢构件的安装。
先安装立柱,然后再按照通廊的长度进行梁和顶棚的安装。
(4)皮带安装:安装好钢构件后,进行上料皮带的安装。
首先将皮带按照设计要求连接成完整的环形,并调整好张力。
然后将皮带悬挂在通廊的槽槽板上,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5)驱动装置安装:根据上料皮带通廊的长度和容量,选择合适的驱动装置进行安装。
将驱动装置固定在通廊的一侧,并与上料皮带连接。
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需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避免杂物和障碍物对施工造成干扰。
(2)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期间需与相邻设备和工作区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避免相互干扰。
(4)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通廊的试运行和调整,确保其安装和使用的正常。
三、施工预算:1.施工材料费用:上料皮带通廊的施工材料费用包括钢构件、皮带、槽槽板、驱动装置等,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预算。
煤矿皮带通廊施工方案

煤矿皮带通廊施工方案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煤矿皮带通廊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
安全、高效。
该方案适用于煤矿的皮带传输系统,涵盖了施工前的
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的培训要求等内容。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调查煤矿现有设施和管线布局,了解现场情况。
2.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区域划分等。
3. 确定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进行采购和准备。
施工过程安全措施
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执行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符合
安全要求。
2. 实施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设置防护栏杆、安全警示标识等,防止人员误入施工区域。
3. 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4. 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培训施工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施工人员培训要求
为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需要进行以下培训:
1. 提供煤矿皮带通廊施工的相关培训课程,包括施工操作规范、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指定专人进行现场培训,帮助施工人员熟悉施工过程和安全
操作。
3. 定期组织培训考核,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以上准备和安全措施的施工过程将为煤矿的皮带传输系统
提供安全可靠的通廊。
请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执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方案应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
工程施工转运方案范本

工程施工转运方案范本一、总则施工转运方案是指为了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材料、设备、人员等进行合理规划、安排和管理的一项重要计划。
施工转运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质量,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转运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顺利进行。
二、编制依据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障规程》2.《建筑工地施工管理规定》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三、工程背景该工程为一处城市地下管线维护工程,施工地点位于该城市主干道路下方。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管线的维护和修缮。
由于施工现场狭小,且为城市交通干道下方,因此施工转运方案对于施工中的材料、设备、人员的合理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四、施工转运方案1. 材料转运(1)材料分批次到达施工现场,采用机械装卸或人工搬运方式将材料转运至施工工地。
(2)材料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车辆及司机符合相关安全要求,不得超载超速行驶。
(3)施工现场负责材料接收并安排存放,确保材料堆放合理、稳定。
2. 设备转运(1)大型设备采用专业运输车辆进行转运,确保车辆稳定、行驶安全。
(2)小型设备可采用人工推车或小型机械进行转运,由施工现场负责人统一安排,确保转运过程中设备完好无损。
(3)设备卸载后由施工方负责安排存放,确保设备不因存放不当造成损坏。
3. 人员转运(1)施工人员由施工方统一安排车辆接送,确保人员安全转运至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进出口采用专门通道,并设置专人负责监管,确保人员进出有序、安全。
(3)人员转运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人员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操作要求。
4. 废料转运(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由专门的废弃物料运输公司进行转运,确保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2)废弃物料转运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废料转运过程安全可控。
五、施工转运预案1. 施工转运计划应在施工前进行周密的预演,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做出详细的预案。
皮带廊、搅拌站施工方案

二矿区自流充填棒磨砂仓扩建与改造工程——第三搅拌站、皮带廊、转运站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钢结构设计规范》;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7)《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9)《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一)工程简介此工程为金川二矿区自流充填系统扩能改造工程,此工程包含4个子项:棒磨砂仓厂房、4个转运站、7条皮带廊及第三搅拌站。
(1)第三搅拌站1、工程名称:二矿区自流充填棒磨砂仓扩建与改造工程——第三搅拌站2、设计指标: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九层建筑高度:主体33.20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第三搅拌站长27m,宽25.5m,高33.20m,主要结构跨度9m、12m,为矩形规则框架结构。
(2)皮带廊、转运站基础类型为筏型基础和条形基础,柱子现浇混凝土,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耐久年限为15年。
皮带廊、转运站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
皮带廊、转运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注:15#、16#、皮带廊基础属于土建施工范围,皮带廊属于钢结构施工作业范围,由我项目部配合作业)。
具体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进行。
(二)施工范围本工程为土建;水暖、电气等专业与土建互相配合。
(三)施工特点工期紧,施工作业面广,施工质量要求高,主要结构部分需用商砼浇筑。
三、项目管理目标(一)质量管理目标1、在全部施工过程中,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从每一道工序抓起,从各个细部做起,严格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进行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合格工程。
(二)安全目标1、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减少重伤和伤人事故,千人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皮带廊施工组织设计

1.4本工程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3515—200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碳素结构钢》GB700 -2006《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2010 《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8923-2010《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2007 《碳钢焊条》GB/T5117-95《熔化焊钢丝》GB/T514957-94《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12470-90《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20082. 工程概况本工程皮带廊总长1400m,依据转运站分为A1~A2、A2~A3两个区段,1皮带廊设计高度均为3m,宽度有3.5m、6m两种。
其中A1~ A2区域宽度为3500mm,A2~A3区域宽度为6000mm;根据跨度大小,设计成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其中15m跨度以上为钢结构、以下为混凝土结构。
所有皮带廊支架柱设计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支架高度5.38m,场外皮带廊共有钢结构皮带廊19座,区域分布和跨度见下表:钢桁架上下弦均为口200*200方管,腹杆为口150*100方管,上弦设置L75*5的角钢水平支撑,下弦走道满铺5mm花纹钢板。
皮带廊施工组织设计

1.4本工程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3515—200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碳素结构钢》GB700 -2006《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2010《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8923-2010《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2007《碳钢焊条》GB/T5117-95《熔化焊钢丝》GB/T514957-94《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12470-90《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20082. 工程概况本工程皮带廊总长1400m,依据转运站分为A1~A2、A2~A3两个区段,皮带廊设计高度均为3m,宽度有3.5m、6m两种。
其中A1~ A2区域宽度为3500mm,A2~A3区域宽度为6000mm;根据跨度大小,设计成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其中15m跨度以上为钢结构、以下为混凝土结构。
所有皮带廊支架柱设计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支架高度5.38m,场外皮带廊共有钢结构皮带廊19座,区域分布和跨度见下表:钢桁架上下弦均为口200*200方管,腹杆为口150*100方管,上弦设置L75*5的角钢水平支撑,下弦走道满铺5mm花纹钢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管理)转运站及皮带廊工程施工方案1#、17#转运站机皮带廊钢结构工程(安钢3#烧结机工程外围配套第二原料仓改造项目)河南鸿宸建设XX公司2010年10月13日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简介三、施工部署四、钢结构制作施工五、钢结构安装施工六、施工进度计划七、确保文明、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八、质量保证措施壹、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
2.各种施工技术规范及关联文件。
3、按照业主的要求目标及合同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制。
4、根据我公司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条件采取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进行编制。
5、根据本工程特点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措施进行编制。
二、工程简介本工程为安钢3#烧结机工程外围配套第二原料场改造项目,包括G108、G205B皮带廊钢结构,G107、G205A皮带廊局部钢结构,以及G204皮带廊、18#转运站钢结构改造部分。
总工程量约为:600吨。
三、施工组织和机构3.1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⑴钢结构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⑵钢结构安装经理部职能如下:①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装项目经理部。
②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小组,负责研究解决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③安装项目经理部主要职能包括:a.编制本工程施工质量计划。
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单项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c.协助总包单位落实各项现场准备工作。
d.解决钢结构图纸中的壹切问题,负责落实图纸变更、技术洽商。
e.解决钢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f.制定且控制钢结构施工中各项施工进度计划。
g.制作、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h.负责钢结构技术资料收集管理工作。
i.于施工中和各方密切配合,提供良好服务。
j.定期参加和业主、监理单位组织的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k.加强图纸细化工作。
利用CAD技术对钢结构施工进行图纸节点细化。
⑶钢结构施工劳动力组织3.2项目人员配置⑴管理人员:①项目经理1人②项目副经理1人③工程师1人④质量总监1人⑤安全总监1人⑵钢结构施工人员组织壹览表3.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四、钢结构制作施工4.1本工程钢结构构件数量多,工程量大。
均采用半自动切割小车,保证切割成形的尺寸和切割质量。
H型钢面板和腹板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保证焊接质量,构件除锈为喷沙除锈。
工艺流程如下: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材料确认1.1此工序为材料检验部分,其内容包括对工程所选用的型号、规格的确认以及材料的质量检查。
1.2质量检测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3检验方法:检查钢材质量证明书,必要时复验。
用钢卷尺、卡尺检查规格。
1.4填写材料报验单。
2.划线2.1放样划线前,应将材料置于平台上放平,如现场条件无法放平的,需设置临时的放样平台。
2.2注意预留制作余量,制作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切割、开坡口、端头加工的余量;安装预留尺寸要求。
2.3划线前,材料的弯曲和变形应予以矫正。
2.4划线方法:先于材料的直角处利用直角线法划出垂直线。
要求边缘不平处应于垂直线外侧至少10mm之上。
以垂直线为基准,将构件的下料尺寸线划出,且同时标明尺寸数据。
如用半自动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的,同时应划出轨道线,且标明切割线和轨道线,避免割错。
2.5放样和样板的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6划线完成后,进行检验,校核尺寸的正确性,控制偏差。
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测。
3.切割3.1材料切割应于切割平台上进行,严禁于成垛的材料上直接进行切割。
3.2钢板下料采用半自动切割小车下料。
下料前应将切割表面的铁锈、污物清除干净,以保持切割件的干净和平整,切割后应清除溶渣和飞溅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方法和作业指导书调整设备最佳参数的最佳值。
因防止切割变形,割缝中间所留的连接点手工切割后应将切痕补焊且修磨齐平。
3.3钢材剪切面或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和分层。
3.4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表7.2.2 质量检验方法:目测或用放大镜、钢尺检查。
4.开坡口4.1上、下翼板、腹板的拼接焊缝开坡口,坡口角度应以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采用小坡口角度以防止变形。
坡口角度应参考图示要求,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壹般单边坡口应以小于30度为宜。
小于25mm的板厚应以单边坡口为主,不留钝边。
减少焊缝区焊材熔入量,以减小焊接变形和应力。
4.2根据材料厚度和坡口角度,计算出切割量,且于材料上划出切割线,检查无误后,进行切割。
4.3坡口的开设以半自动切割机为主,部分短小焊缝的坡口可采用手工切割,但要保证切割后的坡口表面应平整,角度偏差不大。
4.4切割时,注意枪咀的角度应和坡口角度相当,坡口的切割尽量壹次完成,切割过程避免人为的停顿和碰撞,以保证坡口的质量。
5.拼接5.1拼接前需将材料放平,且用粉线检查材料于长度方向上的平直度。
5.2拼接时,应以壹侧为基准向另壹侧组对接接,严禁俩边同时组对,以避免造成积累偏差无法释放。
5.3相同厚度材料拼接时和钢尺检查错边量,小于0.15倍板厚且小于2mm,用撬杠或其它工具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点焊固定。
5.4不同厚度材料应用直角尺和配合尺进行检查,用撬杠或其它工具进行调整,保证正反俩面相差值符合图示要求。
6.焊接6.1点焊固定后即可进行焊接,壹般应采用埋弧焊,部分采用气保焊,且根据材料的材质确定焊接材料:Q235材质采用焊丝:H08A;焊条为J422(E4303)。
焊剂采用HJ431。
6.2焊接前应清理焊缝区及附近至少50mm范围内的油、锈、杂质,以保证焊接质量。
埋弧焊焊缝俩端必须设置起弧、落弧板,且焊缝的起弧、落弧处必须于引弧、落弧板上,不应小于50mm长。
6.3根据材料的焊缝厚度选用以下参数进行焊接。
6.4因上、下翼板、腹板较长,进行翻转时应采用扁担梁,以防止变形。
6.5焊缝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表A.0.1;A.0.2;A.0.3焊缝表面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焊瘤等缺陷。
6.6对于全熔透焊接结构,焊缝背面应进行碳弧气刨的操作。
6.7对于有探伤要求的焊缝,将焊缝表面清理合格后进行探伤。
7.探伤须探伤构件,探伤前应由工长配合质量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由工长按照图示及标准要求填写探伤委托单,标明工件的编号、探伤等级、标准等,由探伤人员进行探伤,不合格部分必须进行返修。
8.组装8.1工件于组装前应矫正其变形,且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应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紧密结合,符合质量标准。
组装时应有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直角钢尺,以保证组立后有足够的精度。
8.2采用手工组对H型钢。
8.2.1于工件上划出装配线,装配过程中随时检查。
8.2.2点焊时所采用焊材和焊件匹配,焊缝厚度为设计厚度的2/3且不大于8毫米,焊缝长度不小于25毫米,位置于焊道以内。
8.2.3预组装的构件必须进行检查和确定是否符合图纸尺寸,以及构件的精度要求成型。
8.2.4组装成型时,构件应于自由状态下进行。
8.2.5工件翻转时,必须检查点焊处是否牢固,且使用扁担梁进行操作。
8.2.6允许偏差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C.0.1表质量检验方法:用直尺、角尺检查。
9.焊接:9.1焊接参数由焊工按拼接焊接工艺自行掌握,但必须要求进行清根。
单侧焊缝的焊角高度应不小于腹板厚度的壹半,当焊缝凹型程度大时,应保证焊缝厚度,适当增加焊角高度。
9.2焊角高度按钢结构制作质量验收标准中表A.0.1;A.0.2及A.0.3中的偏差要求进行。
9.3焊接过程如下:9.3.1将组对好的H型钢放置于45度船型架上进行焊接操作。
9.3.2焊接前应清理焊缝区及附近至少50mm范围内的油、锈、杂质,以保证焊接质量。
埋弧焊焊缝俩端必须设置起弧、落弧板,且焊缝的起弧、落弧处必须于引弧、落弧板上,不应小于50mm长。
9.3.3焊接顺序应是对称交错焊接四条纵缝,以减少变形。
9.3.4梁于焊接过程中对焊缝位置进行随时的调整,以避免焊缝的跑偏。
9.3.5H型钢翻转时应用扁担梁进行,且注意于翻转前必须再次对未焊接的点焊处进行检查,以保证其牢固。
10.校正10.1使用设备:翼缘调直机10.2操作人员熟悉工艺内容且熟悉掌握设备作业指导书。
10.3根据构件的外形尺寸,调整调直机的间距。
10.4构件的操作必须由壹侧向另壹侧连续进行,禁止壹次超负荷进行大幅度的调直,应分多次进行调直。
10.5调直过程中应随时对调直量进行测量,杜绝调过的现象。
10.6对于局部超标的,应于整体调直后,分段进行,同时应于更小范围内进行调整,避免形成死弯。
10.7矫正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1有关规定中的偏差要求进行校正。
质量检验方法:用直角尺、钢尺和目测检查。
11.制孔①采用设备:摇臂钻②质量检验标准:螺栓孔及孔距允许偏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7.6.1及7.6.2的有关规定。
③质量检验方法:用直尺、钢尺、卡尺和目测检查。
12.筋板装配12.1先于腹板上划出装配线,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筋板装配。
12.2筋板和翼板要求顶紧时,应采用千斤顶或倒链进行顶拉以保证顶紧。
13.端头切割13.1焊接H型钢柱、梁完成后,其端部应进行平头切割。
13.2所用设备为半自动切割小车,部分构件因条件所限不能使用半自动切割小车的,可采用手工切割,但切割缝必须保证平直,切割痕应磨平。
13.3端部切割的允许误差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8.4.1中的关联规定。
14.整体尺寸检验14.1制成的成品钢柱、梁进行整体尺寸检验,根据《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3及C.0.5中的规定项目,于各尺寸基准点处打上样冲眼,对各部尺寸进行检验。
14.2对检查出的超标缺陷进行整改。
14.3整体检验后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表C.0.3及C.0.5中的关联规定。
15.除锈15.1除锈采用专用除锈设备,进行喷沙除锈能够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
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
除锈使用的磨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15.2各分部之间的连接材料,应于分部除锈完成后,单独进行喷沙除锈。
15.3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扫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除锈合格后的钢材表面,如于涂底漆前已返锈,需重新除锈。
15.4除锈质量应符合图示要求及《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关联规定。
16.油漆16.1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于表面涂完第壹道底漆。
16.2壹般于除锈完成后,存放于厂房内,可于24小时内涂完底漆。
存放于厂房外,则应于当班漆完底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