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动静态综合预测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

合集下载

浅谈裂缝油藏储层预测方法

浅谈裂缝油藏储层预测方法
长源距声波测井的原理是通过设备的长源距,结 合井眼处的高补偿效果,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纵波 与横波的变化。通过先进的设备能够将纵波传送过程 当中的时差,以及全波波形产生的变化、幅度与时间 曲线等方面完整、精确地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全波也 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密度的变化来进行输出,而且在变 密度图上裂缝反映出的效果,就是条带的颜色浅化, 整体的反差效果减弱,同时条带当中会出现中断、以 及歪曲,并伴有台阶形状等干扰条波。与其他的方式 相比,长源距声波测井技术所使用的成本相对较低, 效果也相当不错。 2.2.3 双侧向测井
1.2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征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层自身的特性,使得原始孔隙 的大小以及密度分布不均匀,而且整体的渗透率也相 当差,但是在裂缝发育带附近的渗透率却相当好。由 于储渗空间发育的分布并不均衡,就算是在相同储集 层当中的各个位置,其性能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储层岩性的复杂,以及不平衡的物性,储集空间的多 变性分布等,就成为了裂缝型油气藏的主要特征。
2 常规评价方法
在进行裂缝识别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所在地 区的具体地形再深入研究与分析之后,才能够制定出 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于岩心的研究和观察,了解测 井响应以及油水井的动态特征等方式,对于深入了解 与识别裂缝是极为有效的,无论是在技术的可操作性 或者准确性上,以及安全、实用性方面都有着良好的 效果。
2.1 岩心观察
将采集到的岩心或者岩屑的成分当中的可见填充 物,来对下方的岩层当中是否存在裂缝进行确认。岩 石当中的裂缝通常是由于地下应力的变化而产生并向 外扩张,因此可以按照采集到的岩心经过分析之后,
就能够大致地计算出裂缝间距的大小,以及裂缝的 长、宽和切穿度,同时也能够将裂缝的倾角以及具体 的位置和渗透率推算出来,而这些数据内容对于裂缝 的分析与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成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成因分析

be u di w lt t g fr xm l, nw lB i 4 , t. ae edt o e rl g l g g t t gad enf n e sn , o ea p i e a 2 1 e B sdi t a f ldii ,oi ,e i o n le i e l c nh a w l ln gn sn n
2 C ag igOl idC m a y P t C ia X " , h a x 7 00 ,C ia . h n q iFe o p n , eo hn , i n S a ni 10 0 hn ) n l r a
Absr c t a t:Hu q n r a lc tsa h e eo me t ae f Ch n O re r c s,wh r i s p l s ae s fiin a i g ae o ae tte d v lp n ra o a g 7 S u c o k e e o l u p i r ufce t e a d r sr orfr t n c n iin r a oa l .Ma y p toie u o e a e b e o n n e e v i omai o d t sae fv r be o o n erlfr sz n sh v e n fu d;h we e ,t ed srb to o o v r h itiu in
C e hj Z a gJ h Y oJ g L u gn We ac u Q un , h n ig h nS ia , h n zi, a i l , uJ n ag , nY n h n , i a Z a gJ i i ni J n
( .colfR sucs n ni n n nier g S uh et e o u nvrt, hn d , i u n6 0 0 ,C i 1Sho o eore a dE v omet gnei , otw sP t l m U i sy C eg u Sc a 15 0 hn r E n re ei h a;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是指油藏的渗透率低,而含有许多地层裂缝和缝隙。

这类油藏在勘探和开发中具有很高的难度,油藏模型复杂,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

随着油气行业的发展,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和开发逐渐成为油气公司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1.2 意义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和机理,可以为油藏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从实践上,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工程应用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开发技术,并为提高油气行业的技术水平做出贡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渗流特征以及油藏开发工程技术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1.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机理,分析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2.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探究裂缝网络结构、缝隙连通性等因素对油藏渗流特性的影响。

3.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工程技术,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压裂技术等,提出一套适合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工程技术方案。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1.通过现场物探、地质取样等方法获取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基本地质数据。

2.基于物理模型、实验模拟等手段,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和研究。

3.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油藏渗流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

4.结合现有的油藏开发工程经验,设计并实施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验。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机理,揭示油藏渗流形式、机理等重要信息。

2.探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研究裂缝网络结构、缝隙连通性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为油藏开发工程技术提供参考。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开发与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模拟研究对于优化压裂工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裂缝扩展模型的建立、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多场耦合作用、裂缝形态的复杂性以及模型参数的确定等。

为了推动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探究裂缝扩展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模型的建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应发展更为先进、高效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更好地模拟裂缝扩展的复杂过程。

还应加强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以验证和完善模拟模型,推动水力压裂技术的不断进步。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相信能够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页岩储层特性分析页岩储层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显著影响。

页岩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脆性,这是由于页岩中的矿物成分(如石英、长石等)和微观结构(如层理、微裂缝等)所决定的。

脆性高的页岩在受到水力压裂作用时,更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从而提高储层的改造效果。

页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对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天然裂缝和层理结构可以作为裂缝扩展的潜在通道,使得水力压裂裂缝能够沿着这些路径进行扩展,从而提高裂缝的复杂性和连通性。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分析及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分析及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分析及对策X范全军,张 玲,刘景霞,白雪峰,雷晓银,刘贵山(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 717600)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能低,储层有裂缝。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未处理好裂缝方位与注采连线之间的关系、断层导水以及低渗油藏底水锥进问题,导致部分油井暴性水淹。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调研,本文提出了解决油井暴性水淹的措施,以期达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从而保证油藏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优化井网;裂缝方位;导水断层;底水锥进 中图分类号:T E34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138—031 鄂尔多斯盆地及油藏特征介绍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勘探面积32×104km2。

从盆地整体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

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

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

该盆地经过多年勘探发现,是寻找新油(气)田、建设大油(气)区颇有远景的有利地区。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是CNPC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经过多次资源普查与评价,该盆地确定的石油资源总量近百亿吨,其中三叠系占76.42%,如果这些储量能够得到高效开发,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大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藏油层物性差,产能低,储层有裂缝,吸水能力较强,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平面非均质性强,原始地层压力低,地饱压差小,天然能量贫乏,启动压力梯度较大。

2 对鄂尔多斯盆地油藏采用的开发方式因于油层致密、渗透率低,即使存在水体也很难发挥作用,况且油藏普遍仅存在很小的水体或没有水体。

其次,低渗透油田由于物性差、自然产能低或无自然产能。

一般情况,低渗透油藏难以获得工业开发价值。

通过国内外油田开发实践,目前“先压裂改造后人工水驱”方式是油田开发最有效的开发方式,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藏,亦采用“先压裂改造后人工水驱”方式。

裂缝性油气藏表征与预测

裂缝性油气藏表征与预测

储层裂缝表征与预测摘要: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

系统的研究研究裂缝类型、性质、分布规律等对于裂缝性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裂缝、裂缝参数、探测方法与预测1、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或者说裂缝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

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方向大体一致的多条裂缝称为一个裂缝组;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两组和两组以上的裂缝组则称为裂缝系;多套裂缝组系联通在一起称为裂缝网络。

1.1、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σ3分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如图1-1,在实验室破裂(1)、剪裂缝成因:三个主应力都为挤压应力时,派生的剪切应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所形成的裂缝。

特征: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破裂面与σ1- σ2面锐角相交;一般为闭合缝;破裂面上可见擦痕和阶步;两组剪切缝共轭。

(2)、张裂缝成因:三个主应力派生的张应力大于岩石的抗张强度时所形成的裂缝。

特征: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垂直;破裂面与σ1- σ2面平行;一般为张开缝;(3)、张剪缝成因:派生的剪应力和张应力先后作用于岩石所形成的裂缝。

特征:介于两者之间。

1.2、裂缝的地质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1)、构造裂缝构造裂缝指由局部构造作用所形成或与局部构造作用相伴生的裂缝,主要是与断层和褶曲有关的裂缝。

①与褶皱想伴生的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与应力强度、岩性变化的不均匀性、地层厚度以及裂缝形成的多次性。

②与断层有关裂缝断层和裂缝的形成机理一致,裂缝是断层形成的雏形。

对于正断层可形成高角度或垂直的张裂缝以及平行于断层和断层共轭的剪裂缝。

与逆断层相伴生的主要为近于水平的张裂缝以及平行于断层和与断层共轭的剪裂缝。

(2)、非构造裂缝①区域裂缝指的就是那些在区域上大面积内切割所有局部构造的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方法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方法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开采方法探讨曹宝格【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其油藏特点适合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方法开采。

当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法开采致密油藏时,与直井相比,初期单井产量高,增产倍数大,但是水平井见水后随着含水率上升,水平井产量递减较快,稳产的难度增大。

通过矿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见水后的有效开采方法进行了论证:当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法开采致密油藏时,水平井见水后通过腰部水井的温和注水、周期注水或周期采油可以明显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油井含水率,明显提高采出程度。

所得结论可以为水平井体积压裂法开采致密油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The tight oil resources in Ordos Basin are abundant and have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re suitable to exploit through the volume fracturing method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The early production of wells is high and the production increase is large when using the method to exploit tight reservoir, but the production declines rapid⁃ly as soon as the injected water is flowed to the bottom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so it is difficult to stable the yield. The effective min⁃ing method is discussed through the field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hen the horizontal well is used to exploit tight oil reservoir through the volume fracturing method, once the injected water is flowed to the bottom of horizontal wells, reducing the wa⁃ter injection of water wells of waist, the cyclic injection or the cyclic produ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of single wells, re⁃duce the water cut of oil well and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The conclusion obtained in the paper offer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exploit the tight reservoir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volume fracturing method.【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62-68)【关键词】水平井;体积压裂;周期注水;周期采油【作者】曹宝格【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致密油藏储量规模较大,其储量是普通油藏的2.5倍多,从而使其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热点。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技术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技术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技术探讨摘要: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实施了全面的致密油藏开发,同时在压裂和水平井开发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致密油藏在开发中,为提升其产能,需要对其实施水平井的压裂改造。

通过改造能够使储层泄油面积得到扩展,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最终实现增产的目的。

当前致密油藏的开发中并存着多种方式,其中体积压裂+水平井完井的应用,在该领域引发了水平井压裂改造的新一轮革命。

基于该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水平井压裂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字: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一、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目前面临的挑战油气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勘探油气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干酪根生油、圈闭、背斜油气藏等理论,已无法满足现今勘探油气的实践需求。

裂缝性高含水油井治理难度比较大,油水关系复杂,见水裂缝系统的刻画、方案设计难度较大,油水井贯通,地层矿化度、井口压力高,对堵剂材料要求高,措施有效率低,单向堵水受注采关系影响较大,措施有效期短。

控堵水技术治理效果变差,针对裂缝性见水井通过注水调整有效率仅25.6%,调剖调驱见效比例28.6%,前期堵水以封堵裂缝为主,工艺简单堵水效果较差,有效率不足60%。

三叠系长6、长8、长9油藏注水关系复杂,有效压力驱替系统难建立,原层治理措施效果普遍较差,近几年开展提高射孔程度+复压、暂堵压裂、堵水压裂等技术攻关,未达到预期效果,当年单井累增油效益差。

水平井产量普遍较低,目前低于1吨的井采出程度2.6%,采油速度0.31%,剩余油丰富,重复改造主要采用双封单卡压裂工艺,压后需立即放喷,制约了施工规模,储层有效改造难度大,2020-2022年试验大规模补能体积压裂,有效期内单井增油少,产出投入比0.82,整体效益低。

二、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认识1、常规油藏效益建产技术愈加成熟优化超低渗Ⅱ类油藏开发技术,推广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超短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长6老区扩边建产,单井日产油3.3吨,建产能20万吨,内部收益率8.4%,超低渗Ⅱ类低效储量有效动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12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44 No.6 919 文章编号:1000-0747(2017)06-0919-11 DOI: 10.11698/PED.2017.06.09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动静态综合预测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3储集层为例苏皓1, 2,雷征东2,张荻萩3,李俊超2,张泽人4,鞠斌山1,李治平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3.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724;4.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 07275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13-002)摘要:针对已有裂缝预测方法适用范围小、精度低、对高成本资料需求程度高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3储集层为例,综合考虑地质静态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新方法。

基于油田多种地质静态资料,得到岩性、沉积相、地层厚度、岩石破裂指数、裂缝发育强度5个约束裂缝发育的控制条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裂缝发育的5种约束条件与裂缝密度关系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得到全区的裂缝密度体;根据井史、示踪剂、干扰试井及吸水剖面等生产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综合判断出裂缝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方向及分布范围,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对裂缝密度体进行检验和定量校正,建立了既符合地质静态认识又符合生产动态的三维离散裂缝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拟合验证表明,该裂缝模型拟合度高,具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图15表1参32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裂缝地质模型;裂缝预测;华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344 文献标识码:ADynamic and static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ethod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Chang 63 reservoirs inHuaqing Oilfield, Ordos Basin, NW ChinaSU Hao1, 2, LEI Zhengdong2, ZHANG Diqiu3, LI Junchao2, ZHANG Zeren4, JU Binshan1, LI Zhiping1(1.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3.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Technology, Beijing 100724, China; 4.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Bureau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PetroChina, Zhuozhou 072750, China) Abstract:In consideration of the limited adaptability scope, low accuracy and high demand of great cost data of existent fracture prediction methods, a new fracture predicting method was advanced by implementing geological static data and production dynamic data from the Triassic Chang 63 reservoirs in the Huaqing Oilfield. Five constraints, lithology, sedimentary facies, thickness, rock rupture index and fracture intensity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were sorted out based on the static geological data.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work ou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ive constraints and fracture density, and the fracture density property of the whole area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production dynamic data of well history, tracer, well interference test and intake profile test, the dir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were figured out by reservoir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The fracture density property was verified and quantitatively correct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 3D discrete fracture geological model in agreement with both geological cognition and dynamic production performance was buil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fracture model has higher fitting consistency, high rel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Key words:fractured oil reservoir; natural fracture; fracture geological model; fracture prediction; Huaqing Oilfield; Ordos Basin张荻, 等. 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动静态综合预测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三叠系长63引用:苏皓, 雷征东, 萩储集层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6): 919-929.SU Hao, LEI Zhengdong, ZHANG Diqiu, et al. Dynamic and static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ethod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Chang 63 reservoirs in Huaqing Oilfield, Ordos Basin, NW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7, 44(6): 919-929.920 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田开发Vol. 44 No.60 引言对于裂缝性油田水驱开发,大量注入水沿裂缝水窜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成为制约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裂缝作为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对特低、超低渗透储集层的开发至关重要,研究裂缝分布规律、定量预测裂缝发育程度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难题[1-2]。

天然裂缝的预测方法目前主要有3类:①基于构造本身的结构特征来探讨构造体与裂缝发育的关系[3-4],如构造主曲率法预测裂缝、分析断层与裂缝位置关系等,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预测断层、褶皱构造伴生的裂缝;②基于裂缝的构造成因,应用构造应力有限元模拟技术和破裂法则预测裂缝分布[5-6],由于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此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仍有一定出入;③基于高精度的地震资料[7-11],提取裂缝发育相关属性参数进行分析预测,如地震相干体方法、多波地震、蚂蚁追踪等方法,该方法建立的裂缝模型精度较高,是目前的主流方法,但由于地震资料的数量和分辨率问题,以及地震解释的人为因素,仍难以得到反映实际储集层的裂缝模型。

综上所述,裂缝发育控制因素的多样性使得裂缝发育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均质性。

目前的裂缝预测方法大多建立在静态地质资料基础上,但由于地质资料的数量少、精度低、获取成本高等问题,得到的裂缝模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适用性,不能很好地用于指导油田开发,对构造不发育、没有地震数据资料的地区更是如此。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3储集层为例,基于该区多种地质上和生产上的静、动态资料,在常规裂缝建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多种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实现多条件相互约束,并结合油田开发中的认识和经验,综合得到该区裂缝模型,使之既满足地质认识又符合开发动态,为后期油田水驱调整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1.1区域构造特征华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南部(见图1),其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的关系十分密切[12]。

盆地在区域上表现为向西南倾斜,由于应力强度的差异,盆地外部边缘构造作用活跃,受力强度大,断裂、破裂较为发育,而盆地内部则相反。

研究区块处于盆地内部,地势平缓,倾角不足1°,构造相对简单,断裂、褶皱发育较少,局部地区发育有鼻状隆起构造带[13]。

图1 华庆油田位置图1.2 地应力场特征根据构造运动的强度及时间,将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构造应力场分为4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新构造期[14]。

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裂缝形成的主要时期,燕山期构造地应力水平挤压作用造成断裂发育,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主要造成地层的抬升,对延长组裂缝进行改造[15]。

刘格云应用赤平投影方法[16],得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优势方位为116°~296°,最小主应力优势方位则为26°~206°;喜马拉雅期最大主应力方向北东—南西向,方位为45°~225°,最小主应力优势方位为135°~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