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蝶恋花》教案2课时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内容。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形象和艺术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答李淑一》,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手法。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诗歌默写、心得体会等。
4.3 诗歌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比赛,检验学生对《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毛泽东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5.2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欣赏毛泽东诗词”为主题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展示等。
5.3 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蝶恋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创作背景,如毛泽东的照片、诗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
6.2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晏殊《蝶恋花》教案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深入了解晏殊的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介绍《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蝶恋花》,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蝶恋花》的每一句诗句,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深入了解晏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3. 参观诗词展览或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 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出有感情的诗句。
4. 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书法墨迹,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蝶恋花》教学设计及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及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材分析《蝶恋花》是古代词人冯延巳所作,是唐诗宋词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
其描写了一幅美好的春景,描述了小桥流水、柳暗花明等自然景致,描绘了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情景。
文章通篇运用了色彩言景、人物描绘的手法来营造出比较鲜明的文学形象,使得读者在读完全文之后可以感受到一定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作者及作品风格。
2.提高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文学通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3.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学作品呈现的美感。
4.通过学习《蝶恋花》来管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差异性。
2.帮助学生区分出文学艺术手法运用的规范性和自由性。
3.让学生深入理解使用色彩、人物描述、环境描写等手法构建文学作品的完整性。
4.让学生提高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力,理解并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分组讨论法3.文学赏析法4.阅读笔记法五、教学设计第一节课堂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蝶恋花》这一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上为他们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上手画出一些图示,比如花朵、流水、蝴蝶等,用来描述文中所出现的一些镜头,对于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进行讲解,以及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节分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对于教师及学生针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内容及感受进行讨论及交流。
将从各个方面,例如作者背景、作品特色等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也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启示,也可以理解以及接受学生的观点,从而更加详细了解该文学作品。
第三节文学赏析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遍全文,然后从色彩、人物、环境、文化等方面来就文章获得主要感受,进而讨论该文学作品为何特殊之处,如何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出文学作品独特之美。
蝶恋花教学设计(精选)

蝶恋花教学设计(精选)教学设计一:《蝶恋花》情景剧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蝶恋花》情景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情景剧的文本,角色分配和分组名单。
2.学生准备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回答问题和表演的台词。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情景剧教师给学生介绍《蝶恋花》情景剧,简要讲解其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然后播放一个短片或者放映一段情景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情景剧的魅力。
Step 2 角色分组教师按角色分配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的角色组成。
Step 3 文本分发教师将《蝶恋花》情景剧的文本分发给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得到自己角色的台词和回答问题的提示。
Step 4 分组排练学生根据文本进行分组排练。
每个小组成员要理解自己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反复排练来熟悉自己的台词和剧情。
Step 5 老师点评教师在排练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提高表演技巧。
Step 6 整体排练学生完成个别排练后,开始进行整体排练。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情景剧。
Step 7 后续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感和收获。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利用剧本扩写或者改编《蝶恋花》情景剧,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2.学生可以学习《蝶恋花》的相关诗词,进行朗诵或者写作。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2.评估学生的角色刻画和情感表达能力。
3.收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的作品。
教学设计二:《蝶恋花》折纸花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通过手工制作《蝶恋花》折纸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学习《蝶恋花》背后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和批判思维。
《蝶恋花》教案12篇

《蝶恋花》教案《蝶恋花》教案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蝶恋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关于词人:晏殊P62注释⑥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
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诵读全词1、对照注释,注音2、听读录音3、齐读四、炼字析文,感悟意象:1、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3、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明确:菊愁兰泣和词人一样痛苦以悲景写悲情烘托燕子双飞月明到晓不能体会我的愁绪以乐景写悲愁反衬一夜无眠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看不见“寄彩笺” “知何处”寄无所踪“满目山河空念远”5、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明确:凋使……凋零使碧树一夜凋去,写风的劲厉肃杀(刘备?徐庶)独与上阕“燕子双飞”映衬写孤独无依望尽与碧树凋尽呼应境界一跃为广阔山长水阔渺茫无着落,写了悠远辽阔的境界。
6、前人说这首词上阕“情致深婉”,下阕“寥廓高远”,通过我们的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紧扣词句中的用字,意境营造,阐述情感,体会词的风味转换。
《蝶恋花》教学设计

《蝶恋花》教学设计《蝶恋花》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民间传统曲子,乐曲旋律婉转动听,词曲悠扬。
它描绘了一种怀旧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适用于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蝶恋花》这首传统曲子。
一、教学目标:1.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蝶恋花》歌曲的歌词及曲调。
3.学会正确演唱《蝶恋花》。
4.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仪2.《蝶恋花》的音频文件或现场演奏乐器3.歌词及简谱的复印件4.音乐播放器5.可能的话,准备一些蝴蝶、花朵的图片或道具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建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展示一些蝴蝶和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猜测《蝶恋花》的内容和意义。
Step 2: 前期知识:1.向学生介绍《蝶恋花》的背景,解释这首曲子是用古代宫廷乐器演奏,与生活在宫廷的贵妃有关。
2.引导学生观察歌词及简谱,解释其中的艺术技巧(如比拟、拟人等)。
3.播放《蝶恋花》的音乐,让学生尽情欣赏。
Step 3: 学习歌词及简谱1.在课件上展示《蝶恋花》的歌词及简谱,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并逐句解释歌词中的意义和词语。
2.分段教学简谱,先教学前两句,然后与学生一起复习之前的部分,逐步增加已学习部分。
3.反复唱诵歌词及简谱,让学生记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4: 练习与巩固1.与学生一起唱歌,先跟随简谱唱,再试着不看简谱唱。
2.分为小组演唱,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音乐的魅力。
3.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蝶恋花》的音频文件进行合唱练习。
Step 5: 演唱表演1.挑选出几位优秀学生,加深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受,在全班面前进行演唱表演。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使用道具或配乐,发挥想象力,展示个性与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与延伸1.进行简单的问答,检查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程度,强调重点内容。
《剪纸蝶恋花》教案2课时

《剪纸——蝶恋花》教案讲课:叶丽花课型:工艺模块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欣赏剪纸作品,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
技能目标----掌握现代剪纸的创作技法和技巧,能随手剪(刻)出各种简单对称的剪纸。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剪纸的图案特点和用途,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大胆展开探究性学习,摸索剪纸小窍门,运用折、剪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连接与完整性,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教具:课件、部分师生作品学具:蜡光纸、铅笔、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大量剪纸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并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同学们之手,它不仅表现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二、认识剪纸艺术:1剪纸的题材:窗花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等。
2、剪纸的表现方法:谐音法借喻法比拟法综合法三、老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本课主要学习以剪,刻为主的方法,我先给学生示范刻纸过程,学生接着自己动手:1.窗花~~~(1)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较硬。
(2)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3)月牙纹:用来表现皱褶、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教师补充和总结:除了上述三种花纹外,还有橄榄纹、剪刀纹、半圆纹等。
在我们的剪影中,加上这些花纹。
能让窗花和蝴蝶更加生动,漂亮,具有艺术性。
2.蝴蝶的剪法~(1)将纸对折,用铅笔勾勒出蝴蝶形状,剪出蝴蝶外形,再剪出蝴蝶细小的花纹。
(2)或先用复写纸描绘图案。
注意在红纸的反面画图。
用刻刀把留白的地方刻下去,下刀稳、准,在下面铺上报纸。
将设计的草图剪刻出来。
《蝶恋花》教案定稿

《蝶恋花》教案定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蝶恋花》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诗歌主题探讨:探讨诗歌中的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意见。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和表演活动。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相关影像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蝶恋花》的复印件或指导学生购买教材。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解读文章。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进程3.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需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地点:教室。
人数:适宜于30人左右的班级。
3.2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背景,解析诗歌文本,初步探讨主题。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诗歌主题,进行写作和表演活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创作力:评估学生在写作和表演活动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提交学习心得或建议。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蝶恋花》文本和相关解读资料。
影像资料:与诗歌相关的视频、音频或图片。
5.2 辅助材料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古典诗词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
作业指导:提供写作和表演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图片欣赏:展示与《蝶恋花》主题相关的图片,如花卉、蝴蝶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6.2 主体活动诗歌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蝶恋花》教案
讲课:叶丽花
课型:工艺模块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欣赏剪纸作品,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
技能目标----掌握现代剪纸的创作技法和技巧,能随手剪(刻)出各种简单对称的剪纸。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剪纸的图案特点和用途,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大胆展开探究性学习,摸索剪纸小窍门,运用折、剪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连接与完整性,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教具:课件、部分师生作品学具:蜡光纸、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出示大量剪纸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并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同学们之手,它不仅表现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二、认识剪纸艺术:1剪纸的题材:窗花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等。
2、剪纸的表现方法:谐音法借喻法比拟法综合法
三、老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本课主要学习以剪,刻为主的方法,我先给学生示范刻纸过程,学生接着自己动手:
1.窗花~~~
(1)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较硬。
(2)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3)月牙纹:用来表现皱褶、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
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教师补充和总结:除了上述三种花纹外,还有橄榄纹、剪刀纹、半圆纹等。
在我们的剪影中,加上这些花纹。
能让窗花和蝴蝶更加生动,漂亮,具有艺术性。
2.蝴蝶的剪法~
(1)将纸对折,用铅笔勾勒出蝴蝶形状,剪出蝴蝶外形,再剪出蝴蝶细小的花纹。
(2)或先用复写纸描绘图案。
注意在红纸的反面画图。
用刻刀把留白的地方刻下去,下刀
稳、准,在下面铺上报纸。
将设计的草图剪刻出来。
作业布置:
完成一幅蝶恋花的剪纸作品,要求作品生动,构图饱满,有创造力。
教学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剪纸教学,我发现同学们都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
因为手工课不同于文化课,同学们只要几分钟听课剩下的时间就让他们动手剪纸心情非常愉快,他们可以随便说,随便问,不知道怎么折,怎么剪可以问老师,同学课堂气氛很活跃,一点也不觉的约束,我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剪纸
课给我太多的惊喜了,没想到同学们的创造力怎么高,他们不仅学会了窗花和蝴蝶的剪法,更重要的是创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同学们在心理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
剪纸这门传统手工艺术并不是几节课能掌握的,在以后的综合实践课上,我将和同学们继续学习剪纸,继承并争取发扬光大。